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三角關係就越強烈、越顯著,而家庭中區分最差的人特別容易在試圖減低緊張時受到傷害。 自我區分程度低的人思想和情緒不能分開處理,經常被情緒牽制。 他們的想法和情緒很容易受別人影響,情緒容易波動,缺乏自我。 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同時,家族治療新興理論除了後現代主義家族治療之外,尚有多元文化主義、女性主義家族治療、焦點解決家族治療、敘事性家族治療、醫學家族治療以及整合家族治療模式……等。 例如成年禮、結婚、畢業、喪禮……等,這些轉型期是用來標示並促進家庭之發展過渡期與改變;儀式的目的是為了釐清家庭關係中可能出現之混淆。 假設形成是指治療團隊在與家庭會談之前積極地討論,並提出導致家庭問題的可能成因,來形成一個關於家庭問題之「地圖」,並指引治療師詢問問題之方向,以蒐集答案去證實、修正並推翻假設。
如以安安的家庭來說,應屬於糾結家庭,次系統混淆、界限不清糾結成團,致使家庭面對壓力時,增加溝通模式及界限的僵化性,而阻礙了探索其他事物的可能性。 家族治療 而光譜的另一端是擴散的界限(陷網狀態),此種界限模糊得其他人都可以任意地入侵,其特徵是家庭成員彼此捲入對方的生活,雖然支持性最高,但是也須付出太多的適應。 例如,在安安的家庭當中,由於愛子心切的母親在子女身上投資許多時間與精神,不僅造成子女的依賴性,使他們難以跟外界的人們建立起關係,更使得父母與子女雙方彼此都損失了獨立性。 等,各個家庭成員在不同的子系統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角色功能與責任,當某一子系統逾越邊界而侵犯到另一個子系統時,則會造成家庭或行為上的問題。 家族治療並不是要追究家人的責任,也不是為了治好家庭的問題。 每個家庭都存在著各種大小不一的問題,然後配合人情事理、為了彌補缺失而生活著。
家族治療: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第三列車之第五階段實習(週一班)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是一群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輔導人員,在婚姻及家庭治療的領域上,平均達到13年的臨床經驗。 他們具備能力去評估和治療心理和情緒上的問題,與及其他的心理健康行為問題,並且能為受輔導者解決在家庭系統下碰到的各種各樣的關係問題。 薩提爾冰山理論,圖取自網路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以「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問題。 也就是說,人所背負的問題,不單是出於自己本身, 有些部份是出自社會、家庭的影響。
包含夫妻對彼此角色期望的差異愈小,彼此的衝突會愈小、兩人都是安全依附風格者,其對親密關係是較滿意等。 家族治療2025 註:在心理師之間,督導制度並不具強制性,但通常在心理師的養成過程中,師長會鼓勵學生尋找資深的心理師擔任自己的督導。 心理師可與督導討論結案的感受、心得,以持續精進專業能力,也可藉此梳理自身的生命議題。 当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觉很好,并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实现了解决方法。 死亡是我們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接受死亡這個事實,生命才會顯得真實與有價值。
家族治療: 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執行師課程
要當平衡的父母,要了解且有技巧去維持自我,也能將壓力導向創造、成長的生命。 薩提爾出生於1916年,逝世於1988年出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的農莊,父母是德裔的科學家,信仰基督教。 她是五個孩子中的老大,聰明、能幹,對生命和學習充滿好奇。 16歲進入了密爾沃基州立教師學院20歲前取得教育學士學位。 在會談的過程中,治療師會陪伴家庭,並且透過家庭成員所說,理解家庭當中的質變。
- 他似乎十分抗拒與父親對話,後母的話還會回應,但是,爸爸的話卻總不作答。
- 例如有些固執的家庭(Rigid Family)很少溝通,家庭成員不願意作出改變,令家庭成員之間衝突增加。
- 透過融入、評估家庭的現有互動規則後,並以行動促發技術監測家庭失功能模式,最後鼓勵父母親以不同以往的互動方式處理原有問題,將親子間的階層順序重新恢復,則可建立親子間或夫妻間的清楚界線與互動規則。
- 我會傳授各位讓家庭恢復活力,在親子關係中重拾自信的方法。
- 許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常與家庭父母管教態度密切有關。
- 凡在一年內參與華心主辦課程累積一萬元學費的學員,即可成為華心VIP資格一年。
家族治療是一種新的心理治療(諮商)技巧,自一九七○年代開始,以美國為中心開始流傳,但在日本尚未十分普及。 家族治療2025 在一般諮商中,諮商師面對的是一位個案,在家族治療中,則需要同時面對多位個案,這對諮商師而言屬於高難度技巧。 而且對個案的家人而言,也會覺得家族治療的門檻比較高。
家族治療: 個人心理/情緒治療 ● 婚姻治療 ● 家庭治療
人的成熟情緒就是在人際關係中,這部分的自我與人有清楚的界線與溝通,合作與否,都依照自我原則,這督促我們成為Bowen理論中更加自我區隔的人。 「思考系統」(thinking systems)尋找團體中各種相互關聯,大腦必須再訓練,然而受到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我們多數人常會自動化地去想事件的因果關係。 「系統思考」重視人們之間的情緒過程流動,同時也不忽略任何一個情境下的各種事實現象;與其去控制或責備別人,這理論鼓勵人們管控自己,了解自己對目前情境的貢獻。
家族治療: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第五列車之第二階段 模擬會談(週六班)
一個人性格是具有多種面貌,各種面向是源自於社會互動及發展的經驗中,可以呈現我們是誰,以及甚麼對我們是有意義的。 面對壓力及令人焦慮的人際及家庭關係中,能提升自我區分能力,減低情緒化的反應,增強理智力,為自己的行事為人負責任。 探索家庭圖是系統取向家族治療的特色,提供治療師與家庭從世代脈絡來檢視家庭的工具,以符號和圖形的表達,加上簡要文字的補充,呈現出一個家庭三個世代的視覺地圖。 Bowen提出了自然系統理論,而家庭情緒系統是自然系統的一部份,其理論基礎及重要的八個連鎖概念皆立基於對「焦慮」的看法。 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若能採取積極的調適策略(如尋求資源、溝通協調)會較有助於婚姻的維繫,反之,消極的調適策略(如抱怨、忽略)則較無助於婚姻的維繫。 練成一位可以進行家族治療的心理師,會遇到的問題是缺乏學習資源。
家族治療: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第三列車之第四階段 治療師的發展II(週一班)
是指重新定義問題行為,放於另一個合理解釋的新脈絡中,已使其意義或重要性發生改變,以便提供更有建設性觀點。 此派目標,賦予家庭生活模式新的意義打破家庭心理遊戲,讓家庭成員得到新意義、新價值,重於對治療的洞察與行動。 臨床上常見像孩子不肯去學校或去學校就身體不舒服,表面上是孩子有情緒問題,其實真正生病的是整個家庭,父母親相處或互動經常充滿許多張力與衝突,無法解決或父母不願面對,孩子的「狀況」就成了問題的代罪羔羊。 問題是,再婚的父母往往一開始就被孩子的抗拒弄得失掉陣腳,忙著做父母,反而失掉建立夫妻關係的機會。
家族治療: 心理|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結婚後會有新成員誕生,然後父母予以養育,當孩子從嬰幼兒期朝著學齡期、青春期、青年期逐步成長而自立,也就是一個家庭的成長歷程。 家族治療2025 如果家庭這個複雜結構的某個環節「僵住」了,無法順利運作,所有的家族成員都會遭受波及。 家族治療2025 家族治療的作法就是協助找出隱藏的「僵硬點」,然後予以搓揉變軟,讓家庭功能再度順利地運作。
家族治療: 家族治療理論簡介
教導家庭成員,例如情緒處理或情感宣洩的方法。 以一個冷靜、主動的幫助家庭成員的專家身份,透過有系統的發問,以界定並澄清彼此間的情緒責任。 Bowen 相信跨世代的形態與影響力決定了核心家庭的運作,發展出一種圖表的調查方式,將至少三代(有血緣關係的從祖父母那一代到自己)的家庭狀態畫成圖表,以瞭解現有問題的根源。 契約是一種非強制性工具,藉者指明因果關連,家庭成員能對互動規則達成協議,並決定遵從這些規則的結果。
家族治療: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第一列車A班之第五階段 實習
看住他們,就好像看到一對老夫妻鬧離婚的樣子;作為心理輔導員,在我們出手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前,我們需要先想想甚麼是溝通、甚麼是關係,才能開始家庭治療。 家族治療2025 Whitaker認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由選擇成為真正「自我」的權利,家族治療目的在協助家庭成員,發現可以自我實現、增進個人成長和個人性的角色。 其實這就是隱藏在最深處、可以解決問題的那條線索。 我們要誠心面對為家人好,而深陷苦惱的父母心情。
家族治療: 01.16-17 家庭關係心理劇工作坊
本期電子報中,Maria用最簡單的方式為我們說明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中的信念與精華。 透過課堂短講、個人反思練習、角色扮演、個案研習、小組討論、短片播放及錄影示範,明白原生家庭及代際的承傳,如何影響個人的成長及性格塑造,甚或現今的婚姻、工作及親子關係。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長期焦慮」,使焦慮成為人生無法避免的部份,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生物觀點,當人們學習在家庭中,追求自主性和連結性的平衡點,過去生物性所傳衍下來的焦慮具有相當的影響性,而唯一矯正長期焦慮的方法是分化。 家庭諮商與輔導起源於家族治療,家族治療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治療方式,它提供了一個由家庭溝通型態的情況,來看臨床問題的角度。 家族治療2025 透過「家族系統排列」的工作方式,海寧格先生發現在家族的心靈中,每個家族成員都要被平等地歸屬於家族中。 如果,家族中某個成員因為違反家庭的良知或不幸的命運,而被家族成員所排斥或遺忘時,後代子孫便會透過表現與被排除的人相同行為,來表現對前人的「愛」,進而產生無意識下的生病或不幸的事。
家族治療: 沒有人可以判斷關係的好懷
Satir則強調個人性支持的重要,藉此有助於當事人的自我覺察,進而能有自尊的與家人清楚的溝通。 該模式認為家庭具有三大任務:1.基本任務:指家庭成員如何解決與日常生計有關的問題。 2.發展任務:指家庭成員如何提供個別成員發展上的需要,處理一些因成長而改變的問題。 3.危機任務:強調家庭對緊急、危機事件的處理。 家族治療2025 整合了家庭系統及家庭治療的觀點,主張在家庭系統中1.凝聚力:指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親密及成員個人可自治的程度。
家族治療: 婚姻及家庭
1981年,Kerr相信父母區隔程度越低,且越依賴投射歷程。 因此,他們也較少會融合於家庭自我團中(family 家族治療 self-amalgam),也就是較少成為家庭情緒歷程的一部分。 不會與家庭有情緒切割的問題,並且與家庭保持溝通。 他們看得出其中問題所在,承載比較少焦慮是可發展出真實自我的程度比較高,而且也比較能夠發揮天生的才能。 所謂情緒截斷乃是指逃離原生家庭未解決的情緒束縛,通常表現在退縮或逃離父母的家庭,或否認他對目前生活之重要性。
家族治療: 家庭治療通常分成四個步驟
兩個大人可以親密,但是孩子卻必須要有足夠的時空,才有機會慢慢接受。 關鍵是,新的爸媽如果在孩子眼中提供好的榜樣,孩子慢慢地也會放下歧見,與後爸或後媽建立好關係。 :要記著你再婚的最大理由,是因為選擇與對方一起生活,其他都是次要。 問題是,很多人再婚只求有個家,求一份安全感,甚至是因為喜歡對方的孩子,那麼這方程式的第一項已經不能成立了。 很多研究都指出,重組家庭必須有一段適應期,這並不等於無為而治,成功的重組,必須從夫妻開始,畢竟這是新公司的兩個總裁,他們配合得不好,這公司也不可能前程無限。
有感於薩提爾模式強調人本關懷、重視家庭的精神,與中國文化相契合,期望透過推廣薩提爾模式,讓家族治療能在台灣厚植生根。 8.要改變家庭某一成員的運作方式,就必須改變整個家庭的運作方式,例如過去往往改變家庭的的責任都由「發病者」一個人承擔,而非整個家庭分擔。 「發病者」或許成經常是改變家庭的運作模式,但他愈努力,卻受其他家人責怪,當他覺得負擔或壓力愈大,表現就愈不好。 以此為基礎,統整出八個連鎖的概念:自我分化、核心家庭情緒系統、三角關係、家庭投射歷程、情緒截斷、多世代傳遞歷程、手足位置、社會情緒歷程,來解釋核心家庭與大家庭中的情緒歷程。
尤其是中上階層的家庭更重視教養,希望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這些想法,都會形成青春期的壓力,讓孩子心神不寧。 透過本書,我最想告訴各位的是,家人能做的事情很多,沒有必要放棄。 家族治療2025 我會傳授各位讓家庭恢復活力,在親子關係中重拾自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