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不少家長都愛網購,惟網購物品的包裝不時附有木蝨(或稱床蝨),令家中遭木蝨入侵,加上踏入春天天氣溫暖潮濕,更加令小昆蟲活躍起來。 木蝨大多匿藏在床褥邊緣縫隙、儲物櫃及衣櫃的邊沿或抽屜,以及布藝家具如地氈、梳化、窗簾等。 香港蝨患問題嚴重,近日Now電視節目《經緯線》播出的一集,探討住在劏房及板間房的基層居民深受蝨患所苦。 一位64歲板間房住戶表示,他所居住的空間遍佈木蝨。 木蝨喜歡流連枕頭被褥之間,令他不勝其擾,經常在半夜被木蝨咬醒,有時更需要到樓下麥當勞「避難」,有家歸不得。
另外床蝨傷口一般是連續出現,你會發現在肌膚的某一部分出現了好幾個紅斑,并且這些咬痕相距僅1cm左右,它們或是縱向排列,或是環狀分佈。 木蝨咬痕2025 床蝨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多數人感覺不到自己已經被木蝨咬了,身上也沒有出現明顯痕養症狀。 隨著時間推移,被叮咬次數增多,你才會慢慢感受到身上肌膚有些瘙癢,意識到床褥有蝨。 其實大家平時可以注意一些床蝨咬特徵,以下將作出相應介紹。 木蝨咬痕 還有一個在香港比較少用的方法:如果房間或有床蝨的地方可以完全密封,並不會因受熱而被損壞的話,可以考慮使用熱力處理。
木蝨咬痕: 木蝨過敏控制
使用防木蝨床褥套是綜合蟲害管理方法之一,有助防止木蝨(臭蟲)繁殖和匿藏。 木蝨咬痕2025 雖然這種以高密度針織布料造成的床褥套能有助阻止木蝨在床褥滋生,但須選用合適的產品,並須正確套上才具效用。 木蝨咬痕2025 近日天氣潮濕,適合蝨子繁殖生長,而小朋友的新陳代謝快、體溫比成人高,很容易成為蝨子叮咬吸血的目標,令他們痕癢難當。
另外,在木蝨的巢穴和藏身處,經常會發現白色米狀的蝨蛋,以及幼蟲脫皮後的痕跡。 木蝨咬痕2025 如果懷疑家中有木蝨,亦可多注意陰暗處有沒有這些情況。 木蝨咬痕 木蝨咬痕 由於木蝨喜歡黑暗、乾燥的環境,日間時一般會藏身衣櫃、牆角、被褥、地毯、門框、梳化等隱閉的隙縫和角落間。
木蝨咬痕: 家具長期沒有清潔、積累垃圾
另外,你可以定期用一點酒精拖地,這樣能夠消毒殺菌。 Toby 可以因應你的要求提供滅床蝨服務,並且免費報價,從源頭滅蟲,不用擔心治蟲煩惱。 同時,Toby 滅蝨服務使用純天然產品,100%對人體無害,可以確保家人健康。
床蝨的蟲卵大約只有1毫米,而床蝨幼蟲則體長約2至3毫米,床蝨成蟲體長約4至6毫米,一般要待床蝨發育成蟲後才較容易以肉眼觀察到。 床蝨的蟲卵一般呈現灰白色,單獨或聚集在藏匿處。 床蝨一星期便可由卵變幼蟲,六至八星期就可以變成蟲。 而剛剛孵化的幼蟲為乳白色,觀察起來非常困難。 床蝨習慣在黑暗的地方活動,藏身地點有衣櫃、牆角、狀的邊緣等等,所以多數在晚上行動,等人們睡著的時候吸血。
木蝨咬痕: 木蝨噴霧
雖然部分產品聲稱能隔絕木蝨,但並非所有床褥套都具防蟲功能。 床褥套必須具備下列特性,方能有效隔絕木蝨:~ 床褥套所用的布料須能抵禦蟲咬,以免臭蟲穿過布料覓食。 ~ 床褥套必須將床褥完全密封,確保沒有罅隙、缺口或裂縫讓臭蟲進出。 鍊齒必須細密,使拉鍊能緊緊閉合,不留空隙,以免木蝨的若蟲從齒縫鑽出。
- ~ 床褥套必須將床褥完全密封,確保沒有罅隙、缺口或裂縫讓臭蟲進出。
- 當床褥因蟲害而要更換時,合宜的床褥套可以為新床褥提供保護。
- 蟲卵:米白色且帶有黏性,外觀與白米相似,會依附在成蟲活動地方以及蔭暗處。
- 此外,使用合宜的床褥套可以減省檢查和處理床褥的時間,的確有助防控木蝨/臭蟲。
- 因此,如果家居中有床蝨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十分難根治。
你被叮咬後,會感覺皮膚痕癢,在不斷抓撓過程中可能抓破自己皮膚,這些情況給大家生活帶來了麻煩。 被床蝨污染的衣物、床單、窗簾等,應先用密封的厚膠袋裝好,防止上面的床蝨接觸其他物品。 然後應用高於80度的熱水徹底將它們洗乾淨,再用乾衣機烘乾更佳。 木蝨咬痕2025 清洗後的衣物應暫時放在厚膠袋裏隔離,等床蝨被完全消滅後再使用。
木蝨咬痕: 木蝨初期 木蝨咬藥膏 木蝨傷口治療
但是這種做法基本上一次性只能作用於一個小房間,不能一次性搞定整個房屋。 滅蝨三寶包括DE粉(硅藻土粉)、硼砂噴霧(天鹽清)、苦楝油。 DE粉是乾粉,直接在臭蟲容易滋生的地方倒一些就可以了。
木蝨咬痕: 木蝨=臭蟲
香港的家居環境狹窄,如果鄰居蝨患問題嚴重,亦有機會將木蝨傳入家中。 尤其在板間房、劏房、籠屋等,由於環境擠迫,只要有一隻木蝨,就會快速傳播開去。 木蝨咬痕 不少住戶每晚都要與蝨蟲同床共枕,情況令人關注。
木蝨咬痕: 木蝨成因
床蝨(Bedbug)亦被稱為「木蝨」、「臭蟲」,是一種以吸食人血為生的寄生蟲,一般可以存活一年。 床蝨胸部線體會散發出臭味,用作防禦天敵以及促進交配,爬過的地方會留有臭味,所以亦被稱為臭蟲。 床頭櫃和梳妝台 木蝨咬痕 – 檢查這些柜子裡裡外外,然後翻過來檢查底下的木板和雜物。 很多時候,木蝨(床蝨)會藏在柜子裂縫、角落和凹進去的地方。
木蝨咬痕: 床蝨(木蝨 / 臭蟲)
要注意於牆紙、牆壁、床架、衣櫃、衣物、被褥、梳化、窗簾等等位置抽吸,以捕捉逃脫的床蝨。 木蝨咬痕 用真空吸塵器打掃屋子 – 這樣可以除掉床墊、毛毯、牆壁和其他表面的木蝨和木蝨卵。 特別注意線縫、床墊、裝飾紐扣、彈簧床墊邊緣摺邊位、床頭板等等。
木蝨咬痕: 木蝨(床蝨) 最愛躲藏的地方 – 快快檢查一下吧
亦可使用天然矽藻土製成的粉末,灑在木蝨可能會出沒和匿藏的地方,矽藻土能磨損木蝨表皮,使其脫水而死。 經處理後的衣物建議先存放於密封的厚膠袋或塑膠箱中,確保沒有木蝨後才放回原處。 使用會噴出高溫蒸氣的機器,以約80°C的溫度消滅表面及可能藏在細縫中的床蝨,然後使用具殘留性的殺蟲劑預防床蝨再度出現。 小朋友一旦被蝨子叮咬,皮膚就會出現痕癢紅腫的叮包,李醫師建議可自製止痕消腫的藥方塗在患處。
木蝨咬痕: 消滅床蝨方法
要搵出邊啲滅蝨方法可行,你可以參考呢兩篇文章︰〈那些年我們迷信過的滅蟲滅蝨古方︰沙薑粉、艾條〉同〈不看絕對後悔! 用滅蟲彈、BioKill 殺蟲水一定要知嘅 6 個常識! 木蝨咬痕2025 木蝨咬痕2025 這種是通過機器產生蒸汽高溫,利用這種高溫蒸汽消滅床蝨,它能夠滲透到各種細縫之中,滅蝨效果極佳。
木蝨咬痕: 檢查床蝨木蝨方法
床褥套的防蟲原理合宜的床褥套能把床褥完全密封,困住裡面的木蝨。 木蝨咬痕2025 床褥套經特別設計,既可抵禦木蝨(臭蟲)叮咬,又可防止牠們逃脫。 這樣,木蝨就不能穿過床褥套覓食,也不能在床褥入套後自由進出。 牠們一旦被困,又找不到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餓死。 外面的木蝨則不能穿過床褥套接觸床褥,只能停留在沒有深陷縫合處或罅隙的表面,無處匿藏,因而易於察覺和清除。 當床褥因蟲害而要更換時,合宜的床褥套可以為新床褥提供保護。
木蝨咬痕: 蒸氣高溫根治木蝨
但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疥蟎有極高傳染性,一人感染,全家好快中招。 所以,要根治疥蟎,就要令身邊所有嘅人都冇哂疥蟲。 你應該勸身邊嘅人,或者帶動物朋友去檢查一下。 但通常佢哋都唔會太嚴重,除非你有皮膚過敏,或者你俾佢哋針好多次。
在選購二手家具前須考慮清楚,如果決定購買,亦應先將家具徹底清潔消毒後,才帶回家中,免除後患。 最常見情況是去旅行時,旅館的木蝨附在行李、衣物上,返港回家後又未有徹底清潔,由此將木蝨帶回家中散落開去。 因此每次外遊後,最好立即清洗衣物及行李箱,以免引「蝨」入室。 木蝨,亦稱床蝨或臭蟲,以吸食人血為生,會引起皮膚發癢甚至發炎,情況嚴重甚至需求醫。 木蝨成蟲只有 4 至 6 毫米,體積極小,所以難以被肉眼察覺。 床蝨吸血後會在附近排泄,如果你在床褥、床單、牆身發現黑點,很大可能是床蝨的排泄物。
臭蟲通常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但最近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部分地區及韓國迅速蔓延。 木蝨咬痕 卵在 18 至 25°C 下約 1 周便可孵出稚蟲;稚蟲期約為 14 至 30 日。 成蟲的壽命可達 9 至 18 個月,並在適宜環境下每年可繁殖 6 木蝨咬痕2025 至 7 代。 臭蟲通常藉著行李、衣服、寢具和傢俱等物品從一個地方蔓延至另一地方。 木蝨在吸血後,會在其活動處、巢穴附近排泄,牠們的排泄物含有未完全消化的血液成分,因此會呈啡黑色。 如果在床單、牆壁、梳化上發現這些啡黑色的污積,就可能是木蝨出沒的證據。
而他日常的生活就是捉木蝨,試過一晚捉10多隻,但依然未能有效根治蝨患。 床蝨通常躲在床頭或床尾木板縫隙處,你也可以在墻壁死角、毛絨玩具等地方發現它。 木蝨在這些地方生長,它不會飛,會停留在這裏繁殖,白天不會有所行動,晚上等你入睡了才會悄悄爬出來。
它們通常躲於縫隙內,令人難以察覺,但我們仍有幾種方法可以知道到它們的存在。 木蝨咬痕2025 床蝨比較害怕酒精(20°以上)、薰衣草、蘋果醋、酒精、漂白水等物品散發出來的味道,你可以將這些放置在家中,幫助驅趕這類害蟲。 你還可以使用滅蝨三寶滅床蝨,另外利用蒸汽或者熱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木蝨咬痕: 蒸氣噴射
一般而言,滅蝨三寶會同時使用,三者有不同功效以及用法,互補不足。 對比起市面上的化學劑(殺蟲水、滅蝨噴霧),天然的滅蝨三寶有更多好處,除了使用更安全外,滅蝨的效果亦更為出色。 雌性木蝨交配一次後就可以不停產卵,每天可產出5至6枚床蝨卵,一生則可生出75至200枚卵。 因此,如果家居中有床蝨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十分難根治。 預先在吸塵器的收集袋中加入一些殺蟲劑,讓吸入的床蝨中毒死亡。
木蝨咬痕: 木蝨對人體的影響
床蝨傷口與一般蚊蟲一樣都會出現紅腫症狀,但木蝨咬痕通常會在身體肌膚同一部分出現3-5個呈現綫性排列的特徵,一般蚊蟲可能不會分佈這麽密集。 另外臭蟲傷口更容易出現在頸部、手部、手臂、腿部,其他蟲子咬痕可能在身體各處。 床蝨咬痕特徵一般呈現出紅色,身體肌膚會出一些紅斑,還會有一些腫脹症狀。 床蝨多生長在溫帶環境,香港地區的氣候十分適合繁殖生存。 它出現在大家生活各處,學校教室裡、辦公室中、自己家中都有它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