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2019年2月28日被業主「基匯資本」大幅加租而結業,引起居民和地區人士不滿,批評業主無視邨酒樓在社區的重要性。 當中二樓翻新後變為YWCA的職業訓練中心,但一樓仍空置中[8]。 麗閣邨的地皮位於欽州街西面的填海地,前身是於1927年開始使用的深水埗軍營,在1940年代日佔香港,日軍曾改為戰俘集中營,用以囚禁當時駐港而被俘虜的加拿大、印度和英國籍的士兵。 1945年8月香港重光後,英軍重新使用軍營,到1977年關閉,部份位置建成麗閣邨及深水埗公園。 而越南船民營於1989年關閉後,原址在1990年代初發展為麗安邨和西九龍中心,於1993年和1994年建成和啟用。
不過1960年代因有大量福建人遷入,因此改名「小福建」。 麗池在1940年戰前已經存在,當時名為「麗池餐舞廳(RITZ)」,有兩座大樓及溜冰場、小型遊樂場等設施。 正當麗池夜總會的生意逐漸攀上高峰的時候,同年總經理李裁法突然被香港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限時離境。 根據資料,1954 年已易名為「新麗池泳池」,同年 5 月,該處繼續舉辦世界小姐香港預選,地點在「新麗池舞廳」,同樣冠上了「新」字,象徵業務經已易手。 1957 年,麗池原址部份改建為麗池花園大廈,餘下地方其中一部分於 1958年改建為「麗池大酒店」,至 60 年代再改名為「金舫酒店」,而泳池仍稱為「新麗池」。 加上 80 年代填海工程,今日難以聯想昔日泳棚的面貌了。
麗池舞廳: 戲院誌 Talk Cinema
今天漫步港島東區,很難想像百多年前這地方是沿海山崖,人煙稀少,僅筲箕灣和阿公岩有較多人聚居,海岸線就是今天的電氣道、英皇道和筲箕灣道。 1881年太古洋行投得鰂魚涌一處臨海土地興建煉糖廠,之後在東鄰買地建造船塢,再加上電車和巴士相繼行走,令人口逐步上升。 麗池舞廳2025 今天東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北角、鰂魚涌、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人口達五十六萬人,佔全港人口百分之八。
圖:首屆香港小姐1946年在麗池舉辦,圖為1952年麗池誕生香港小姐冠軍但茱迪,同年獲選環球小姐第四名。 而其他失落后冠者,獲得微薄的獎金之後,又繼續回到舞廳,以聲色歌藝度日。 自麗池夜總會於一九五四年易手之後,逐漸改建成住宅樓宇,今日僅餘的麗池大廈無名路,難以想像昔日曾經產生幾位叱吒一時的港姐,下篇將會略作介紹。 太古糖廠、船塢於1970年代相繼停用和遷出,該區面貌開始改變。 船塢舊址興建大型屋苑「太古城」,除了留下一塊紀念石碑,不見船塢痕跡。
麗池舞廳: 香港估估吓:北角過啲係點解?
其後多個華人體育會在七姊妹(今北角)海濱設立泳場,讓本地市民也有機會強身健體。 當年亦剛剛興起遊樂場,1918年有商人在七姊妹山坡興建「名園」,吸引不少市民乘電車到來玩樂。 不過,這座遊樂場未能維持下去,到了1930年代尾便結業。
- 其後多個華人體育會在七姊妹(今北角)海濱設立泳場,讓本地市民也有機會強身健體。
- 當日的選美盛事,被錄製成影片,並於 6 月 26 日在港九四間戲院播放。
- 除了舞廳及泳池外,麗池尚有小型哥爾夫球場、射擊場、飲冰室、滑屐場及溜冰場等。
- 1946 年 6 月 23 日,英國空軍俱樂部與香中泳團舉辦國際慈善游泳比賽,並且同場舉辦香港史上首次「香港小姐」競選, 結果李蘭以 82.9 分榮登冠軍寶座。
或許說起舞廳,大家就會覺得與今日砵蘭街的夜總會一樣,一定與色情拉上關係。 但論格調,舊時舞廳的舞小姐卻不是與一般夜總會小姐可以比擬。 在六十年代,有質素的舞小姐不是抛個身出來就可以做,而是要經嚴格篩選。
麗池舞廳: 經濟
有富文藝氣息、地靈人傑的「小上海」自然亦有燈紅酒綠的一面,四、五十年代在北角興起的娛樂場所有很多:璇宮戲院、都城戲院和雲華夜總會,但要數到最著名的當然是麗池夜總會和月園遊樂場。 麗池舞廳2025 李蘭隨後進入娛樂圈,並參與過多套經典電影,包括紅線女、馬師曾的《審死官》(1948年)及香港史上第一部黃飛鴻電影《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1949年)。 麗閣商場樓高3層,設多間商店,酒樓和街市,在1980至1990年代非常興旺。
麗池舞廳: 香港仔
今天在北角仍見到「小上海」影子的地標,就只有前身是璇宮戲院的皇都戲院了。 其立面採用流線形設計,屋頂上方建有拱架,地下設有停車場。 大堂有一千零八十七個座位,早期以放映西片為主,足見其對象是中上階層人士。 該戲院於1997年結業,但一直沒有拆卸,大堂租給桌球會所。
麗池舞廳: 香港女飛魚楊秀瓊 5
1946 年 4 月或以前,麗池負責人李裁法收回泳池部份,但娛樂場仍被英國空軍徵用。 1946 年 6 月 23 日,英國空軍俱樂部與香中泳團舉辦國際慈善游泳比賽,並且同場舉辦香港史上首次「香港小姐」競選, 結果李蘭以 82.9 分榮登冠軍寶座。 當日的選美盛事,被錄製成影片,並於 6 麗池舞廳 月 26 日在港九四間戲院播放。
麗池舞廳: 香港‧寶‧藏.Alex Lai從《蘇菲亞的波霸珍珠奶茶》到《有錢嘅女人》,Serrini 一路走來所折射的女性自主光譜
1949年之後香港人口急增,筲箕灣和西灣河山麓搭滿寮屋,高峰期有十三條村,住了數以萬人。 教會、政府和其他團體除了提供社區服務外,還興辧不少學校,以應付村民所需。 1960年代,香港房屋協會於東大街側的山丘上興建筲箕灣首個公共屋邨,名為「明華大廈」,以房協創辦人之一的何明華會督命名,分三期興建,合共十三座,為不少寮屋居民特別是上岸生活的漁民解決居所問題。 到了1980年代,政府開始清拆山麓寮屋,興建大批公屋和居屋,該區景貌煥然一新。
麗池舞廳: 娛樂大亨李裁法 2
當中以發電廠的規模最大,1978年關閉後興建了城市花園。 「麗池」緊隨香港經濟步伐上揚,1948年增設高爾夫球場,並在佳節舉辦不同賀慶活動,包括中秋節一連三晚放水上煙花;端午節舉辦龍舟競渡、龍舟提燈等,風頭一時無兩。 麗閣邨(英語:Lai Ko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東京街12號。
麗池舞廳: 當年今日/「麗池」見證北角變遷
然而,當時女子恐懼參選意味著拋頭露面,有違傳統婦道,又怕被人訕笑,穿著泳裝袒胸露臂,有傷風化,儘管得獎者可以獲得試鏡機會,初嘗一登大銀幕的滋味,可是報名人數亦少之又少。 首屆只有十多人報名,更有人臨陣退縮;翌年第二屆更慘不若睹,十八人報名,僅四人赴會,幸好有二人臨時參選,始有丁點爭逐的意味。 麗池舞廳2025 無畏無懼的出席者,多為舞女或歌女,既是被人看不起的一群,就不怕冷言冷語,為了扭轉自身命運,但求孤注一擲,務求成為炙手可熱的新晉影星。
麗池舞廳: 香港文匯網
麗池已經變成了麗池大廈,月園亦消失了,只餘下月園街,而天宮舞廳就成為今日的住宅天宮台。 在六、七十年代後,來自福建的居民已經超過了上海人,北角亦變成了「小福建」。 到了1952年的選美冠軍但茱迪更是靚出國際,勇奪了同年的環球小姐 麗池舞廳 (Miss Universe)的殿軍,更接拍了為數不少的荷里活電影。 麗池位於今日麗池大廈,昔日是七姊妹泳灘之所在,港島東區臨海的清涼世界,海水終年拍打著沿岸沙灘,雄踞銀行公會泳棚的芳鄰。
麗池舞廳: 北角,懷舊
它雖然不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戲院建築,但設計富有時代特色,既反映了當年電影業的興盛,亦與北角發展息息相關。 麗池舞廳 經過民間團體爭取,古物諮詢委員會在2017年將之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 説到香港六十年代最風光最高檔次的舞廳,必定要說位於北角的麗池和杜老誌。 前者開業於四十年代,經歷二次大戰後,有上海商人入主麗池,進行了些擴建。
1862年在東大街旁的小山丘建了一座禮拜堂,比東大街的天后廟還早十一年。 麗池舞廳 麗池舞廳 1924年巴色差會易名為香港崇真會,教堂名為筲箕灣崇真堂。 該堂經歷兩次重建已非舊貌,但其所在的小路仍保留「巴色道」名稱。
麗池舞廳: 在滬港人「上海故事」
當年萬眾期待的「麗池游泳池」於1940年8月26日開幕,設有大人池,附有跳板,另一個則是水深較淺的兒童池。 大半年後,改名為「新麗池」,由於「麗池」的舞場規模堪稱是當時全港最大,不少抗日慈善籌款活動均在「麗池」舉辦,1941年11月18日「香港中國婦女兵災籌振會」便在「麗池」舉辦。 1935年政府夷山開闢英皇道,以應付交通需求,之後在七姊妹填海建屋,以容納更多人口。 抗日戰爭爆發,大批富裕的江浙人士南遷香港避難,有些在環境較為清靜的北角定居。 為了迎合這批外來移民,1940年有商人在泳灘建了一座麗池花園,設有餐舞廳和游泳池。 但沒多久香港淪陷,麗池花園被日軍佔領,改名「豐國海水浴場」。
麗池舞廳: 經濟觀察家
「夜晚Pong吒吒,好熱鬧」,麗池大廈的保安員聽到鄭寶鴻在場描述當年麗池的輝煌,喚起他的童年回憶:出入麗池餐舞廳的顧客衣香鬢影、日夜笙歌,盛極一時。 街市在2019年11月翻新後,店舖由10間舖增至30多間。 麗池舞廳2025 當中包括來自葵涌廣場的「壽司安」和Waffle Corner,來自深水埗的「森記粥店」。
麗池舞廳: 北角娛樂場所林立
早在戰前,七姊妹已是泳場集中地,麗池泳池遊樂場於1940年8月28日開幕,當時已被報章描述為「雄踞北角的高尚華貴的娛樂場」。 泳池於戰後被英空軍徵用,其後發還於民,經粵滬商人斥資發展為花園舞廳,並於1947年9月7日開幕,邀請到「上海四姊妹」龔秋霞、陳琦、張帆和陳娟娟主持剪綵,同年10月9日室內舞廳揭幕,又邀得李麗華剪綵。 場地的游泳池是焦點所在,早在英空軍徵用期間,游泳池上已舉行泳賽及首屆香港小姐選舉。 選美不如今天,只是小圈子活動,卻一如今天,是市民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
麗池由泳池、舞廳和中菜館組成,算是一個高檔次綜合娛樂城,而那時能夠進去消費的人也非尋常之輩,大多非富則貴。 説到舞女、舞小姐,今日已經愈來愈少聽到,事關今日香港舞廳行業已式微。 但原來在五、六十年代,因爲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娛樂事業有發展基礎,舞廳也開始興起,更於北角、灣仔、油尖旺等地愈開愈多。 鄭寶鴻說四、五十年代的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上海人聚居北角台、堡壘街一帶,杜月笙就是居於堡壘街,因而「麗池」等娛樂場所應運而生。 鄰近「小上海」住區的北角皇都戲院一帶的娛樂場所,等同今天的崇光百貨;「麗池」的消費級別已屬較平民化。
麗池舞廳: 大公報
1948 年 7 月 17 日,麗池舉辦香港史上第二次「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司馬音。 1952 年 5 月,「香港小姐」競選,同時屬於「世界小姐」香港初選賽事。 5 麗池舞廳 月 30 日進行總決賽,冠軍為但茱迪,其後但氏參加世界小姐競選,奪得第四名。 2019年3月31日,新業主基滙資本接手管理麗閣商場和街市部份,並同時耗資逾1億港元重新規劃商場佈局和翻新地下街市。 多個開業多年的商戶,如明順海鮮菜館,麥禾田餅店,金翠餐廳和清香園茶餐廳等被逼結業。 屋邨在入伙前,曾經命名為「荔角邨」,原因是位處荔枝角道以北地段,但因為以免與荔枝角混淆,故此改名為麗閣邨。
麗池舞廳: 經濟觀察家
乘電車經過鰂魚涌,見對街破落舊樓的大門口刻有「麗池大廈」之名,門牌號碼是「英皇道 」,地點大概是往昔麗池花園舞廳的所在。 參看五十年代《香港年鑑》的廣告,指舞廳位於「七姊妹郊外」,擬想當年這一帶風涼水冷的環境。 上述廣告宣傳來自英國的舞者及菲律賓歌手,真箇歌舞昇平。 廣告內載「RITZ-Ball Room / Swimming Pool」字樣,內裏備有「華麗舞廳、露天舞池、立體泳池」。
麗池舞廳: 戲院誌 Talk Cinema
早在1844年,英軍已在柴灣設立兵營,但很快便因疫症流行而棄置。 生產食糖需要大量的水,太古先後在山上興建多座水塘,最大的是1895年落成的七姊妹水塘,又名「賽西湖水塘」。 這些水塘不但供應太古員工和區內居民使用,當香港發生旱災時,也要運水往各區應急。
屋邨在1977年開始興建,並於1981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四十年代後期的香港,社會依然有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女子目不識丁,投入社會,從事低技術工作,備受僱主剝削。 即使蓄婢的問題逐漸改善,被主人虐待、轉售或視同奴隸的觀念大致消除,然而一夫一妻多妾制,反映女性作為男性附庸的心態普遍存在。 然而,當麗池夜總會決意引入選美盛事的時候,立刻顛覆了抱殘守缺的社會觀念。
麗池舞廳: 香港文匯網
麗池的旁邊,每逢夏日,不論男女老少,均喜歡在沙灘享受陽光,暢游海中,讓這個位於郊區的小鎮,帶來不少生氣。 「麗池」緊隨香港經濟步伐上揚,1948年增設高爾夫球場,並在佳節舉辦不同賀慶活動,包括中秋節一連三晚放水上煙花;端午節舉辦龍舟競渡、龍舟提燈等,風頭一時無兩。 麗池舞廳 政府為配合東區發展,將避風塘填平,興建公屋和私人樓宇,供三萬多人居住。 這些軍事設施到了1940年代初已變得過時,無法抵擋日軍入侵,很短時間就被攻佔,戰後用作英軍訓練基地,1987年交回港府。 鯉魚門軍營在1988年改為度假村,營內有十四幢建築物被評級,其中三座更在2016年升格為法定古蹟。 鯉魚門碉堡和炮台在1993年改作香港海防博物館,2000年開幕,展示香港六百多年的海防歷史。
另外,參賽者極大多數雖是略有姿色的舞女,但亦不乏東施之流。 例如曾有身高五尺四寸,體重達一百五十磅的女子,豪言:「我係黎鬥肥鬥大隻既!」自然被觀眾嘲笑,喝斥其「鄉下婆」、「村婦」,並潑水贈興,其混亂、尷尬情況可想而知。 50年代的「麗池」舉辦多屆香港小姐選舉,1952年香港小姐冠軍但茱迪,同年當選環球小姐第四名,亦是至今港姐參加國際選美的最高名次。 麗閣大酒樓在1981年開業,樓高2層,為邨內一眾長者的聚腳地,不少活動也在該處進行。 1990年代改名為嘉龍閣海鮮酒家,2000年代酒樓改名為君好海鮮酒家。
麗池舞廳: 經濟
一流舞廳的舞小姐談吐要大方,風姿也必須綽約,不少更可以與明星媲美,就像Coco姐一樣,不是一般俗女。 這幾日終於開始了Alex和阿蕭前世的故事,而Alex作為六十年代舞小姐Coco姐的設定也是非常有時代特色。 確實在六、七十年代,基於需要保護的情況下,不少舞小姐都會與警察扯上關係,也就是俗語說的「邪牌愛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