1898年清政府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地區租借給英國99年。 1899年英方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升旗儀式時,大埔居民激烈反抗。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香港政府首先改善新界的陸路交通,連接大埔和九龍的大埔道(現分為大埔道及大埔公路)於1902年通車。
當時九鐵預計工程可於18個月內完成,令此站可處理的乘客量由每日110,000人次大幅提升60%至175,000人次,並形容翻新後的大埔墟站將富有「鐵路特色」。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九鐵並決定在大埔墟站翻新工程完成後,於車站大堂放置近百年前服役於沙頭角支綫的W.G. Bagnall 0-4-4T型窄軌蒸氣火車頭作靜態展示,[5][6]以之迎接九廣鐵路百周年紀念。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車站周邊
大埔工業邨的填海工程於1976年展開,同時展開大埔第一個公共屋邨,即汀角路旁的大元邨的填海工程。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1977年在魚角(粵语:魚角)興建一個大型臨時房屋區,以收容受發展大埔區的清拆行動影響而須遷置的居民,首批入住這個臨時房屋區的是鄰近的元洲仔寮屋區居民。 1672年鄧氏族人建立大步墟(即今大埔舊墟);1892年以泰亨文氏為首的大埔七約創建太和市(即今大埔墟),其後一度成為新界東第一大墟市。
窄軌蒸汽火車頭產於英國,1924年啟用,1928年停用並轉售予菲律賓蔗園,直至90年代物歸原主。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至於51號及52號柴油電動機車,澳洲製造,1955年啟用。 車身寫有港督葛量洪爵及其夫人的名字,是香港首個以人名命名的車頭。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名稱辨析:「大埔墟」、「大埔舊墟」與「太和市」
同年橫跨林村河的廣福橋落成,並以此為界,大大改善了大埔的陸路交通。 舊大埔墟火車站建成於一九一三年,其正面、屋頂及裝飾等均具中國建築特色,但火車站的內部則按火車站運作需要而設計。 過往九廣鐵路沿線的其他火車站均為西式設計,唯獨大埔墟火車站是按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建成。
觀音底座是一間博物館,收藏了不少菩薩像和經文,不妨在這裏了解一下佛教歷史。 慈山寺的建築參照盛唐風格,與日本相似,同出一源,春天的時候更有一條賞心悅目的桃花徑。 這裏為環保起見,採用供水代替供香,保持這片人間樂土沁人心脾。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大埔龍尾灘於今年6月23日正式開放,是第一個政府興建的人工泳灘,全長200米,鄰近大美督及船灣淡水湖。 沙灘盡頭各有一道護沙堤,西面可以眺望八仙嶺及泳灘,景色優美,土木署更指這裏是「日落絕美打卡點」。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車站象徵
豆腐芝士蛋糕的綿密香甜,還有檸檬羅勒長通粉的清新香滑不油膩同樣叫人難忘。 餐廳用到的酸種麵包,更是來自同區的一家無添加純素酸種麵包舖。 餐廳內有寄賣本地手作人的產品,如本地咖啡師炒的咖啡豆、手工梘、二澳農作社的天然醬料等,着實地支持同路人。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大埔墟站前身是大埔墟旗站,即現時大埔的鐵路博物館所在地,在1983年4月7日現時的大埔墟站正式取代舊站。
- 到了1990年代中期,三百多公頃的土地已經由填海闢拓而成。
- 採用仿唐建築,寺內嚴禁香火,像日本寺廟般以清水供奉,流露日式的莊嚴淨潔和禪意,加上戶外的76米慈目觀音造像,這裏更見靈氣。
- 前沙頭角支綫使用的其中兩輛W.G.Bagnall 0-4-4T窄軌蒸氣機車於停駛後的1933年被賣到菲律賓的甘蔗園使用,直到1995年被九鐵購回。
- 開業逾70年的平記是少數仍堅持提供竹昇麵的麵家店,天天人手巧製,做出的麵條彈牙爽滑。
位於船灣郊野公園東北岸的印洲塘景觀十分優美,四面環山,波瀾不興,水面如鏡。 印洲塘遠離人煙,生態環境不受破壞,以最原始的面貌示人。 這裏有不同的有趣地貌,加上豐富的想像力,被詮釋成「印塘六寶」:黃幌山是羅傘,白沙頭咀是筆,筆架州是筆架,印州是玉璽、石排是墨水,波平如鏡的水面是畫紙。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要進入印洲塘,先在大學港鐵站附近的馬料水碼頭乘船,沿途風光處處,是一日遊的好選擇。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大埔 — 穿梭歷史建築和傳統市集
當中有座「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介紹當地漁民昔日的生活。 舊火車站大樓內設有展覽廳、舊售票處及訊號控制室,透過文物、火車模型和歷史圖片,展示香港鐵路的發展歷程,重塑昔日鐵路的軌跡。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另設多項影視及多媒體項目,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參觀人士穿梭鐵路今昔。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車站樓層
山長水遠來到大埔,除了到林村許願之外,當然不能錯過其他景點。 大埔老字號食店雲集於一棟政府大樓,一口氣飽嚐傳統雲吞麵、點心、上海麵食等。 鄉郊地區保育得宜,無論身處慈山寺、印洲塘海岸公園還是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都有人在桃花源之錯覺;區內首個泳灘龍尾泳灘,也是街坊的熱門好去處! 小店支持者不要錯過咖啡店 Forest Cafe、V.W Vegan Cafe 及隱世拉麵店皓月等,各有個性。 大埔墟站的前身位於現時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後來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工程,決定興建新的大埔墟車站,並以取代原有的大埔滘車站及舊大埔墟車站,新車站於1983年4月7日啟用。 大埔墟站最初係叫大埔墟旗站,只係九廣鐵路英段一個旗站,唔上落客,後尾轉成大埔墟站,成為正式火車站。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美食
在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協助下,研究團隊舉辦多場地區工作坊,諮詢居民、商戶及學生等意見。 最終建議在大埔墟廣福橋旁建一座人車兩用橋樑,以加強新舊區聯繫,建議獲得有關部門接納[2]。 1911年九廣鐵路通車,殖民政府在太和市附近修築車站,並命名爲「大埔墟站」,進一步確立了太和市享有「大埔墟」之名的地位。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車站歷史
白色木屋座落在曠闊空地上,佈置溫馨可愛,聽着黑膠唱片播放的音樂,氣氛輕鬆悠閒。 外搭建帳篷設置戶外茶座,食客可以帶寵物來感受大自然,這裏供應簡單美食如漢堡、意粉和咖啡,適合與朋友家人來享受慢生活。 60號柴油電動機車於1974年開始投入服務,見證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香港與內地鐵路貨運的蓬勃發展,至2021年正式退役。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月台翻新
三門仔至今仍保留昔日漁村風味,水上人聚居的村落,因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而遷至現址鹽田仔。 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介紹三門仔的歷史文化、「水中天休閒釣魚會」可以垂釣、另外也可以在三門仔食海鮮、浮潛。 由三門仔走到連島沙洲,再至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欣賞風景、沉積岩,7-10月更可以在泥灘摸蜆,最後一定要欣賞三門仔的壯麗日落景色。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前往大埔最簡單便是乘港鐵到大埔墟(或太和站),市中心景點基本上能走過去,而偏遠的景點就可以轉乘巴士🚌或小巴🚐,詳細交通可在每個景點下的資訊欄🚕找到。 現時大埔舊墟墟市已經消失,發展為住宅區,區內屋苑主要興建在1990年代,是大埔新市鎮較後期的私人屋苑集中地。 惟保留大埔舊墟天后宮,成為大埔舊墟的遺留痕跡,現存內街「舊墟直街」更保留舊墟的地名,從這些線索都可略知舊墟過去之地理位置。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車站商店搜尋
其實這家寺廟不光有話題,由環境乃至建築,由理念乃至形象,在香港寺廟中屬少見。 採用仿唐建築,寺內嚴禁香火,像日本寺廟般以清水供奉,流露日式的莊嚴淨潔和禪意,加上戶外的76米慈目觀音造像,這裏更見靈氣。 慈山寺不時舉辦抄經、靜觀、茶禪等活動,以生活味溝淡宗教味,令學佛不再等同老土及迷信偶像,即看大埔慈山寺一日遊推介及預約入場詳情。 大埔林村的梧桐寨原名王寨,有300年歷史,保存了很多茂盛的百年老樹,村內外盛產矜貴的土沉香,但早年遭不法分子砍伐造香料,轉售圖利,僅餘無幾。 梧桐寨附近有四條瀑布,其中主瀑高約30米,位於海拔約450米,為全港最長瀑布,流水飛潟,氣勢磅礡,是有名的遠足景點。 但從梧桐寨村前往主瀑,山路時而蜿蜒,時而陡峭,初行山者較難駕馭。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大埔 (香港)
從大埔墟站前往鐵路博物館會經過的廣福橋,橫跨大埔林村河,興建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兩岸鄉民商旅,曾容許車輛經過,現今是一條行人天橋,旁邊有自行車道。 廣福橋簡單的中式建築,綠瓦紅柱,也是一個很好的打卡點。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2014年民建聯獲香港建造商會研究基金撥款,研究如何活化聯和墟、大埔墟和石湖墟。 民建聯認為為了配合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原墟市亦各有文化特色,既需要保育,亦需要注入新的元素。
特別加入由佛手柑及紅茶混合而成的伯爵茶增加風味,同時減輕了牛肉的油膩感。 其他精選菜式包括:椰香秘魯辣椒汁煮青口($128)、紅酒慢煮意大利牛仔膝配玉米蓉($228)等,亦提供精品咖啡及多款創意雞尾酒,由獲獎無數的著名咖啡師 Gary Au 主理。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正陸續加裝1.7米高月台自動閘門,工程預計最快本年內完成。 新月台閘門將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國產月台閘門。 由於月台牆壁空間不足,此站月台於2008年翻新時並未如其他東鐵綫車站般貼上站名書法大字,至2019年更換牆壁貼紙時才補上。 大埔墟站係一個地面車站,月台呈東西向,而大堂響佢南側中央位並排,以兩條地下通道連接。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車站舊稱
蝶豆花園是2019年新登場的本地農莊,以蝴蝶、咖啡豆和花為主題。 蝶豆花園佔地50萬平方呎,設有蝶豆花長廊、天鵝湖、花海、彩虹蜜蜂箱等景點,同時設置有機農田、遊樂場、動物園等等,定期舉辦環保工作坊和活動,讓你與大自然互動。 2020年夏天,農莊更加入六隻小羊駝,一男五女,毛色由純白丶灰白到黑色都有,全都受過訓練,很可愛!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大埔向來多美食,說到美食大本營,不得不提大埔綜合大樓。 開業逾70年的平記是少數仍堅持提供竹昇麵的麵家店,天天人手巧製,做出的麵條彈牙爽滑。
大埔墟站是一個架空車站,大堂與月台以「丁」字型相連,並且由2條通道連接。 1969年衞理公會在大埔興建平房新村以安置元洲仔漁民,4月28日落成入伙,命名為「愛德村」。 1972年10月當時的總督會同行政局通過一項大型房屋計劃,以期在1980年代中期可為180萬人提供足夠居所。 當時計劃於大埔興建的公共房屋,預計只會容納約33,000人。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而在1974年,當局決定在大埔興建全港第一個工業邨。
不過這裏的爭議聲很多,圍繞水質、大小、破壞生態、影響交通等。 大步墟,即今大埔舊墟,建立源於新界五大氏族之首——鄧族。 後來因為族群人口增加,除了大埔頭,還分遷到元朗屏山、廈村、屯門紫田村、粉嶺龍躍頭、沙頭角萊洞及大嶼山塘福等多個聚居地,勢力顯赫。 Lake House 前身是2000年落成的小白鷺湖互動中心,於2019年暫停營業並進行大型裝修後,於2020年再次將小白鷺湖全新姿態呈現在大家眼前。 場內有西餐廳 Billow 以及中菜館 Le Vow,客人可以邊品嚐美食,邊欣賞白鷺湖的醉人景色。 Flow Academy 會定時在湖泊中舉行期間限定活動,包括 Aqua Park 水上樂園、節日限定腳踏船等,讓大家可以更近距離,接觸及欣賞湖泊之美。
清末以泰亨文氏爲首的七個非鄧氏村落於林村河南岸現富善街一帶建立名爲「太和市」的新墟市,與林村河北岸的「大埔墟」分庭抗禮。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2025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由於太和市享有較優越的地理位置,鄉民逐漸將太和市視爲大埔的墟市代表,並以「大埔墟」去稱呼太和市,而原來的林村河北岸鄧氏大埔墟則被改稱爲「大埔舊墟」。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佔地22公頃,海濱設有豐富的遊樂設施,而且費用全免,例如健身徑、觀景台、草地滾球場等。 大埔墟火車站商店 比較具特色的有昆蟲屋,展出多種昆蟲標本及模型;風箏放飛區,草地青翠廣闊,視野無擋;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是昔日英國接管新界時軍隊登陸之地,登頂可飽覽吐露港景色。 另外,園內有多種特色植物,例如香港大沙葉、黃花風鈴木、茶花、依蘭、銀葉樹、紅皮糙果茶等,形態顏色豐富,值得細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