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討論了香港的學位持有者的收入情況,有人認為計算中位數才合理,因為醫生的收入已經拉高了整體收入。 陳家亮教授指出,是次中大醫學院與醫管局的合作,是轉化研究成功落地的好例子,證明腸道微生態具有龐大的醫療潛力。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先生表示,透過FMT技術治療難治性或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是一項突破,醫管局作為用家,已成立工作小組,為引入這種新技術作好準備。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8位分析師,對大學光(3218-TW)做出2023年EPS預估:中位數由13.29元上修至13.29元,其中最高估值14.27元,最低估值12.55元,預估目標價為415.09元。 籌謀子女升中選校大事,欲知心儀目標之「江湖地位」,乃人之常情,下列按照DSE實際成績,最具參考價值之全港中學排名首百位,及按各區中學校網排名頭十位,謹供衡量。 事實上,要爭一個英中學位,18區內,不計原先零英中的離島區,南區學生的競爭最大,原因亦與英中數目有關。
- 此外,政府的上樓承諾只適用於申請至接受第一次編配而第一次編配至第二次編配之間的時間也不固定,令申請人難以捉摸,希望房署能夠公佈有關輪候時段。
- 例如,具有專上教育:學位課程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為6.1%,而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僅為5.96%。
- 「學歷貶值,加速了世代不均等,」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提出,廣設大學後,父母都希望讓孩子念大學,即便私立大學學費昂貴,許多低所得家庭也會讓孩子申請大學就學貸款。
-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今年起,會一如小一自行派位,與統一派位分開公布結果,若小六生獲報讀中學取錄,學生將於下月7日接到中學通知。
- 此處列示的中學排名,資料採自大考網站,其思路以上述為編制依歸,數據全來自校方和傳媒公布之實際DSE成績,真實客觀,製作甚為仔細用心,是以介紹作為參考。
而受惠於名校、英中林立的中西區、灣仔區及九龍城區,學生面對的競爭就最低(見下表)。 而觀塘、葵青及屯門三區,由於英中學額的上升幅度比學生人數上升的幅度大,三區競爭不增反降,預料同一水平的學生較去年易入到英中。 15區學額競爭更劇烈《香港01》統計全港18區的《中學一覽表》,下學年的英中中一學額約9400個,而由於適齡人口微升,小六生要爭入英中就要面對更大競爭。 18區內有15區英中學額競爭更為劇烈,以南區為例,由去年約10.7個學生爭一個英中學額,提升至約16.3個學生爭一個英中學額。
大學生中位數: 畢業
大學學歷已不再是上流的保證,有研究發現,經通脹調整後,本港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20年來下跌了5.5%、而精英大學生收入中位數跌幅更大、達13.6%。 他建議政府,製造一個有利的營商環境增加就業機會,並加強對父母的相關教育宣傳。 在今日舉行的啟動禮上,中大醫學院正式宣布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合作,於全港公立醫院獨家提供上述經MOZAIC™技術提升治療成功率的FMT,為難治或復發個案進行治療。 啟動禮主禮嘉賓包括(左起)MagIC總監黃秀娟教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以及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 都會大學與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於(11月14日)舉行入園簽約儀式,為首間香港自資院校進駐深圳虛擬大學園。
例如,具有專上教育:學位課程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為6.1%,而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僅為5.96%。 大學生中位數2025 今次合作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的成功例子,整個過程涉及多元團隊合作,包括由MagIC提供創新技術、中大醫學院提供臨床篩檢、治療和實驗室工作,繼而讓醫管局轄下公院病人受惠。 大學生中位數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今年起,會一如小一自行派位,與統一派位分開公布結果,若小六生獲報讀中學取錄,學生將於下月7日接到中學通知。 教育局早前表示,為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的擴散,局方建議小學考慮將升中選校文件郵寄給家長或預約家長到校領取文件;以及以電話或電郵等方式代替大型家長會,為家長提供適切的選校資訊及支援。
大學生中位數: 中學排名按DSE成績首百位,洞悉關鍵指標及普遍排名缺陷
《香港01》統計全港18區的《中學一覽表》,下學年的英中中一學額約9400個,而由於適齡人口微升,小六生要爭入英中就要面對更大競爭。 中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完結,成功的同學亦早於3月31日收到學校通知取錄,而未有成功的同學及家長就要馬重點放在四月中旬的統一派位申請上! 大學生中位數 我們整合了全港的熱門英文中學及其派位學額名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快篩選到心儀填表學校。 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形容,80後是最困難一代,因他們畢業後經歷沙士和金融海嘯兩次經濟下滑,他有不少80後學生,畢業時起薪點僅7,000至8,000元;相反,近年經濟穩定,加上最低工資的漣漪效應,令90後起薪點有所改善。 新論壇副召集人鄧咏駿指出,大學畢業人數大增,相應高技能崗位增長卻慢,學歷和職位錯配惡化,愈來愈多大學畢業生從事文書、支援人員等低技能職位,導致收入不及昔日。
數字看起來誇張,政府提醒每月就業收入平均數易受調查樣本內的極端數值影響,而計算較高階層員工收入時影響更為明顯。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自2013年開展以FMT治療難辨梭菌感染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至今已完成800多宗案例。 中大轄下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icrobiota 大學生中位數 I-Center,MagIC),憑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InnoHK計劃的資助,成功研發專利技術MOZAICTM,把FMT治療難辨梭菌感染的成功率大幅提升至90%以上。 比較傳統抗生素治療,這項嶄新的FMT療法更把患者的生存中位數由2.1年提升至4.7年,升幅達一倍以上。 中大的微生態樣本庫更獲得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管理局認可的伯明翰FMT中心認同。 根據新青年論壇公布的最新數據,從1987年至2022年期間政府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顯示,去年初入職大學畢業生收入中位數升至17424元,較2017年的15856元有所提高,但仍然未能達到30年前的水平。
大學生中位數: 調查指大學生去年收入中位數逾1.7萬 惟學歷貶值情況持續
南區只有兩所英中:聖公會呂明才中學和嘉諾撒聖心書院,但後者絕大部份的學額都分給在中西區有直屬或聯繫的小學。 教育局按2017年2月底計算,預計參加2017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約 47,800人,較去年微升。 大學生中位數 踏入四月,就讀小六的學生不少都考完最後一次呈分試,而現時家長緊張的,就是如何填寫中學統一派位的表格。
根據《香港01》統計,新學年全港18區共有10,132個英中統一派位學額,比去年增加578個。 雖然大學生在初入職的收入持續改善,但報告也發現整體大學學歷勞工的中位數收入出現輕微跌幅,從2002年的$36,982跌至2022年的34,849,跌幅為5.8%,大學學歷勞工薪酬沒有跟上整體上升的趨勢,反而出現下跌,反映出大學學歷貶值的問題。 而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從2002年約5.7萬人,增長至2022年約17萬人。 最新數字雖較最高峰的2018年約18.7萬人稍有下降,但新青年論壇料世界宏觀經濟環境惡化,會對年輕世代大學學歷勞工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收入改善的趨勢恐難以持續。
大學生中位數: 鉅亨速報 – Factset 最新調查:大學光(3218-TW)EPS預估上修至13.29元,預估目標價為415.09元
都大將於園內成立「香港都會大學深圳研究院」,推動兩地在教育及科研方面的合作,共同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都大校長林群聲表示,大學將充分發揮人才及科研創新的優勢,搭建科研平台,推動環境保護、醫療健康和智慧城市等範疇的研究項目,開展具影響力的研究倡議及項目,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及應用,回饋社會。 大學生中位數2025 大學生中位數2025 教育局提醒家長小心填表教育局提醒,參加2017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六學生家長,將於日內透過其子女就讀的小學,收到有關中一派位的選校資料,包括選校表格、家長須知及其子女所屬學校網的一覽表。 台大學生的家庭年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元,高於全體公立大學學生的近110萬元,更遠高於私立大學學生的約100萬元。 如果將國內大學依名次排列分析也會發現,學生家戶所得的中位數也由高漸漸降低,顯示有錢人子女進入頂大的機率比窮人小孩高。 研究發現年輕世代初入職收入改善,特別是1998至2002年出生、現年約20至24歲的人士,初入職收入屬8個世代中最高,中位數每月為17424元。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年跌5.5% 上車夢愈來愈離地
另外,82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起薪點大為落後,第二、三代大學畢業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逾1.5萬元,從第四代起均低於1.4萬元,當他們踏入25至29歲,收入增幅亦較前人少,當中以82年至86年出生一代水平最低,不過近年情況漸改善。 大學生中位數 據求職網站JobsDB年初最新發表的《2020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訪問了共1,197名本地大學生及畢業生,顯示2020年度香港大專畢業生首份工作的平均月薪為16,077 元,較2019年度的16,692 元稍降約 3.7%,錄得連續兩年下跌。 「學歷貶值,加速了世代不均等,」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提出,廣設大學後,父母都希望讓孩子念大學,即便私立大學學費昂貴,許多低所得家庭也會讓孩子申請大學就學貸款。 也許當初的政策方向沒錯,但產生了沒有預想到的副作用,而教育部提供的學校資源分配方案,並無法解決「世代不均等」問題。 該團體還指出,在近兩年中,從事低技術職位的大學畢業生比例有所回升,這一情況令人擔憂。 根據去年的數據,最新一代大學畢業生(即2022年20至24歲剛大學畢業人士)的初入職收入中位數為17424元,較2017年的15856元有所提高。
大學生中位數: 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 2023-24開幕典禮
雀蒂(Raj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生中位數 Chetty)等人研究指出,美國收入在90百分位以上家庭的孩子,進入大學的比例達8成以上;收入最底層10百分位家庭的孩子,有大學學歷的比例僅有3成。 這項數據反映擁有大學學歷的勞工比例不斷增加,由第一代的2.1%到第八代已增加至53.0%,過半數人擁有大學學歷。 80、90年代大學學額較少,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金自然較一般打工仔高;但近年大學學位供應增加,「大學生」已不及父母輩的時候矜貴,想有更好的議價格能力就要時刻裝備好自己。 針對長新冠問題,卞教授的團隊亦展開一系列臨床及基礎研究,包括糖尿病新冠患者調查,以及由浸大及其他合作夥伴進行的臨床試驗,以研究參靈草口服液對改善長新冠疲勞的療效、安全性及其作用機制,進一步探討新冠病毒的影響和治療方案。 研究團隊篩選了311名在確診後十天內曾服用中藥五天的患者,以及311名沒有服用任何中藥的患者,以比較中藥的療效。
大學生中位數: 鉅亨速報 – Factset 最新調查:樺漢(641 …
一般來説,是指教育部於2005 ~ 2017年所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給予重點經費補助的大學,該計畫旨在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 教育局回應說,特區政府致力透過一系列措施,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包括錄取非本地學生入讀專上院校。 局方不時檢視相關數據,並按需要考慮採取適當措施,以進一步推展有關政策目標。 另外又發現,2022年從事低技術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為15.7%,雖然低過2018年達16.8%的歷史高位,但較2020年的14.8%反彈。 《2020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又指,以大學畢業生初入職的起薪點為例,醫療及製藥(20,050 元)為平均起薪點最高行業, 其後分別為屋宇建築及建造(18,500 元)及金融服務(18,321 元)。 2022年至2023年期間,具備高等教育學位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最為迅速,達到6.1%,即從HK$33,000增至HK$35,000港元。
大學生中位數: 經濟不停學
相比之下,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較為有限,從2022年Q1的HK$14,000,上升至2023年Q1的HK$15,000。 具有「專上教育:副學位」的人士,其收入增長最為明顯,從2022年Q1的HK$20,000,上升至2023年Q1的HK$21,700。 高等教育學位持有者的收入增長速度達到6.1%,而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僅為5.96%。 在2022年的四個季度中,具有專上教育:文憑/證書的人士收入波動最大,從第一季度的20,000港元下降至第二季度的19,400港元,再回升至第三、四季度的20,000港元。 研究團隊又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以電話跟進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間向遠程醫療中心求診的新冠患者,成功訪問超過6,200人。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生
新青年論壇今(2日)公布《香港各世代大專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最新第八代大學生的收入中位數為17424元,大幅回升至接近1997年的17426元。 論壇用1987年至2022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中,具有大學學歷人士的收人數據來分析,以每5年為一代,比較不同年代、收入水平大學畢業生的差異及其向上流動的能力。 發現年輕世代初入職收入獲改善,特別是1998至2002年出生、現年約20至24歲的人士,初入職收入屬8個世代中最高,中位數每月為17424元,跟1997年水平相若,亦比第4及第5代時只有約14000至15000元有明顯改善。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生中位數2025 而收入最高的一成大學學歷勞工中,最新一代大學生的初入職收入可達31945元,是歷代之冠。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生收入中位數逾1.75萬顯著改善
另一團體則建議,希望房署i弓心心夠公佈申請人在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後的編配時間。 大學生中位數2025 然而,坊間各色中學排名榜易得,合理可靠者寥寥,審視排名之前,務必知䁱所謂排名之缺陷限制、其編制背後之依據機理,以及最重要之計算指標為何,方可妥善合理地利用排名,替孩子選出理想中學。 為了讓更多人接受大學教育,台灣教育制度走向廣設大學,再加上少子化,所以2001年後,幾乎人人有大學可讀。 大學生中位數2025 即使現在已實施「扶持弱勢與偏鄉學子」的繁星計畫等多元入學方案,情況雖有減緩,但貧富家庭孩子上頂大的機率仍有極大差異。 從表3可以看出,如果將台大換成全台前5名、前10名、前20名大學,也有同樣的現象:愈有錢人的子女進入頂大的機率明顯愈高。
黃秀娟教授透露,她的研究團隊計劃將經MOZAIC™技術提升治療成功率的FMT,製成膠囊,惠及本港以至大灣區的難辨梭菌感染病人。 此類質素,即使由政府斥鉅資聘請顧問、大學研究,其結果亦往往難言準確,遑論民間製作了。 是以倒不如乾脆比較最能客觀量化之成績分數部份,其餘主觀質量部份,則祇能靠家長作實地考察、人員訪談之類的功夫搜集資料,親身感受,兩相參詳衡量了。 解决方法乃祇集中檢視最重要之關鍵數字,其餘從簡,先審視最宜量化考慮之部份,質量部份如校風體藝等另謀它法。
大學生中位數: 滙豐中產報告 | 香港富裕階層平均33歲成百萬富翁!平均幾多歲做千萬富翁?退休成本至少幾多?即睇中產門檻
津貼中學議會當然執委林日豐表示,升中適齡學生人數升,全港英中學額亦有相應增多,兩者增幅差不多,整體競爭情況與去年相約。 他解釋,部份地區如元朗、沙田、北區及大埔等學額需求增加,該區有學校需要增加中一班應付,若「加班」為英文中學,變相提高全港英中學額。 不過,各區競爭情況有異,林日豐提醒,家長在選校時應留意,若然該區適齡人口多過中一學額,需要「加班」應付學額需求,反映當區學額競爭激烈,選校時不宜進取。 他又提醒,雖然部份地區「加班」,但增加的學額非必然源自英文中學;若然「加班」是開設兩班英文班及一班中文班的「半英中」,家長可致電學校查詢加開的語言授課班別。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小六呈分試已取消,學生少一次成績加分「衝刺」的機會,他建議,家長選校時避免「博彩」心態,宜先諮詢學校教師意見,評估子女能力,會較為穩妥。 教育局表示,截止2月底,預計今年約54,900個學生參加升中派位,較去年同期增加1,400人,升幅為2.6%。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畢業月入中位數:HK$35,000
現時看到的各種排行榜,全部乃坊間人士之見,認真者會詳列所有數據準則、來源及指標等,簡單者有單憑主觀喜惡,或祇謂以成績「評估」,其餘細節則欠奉。 大學生中位數2025 家長參考前宜花點時間瞭解一下其編制方法,否則彷如手執偏頗失實之地圖航行,後果堪虞。 教育局發言人提醒,選校表格分為甲、乙兩部分;家長填寫選校表格甲部時,應參考載有全港各區中學資料的選校手冊,並可選填不多於3所位於任何學校網的中學;至於表格乙部,家長應從子女所屬學校網的一覽表內盡量選擇合適的中學,最多為30所。 家長須將填妥的選校表格交回女就讀的小學,以便學校可於5月5日或以前送交教育局辦理。 南區以外,以西貢區(7.7人爭1個)及深水埗(7.1人爭1個)競爭最劇烈。
1993至1997年出生的大學生,在初入職場時月收入中位數為15856元,而在工作4至5年後(即2022年),月收入中位數已增至23233元,漲幅達46.5%。 研究亦顯示,整體大學學歷勞工的中位數收入,從2002年的36982元跌至2022年的34849元,跌幅為5.8%。 研究將同期間的整體勞工收入與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對比,發現大學學歷勞工薪酬沒有跟上整體上升的趨勢,反而出現下跌。 以往大學畢業生工資隨年資增長,買樓能力隨之上升,惟近年樓價狂飈,情況扭轉,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研究發現,上車盤升勢大幅拋離加薪,大學畢業生置業能力不升反跌。 陳偉強認為,大學教育跟職場脫節,僱主亦投訴現今大學生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不足,需額外培訓,建議港府檢討教育政策,同時推動產業多元化,創造更多高技術就業機會。 惟他坦言,未見新政府有高瞻遠矚的教育政策,他又反對推出3萬元自資學券,指此舉令本應被淘汰的自資院校可繼續營運,這批自資院校畢業生未能找到體面工作,怨氣更大。
大學生中位數: 最新研究:大學畢業生收入創新高 重回97水平!初入職平均有呢個數
數據之中,最具參考價值、最量化、最容易獲取及掌握理解的,就是升學及公開試成績。 中學寒窗苦讀六年,最終目標不外爭得一席大學學位,是以該學校升讀大學學位之人數比率,至關重要,此數字充份反映其訓練學生考入大學,達成目標之能力。 根據教育局《中學一覽表》顯示,全港最多英中學額的非熱門的九龍城區,而是觀塘區,區內共有9間英中提供724個學額,由於大部分中學也沒有直屬或聯繫小學,學額相對較多。
大學生中位數: 最新文章
發現年輕世代初入職收入有改善,特別是1998至2002年出生人士,初入職收入屬8個世代中最高,中位數每月為17424元,跟1997年水平相若,亦比第4及第5代時只有約14000至15000元有明顯改善。 大學生中位數2025 有最新調查發現,年輕世代收入情況出現較明顯改善,年約20至24歲的大學生,去年初入職時的收入中位數逾1.7萬港元,相當於1997年水平。 惟調查指,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包括貿易戰、美國加息、內地經濟轉型等因素,香港經濟難以獨善其身,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及增速改善情況或難以持續。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以統計處1996年至2016年的數據,比較由1967年至1996年出生共6代(5年為1代)不同年代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
以現時每年級約15000個學士資助學額計,即非本地生學額上限,會由3000人增至6000人。 一項中醫藥學院研究發現,服用中藥的新冠病毒患者較沒有服用的患者,快速測試更快轉呈陰性,症狀亦明顯減輕。 大學生中位數 另一團體「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表示,政府作出「3年上樓」的承諾難以實現,不少申請人完成詳細審查後的等候時間越來越長。 此外,政府的上樓承諾只適用於申請至接受第一次編配而第一次編配至第二次編配之間的時間也不固定,令申請人難以捉摸,希望房署能夠公佈有關輪候時段。 而熱門的中西區、灣仔及九龍城區,提供的英中學額分別有250、206及665個。
過去數年不同統計數字均反映,有相當數量的高學歷專業人士,包括教師、會計師、律師、醫護等移民外流,以致相關業界以高薪聘請人才,填補空缺。 惟由於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佳,通脹持續,對於未來數年收入水平能否持續,仍抱持審慎樂觀態度。 團體建議,政府應加大力度引入新經濟發展,例如文化類工作,本港近年大力推動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等,可考慮增設博物館管理職位,擴展更多不同類型工作機會予青年嘗試。 大學生中位數 研究同時發現,在2017年至2022年間,各個年輕世代的收入增速也獲得顯著改善。 例如第七代由20至24歲時的收入中位數,與25至29歲相比,增速可達到46.5%,收入升至23,233港元。
劉智鵬又說,大學有非本地生優先入住宿舍的政策,如果日後增加名額,預料大學會檢討本地生與非本地住宿比例,相信政府亦會考慮增撥土地予院校興建新宿舍。 StockViva秒投 作為香港一家初創金融科技公司,基於技術及數據驅動達致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突破50 萬活躍用戶,吸引來自香港、內地、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用戶加入。 秒投StockViva 的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宏寰集團和新加坡郭鶴年家族的 K3 Ventures 投資,實力雄厚,目標打造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相比之下,擁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較慢,僅為5.96%,即從HK$15,100增至HK$16,000。
但由於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佳,通脹持續,對於未來數年收入水平能否持續,仍抱持審慎樂觀態度。 大學生中位數 團體又指出,2022年從事低技術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為15.7%,雖然低過2018年達16.8%的歷史高位,但較2020年的14.8%反彈。 團體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年輕人持續進修,同時積極開拓創科等新經濟發展,保障年輕人收入。 研究亦顯示,2022年從事低技術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為15.7%,雖然低過2018年達16.8%的歷史高位,但較2002年時多出2倍,從2002年約5.7萬人增至2022年約17萬人。 大學生中位數 新青年論壇認為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包括貿易戰、美國加息、內地經濟轉型等因素,料有關數字隨著整體經濟環境不明朗,未來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及增速改善情況或難以持續。 研究另比較第一至第七代大學學歷勞工,由20至24歲到25至29歲之間收入增長幅度,數據顯示第一代大學學歷勞工升幅高達63.2%,為各世代之冠;第五代收入增長最低,僅有27.4%;第六代及第七代升幅回升至42.9%和46.5%,後者是近三代中表現最好。
大學生中位數: 大學
而擁有高等教育副學位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緊隨其後,達到8.5%,即從HK$20,000增至HK$21,700。 結果顯示,93%患者在確診四周內出現最少一種症狀,包括咳嗽、咯痰、咽乾及咽痛。 關注組建議檢討計分及配額制,按輪候先後次序及居住環境等作配屋準則,並為輪候時間訂定標準,同時提高配額制至公屋落成量之 大學生中位數2025 大學生中位數2025 30%及不設上限另外,建議興建單身人士住房,類近於安置大廈或獨立廚廁之長者住屋,此舉既可增加公屋落成數目又不會因而令家庭公屋輪候時間增加。 本港難辨梭菌感染發病率持續上升,由2006年每十萬成年人約有15宗,至2019年時已升逾兩倍達每十萬成年人有5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