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隨着香港的發展及社會需要所進行的建造、改裝、拆卸及挖掘等工程,每年均會產生大量的拆建物料,當中約九成為惰性物料,包括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石塊、泥土等,統稱為公眾填料,可以在其他工程(包括填海工程)中重用,達至有效的資源循環。 而未能即時再用的公眾填料,會暫時儲存在屯門第38區及將軍澳第137區的兩個臨時填料庫。 《施政報告》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填海,發展局表示,將軍澳第137區現時有約80公頃土地,連同即將填海發展的約20公頃,可發展土地將達101公頃。
-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 又指設立混凝土配料廠可作支持地區性住宅和商場業發展,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 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 在人才方面,政府會設立多個措施,吸引外國/內地專才及企業,實行搶人才搶企業。
- 【橙訊】原為臨時填料庫的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曝光,建議在該區合共填海20公頃。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第137區2025 當局料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萬個單位。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以最高地積比7.5倍計算,料可提供約5萬伙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個公屋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個單位。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填海20公頃 料建5萬伙 首批2030年遷入
當局如興建將軍澳綫南延綫連駁137區,須在日出康城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保護鐵路設施。 當局預計2025年開展工程,首批居民料於2030年遷入137區。 按《2022年施政報告》,將軍澳第137區將會發展成建設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第137區2025 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高密度住宅發展的同時,我們會利用新增土地提供適切的社區或其他所需設施和服務,盡量滿足將軍澳社區的需要。
-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 區內將興建鐵路站,接駁將軍澳綫南延綫,而將軍澳第132區對出將進行填海和削坡工程,提供25公頃土地,重置原本位於137區的填料轉運設施等公共設施。
- 政府表示,電訊商將按要求向尚未完成登記的儲值卡用戶發出最後「登記提示短訊」…
- 除了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外,港鐵公司亦會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靈活調整列車服務、加強客流管理措施,以及完善車站空間布局,以疏導人流及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 粗略估算,現時日出康城約有7萬多夠居民,同區新盤近年陸續入伙,人口將會增至10萬多人,若然第137區的5萬個單位落成,整體人口有機會高達15萬人。
- 過往養不少「大懶蛇」員工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再下一城,被市民揭發西環士美非路熟食中心有通宵更清潔外判工當值時「蛇王」,工作毫不認真,躲懶不清潔該熟食中心,更全組總動員大覺瞓,甚至自備充氣床墊及眼罩幫助入眠,十分養生。
雖然將軍澳跨灣大橋和將藍隧道將於今年12月正式啟用,有助分流目前環保大道及將軍澳隧道一段交通擠塞情況;不過,由於日出康城人口增急,倘若將來將軍澳第137區新增5萬個單位,該區交通配套依然不勝負荷。 陳帆回覆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展開研究,局方會配合上述研究結果,再探討將軍澳線的進一步發展。 第137區2025 甯漢豪指未來十年可供發展的「熟地」達到3,280公頃,面積如兩個將軍澳,其中255公頃來自最新找到的八個「綠化地帶」,預計可以興建7萬個單位。 當中佔地最大的是屯門東近小欖一帶,有約107公頃,其次是近新田的麒麟山以南,但部份選址距離不遠就是郊野公園範圍。 (三)將軍澳──藍田隧道東面接駁至將軍澳寶順路及擬建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西面則連接東區海底隧道及觀塘茶果嶺道。 我們會爭取在今個立法年度內就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建造工程申請撥款,以期於二○一六年展開建造工程,預計在二○二一年完成。
第137區: 油塘混凝土廠擬遷將軍澳 發展局:為房屋計畫提供支持
發展局建議興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初步預期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於2030年入伙。 第137區2025 局方更透露,會研究於將軍澳創新園(即前叫將軍澳工業邨)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進行填海,以提供休憩用地、運動場等社區設施和「將軍澳線南延線」所需用地。 與此同時,港鐵公司已於二○一五年三月批出訊號系統更換工程合約,更換七條鐵路線的訊號系統,其中將軍澳線的更換工程預計可於二○二一年完成。
專業動力表示,近年政府積極覓地建屋,但用地面積偏小,位於綠化地帶及山坡的用地,往往需時進行勘探、平整、砍伐樹木。 而城規會先後批准馬鞍山3幅及將軍澳4幅綠化地改劃作公營房屋,分別供應6,180及8,170個公營房屋單位,部門亦計劃在將軍澳至善街及馬鞍山落禾沙分別興建340個及400個過度性房屋單位,改善公屋輪候人士的居住環境。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不會進一步提高「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發展局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初步預期此發展項目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於2030年入伙。 同時亦會研究於將軍澳創新園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進行填海。 發展局指,擬建公共房屋發展項目,以及其他規劃中的重建項目,意味九龍市區、九龍東、將軍澳及港島北岸等地區,對混凝土有強烈需求。 是次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畫、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規劃曝光 料建5萬伙供13.5萬人居住
他續指,港鐵就上述兩個項目,正因應政府意見,就可行方案作進一步研究,改善項目的設計。 當建議鐵路方案的細節,例如走線、車站位置、落實時間表等完備時,政府會適時公布項目的未來路向。 (六)運輸署一直密切留意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即清雅苑對出)一帶的交通情況。 根據影業路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報告,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在該項目落成後可應付交通需要。 雖然如此,運輸署仍會探討優化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交通情況的可行方案,應對長遠交通增長。 在考慮到需要確定市區及市區邊緣有合適混凝土配料廠的土地,在將軍澳第137區設立混凝土配料廠是有必要,用作支持地區住宅和商業發展增長的混凝土需求,並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第137區: 香港之聲 | 容海恩:復位功能提升效率 推進香港治理體系現代化
將來將軍澳第137區及一帶的居民可使用環保大道、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及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以及經東區海底隧道往返港島東區。 政府發言人透露,新建的電力設施,會用於引入內地的核電及可再生能源。 (三)香港的建造工程廣泛使用混凝土,因此持續和穩定的混凝土供應非常重要。 混凝土材料混合後會在一段短時間內凝固,必須及時運送到各區的工地。
第137區: 項目編號: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填海規模合適。 當局說,視乎公眾諮詢及擬議將軍澳線南延線詳細設計,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 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 擬議的鐵路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內,涉及超過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 另外,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第137區: 人口
他們又說,厭惡設施距離民居僅一公里,空氣污染物或容易積聚不能散去,損害居民呼吸系統健康,又預料居民日後亦需長期承受噪音和環境污染等滋擾。 第137區 粗略估算,現時日出康城約有7萬多夠居民,同區新盤近年陸續入伙,人口將會增至10萬多人,若然第137區的5萬個單位落成,整體人口有機會高達15萬人。 最新一份財玫預算案預計,下年度(2023/24)繼續錄得財政赤字,財政儲備亦將跌至7630億元的10年新低,相等於庫房平均為每名港人保管的金額跌至10.4萬元。 自2010年以來住宅印花稅未有調整,財政預算案公布,當中屬於100元象徵印花稅的門檻由200萬放寬至300萬,市場上納米單位、細價樓將會受惠,料有助上車客。
第137區: 日出康城|將軍澳137區突增5萬伙 居民憂交通癱瘓:我層樓最少跌5成
為配合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市場有實際需要於區內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政府正為此進行研究。 就混凝土廠的選址,我們需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對混凝土有需求的地點、土地用途的兼容性、對環境及交通的影響,以及便利混凝土廠運作的先決條件,例如臨海用地可以提供水路運送製造混凝土的各種材料,從而減低陸路交通的壓力。 經考慮這些種種因素後,我們現正研究在將軍澳第137區的臨海地點提供這方面的臨時用地,供市場競投營運混凝土廠。 擬議混凝土廠將能提供持續及穩定的混凝土供應,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來的建造工程及發展項目,亦可以減少跨區的混凝土運輸。 我們會在今年完成混凝土廠選址的研究,計及所需的法定程序,以及招標和建造相關混凝土廠所需的時間,我們預計這個混凝土廠最快可於二○二四年投入運作。
第137區: 公眾填土服務
以從屬家人身份通過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即BNO護照的入境簽證計劃移民英國的港人, 連續居住五年,可以申請獲得英國永久居留權,獲永居的一年後, 還可申請獲得英國公民身份。 但在這之前, 他們必須要持有效的香港特區護照,以便到英國之外的地方旅行。 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當局批出了近15萬份BNO英國國民(海外)簽證申請,當中超過5. 近年政府擬把油塘混凝土廠搬遷至將軍澳第137區,遭到當區居民反對。 惟最新城規會資料,發展局已就將軍澳第137區用地,向該會申請興建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擬建新社區 供13萬5千人居住
為建設一個配套完善的社區,亦會於將軍澳第137區提供所需的土地,以提供零售及商業設施、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康樂及休憩用地以及基建設施。 發展局同時建議在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現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電力設施、廢物轉運站等。 發展局指已考慮地區意見,現方案距最近的維景灣畔約1公里,選址接近將藍隧道亦可避免車流進入將軍澳市中心,已盡量減低居民影響。
第137區: 發展局擬於將軍澳第137區設混凝土廠 居民反對憂加劇空氣污染
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置較偏僻,與最近的住宅維景灣畔約有1公里緩衝距離,較最初設計拉遠多200米。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在考慮第137區的發展時,我們亦需同時考慮將軍澳區其他正在規劃及研究的發展項目,確保有合適的配套可以配合發展,及滿足整個社區的需要。 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以及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有意投標者可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填料管理部索取投標表格和進一步資料,地址為香港九龍何文田公主道101號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樓5樓。 中環九記牛腩,向來名人客眾,陳奕迅、梁朝偉、何超蓮等亦是其座上客,加上有米芝蓮推介加持,向來深得內地遊客歡迎。 近月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生意再度火紅起來,即時到晚上8時,門外仍人龍不絕。 不過,日前就在從上海來港的網友,在小紅書炮轟九記牛腩「又貴又難吃」。 至於即將於2022年啟用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當中的T2主幹道預計在2026年啟用,擬建的混凝土配料廠可透過高速公路接駁到九龍市區、東九龍,以及經東區海底隧道連接港島區。
民建聯建議當局考慮興建通往港島小西灣的過海道路和鐵路,並希望可先使用132區的內陸土地或岩洞,以避免填海。 綠色和平則擔心當局在132區擬建電力設施,是為香港引入核電鋪路,呼籲應先提升節能成效和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眾後才考慮引入核電以外的潔淨能源。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容納供13.5萬人,「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 上述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劃、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將軍澳第137區建成有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運輸及物流局計劃於今年年底展開《策略性研究》的諮詢工作,就研究的理念、初步分析結果,以及建議興建的運輸基建走線及功能作詳細介紹,並會繼續聆聽公眾意見。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現有𧄌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還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同時為為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房屋發展,政府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當局表示該區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致偏低,亦會盡可能考慮垂直綠化,以令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盡量協調。
民主黨表示,原定今晚舉辦春茗晚宴,但酒樓在下午通知,指有突發工程而無法提供場地,春茗晚宴無法如期舉行。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出,將軍澳居民多年來承受各項厭惡性設施,對居民造成困擾。 政府部門須為工務工程制訂管理計劃,以在設計階段審慎檢驗減少產生公眾填料的方法,並在施工階段監察該計劃的實施。 因公眾填料是由岩石、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碎石及泥土等組成,故適宜再用於填海或地盤平整工程。
第137區: 公眾填料設施流動應用程式
公共設施方面,電力設施可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達到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的減碳目標及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如黑色暴雨信號在設施正常關門時間後才除下,設施會完成處理在上述地方等候的泥車後才關閉。 第137區2025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早出席商台節目時提到,政府再找到八處綠化地帶適合建屋,又強調並非郊野公園,生態價值較低,但亦不排除將來會研究發展個別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政府會繼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 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填料庫旁設有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把接收到的混合拆建物料分類篩選。 由於一般建設工程不能完全吸納我們產生的可重用拆建物料,所以在未來有大型填海工程開展前,有實際需要維持將軍澳臨時填料庫的運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我們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相關部門現正就初步建議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環境影響評估。 申請人發展局指出,2020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已物色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公屋單位,以應付未來十年約30.1萬伙的公屋需求。
第137區: 項目顧問:
上述擬議發展有效期不多於7年,當中包括短期租賃招標程序,建造混凝土配料廠及其後的營運。 欲知公眾填土服務的進一步資料,請與填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策略2聯絡。 值得留意,城規會已批准於將軍澳第137區興建臨時水泥廠,為期7年,最快2024年開始運作,對區內環境影響仍是未知之數。 他稱,集團已完成出售美國大眾市場零售業務,並宣布計劃退出法國零售銀行業務和計劃出售加拿大銀行業務,亦宣布退出其他規模較小的業務,包括希臘及俄羅斯的業務。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擬議混凝土廠可提供持續和穩定的混凝土供應,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來的建造工程和發展項目,也可減少跨區的混凝土運輸。 第137區2025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線南延線」,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線」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線。
第137區: 公眾填料
另外,137區亦會配以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但當局承認, 在首批居民入伙時,延綫和隧道都未必趕及投入服務,未來會設交通交匯處,經小巴、巴士等接駁港鐵康城站。 特首李家超提出發展將軍澳第137區,涉及紉50,000個單位,同時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 第137區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專業動力今日前往政府總部請願,指推動137區興建房屋計劃刻不容緩,建議興建將軍澳至港島跨海大橋/隧道,分流過海車輛,冀可惠及毗鄰的環保區,告別以往的開荒牛模式,並期望明日(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至於東九龍線,他表示,由於鐵路走線沿線地勢起伏,受重型鐵路的爬升能力所限,部份路段須深入地底,預計工程會有相當大的技術困難,主要是克服山勢所造成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