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明顯弊端,就是傳統電療需時長,不利於病人每天來往醫院。 電療的正式名稱是放射治療,是化療、手術、標靶藥外,現代醫學最常見的治療癌症方式。 電療的原理是將高能量放射線射向腫瘤,破壞癌細胞的染色體(DNA),今細胞無法正常分裂甚至淍亡。 雖然放射線同樣會影響正常細胞,但正常細胞具有自我修復能力,而癌細胞則缺乏這種能力。 研究發現,採用低分次放射性治療的療效和傳統放射治療基本上是一樣。
- 放射腫瘤科詹凱翔主任指出,近年來乳癌已成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成長快速癌別之一,2019年全國新增14,856位乳癌患者,年成長率為4.7%。
- 深吸閉氣的程序,跟在電腦掃描模擬定位中大同小異,但因為治療時間一般會較電腦掃描的時間長,所以於治療期間病人需要進行多次深吸閉氣。
- 在測量放射線劑量時,常使用游離性劑量儀來測量,由於人體組織的物理性質與水或壓克力等物質相似,一般都使用水假體或壓克力製的固態假體來代替執行測量的工作。
- 緩和性放射治療無法延長其生命,但卻可提供很好的症狀解除,在照射一到二星期內就可改善60~80%的吞嚥困難,若病人活命超過六個月,則復發機會很大,此時可輔以外科手術行擴張,放置腔內人工置留器或改道手術。
- 這對患者和家屬的生活會造成一定的不便,尤其對住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或行動不便之患者有可能因無法接受放射治療而被迫選擇接受全乳房切除手術。
細胞本身經有絲分裂而增生的機轉,當時間過得越長,癌細胞就長的越多,對快速增生型的惡性腫瘤,傳統每日一次,治療期間長達6一7星期,或治療中間還分段休息的方式並不合適,因癌細胞可利用每次治療之間的休息時間增生而降低了治療的效果。 如果使用一日多次的治療方式,不但減少癌細胞增生的機會,同時也縮短了治療時間。 以上四種機轉可使我們瞭解放射治療為何不用單一大劑量而需用分次小劑量的原因。 為了使正常組織(如皮膚或器官,且輻射必須通過這些組織來治療腫瘤)不受影響,射線束會從幾個特定的照射角度照射惡性腫瘤,使該處產生比周圍健康組織大得多的吸收劑量。 除了腫瘤本身,如果引流淋巴結在臨床上或放射學上與惡性腫瘤有關,或被認為有亞臨床惡性擴散的風險,放射場也可能包括這些淋巴結。 低分次放射治療2025 由於誤差和腫瘤內部運動的不確定性(如由內部運動(如呼吸和膀胱充盈)和外部皮膚標記相對於腫瘤位置的移動引起的不確定性),有必要在進行放射治療時照射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邊緣。
低分次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仍有副作用
這就是放射治療中所講的再氧化(reoxygenation)。 若是早期未轉移肺癌,採用動態弧形技術執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優點就是每次的治療時間很短,也可以進行低分次放射治療,即每次所投予之放射劑量較大為8-20Gy,可大大縮短放射治療的療程,總治療次數只要3-5次即可。 SBRT每次治療前會以影像導引來做定位,精準的定位條件下給予高劑量比起傳統放射治療殺傷腫瘤細胞的力量更強,因此,依據大型研究結果合併醫師的經驗,適當的調整劑量能達到毒性最小與效果最好。 但不是每位患者都適合作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仍需要臨床醫師面對面的評估及充分的解釋。 國外許多大型臨床試驗都證實,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術後放射治療與全乳房切除術的療效相同,因此對於早期乳癌的手術方式也漸漸傾向為乳房保留術, 減少因接受乳房全切除手術而對患者帶來的的心理衝擊與治療壓力。
有些類型的癌症具有明顯的抗輻射性,也就是說,需要在臨床治療中可能是不安全的、非常高的輻射劑量才能根治。 放射線可以有效地破壞癌細胞中的染色體(DNA),使癌細胞死亡。 雖然正常細胞的染色體同時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它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而癌細胞卻是沒有這種修復能力。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雲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質子放射治療技術應用在乳癌的治療中達到了里程碑的進展,質子放射治療可以在摧毀腫瘤的同時,大幅降低對心肺等重要臟器的傷害與長期的隱憂。 早期年輕女性保留手術後全乳照射,其5年局部控制率、區域轉移控制率、遠端轉移控制率及無對側乳癌發展率皆可達98-99%以上。 低分次放射治療 已經惡性轉移的癌症一般是無法用放射療法治癒的,因為不可能殺死患者體內的所有癌細胞。 和黑色素瘤通常被認為耐放射,但對許多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來說,放射治療仍然是一種姑息治療的方式。
- 因此在去年1月22日至1月29日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共50格雷分5次執行,在6月9日及9月15日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體內已無腫瘤,成效令人滿意。
- 該設備配合腦部手術立體定位的頭架來達到最佳的固定效果,並固定200多顆的鈷60射源在類似頭盔半球體內,讓每一射束方向都聚焦至至一點上,治療時將病灶移到中心點,便可在短時間給予相當高的劑量。
- 肝臟方面,放射治療後肝指數會短暫升高,出現發炎反應,透過休養和藥物治療,肝臟可自行修復。
- 建立明確的治療目標:一個許多年後才出現的單一轉移病灶,其治療可用根除性的,且治療後有希望長期存活。
- SBRT每次治療前會以影像導引來做定位,精準的定位條件下給予高劑量比起傳統放射治療殺傷腫瘤細胞的力量更強,因此,依據大型研究結果合併醫師的經驗,適當的調整劑量能達到毒性最小與效果最好。
所以呼吸調控技術在高劑量治療(如: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中尤其重要。 無論是原發性的肝癌或是轉移至肝臟的癌症,放射治療的角色早期都不太重要,主要原因即在於肝臟對放射線的耐受量低,全肝每天照200cGy,則有5%的可能性會在劑量達到2500cGy時發生放射性肝炎,主要組織學變化在於內皮細胞,並形成中葉性壞死。 目前的治療方式若能局部照射則不應全肝照射,且主要益處即在於止痛一項。 肝臟若有轉移,其中值存活期為11週,若膽紅素大於1.5mg/dl則預後更差。 目前新式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能準確瞄準腫瘤,對腫瘤能有較高的控制率。 另外,根據國際大型之研究資料顯示,如果只做局部乳房保留手術而沒有做術後的放射治療,5至10年局部復發的機會高達約40%;而接受手術後輔助放射線治療則能將局部復發的機率降至10%以下。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網》乳癌病友治療不孤單 《乳癌旅行手札》陪伴抗癌
另一個明顯弊端,就是傳統放射治療需時長,不利於病人每天來往醫院。 A:目前健保對基本的放射治療都有給付,但有些醫療院所會要求病患自付影像定位的費用,如光子刀可能有影像對位的費用,電腦刀(健保僅給付顱內腫瘤治療)須自付晶片費用及治療費,螺旋刀則可能有電腦斷層影像對位的費用,收費標準各家醫院不同。 ●電腦刀(Cyberknife):電腦刀的出現最早是針對腦瘤及癌細胞脊椎轉移的患者,之後才陸續應用到其他部位的癌症。
低分次放射治療: 醫療新聞
在台灣近年來的死亡率常與肝癌分佔前二位,大部份的肺癌皆因局部過大或已轉移而無法開刀,能開刀者只有30%,而其中一半才是手術中可切除者,因此,將近七成以上的肺癌病人都需接受放射治療。 2、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利用電腦的人工智慧作逆向治療計劃的運算,並調控每個照射角度光子束的強度,因其順形度高,可治療形狀複雜又不規則的腫瘤,不單增加腫瘤的控制,亦大大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 無論螺旋刀、電腦刀、光子刀,以至於未來的質子刀,這些都只是執行SBRT技術的工具之一,但是有這些技術但不代表所有的工具都適合每個人。 當所有的方法用盡,病人剛好符合侷限在肝臟集中區域腫瘤條件時,放射療法才會變成主角。 但病患或家屬要知道,放射療法雖是有些病人的最後一線希望,但它治療效果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好。
低分次放射治療: 前列腺癌放射治療 最快5次搞掂| 蘇子謙醫生
於電腦掃描模擬定位時,放射治療師會調節壓腹器的力度,並監察病人的耐受狀況。 目標是希望減低病人正常呼吸的幅度,但同時不會讓病人於治療期間因為腹部的壓力而引起過度不適。 低分次放射治療2025 本中心使用呼吸門控設備來幫助病人進行自主深吸閉氣,它能準確偵測病人的呼吸週期及肺容積。 放射治療師會先教導病人如何使用這套呼吸門控設備,並為他進行多次練習。 低分次放射治療 使用呼吸門控設備呼吸時,病人需要透過吹嘴用口呼吸,先進行兩次深呼吸然後閉住氣,並維持大約 20秒。 病人亦能透過視訊眼鏡看到他的呼吸週期及肺容積的資料,協助進行深吸閉氣。
低分次放射治療: 乳癌前期保乳手術放射性治療之分次劑量高低
如果照射範圍過大,肝臟發炎的範圍太廣,就會引發較為嚴重的放射性肝炎。 患者可能會出現腹水、黃疸,合併食道或胃靜脈曲張的出血等症狀,最壞的情況是肝衰竭。 放射線也可能對圍繞在肝附近的十二指腸和胃產生傷害,引起潰瘍或出血的情形,不過這可以靠服用抗潰瘍的藥加以預防性保護。 這幾年,放射治療有很大的進展,各醫療院所把它當成重要裝備,甚至視為抗癌利器。 不過,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仍以手術、電燒、栓塞為優先,第二線考慮標靶藥物,而放射治療是第三線療法,療效也尚未達到很理想的目標。 放射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新設備、新工具成為許多醫療院所重金添購的抗癌武器,經媒體報導後,有些肝癌患者一到診間就要求做放射療法,但要強調的是,目前放射治療並非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低分次放射治療: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電療過程漫長,副作用以至龐大費用令患者身心俱疲,更全面及個人化的支援,可助患者渡過難關。
低分次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變輻射人不能抱小孩? 醫:錯誤觀念
放射腫瘤科的好神刀低分次乳癌放射治療,可提供女性朋友優質及便利抗癌療程,也將其對於心臟、肺臟的保護成效整理成治療成果,已發表在2022年第26屆台灣癌症學術年會中。 放射治療,即利用輻射X光線,以各種影像定位技術,將X光線集中殺滅癌細胞。 前列腺癌放射治療,輻射總劑量一般為76至78Gy(Gray,戈雷,放射治療輻射量單位);傳統放射治療,每天只會給予2Gy劑量,所以總日數一般為38至39天。 因為前列腺附近有很多正常組織,如膀胱、直腸、小腸、淋巴腺和血管等。 這些正常組織無可避免地會受到一定程度X光線傷害,所以每天給予2Gy,好讓這些正常組織不會在一天內受到太大傷害,給予時間修補,減低副作用。 低分次放射治療 此外,放射治療效果會在氧氣充足時大為增強,所以將放射治療分成30多次,讓癌細胞在一次放射治療後,血管重新讓氧氣滲入癌細胞當中,第二天療效得以維持。
低分次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的應用
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2020年全世界癌症新診斷個案數,乳癌首度超越肺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也顯示,乳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仍呈上升趨勢(78.9/每十萬人口),標準化死亡率則持平,顯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好處。 在複雜的非共面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過程中,確立安全的位置進行即時的影像擷取以及呈現圖像是非常具挑戰性。 而HyperArcTM則能夠在治療前預先確定一組成像航點來確保治療過程位置準確。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皮膚症狀:放射線照射後的皮膚可能會發紅或出現紅斑,之後會出現色素沉澱及脫屑,有些病人會有皮膚疼痛或搔癢的感覺,甚至出現潰瘍,經過治療或護理後通常會在 2 ~ 4 周內緩解。
低分次放射治療: 她下肢癱瘓一周急就醫!檢查驚見「乳癌四期」轉移脊椎
另外還有正準備引進國內的重粒子治療,被認為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更大,但是收費也更貴,因為全世界治療患者人數仍不夠多,尚未有廣泛的醫學實證。 低分次放射治療2025 「螺旋刀」構造跟電腦斷層類似,照射時,放射線會從各個角度照射到肝臟,但也使肝臟承受較多不必要的輻射劑量。 而且肝臟會隨著呼吸起伏,無法做呼吸調控,為了避免誤差,檢查時需以輔具壓住患者腹部,減少呼吸的振幅對肝臟的移動,因此照射的區域可能較腫瘤大一些,可能造成較多正常肝組織的傷害,較不適用於肝癌。 我們想知道:乳癌早期的女性患者在接受保乳手術(保留乳房)時,當給予較少次放射治療(每次給予較高劑量),是否能夠得到和慣例所使用的25至30次放射治療相同的療效。
電腦刀是採用巡戈飛彈的概念,將精密的600萬伏特高能量直線加速器,架設在靈活的機械手臂上;治療病人時,利用高速電腦控制目標定位系統,以X光影像進行3D立體方位導引,偵測及追蹤位置的準確性,當系統確認準確時,就會用高能量X光集中於腫瘤標靶追殺治療。 ●螺旋刀(TomoTherapy):構造跟電腦斷層(CT)類似,照射時,放射線會從各個角度照射到肝臟,使肝臟承受較多不必要的低劑量。 此外,肝臟會隨著呼吸起伏,螺旋刀無法控制會隨呼吸移動的肝臟位移誤差,所以目前螺旋刀較常用於頭頸部癌症,這裡的周圍器官比較不會因為低劑量放射線照射而受傷。 但若是肝臟及肺臟等臟器,即使是低劑量的輻射也可能無法承受,不小心被照射到過多正常組織,可能出現發炎現象。 ● 光子刀:早年稱為光子刀,現統稱為SBRT,主要是利用傳統放射治療使用的直線加速器產生「光子」射線,採取短程、高劑量強度的方式針對病灶處給予治療。
低分次放射治療: 電療期間的皮膚護理
由於電腦治療計畫需時甚久,現仍無法根據治療中X光斷層所顯示腫瘤變化來立即修正治療參數,且因其機械結構關係並不能像諾力刀或電腦刀輕易修正位置。 低分次放射治療 由於一般直線加速對於單次高劑量長時間的治療(放射手術治療),若無很好的病患固定則可能會引起較大的誤差,因此就發展出放射手術治療專用的伽瑪刀。 該設備配合腦部手術立體定位的頭架來達到最佳的固定效果,並固定200多顆的鈷60射源在類似頭盔半球體內,讓每一射束方向都聚焦至至一點上,治療時將病灶移到中心點,便可在短時間給予相當高的劑量。 良好的病患固定系統加上固定角度的聚焦射源,提供腦部腫瘤最精準的治療。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醫療網
也就是說,過去無法成功執行於身體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現在因為有影像導航技術能力,加上弧形式放射治療精準的特性,可以成功執行身體的放射手術,尤以肺、肝及攝護腺的臨床案例較多,效果也較佳。 低分次放射治療 近來COVID-19疫情嚴峻,低分次乳癌放射治療能減少患者進出醫院次數,減少被感染機率及安心治療,不致因疫情而影響治療。 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的好神刀低分次乳癌放射治療,可提供女性朋友優質及便利抗癌療程,也將其對於心臟、肺臟的保護成效整理成治療成果,已發表在2022年第26屆台灣癌症學術年會中。 乳癌放射治療主分長時間傳統分次與低分次治療,兩者療效不相上下,低分次能減少進出醫院次數,是疫情期間治療乳癌的好選擇。 只要妳/你是早期乳癌或原位癌接受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放射治療只需要照射全乳房,不需要照射局部淋巴結,也不是較罕見病理型態的患者,就可以選擇短療程。 如果需要照射局部淋巴結區域,或是接受乳房全切除的患者,是否適合採用低分次短療程,目前尚未有一致的共識,仍需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