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時金管局按揭指引的規定下,只要首次置業人士沒有其他按揭在身,主要收入來自香港,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有固定收入,而置業目的為自住,就符合首置按揭的要求,能夠做到9成的按揭成數。 部分銀行還是會要求申請人要通過壓力測試才批核最高按揭成數。 金管局指引列明,現時私人住宅的最高按揭成數為6成,如申請人希望向銀行申請承造超過6成的按揭,就需要透過按揭保險公司,購買按揭保險,而按揭保險費用根據貸款額以定。 申請人可以不同的形式支付保費,當中包括一次性支付、每年支付或向銀行承借並計算入貸款額並分期支付。 根據最新的按揭保險規例,首次置業人士購買價格1千萬以下的物業,可申請高達九成的樓宇按揭,而且可免通過壓力測試。
- 按揭貸款不是供一倆年就完事而是最少20年或最長30年的還款年期。
- 大中華及東盟地區的人口合共20.3億, 經濟生產總值合共 14.2 萬億美元。
- 按照首置定義,相關人士不可持有任何本港物業,但其實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
- 而六大優勢產業則被確認為享有優勢,可作進一步發展之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環保工業以及創新科技產業。
- 首次置業人士在香港有按揭優惠,在現行政策下,800萬的住宅物業可以做到最高9成按揭,而800萬以上至1,000萬的物業,最高亦可敘造8成按揭。
- 假設業主本身有物業在身,但是如果業主在指定期限內將物業「先買後賣」那依然可以算是首次置業。
- 而且52%港人更表示,須有家人財政支持才能實現目標。
- 在香港置業,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
不過如果打算選擇居屋一類資助房屋,房委會等部門對「首置」定義會更會嚴謹。 香港首次置業2025 邏輯上不算,因為首次置業是不可以擁有物業;不過「先買後賣」的情況下是可以依據不同個案來處理。 假設業主本身有物業在身,但是如果業主在指定期限內將物業「先買後賣」那依然可以算是首次置業。 業主在買入第二個物業時需要先繳交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其後成功出售舊物業時,可向稅局申請退稅,退回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與第二標準的從價印花稅中的差額。 如以上表4所做的計算和對比,非首次置業人士需要支出15%印花稅對比首次置業的第二標準稅率,所需要支付的印花稅大幅減少,減輕買家的財務壓力。 表1顯示在準業主只要是首置人士購買1000萬港元或以下的現樓都可以通過新按揭保險向銀行申請最高90%的按揭成數輕鬆上車。
香港首次置業: 【800萬首期】800萬首期要多少? 壓力測試如何計算?
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得分低於50的「財政不健康」人士的相關比率為 77%,在疫情下以多途徑理財的趨勢更見明顯。 當中約40%受訪者表示,使用流動及網上理財的次數增加, 香港首次置業2025 30%表示到訪分行的次數減少。 香港首次置業 香港首次置業 相反,得分低於50的「財政不健康」人士則需時22年,才達到儲蓄足夠置業首期的目標,反映前者的理財知識和紀律都相對優勝。
符合首置人士條件的買家除了可享有免壓力測試通過高成數按揭上車還可以享有稅務優惠。 香港政府規定由2016年11月5日開始,香港的所有物業從價印花稅一律為物業價格的15%。 簡單來說就是非首次置業的買家一定要支付物業價格15%的印花稅。 反之,首次置業買家則可以獲得稅務寬減,只需按照優惠的第二標準稅率繳付印花稅。 另外,政府亦委託市建局提供更多首置單位,包括安達臣道用地的第二個「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提供近千個首置上車盤。 香港首次置業2025 香港首次置業2025 香港首次置業2025 市建局亦會利用馬頭圍道首置項目的經驗,在未來的市區重建項目中,提供更多首置上車盤或其他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香港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2022|財政健康港人 平均由27歲開始投資
在香港置業,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 額外印花稅SSD是政府近年為打壓香港樓市炒風而設立的稅項。 如果任何物業在購入之後的三年內轉售,便需要交出樓價10-20%的額外印花稅 SSD。 總結來說,無論您是第一次置業或是已成功甩名恢復首置人士身份的買家,您有沒有發現作為以首置人士身份上車的確有著很不錯的優惠和優勢。 每個人心裏都一定幻想過自己買樓、幻想過要怎樣的單位、要如何去裝修佈置、什麽色調、怎麽搭配不一樣的家具等。
- 如以上表4所做的計算和對比,非首次置業人士需要支出15%印花稅對比首次置業的第二標準稅率,所需要支付的印花稅大幅減少,減輕買家的財務壓力。
- 另外會有個別銀行會以「80-人齡」 作計算,但需符合特定條件。
- 當中最大筆開支會是首期及印花稅,其餘開支理應負擔不大,但實際支出則因人而異,例如選擇不同的律師樓,或你是否有固定收入人士都有影響。
- 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新修訂的按揭保險計劃只適用於已落成的住宅物業即二手樓,不包括樓花。
- 申請人需要證明自己在香港的住址,或與在香港直系親屬的關係。
我們用同樣的物業價格來對比雙倍印花稅(非首次置業)和第二標準稅率(首次置業)的花費,請參考表4。 即是說,無論是從未買樓的人士,抑或是已賣樓人士,或者曾經與其他人持有物業,現已「甩名」的人士,只要目前未持有住宅物業,也可以符合首次置業的定義。 香港首次置業2025 即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
香港首次置業: 計算自己供款能力
由此可見,首次置業的買家的確可以從印花稅上節省很多買樓開銷。 話雖如此,有一點買家們需要注意,若在購入物業之後的三年內如果轉讓,買家需要負額外的印花稅。 香港的產業結構主要由「四大支柱產業」(即四個主要行業)及「六大優勢產業」組成。 香港首次置業 四個傳統支柱產業(即四個主要行業)分別為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這四個產業更可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及創造就業,是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主要來源。 而六大優勢產業則被確認為享有優勢,可作進一步發展之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環保工業以及創新科技產業。
香港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的定義
可是整體而言,港人預期平均需要儲蓄17年,方有足夠資金繳付首期。 而且52%港人更表示,須有家人財政支持才能實現目標。 不過,過去十年香港的經濟增速緩慢,產業結構單一、四大支柱產業增長乏力、六大優勢產業的發展未見成熟等問題浮現,香港如何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及推動經濟發展成為未來重要的議題。 作為首次置業人士,買樓的選擇更多,除了新樓盤之外,還有二手樓宇,另外亦可以選擇抽新居屋和發表二手居屋。 不過,對於具實力的首置人士來說,9成按揭未必有用,因若果他們選購1,000萬元以上的物業,這類按揭難以大派用場。
香港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2022|調查:置業為港人首要財務目標
註:增加價值是指各行業的業務收益,扣除售出貨品的成本及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貨品及服務價值後的淨生產值。 近期有名人以「首置身份」買樓,比方在4月,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以「首置身份」購入九龍站擎天半島一個632平方呎單位,成交價2,200萭元,呎價34,810元。
香港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 2022年更新:首置流程懶人包 私樓按揭買賣細節整理
即香港的四個傳統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 這四個主要行業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並且創造就業,是香港經濟動力的所在。 大部份銀行的一般做法是以 「75-人齡」 為計算標準,最高上限為30年。 另外會有個別銀行會以「80-人齡」 作計算,但需符合特定條件。 所以,即使是有多次買賣樓宇經驗,又或曾與他人聯合持有物業,但已轉名或甩名,都可算是首置人士。
香港首次置業: 按揭保險公司3大比較要點
但這做法有機會在未來構成業權爭議,採用時要多加留心。 賣樓要留意額外印花稅(SSD):如果在購入物業後6個月轉售該物業需要繳交20%,6個月到1年內為15%,1年到3年為10%。 新盤陸續推出,未上車的市民如用首次置業條件買樓有何優惠著數?
香港首次置業: 計劃申請樓宇按揭要注意什麼?
2022年3月政府公佈了新按揭保險計劃放寬了對買家的借貸要求,如果準買家是以首置人士的身份提交申請就可以跳過壓力測試的關卡而依然可以藉到最高90%按揭成數的貸款。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新修訂的按揭保險計劃只適用於已落成的住宅物業即二手樓,不包括樓花。 香港首次置業2025 雖然新條例允許贷款人免做壓力測試,只是用作是否需要額外支出按揭保費,但銀行在審核按揭申請時,還是會考慮申請人貸款評級表現。 如果申請人信貸評級表現較差或不達標,銀行的立場很大機會會拒絕承擔風險而有權不接受按揭申請。 因此如果有購買物業打算,最好還是在申請按揭之前的一年前,提早查閱自己的信貸報告,審視一下自己有没有定時還款尤其是信用卡債務很常一不小心就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