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親指夫婦、兄弟姊妹、父母,而且同父異母兄弟亦為近親,但要提供出世紙證明。 祖父和孫兒不當作近親,但如父母已離世,則可向稅局申請祖父和孫兒的關係是近親,最終以稅局批核為準。 會以樓價成交價的的轉讓權益對應舊印花稅率計算,如成交價為600萬元,計劃印花稅會以成交價600萬的一半權益作價即300萬,對應稅率為1.5%計算。 雖然原先一方已回復首置身份,但如果再買樓,舊物業每月供款仍會計入供款入息比率(DSR)。 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內仍會視舊物業為未解除的按揭,下一個物業的按揭成數便會扣減一成。 這意味丈夫除了要準備多一成首期之外,亦需要很高收入才能應付兩層樓的壓力測試。
- 整個甩名過程最快可於1至2個月內完成,主要取決於律師樓的處理速度,因銀行批核按揭只須1至2個星期。
- 在稅局的角度是不理會甚麼時候完成轉讓契,訂立臨約當天便是轉名之日。
- 另外,該承讓人從該等公司取得住宅物業時,須繳付「買家印花稅」。
- 如在死者去世後超逾 12 個月仍未遞交誓章 / 遺產呈報表,本局則會按適用的税率徵收雙倍遺產税。
- 繼承遺產物業,需要等高院出了信確認物業業權,才可以開始申請重按或轉按,一般都要一個月。
另外,需留意平安紙的見證人可以是指定遺產執行人,但不可以是遺產受益人或其配偶,如身份重疊,他們便不能獲得所分配的遺產。 值得留意,儘管承辦人無權敍造按揭,卻有權賣樓,因法律上物業業權由其管理。 如果本身按揭由丈夫供,妻子無入息,透過延遲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丈夫可繼續供按揭,直至妻子有穩定入息後,才正式完成轉名手續。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假設夫妻二人聯名買入第一層樓,之後想以首置身份購入第二層,其中一方可甩名,將業權轉讓至另一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即可以低稅買樓。 但留意,如過份低於市價,稅局也有權追回差價,而且如內部轉讓代價低於市價超過2成,很難搵銀行做按揭。 再者,非近親轉讓,如過份低於市價,有送契之嫌,未來5年賣樓下手買家也未必做到按揭。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豁免「從價印花稅」
死者的居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居籍決定了適用的法律,規管應向何人發出授予書,以及如何分配死者的遺產。 只要你符合所有法律上的規定和就司法常務官的所有提問已提供他認為滿意的答覆,法庭便會發出授予書。 所需的時間則視乎個別情況而定,一般而言,簡單直接的個案平均需要大約5至7個星期;不過,如果申請本身不是簡單直接及/或涉及遺產的性質複雜,所需的時間便可能會較長。 不過,如果享有較高優先權的人士已去世或放棄獲得授予書的權利,則享有較低優先權的人士仍然有權獲得授予書,但必須向遺產承辦處提交有關享有較高優先權的人士已死亡或放棄權利的證據。 遺囑認證是一項法庭命令,授權一名或以上的人士根據遺囑中的指示管理死者的遺產。
當長者百年歸老後,指定的遺囑執行人應在訂明時間內,向「遺產承辦處」申請遺產承辦書,取得承辦書後方可處理已離世長者的遺產,否則便屬違法。 不過,如遺產執行人有需要處理遺產的緊急問題,亦可先行管理遺產,但事後需在訂明時間內補交申請遺產承辦書。 就「額外印花稅」而言,臨時買賣合約是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 就「額外印花稅」而言,某人取得住宅物業的日期為他作為買方訂立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以取得該物業的日期。 假如沒有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則為取得該物業的轉易契的日期。 同樣地,處置住宅物業的日期為某人作為賣方訂立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以處置該物業的日期。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Q8:繼承遺產物業要不要交印花稅?
✅ 如遺產全部是金錢而數額又不超過50,000元,申請人可以將申請表格及一份誓章遞交至民政事務總署。 該誓章必須聲明死者的遺產總值不超過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50,000 元而且全部是現金,同時亦須附上一式兩份的清單以列明遺產的詳情。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2025 民政事務總署便可就遺產發出確認通知書,代替向遺產承辦處申請遺產承辦書。
倘若以「送贈形式」轉讓物業慳稅,原理也一樣,即使以零元交易,稅局仍有機會以市價來追討印花稅,因此便失去了送贈的意義。 當一個人去世,可能會留下一些遺產,包括金錢、股票、或物業等。 物業遺產繼承涉及不少手續,以下是針對物業遺產繼承的常見問題。 所有政府批地合約(包括透過政府賣地批出的合約)及所有政府租契,均無須予以徵收印花稅(包括買家印花稅)。 而一般近親轉讓都是用「轉讓契」的方式,較無後顧之憂,即使擔心受贈人隨即變賣物業,業主大可以選擇不完全轉讓出百分百業權,如轉讓 70%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2025 至 80%,對方便難以轉售。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遺產物業印花稅8大伏位
申請人須簽署一份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的誓章,申請人亦需要準備及簽署一份核實資產及負債清單的誓章,以及一份死者於去世當日在香港之資產及負債清單。 樓宇按揭 申請人須解答遺產承辦處官員所提出的問題直至官員滿意為止。 此外,於處理遺產時,應先安排支付死者生前的債項,然後才將餘下的資產轉予受益人。 如遺產物業仍有按揭要清還,除非遺囑上另有安排,否則一般都會由受益人繼續餘下供款。 但由於處理遺產及物業轉名需時,遺產執行人或受益人應主動聯絡物業按揭銀行,商討酌情處理的方案,如暫時凍照戶口直至成功轉名等,以避免因欠款引致違約的風險。 另外,需注意物業轉名後,銀行或需與受益人就其供款能力,重新制定新的按揭計劃。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遺產樓轉名: 遺產物業的按揭須知
無論是業主年紀漸大,想早日將名下物業妥善安排,或是因業主想恢復首置買家身份再買新樓,又或透過近親轉讓物業作為按揭套現,都可以進行物業轉名或加名。 修訂條例規定,當買方或承讓人有證明令印花署署長(署長)信納他/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是「代表自己行事」購入住宅物業,則署長可給予「買家印花稅」豁免。 在上述例子,乙女士會被視為在 2012 年 10 月 27 日或以後從甲先生購入部分的業權。 由於乙女士並非甲先生的近親 ,該項交易不可獲豁免「買家印花稅」。 不論乙女士所佔物業的業權多寡,均須就該物業的總購入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繳納「買家印花稅」。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推薦文章:2.45% 按揭、轉按現金回贈,誰與爭鋒!
如夫妻聯名想甩其中一位,因每位業權為50%,印花稅會用樓價一半去計算。 當甩名後,賣家在法律層面上再沒有持有任何物業,可以用較平第2標準稅率交印花稅買樓。 某人若只持有由入境處發出的「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就「買家印花稅」而言,他/她並不能被視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要留意,倘若加名是和近親進行,即使對方已持有住宅物業,但加名不需要付15%從價印花稅,只需用首置印花稅率計算。 所謂近親轉讓,俗種「甩名」,是指聯名持有人之間是近親關係,如父母、夫妻、兄弟姊妹等,其中一方在現有物業的業權轉讓給另一方。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重點5: 近親轉讓
不過,如受益人於日後再購入其他物業,則需要按照非首置人士的稅率,繳付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 不過,業主須留意,假設按揭成數不變,拉低物業估值會令按揭貸款額下調。 買樓要繳付印花稅,樓宇轉名亦一樣,交多少稅款,主要視乎物業售價或價值。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重點1: 繳交「額外印花稅」的三大條件
如接受遺產者在承繼遺產後的「額印」期限內沽售物業,也可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但卻不會獲豁免「從價印花稅」及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即如承繼遺產後,因繼承者已被視為持有一層住宅物業看待,當他打算再多購一個住宅單位,則需要繳交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谷友個案屬於「有遺囑」的一類,其丈夫生前訂立一份遺囑,委託她成為「遺產執行人」。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按揭批核現漏洞 入息不足可連供兩層樓 或涉違法風險【星之谷專欄 – 香港01】
但按揭銀行的信用卡數繼承人要找,因為legal charge 注入田土時一般是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2025 all moneys。 繼承遺產物業,需要等高院出了信確認物業業權,才可以開始申請重按或轉按,一般都要一個月。 但如果想快點去申請,可以提供死亡證,再加律師樓的文件,銀行可接受預先申請,但都需要等高院的文件齊才能提款(drawdown)。 舉個例,陳先生在購買住宅物業時,在香港沒有擁有任何其他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就會按以上較低的稅率(第2標準)計算,款額為180,000元(即600萬元x 3%)。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遺產樓轉名詳盡懶人包
如聯權共有人多於2名,身故者生前擁有的權益將平均分予在生的共有人。 如果樓價升值,轉名可能需要付利得稅,稅率為物業升幅的15%。 如果物業買入的時間很短,比如1-2年便轉名,稅局追討利得稅的機會便很大。 為讓買方及賣方盡早知道「額外印花稅」的應付總金額,當印花稅署認為有關代價款額不足,有關補充「額外印花稅」的評稅會在收到該加蓋印花申請後的 40 天內發出。 (1)該人並非為須繳税的人士;(2)該人不同意任何財產的估值;或(3)該人不同意徵收税款的税率或款額。 除了要留意有沒有「Deed of Gift」字眼,以及列出的代價 (consideration)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是否為零外,若估價嚴重低於當時市價,亦有機會被視之為送契樓。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銀行提供的酌情考慮
如果沒有訂立遺囑,遺產需根據上述法例分配,有些繼承人可能願意放棄其權益,大家要簽署家庭協議契據。 家庭協議契據是一份有效法律文件,家庭成員同意不根據遺囑或《無遺囑者遺產條例》規定來分配遺產,他們之間簽署家庭協議契據,把遺產根據各人意願分配。 例如丈夫離世,遺下妻子及弟弟,沒有子女,太太可以先取得遺產的100萬,餘額平均分為兩份,一份給妻子,另一份給弟弟。 但是弟弟可能不想取得遺產,並轉贈給他的嫂子,他們便須簽署家庭協議契據。 在香港,申請人毋須繳付遺產稅,而遺產繼承的業權轉讓不須支付印花稅。 那如物業仍有按揭, 一般會由繼承人負責還款,除非遺囑另有安排,如由其他遺產作還款之用例如保險費。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如果該聲明的實質內容沒有被更改; 並且該聲明沒有包含「草稿」、「樣本」、「範本」,或類似含義的詞彙,印花稅署會接受該聲明為證明文件。 如果有關文書在修訂條例刋憲前已加蓋印花,申請人必須遞交已填妥的補充資料表格(即印花通告第03/2014號的附件B) ,但不用遞交表格IRSD112。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若選擇電子印花服務,申請人須在申請加蓋印花後的30天內,提交法定聲明的正本(IRSD131)及香港身分證副本。
但稅務局也提出了幾種很特殊的寬免,其中一種就是「提名近親」或「近親轉讓」。 理由是「額外印花稅」徵收的基礎是以「文書」中的「交易價格」,而並非以買家的賺價來計算,故稅務局不會理會成交價是賺與蝕。 假如你在2010年11月21日簽署了「臨時買賣合約」,購入一層200萬元住宅物業,之後在2010年12月3日簽定了「正式買賣賣合約」,並在2011年1月15日正式簽署「轉讓契約」收樓。 假設你在2010年11月10日購入了一層200萬元的住宅物業,並在2010年11月23日以250萬元沽出,你並不需要繳付任何「額外印花稅」,理由是你所購入的時間是在稅項實施前。 長者名下如擁有物業及資產,又不只有一名子女,最好是預先立好遺囑(平安紙),以便身故後遺產執行人可按平安紙上的囑託處理其遺產分配事宜。 普通物業買賣在未成交前敍造按揭,靠的是一紙買賣合約,待至成交日按揭放款、賣家贖契、物業轉名同步進行。
根據銀行現金的慣常做法,如長命契其中一名聯名共有人去世,但物業仍有按揭貸款未供完,其他聯名共有人亦毋須重新通過進行測試,只需準時還按揭就可以了,不會觸發銀行「call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loan」。 而分權共有及長命契,就各有優缺點,想聯名買樓的業主,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其中一種。 其中,分權共有聯名人,所有的業權因為與其他聯名人不重疊,因此可各自分別處置自名下所擁有的業權,如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留作遺產、轉名至子女,甚至出售予其他人。
有見及此,市面上有不少機構提供財務公司貸款比較的服務協助相關人士輕易找出適合自己的財務公司。 ROOTS上會專門提供按揭貸款相關的產品比較,任何人士需要財務公司按揭的貸款,都可以聯絡我們的按揭專員。 英國早在1696年已經有類似Council Tax存在,當時是按住房窗戶數目徵收窗戶稅(Window Tax)。 直到1993年,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統一實行以住房價值為基礎的Council Tax。 Council Tax主要用來支付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設施的費用,如當地圖書館,學校,交通,垃圾回收,環境衛生,消防等。 而Council Tax會根據物業總價包括地段、用途、面積及房間多少的因素,繳交的額度也不同。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重點3: 誰人支付繳付「額外印花稅」及何時繳付?
您可以先跟28Mortgage按揭專員聯絡,請點擊右下角的WhatsApp 按鈕,我們會根據您的需求給予最專業和最有建設性的協助。 舉例,一個單位由三個買家在2012年10月27日共同聯名購入,業權各佔三分一,即「額外印花稅」期限原本去到2015年10月26日。 只要這三名共同持有業權的買家,在2015年10月27日後才轉售單位,單位便不受「額外印花稅」所掣肘。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遺產物業轉名時間: 重點1: 繳交「額外印花稅」的三大條件
同時,大部分銀行考慮到送契樓法律程序需時,故一般拒絕為5年內曾簽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的物業批出按揭,大大影響了物業的市場價值。 遺產申報誓章及遺產呈報表須交予遺產税署,而有關税款亦須於遞交上述文件時或於死者去世日期起計 6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個月的限期內清繳(以較早者為準)。 如上述文件於死者去世日期起計超逾 12 個月才交予本署,除非對逾期提交有合理辯解,否則,本署會就該延誤徵收雙倍遺產税款。 如遺產執行人不清楚任何財產的價值,可於遺產申報誓章中註明該財產的存在,並承諾於財產的款額或價值確定後立即繳納遺產税。 雙方簽署臨約甩名後,法律上已回復首置身份,即使未完成實際轉名手續,亦可簽臨約買入第二間物業,而不需要支付15%印花稅。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要知道的六件事
因此五年內不能申請按揭,這亦令這些物業非常難以出售,原因是下一手買家買入後,根本不能申請按揭,需要以現金全數支付買入價。 不過始終銀行對於業權風險相當敏感,大銀行也不願意接手這些物業;小型銀行則可能會冒險,但會調高按揭利率來平衡風險。 因此,如想轉名或「甩名」,必須以買賣形式,而不是以「送契形式」進行。 不過,筆者曾經有一位顧客堅持以「送契形式」轉名給兒子,以防止他賣樓或加按套現,這是「攬炒」做法。 假如父親將物業送予兒子後,父親於五年內因週轉不靈,不幸破產,債主有權追討該「送契樓」的業權,這是香港《破產法》所容許。 另外,當部份遺產繼承人把物業,根據家庭協議契據轉贈給另一位繼承人,便等於業權轉讓,而不是遺產繼承,要繳納印花稅。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繼承遺產物業算送契樓嗎?
反觀如果買家選擇遲一天才售出物業,即在2012年11月21日才售出物業,他剛好超出了「24個月內」範圍,也就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 之後如果你在2011年9月25日以600萬元沽出,你所需要繳付的「額外印花稅」就是「600萬元X10%」,相當於60萬元。 原因是你會跌入「2010年11月20日-2012年10月26日」中「超過6個月-不超過12個月」的範圍內,故需要按成交價徵收10%的稅項。 然而,雖然措施成功擊退炒家,但卻同時令自住業主擔心沽貨後再入市時,需要受制於額外印花稅期限,而更不敢輕舉妄動沽貨,大大削弱了市場的流動性。 由於當時政府錯判形勢,認為市場尚有炒風,故在2012年10月進一步加辣,對持有物業時間的要求及稅項進一步上調,「額外印花稅」期限拉長至三年,稅率也同步上升。 如有需要更改或取消平安紙,同樣要立囑人和兩位見證人相互監督下進行,於立定新平安紙後,舊的平安紙應盡快消毀,避免不同版本會惹起爭議。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遺產繼承程序
就過渡期的遺產,擅自處理死者遺產的罰則將仍按現時税率級表(即遺產基本價值的 5% 、 10% 或 15% )計算。 (1)遺產申報誓章( IRED 表格第 1 號) ;(2)遺產簡易呈報表( IRED 表格第 63A 號) ;(3)遺產呈報表( IRED 表格第 12 號)。 如在死者去世後超逾 12 個月仍未遞交誓章 / 遺產呈報表,本局則會按適用的税率徵收雙倍遺產税。 因該等誓章 / 遺產呈報表是宣誓文件,所以不接受用電子郵件方式遞交。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物業除名、轉名如何慳稅?盡量把估價估低然後上高成數按揭
當一份「遺囑」確立後,後人可向遺產承辦處申請「遺囑認證」,並按照遺囑上意願作繼承。 遺產物業轉名印花稅 然而,在政府對樓市加辣後,不論是以全權擁有、聯權共有或分權共有的形式擁有首項物業,身份都是業主。 涉及物業交易時,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從價印花稅分為「首置買家」和「非首置買家」兩種不同稅率,不同 “身份” 所繳交的印花稅額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