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為你提供有關香港 STEM 教育模式及發展的所有資訊。 至於對崔顯亮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位喜歡卡通片《數碼暴龍》的學生,在課程中以3D立體打印重現了卡通角色小火龍,令同學明白他們有能力做到成品,不論結果好壞都可以先作嘗試。 他相信學生完成首個作品之後,會對未來抱有期望及衝勁,雖然3D立體打印的成品與買到的玩具會有距離,但或會吸引他們繼續學習相關技術,在他們內心埋下種子。 透過幼兒科學教具,探索磁力的特性和應用,學習磁場的形成、磁力的方向和大小,培養實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幼兒科學教具,學習空氣的基本特性和相關現象,如探索空氣的存在、空氣壓力和風的形成,培養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科學思维的發展。
STEM 教育內容比較多元化,課堂透過動手實驗和專題研習等活動教學,將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生動。 近年,坊間出現了很多STEM網上課程,更突顯STEM上課模式的靈活性。 所有產品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製造,旨在通過互動式學習和實驗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STEM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STEM玩具通常有許多種類,例如:LEGO STEM積木玩具,學生可學工程原理;科學實驗玩具,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和探究,了解科學樂趣;又如編程無人機,重點學習領域是電腦編程。
小學 stem 課程: STEM 課堂鼓勵主動學習 以活動教學提升思維和解難能力
期望這個創新方案,有助提高市民對廢物回收的動力,從而提高回收率,一同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該回收機械人亦會在校園中使用,將STEAM精神帶到學生的校園生活中。 自2000年香港浸信會聯會專業書院致力推動資訊科技在教與學上的應用,持續向學校提供資訊科技、數學及科學的到校課程。 為協助學校在校內推動STEM教育,書院現開設不同形式的課程及服務,包括「STEM校本課程發展支援」、「STEM到校課程」及「STEM到校教育活動」,藉老師培訓、學生課堂及活動和提供教材套以支援學校不同的需要。 黃老師續指,在中一及中二,課程比較生活化,先讓學生建立興趣;到了中三,如果學生對STEAM很感興趣,便會讓他們繼續深入學習。 資訊科技與設計科老師盧家逸指出,中三常規課程加入了人工智能,而他亦給予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透過軟件,用另一種形式呈現「包剪揼」遊戲,結果學生自行透過軟件及編程,花了兩三天時間,製作了一個「包剪揼」遊戲。
- 在常識科校本課程中有效加入編程以推展STEM教育,透過發展課程領導,使教師能有效地把STEM教育及編程元素融入常識科課程內,以完善校本課程的規劃,發展學生的運算性思維能力及解難能力。
- 學校亦連續三年獲邀擔任「官立小學跨校STEM數學學習圈」的統籌學校,領導數所官立小學老師共同進行備課,以「數學概念」、「解難為本策略」及「編程」設計STEM課程,有效領導官立小學推動STEM教育。
- 優秀STEM教育的特點是幫助學生整合不同STEM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能連繫到現實生活和/或社區問題。
- 教育局於 2016 年將 STEM 納入中小學課程的 8 個學習領域,STEM教育分別包括在小學數學和常識科等廣泛學科下教授,並不是獨立的科目。
- 香港有八間受政府資助大學,DSE考生均可以聯招中揀選,當中多間大學在不同的世界大學排名都榜上有名,早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有5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強大學,反映香港的大學教育提供高質素課程。
- 至於對崔顯亮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位喜歡卡通片《數碼暴龍》的學生,在課程中以3D立體打印重現了卡通角色小火龍,令同學明白他們有能力做到成品,不論結果好壞都可以先作嘗試。
- 個別課程為須報讀同一學歷頒授課程及其他單元或繳交下期學費的學員,提供網上服務,如學員就讀的課程設有此服務,課程負責人會通知學員有關程序。
首次接觸STEM教育之家長,大多數第一個問題都是:「什麼時候開始學STEM最合適?」宏觀而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幼稚園、國小中低年級、國小中高年級及中學。 為讓小學可以善用學時創造空間,《小學指引》重新編配各科目的學時,並將學校可彈性運用的學時由原本最多19%增加至最多25%。 以現時一般小學每年上課792小時計算,學校可彈性運用的學時上限比以往增加47.5小時。 孩子們能通過此實驗學會蒸冷卻效應並探索我們大自然中的水循環。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號稱這就是跨領域課程,否則我們太偏向實用主義後,會忘記兩件事情。
小學 stem 課程: 科學思維 🧠
兒童創意自造課程當時的設計就是希望透過六週的時間,從創意和想像下手,最後再導回科技面;而不是一開始就程式開始,大人不喜歡,小孩亦是。 CodeMonkey 源自以色列,是深受全球 小學 stem 課程2025 小學 stem 課程2025 700多萬孩子喜愛的少兒編程課程,為學⽣提供⼀個有趣和實⽤的教學環境,透過⽣動及引⼈⼊勝的遊戲化教學來教授真正的編程語⾔ 小學 stem 課程 。 短片中更會加插了問問題和小遊戲等互動元素,小朋友可以透過選擇按鈕複習短片中的科學內容。 這種教材比傳統的教材靈活,在疫情中線上學習也可以順利引用在課堂裡。 熱愛 STEM 學生又可以在課外時間獨立學習,更深入了解各種題材。
- 而坊間也有不同教育機構推出各種STEAM教學課程及基礎訓練,其中禮仕教育率先引入多項國際性權威教育項目並帶領第一屆香港代表隊出賽,為香港爭奪殊榮。
- 然而,STEM教育所進行的,都是生活會用到的技術,強調讓學生知道如何將所學應用在生活當中,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將來進入社會也更容易懂得將知識應用在工作中,同時有助於他們適應工作環境。
- 因此,STEM教育於過去20年內日益被受重視,並成為全球教育焦點,相關課程亦油然而生,並逐漸遍及至英國、中國、法國、南韓、台灣等地。
- 禮仕教育營運總監鄧浩麟先生指出,透過母語學習及玩味十足的邏輯性題目,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更大程度上學習到運算思維帶來的知識。
- 而對於學生來說,如果有能力建立數位學習的好習慣,必能透過網路的媒介,建立學習動機和自學能力。
- 人文科課程的學時涵蓋包括課堂學習及人文元素的跨課程學習活動、學習經歷和延展學習的時間。
在教育局「以學校為本」的政策下,讓學校可以靈活地將 小學 stem 課程2025 STEM 融入於課程中。 崔顯亮認為,STEM動畫課程照顧到所有STEAM教育目標,學生表現更是勝於預期。 小學 stem 課程2025 他舉例,學生只有一次3D立體打印的機會,即使成品不似預期亦只能想方法即場修改,曾有學生發現公仔成品缺少了用於連結四肢的關節位,於是想到以萬用膠代替,令公仔可以站起來擺姿勢拍照,展現出解難能力和思維。 本課程結合戲劇、故事等元素,讓學生發揮創意,嘗試不同類型的中文創作,強化學生語言能力、分析力、思維能力及創造力。
小學 stem 課程: STEAM|優才小學與教大辦STEM動畫課程 學生收獲知識與滿足感
的確STEM、素養等科學教育名詞是眾說紛紜、各家表述的狀況。 小學 stem 課程2025 當我在科教學會的工作坊提出這個提問時,有教授建議應該把問題適當的收斂,然而我對這回應不以為然。 小學 stem 課程 她表示每間學校都有自己取錄學生的標準,部分學校面試會包括與家長面談,尤其是初小學生,學校注重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關係,因為良好的關係可以互相配合,對學童的學習及成長有很大裨益。 假如學生有其他突出的表現如體育或音樂,在取錄方面會有優勢。
從Maker的車庫,到Maker group的自造者空間;前者的精神是手作、後者的精神是分享與共享討論。 兩者使用在課程設計上,很強調教學的功能,就是STEM課程了。 而目前的實際狀況是,大家都慌了,所以學校急著想要做特色來未雨綢繆,補習班才突然莫名其妙走在教育的前端。
小學 stem 課程: 幼兒 STEAM 課程
學員經網上報名後,便可以有最長30天時間,以網上模式完成12小時的課程部分。 學員通過功課評審,大約1500字 ,在21天內完成及繳交,學員所繳交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功課修正,請寫上閣下的姓名和手機電話,然後以電郵方式 繳交;當導師收到學員的功課,評審之後,將以Whatsapp 形式在14天內通知學員需要修正的地方。 為方便學員可以有效、隨時隨地學習STEM/STEAM,亞洲創意教育協會推出網上學習,以網上模式,以靈活及輕鬆的形式進行,讓更多人能夠學習STEM/STEAM 。 官立及資助學校請聯絡教育局查詢有關詳情;私立及直資學校的代課教師安排則由有關學校自行決定。 小學 stem 課程2025 當時該校將STEM課程的設計可分為三個層面:優化及整合現行的課程內容;設計STEM的主題學習課程;規劃資優抽離式的STEM課程。 STEM課程能提升學生解難能力和分析力,讓學生學會探究、分析和提出解決方案。
小學 stem 課程: 課程目標
另外一方面,有些STEM會強調R閱讀以外,還會加上 (1)事先規劃、(2)模型,這兩個必經過程;另外有些課程會回歸Maker group的精神而有團隊合作、(3)分享與討論。 到了這個層次,我們已經很難把STEM限制在 "做一個實務產品"。 這個時候STEM的產出,雖然具體但不見得是物體,而有可能是一種 工作方法、優化流程、制度修正、傳播策略 等。
小學 stem 課程: 「未來之城」FutureCity比賽
學生先組裝擁有不同形狀/不同材料的風帆車,然後用吹風機,將木車的行走速度與風帆構造進行比較。 這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生認識速度、能量和材料之間的關係,同時讓他們有機會進行推測和實驗。 學生需要依照產品圖示說明將零件組裝起來,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好玩有趣的太陽能機器人。 小學 stem 課程2025 除此之外,自己還可以動手設計機器人的模樣及外觀和學習更多有關太陽能資源的使用. 小學 stem 課程 學生會在課程中使用Gigo科學積木製作各種模型,學習綠色能源的科學原理,例如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能源等,並進行各種科學實驗。
小學 stem 課程: Big Bang Academy 以課外活動形式為學校提供 STEM 課堂
當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STEM教育普及化時,該校的核心小組成員亦相信藉着STEM教育,能讓學生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範疇內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創意思維,裝備他們面對未來社會,成為世界公民。 STEM課程能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學會通過實踐來學習知識。 例如:設計科學實驗,化學元素之間產生的反應,從中學到學科原理,從錯誤中學習。 STEM教育能幫助學生發展軟實力、軟技能(Soft Skill)及硬實力、硬技能(Hard Skill),這些軟技能包括分析和解難能力、解決問題、溝通、協作、領導能力和創造力。
小學 stem 課程: Big Bang STEAM 教材訂閲,實現多元自主學習!
參與的學生認為,透過這個專題,不但學習到利用編程製作遊戲,而且過程中需要思考、調整數據、反覆嘗試,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經歷。 例如過去兩年,學生們發明了小型USB吸塵器、剝瓜子機、抹窗神器和清潔馬桶神器等,都是非常生活化的產品。 學校亦將這些發明帶到校外,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展覽,包括「STEM教局展覽會」,並引來參觀者很大的迴響。 參與學生也表示,這項專題研習令他們獲益良多,包括鍛煉想像力、學到團體合作及改善搜集資料能力等。 此外,學校更設有一個「魚菜共生」有機生態水耕種植系統體驗室。 許美施老師表示,透過親身體驗,學生會了解到不同的光線有利不同的植物生長,而配合這課題,數學科也會提早教導「率及比」,從而將數學科的知識應用到STEAM課程中。
小學 stem 課程: 中學/大學 電腦/數學/物理/化學 功課班(一對一)
如果是要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數理所學,STEM無疑是當今科學教師可以參考的精神或者課程設計;然而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大到跨領域課程時,STEM就有其侷限性與功能性了。 我認為要清晰的釐清這兩者的概念後,執定校本課程或者做彈性時數課程規劃時,才會有所本。 父母決定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另一地方,未成年子女一般都會跟隨,無可避免要離開熟悉的學校,轉到全新環境讀書。 要到新地方開展新生活,在陌生環境上學,重新認識朋友,兒童需要家人陪伴一同適應,跟教育界人士傾開學生適應問題,他們不約而同認為家長決定全家移居另一地方重新生活前,要先向子女解釋,以免他們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離開熟悉的地方。
小學 stem 課程: 科技教育 – 教師培訓 (2020-
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的教學團隊選取了客家文化為主題,通過茶粿製作、藍染體驗、圍村考察等方式來讓學生認識到客家人勤儉、務實的價值觀,並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盧光輝紀念學校以粵劇為主題,通過體驗式的課堂活動及不同學科的配合,讓學生學習粵劇的造手、亮相、唸白、台步等,親身體驗粵劇之精髓及創作演出文本,學生其後分組表演花木蘭劇本選段作為學習成果展示。 小學 stem 課程 除了文化差異,香港與內地也存在講和寫的差異——普通話與廣東話、繁體和簡體,但李校長指由於都是中文,適應相對容易。 反而因為香港的高中課程多以英文為主,內地中小學則以中文為主,所在英語學習上要多加留意,認為學生「愈早到香港讀書愈好」,因為學生年紀愈細相對較容易適應香港生活,適應校園生活。 建議學生應該選擇入讀適合自己程度的學校,再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以便升讀高中課程時適應英語授課。
小學 stem 課程: 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為闡述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本科目會適時提供STEAM示範活動, 鼓勵學員配合學校的情況對課程內容作出合適的安排,並介紹評估小學生STEAM學習成果的方法。 本科目會追溯STEM教育的起源和背景, 並介紹世界各地推行STEM教育的模式,包括最新的STEAM教育及其發展。 在香港現行課程中,STEM 小學 stem 課程2025 教育是透過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三者共同推動(課程發展議會,2015年)。 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於中小學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並為STEM教育引入藝術元素。
小學 stem 課程: AI 小學課程
優才書院小學部陳偉傑校長表示,STEM動畫課程是他們的校本特色課程之一,不但屬於跨學科學習,主題亦與學生興趣有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欲。 合辦課程的教大數學與科技學系崔顯亮講師提到,學生在參與該個課程時,有大量動手做的機會,相信學生在看到成品之後,對未來會更有期望。 禮仕教育除以上知名比賽活動外,更推廣STEAM指導講座及課程,一系列活動希望幫助學生提升競爭力並發掘自身興趣,引發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及思考未來發展方向。 培養及幫助學生獲得21世紀所需提升的技能、知識,讓學生能夠在趣味中學習,並提供渠道讓學生代表香港爭取在國際項目中獲獎。 「未來之城」Future City是一項享譽國際的STEAM教育項目,至今已有超過30多年的歷史。
小學 stem 課程: 概念框架
我們致力培訓 STEM 教師,希望提供最專業的 STEM 教育。 除此以外,我們與小學合作,以課外活動與提供課程教材形式,以提供最優質的 STEM 課堂。 政府近年廣泛推廣STEM 教育,以培養本地科學與科技發展的人才。 此外,政府促使小學推動STEM 教育,以彌補部分學生缺乏「動手」學習的機會。 在社會層面,STEM 教育培養大量科技人才,為科技及經濟發展帶來優勢。
最近,有幸與該校的副校長(計劃的負責人)討論有關STEM教育時,順帶詳細了解當時推展的理念,以及數年後的今天最新的發展情況。 小學 stem 課程 不同於傳統教材,STEM教材通常具有多媒體和互動性,可以通過影片、圖片、實驗和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香港幼稚園的 STEM/STEAM 小學 stem 課程2025 教育和課程主要是啟發小朋友好奇心、學習的興趣,打下未來的學習的基礎。
小學 stem 課程: 計劃特色
Teach Engineering 將工程設計融入 STEM 教育,讓小朋友學習應用科學和數學知識。 網站提供多個免費課堂、活動、小挑戰和實驗等,讓小朋友體驗學習工程的樂趣。 10Botics 是香港科學園初創公司, 過去與 50 多間學校和教育機構合作。 我們的使命是利用人工智能知識為下一代做好準備, 並專注於 STEM 課程的研發及教學,使孩子們可以更容易地學習人工智能(AI)。
香港政府容許「高才通」、「優才計劃」等人才引進計劃的申請人子女來港入讀公營學校,因而催生了12月15至17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的第一屆(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 小學 stem 課程 受惠新政又有意安排子女來港升學的內地家長,可趁這個展覧了解香港教育學制,而小學應是其中一個重點。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了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梁紹倫又提到,自實行「STEM for all」及「STEM for elite」後,愈來愈多學生對STEAM產生興趣,近年高中選修理科以至大學修讀工程學系的學生明顯增加。
資科辦於2021/22學年推出為期3年的「奇趣IT識多啲計劃」,每間公帑資助小學於三年期內可獲最多40萬元一筆過撥款,用於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活動,以及採購活動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和相關專業服務。 截至今年初,已有超過90間學校申請並批出近70個項目,聖公會聖馬太小學的不插電編程就是其中一個,更是全港首間小學舉辦該類STEAM課程。 小學 stem 課程 化學科主任莫明偉同是學校STEM課程推手之一,他亦指課堂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意、解難能力、協作能力,並提供「落手做」的機會,堂上「連書都無」。 為配合STEM課程,學校設立STEM Lab,提供3D打印、雷射切割等器材,學生可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轉化為實質發明。 這個 STEM 實驗運用「會行走的顏色」讓孩子學會表面張力的道理! 透過觀察紙巾在杯子吸水的流動,您的孩子既能夠簡單地認識擴散作用,又能夠鍛鍊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