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的規定,猶如篩選過程,淘汰了經濟能力較差的家庭,使這些家庭根本不能夠造新按揭買樓。 因此,如果計算全港整體供樓負擔,其實並不現實,因為大部分人已經不能夠合資格買新樓,而已經擁有私人自住房子也只佔少數。 供樓負擔 此外,現有按揭客戶亦可考慮過了罰息期後轉按,特別針對現時以發展商按揭供款或按揭息率較高的借貸人。
- 如果1,000萬以上物業,銀行理應銀行批出按揭成數為50%,但收入並不是來自香港,會先收緊一成至40%。
- 供樓負擔比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項因素,包括樓價、息口及家庭入息中位數等。
- 那麼,按息由去年之2.5厘再降至現時約1.37厘,相信不少供樓或置業上會人士都察覺到供款負擔確是減輕了。
- 香港樓市在10年間升幅達300%,租金上升157%,而家庭收入升幅只有73%。
- 舉例,以600萬元的樓價,承造90%按揭,貸款金額為540萬元,以息率2.5厘計算,攤分30年作還款,如下圖般會顯示為每月供款額為「HK$ 21,336」。
- 若我們用同一樓價702萬元,並套用實質承按水平去推算,月供只是13,573元,再對照39,700元的入息,實質「供樓負擔比率」為34%才正確。
銀行將基於物業的價值、樓齡、貸款人職業、薪金、信貸記錄等去考慮批出按揭利率、年期及貸款額。 此外,申請按揭需時由數天至兩個月不等,所以申請時必須保持足夠的時間預算。 當銀行批出按揭後,銀行會向申請人簽約作實,再由銀行向你的律師樓發信,安排處理相關文件。
供樓負擔: 供樓負擔問題
不過,金融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的按揭比率為54.2%,遠低於假設的七成按揭水平。 而平均還款年期為27.58年,則較假設的20年多出逾7年半。 除此之外,根據金管局最新按揭統計,1月份H按選用比例報96.5%,遠高於P按的使用比例1.6%,而現時H按的實際按息約為1.5厘比較,較假設的P按息率2.5厘低出1厘。 供樓負擔 不過,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的按揭比率為54.2%,遠低於假設的七成按揭水平。 供樓負擔2025 從上表可見,來自3間機構的比率相距甚遠,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計算時的假設有分別。 首先,在沒有購買按揭保險的情況下,現時金管局規定銀行批出的按揭成數最高只有6成,但政府及金管局在計算時用7成作標準,未能反映現實之餘,亦令供款增加而拉高比率。
郊野公園大多是山坡和荒山野嶺,不適合大規模建屋;現時尚有三成未開發的鄉郊土地,例如屯門、元朗、錦田及洪水橋,都有適合土地,無必要動用郊野公園。 香港郊野公園的一個特色,是在市區隔鄰,任你在市區哪個角落,只要半小時內,必然可到達附近的郊野公園散心。 這固然是因為香港本身面積少,市區和郊區並無明顯的分隔,但其實也有刻意的安排。 大地產商壟斷土地,為了利潤極大化而罔顧小巿民的住屋需求,並同時進行跨行業經營,例如房屋、公共交通、電力及超級巿場等壟斷巿場,令小巿民的衣食住行都受控於地產商。 政府必先要投放大量資源興建各類基礎建設,所需的成本極高,未必是可取的解決方法。
供樓負擔: 中原地產 買樓,租屋,放盤,更輕鬆!
十多年來,港人供樓利息隨美息下滑,2000年全球科網泡沫爆破觸發股災,美聯儲局將息口下調,翌年本港按揭利率已跌至約3厘;至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息調至近零,其後本港按揭利息曾在1厘樓下(同業拆息計劃),至近年輕微回升至2厘。 供樓負擔 回看上一代供樓歲月,高息按揭維持了頗長時間,高峰期要數1981年,供樓利率達20厘,其後雖回落,但90年代平均按揭息率也達9.8厘,供樓人士負擔沉重。 除此之外,根據金管局最新按揭統計,1月H按選用比例報96.5%,遠高於P按的使用比例1.6%,而現時H按的實際按息約為1.5厘比較,較假設的P按息率2.5厘低出1厘。 結果顯示,去年第三季,亦即香港樓價高位最癲之時,本港樓價中位數升至717萬港元,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卻在34.3萬港元,即供樓負擔比例高達20.9倍,較去年的19.4倍進一步攀升,兼且打破調查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 出租物業不適用於「居所貸款利息扣減」,業主更須繳交物業稅,但業主可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那麼出租物業的利息亦可作扣除,一般情況會以累進稅率計算稅額較為划算,如屬高收入者若以標準稅率計算則另計。 由於銀行一般都會要求申請按揭人士提供3個月的入息證明,因此剛剛轉工的打工仔,可能會因為未過試用期,擔心未能申請到按揭,而暫緩置業計劃。
加上不少發展商大量囤積土地,及用「擠牙膏式」策略興建及供應房屋,以推高樓價牟取更大利潤。 隨着生活指數提高,部分基層市民無法負擔高昂租金,衍生「劏房」及「板間房」等居所。 這類居所的平均居住面積不足48平方呎,而且衞生質素欠佳,影響市民的居住質素。 香港房屋問題「牽一髮動全身」,同學複習時不妨先理解及釐清不同持分者的觀點及看法,在答題時便能夠事半功倍。 近日影響H按供款的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近日不斷回落,今日跌至0.86%,為H按供樓人士帶來喜訊。 近月隨著資金流入,今日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跌至0.39%,作為供樓人士究竟慳幾多?
供樓負擔: 最新供樓負擔比率|香港人平均每月供13.5K|灣仔區供款最多、深水埗負擔最重|全港18區供樓開支大公開
整體而言,明年初大家看到人口普查得出的供樓負擔比率中位數,可能會與2016年相若。 另一個業內認為較實在的數據是金管局每幾個月向立法會報告一次的數字,數據來自每月新批按揭申請,根據批出按揭條件及借款人收入計算而來。 供樓負擔2025 此數據可實際反映該月獲批按揭人士的一般按揭負擔,但未能反映社會上供樓多年人士的負擔比率。
供樓負擔: 加息陸續有來 未來月薪要幾多才能上車?
然而,港府卻一直調控樓市不力,早年財政司長陳茂波在回應節節上升的供入比時,亦只有冷冷「呼籲」計劃置業的市民須量力而為,叫公眾小心「睇路」,兩者對市民住屋的承擔高下立見。 在運用「按揭計算機」時,我們需輸入「物業樓價」,但由於銀行在審批按揭時會為物業再進行估值,並按估值作為審批貸款額的準則。 部份涉及按揭保險的申請,除了銀行會進行估值外,按揭證券公司也會自行作估價。 因此,買家可多善用各大銀行的「網上估價」系統,跟自己心儀購入的單位作對照。 下一步,你便需要計算一下,你打算向銀行申請的借貸年期長短。 年期愈長,每月供款愈少,但最終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也較多,但由於現在息口低企,故普遍買家也會借盡按揭年期上會。
供樓負擔: 負擔能力計算 (月供)
兩者一二按供款相加,供款不得多於入息六成才可通過壓力測試。 坊間部份「按揭計算機」可以協助計算二按部份,但壓力測試一環,還需手動對「息率」作出調節。 同樣地,如果買家本身購入的為第二套房,其按揭成數也較原計劃收緊一成,例如原本一層600萬元物業,銀行最高可借貸60%,原貸款額為360萬元,但購入二套房的買家,其按揭成數會收緊至50%,即貸款額為300萬元。 所以在填寫「單位樓價」上會填寫「6,000,000」;「按揭成數」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50」而非「60」;在「按揭年期」一欄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30」。 供樓負擔 雖然「按揭計算機」看似可為準買家準確計算供款支出,但實情背後也有一些變數,未必可全部反映出來。
供樓負擔: 息魔來襲 供樓負擔比率勢再增?
很多時買樓,大家最想知道自己的負擔能力,以便籌備充足首期入市,但往往總覺得無從入手,不知怎樣去計算。 供樓負擔 實情只要你懂得善用坊間銀行或財務公司提供的「按揭計算機」,你就可輕易準確計算出「每月供款」,及所需要的入息來通過「壓力測試」。 當然,也有一些資料是「按揭計算機」無法計算的,屆時就需要人手操作去作出評估。
供樓負擔: 業主放盤
樓價750萬單位,以首置身分申請9成按揭,還款30年,以P按2.5%按揭息率計算,得出總供樓利息開支為300萬元。 香港低息環境已持續逾10年,或有人認為息率對樓市已起不了作用,而且,按揭還款期長達20至30年,上會時低息不等於5年後仍低息。 沒錯,長期低息環境已令買家習以為常,對現時樓市未至於有著很大刺激推動;但低息水平仍一直有利好樓市作用,低按息有利降低每月供款,買家亦可較易在上會時符合供款能力要求。
供樓負擔: 按揭供款實例
【利息開支】拆招Mortgage-link存款上限調整… 近日市傳有銀行發信通知客戶,收緊Mortgage-link的存款上限,由現有的貸款餘額50%,變成現有的貸款餘額50%或200萬,以較低者為… 多間傳媒引述林鄭月娥的訪問,不約而同指出林鄭目標將「供樓負擔比率」壓低至40%,是否意味本港樓價還未跌夠? 當銀行成功批出樓按貸款後,律師將會安排你向銀行提取貸款的事宜。 申請樓按無疑是買樓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步驟,買家能否順利完成交易,將直接受到銀行的審核結果而定。 同時,如果想加快銀行審批的速度,就必須嚴格跟足所有程序提交申請。
供樓負擔: 按揭計算機
另外,美國預告未來繼續加息,銀行資金成本上升壓力未來仍會增大,故相信P有機會上調不止一次。 Demographia每年統計全球樓價負擔能力情況,今年已是第15年,主要搜尋8個國家、合共逾300個城市的樓價中位數與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計算需要多少年時間全家總收入才買得起層樓。 供樓負擔2025 需要符合以下條件:第一申請人必須為物業擁有人;第二住宅必須位於香港;第三住宅必須作為納稅人主要居所;第四貸款必須用作購買物業及用作住宅按揭貸款。 換句話說,海外物業(不在香港)、買樓花(計入伙起,即供按揭不適用)、工廈(不是住宅按揭)都不可申請扣稅。
供樓負擔: 買家的從價印花稅 (AVD)
但若單單切割「供樓負擔比率70%」來反映現時香港按揭市場,就不是數據的正確解讀。 一般「按揭計算機」在推算供款能力時,也假設買家沒有任何負債,如信用咭欠款、私人貸款、學生貸款、車貸等等。 如果閣下有一些類近貸款,則在按揭計算機上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來。 一般「按揭計算機」也假設買家為自住客,購入的也為「交吉」單位,但如果購入的為「連租約物業」,由於銀行會假設買家作投資用途,故不理銀碼多寡,「按揭成數」一律收緊至五成。 例如買家購買了一層價值600萬元的連租約物業,同樣地在填寫「單位樓價」上會填寫「6,000,000」;「按揭成數」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50」而非「60」;在「按揭年期」一欄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30」。 「最優惠利率」按揭的P按,則以「P-某個百分比」計算,其中「P」指的最優惠利率,銀行會視乎美國加息或減息步伐,而作出調節,對小業主供樓的按揭息率也有影響。
根據金管局規定,借貸人的財政實力必須抵禦加息兩厘的「壓力測試」,意即在加息兩厘後,供款佔入息不得多於六成。 供樓負擔2025 以剛才的例子為例,以2.5厘的基礎上加3厘,每月供款自然會上調,待輸入相關資料後,下圖便顯示月入有51,101元便可通過壓力測試。 待輸入相關資料後,螢幕下方會顯示一些數字,當中有一個數字必須特別留意,就是圖表中「每月還款額」。
可以但如屬「加按」套現,貸款額變大,多出了的利息開支是不能夠扣稅。 若加按後的貸款額較原來貸款尚欠餘額為高,稅局會按比例去扣減可申索的利息開支。 至於「轉按」,如沒有加大原有貸款額,純粹轉換按揭銀行,新按揭計劃的利息支出亦可獲得扣減。 ‧房屋問題已嚴重影響民生,故此土地資源應先撥作房屋發展用途。 郊野公園約佔本港土地四成,比例極大,只要發展一成郊野公園的土地,即可令香港總發展面積增加20%,解決房屋問題立竿見影。 樓價高企也帶動商業樓宇和鋪位租金及售價上升,增加了各行各業的營運成本,削弱了香港吸引外資的競爭力,同時有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國際形象。
透過「按揭計算機」,我們最希望計算出應該預算多少資金入市。 除了預備第一筆首期外,我們還要多支付約10,000元的律師費,購買二手樓也需預留樓價1%作為經紀佣金,以及買樓時也要繳付印花稅。 如果屬於前者,則按樓價有不同遞增;但屬後者的話,則需劃一繳付樓價15%的印花稅。 一般「按揭計算機」,均假設買家只借取銀行按揭,部份會計算按揭保費,但實情很多購買一手樓的買家,也會採用發展商按揭。
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居於私人住宅之家庭入息中位數$36,200,對比第二季$36,500,按季輕微回落$300。 樓價回落使平均呎價亦下調,而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未有大跌下,使負擔比率亦有所回落。 實際上,現時坊間上有各種方法計算供樓負擔比率,但並沒有劃一標準。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的供樓負擔比率為67.3%,已連跌六個月,並為十個月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