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刁作謙作風強硬,所以與郝德傑的關係鬧得很差。 19世紀的九龍寨城,由主要防患海盜的功能,轉化為對英軍作戰的前哨陣地,戰火一次比一次臨近城門。 及至屢次戰敗,外交失利,國勢危殆,寨城官兵被逐,管治權異常的寨城,孤獨無援的走進20世紀。
- 1961年,香港政府不堪其扰,徙置事务处拟收回九龙寨城、西头邨及东头平房区以兴建徙置区(即今日的美东邨),但因中国政府反对而作罢;及后,几经转折下,美东邨延至1974年才在附近落成,但仅建成第6座。
- 顧名思義西城路之所以叫西城,係因為呢度係城寨最西嘅地方。
- 当时,九龙寨城内有人口744人,其中驻军占544人,其他居民为军人的从属人员。
- 龍津石橋經歷多次擴建,在香港日佔時期因擴建啟德機場而被埋。
圖中可見,現為九龍城的地方在當時已有聚落,當時的地圖標示為「九龍」,應為「九龍街」,海岸線大約位於現時太子道東的位置。 再往南一點離開圖片範圍的位置有一座山,名為聖山,相傳為宋朝末年宋帝趙昰逃難至此而得名。 九龍城寨現狀 隔了一段時間沒寫「消失中的香港」系列,除了因為早前染疫,也因為是在籌備今次的長篇:九龍城寨。 要數香港消失中或已消失的地標,九龍城寨應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第一位。 城寨本身的故事已經一鑼鑼,周邊九龍城一帶的事情也不少,這次我們就來個九龍城歷史大檢閱。 1973至74年間,香港警察派出過3,000人強進寨城,剷除寨城內的黑幫勢力。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龍城總覽
受制於先前簽訂的中英條約條款,當時的港英政府和皇家香港警察因而無權踏足城寨半步,而新中國政府拒絕管理城寨事務,最終使逐漸成為三不管的罪惡溫床。 由於老人院是由衙門改建,所以老人街有很多古蹟,其中兩尊嘉慶七年的古炮最具有代表性,老人院建築風格亦可以看得出有衙門的特色。 那間老人院是在1993年政府清拆城寨時唯一保留的建築,由於以前曾用作「九龍巡檢司衙門」,因而被列為法定古蹟。
1947年12月2日,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郭德華與香港總督葛量洪會談,重申中國管治九龍寨城主權。 12月5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重申未放棄九龍立場。 九龍城寨現狀2025 同年底,在寶安縣政府支持下的「寶安縣九龍城居民福利會」成功抵抗香港政府入城整頓,此事更引起廣州市民發起反英示威,焚毀沙面的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與英交涉,拒絕英人在寨城的權利。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龙寨城出生的香港名人
1959年,寨城发生了一宗命案,中英两国政府互相推卸处理刑事案件的责任。 此外,由于香港政府并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寨城成为了中国无牌西医、无牌牙医及中医诊所和仿冒品贩卖点的集中地。 九龍城寨現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年来大批难民从华南地区涌入香港并聚居于寨城。 港英政府不管制此处,寨城为三合会活跃地带,成为黄、赌、毒的温床。 妓院、赌档、鸦片烟馆、海洛因馆、狗肉餐厅等四处林立。
- 在太子道的另一邊,也就是圖片的右方,可見數排新建的樓房,相信就是本來的啟德濱。
- 由于九龙寨城从理论上说,属于香港的外飞地,因此寨城贫民设立了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九龙城人民代表大会,意图跟中国靠拢。
- 第二件是附近海面海盜猖獗,行劫往來船隻,也是必須要處理的。
- 作為海防據點,九龍炮台原置建於九龍灣旁的海濱處(約今天沙浦道,近太子道東交界),還未遷駐後來擴建的寨城高牆。
- 其規模雖小,但吸引了來自香港島和新界的學生前來就讀。
無庸置疑,城寨一般予人感覺,是黑暗、色情、暴力、血腥、罪惡。 然而九龍城寨這座大型老舊圍城,見證香港百年歷史,城寨的清拆同時象徵時代的進步。 縱然九龍寨城已經徹底消失在香港的地圖上,然而它為我們帶來的種種記憶和歷史,每位香港人都應該牢牢謹記在心中。 香港政府在1994年四月清拆寨城內樓宇時,在南門原址發掘了分別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的花崗岩石額,相信是居民二戰時知道日軍入侵而埋藏於泥土下。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龍城
其一是19世紀英國侵華,滿清屢遭戰敗,簽訂的三條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皆與香港息息相關。 而九龍寨城的作用與地位,也就走入峰迴路轉的進程。 寨城的往昔,尤其那曾經的異域歲月、布滿密集的高樓、又窄又暗的街巷,隨着九七前城寨建築的拆毀工程、居民遷出同時,已一併銷毀殆盡。 20世紀中期以來,底層市民艱困歲月的城寨生活建構,仿如黑洞的瞬間消失無痕。 九龍城寨現狀 長安里位於西城二巷和西城三巷之間,它本是大井四巷的一部分,由於這裡後來興建了一幢高樓,發展商命名為長安大廈,因此這一段原屬大井四巷的小巷,便名為長安里,是一條進入長安大廈去的小巷。 九龍城寨現狀2025 九龍城寨現狀 龍津道是寨城城牆被拆之後,城內居民在原來南面的城基的兩旁建樓,樓與樓的中間就變成一條路,稱作龍津道。
建于1847年,作大鹏协府及九龙巡检司衙署所在地。 建筑风格为三进四厢的南方建筑物,墙身及柱础用青砖及麻石建造,而屋顶梁架则为传统木材结构,上铺素烧的筒瓦和布瓦。 当移居城里的人不断增加时,屋宇便不断在天后庙旁边建成。 形成一条狭窄的街巷,这条街巷可通出光明巷去,因它是天后庙街的横街,因而名为天后庙后街。
九龍城寨現狀: 三不管
波帕姆也指出,城寨雖有其可怕的缺點,但它成為了「有機的巨大結構」,能不斷因應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而變化,而這是「擁有一切金錢資源和知識的現代建築師所無法做到的」。 [5] 林保賢和吉拉德訪談過的城寨居民曾表示,在他們記憶中的城寨是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在巷弄裏玩耍和往返學校,而不覺得有任何危險,城內不法分子也和他們河水不犯井水。 九龍城寨問題在雙方都不願退讓的情況下,進入了膠著狀態。
九龍城寨現狀: 建築
形成一條狹窄的街巷,這條街巷可通出光明巷去,因它是天后廟街的橫街,因而名為天后廟後街。 九龍城寨現狀2025 不過後來這裡已經完全沒有毒品店鋪,全部改為食品生產,其中最大的有好幾間製造魚蛋的工場,另外還有一些做豬紅、砵仔糕、燒豬和燒鴨的工場等。 龍城路(Lung 九龍城寨現狀2025 Shing 九龍城寨現狀2025 Road)分支出來有三條街巷:龍城一巷、龍城二巷、龍城三巷。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龍城街市
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6],作為清朝官員辦公場所,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 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清朝駐軍仍然留於寨城內的衙門及其他主要建築。 自清末至中華民國政府皆就寨城主權問題對英國提出談判,曾國藩、汪精衛都希望收回寨城。 1948年1月5日,香港政府派大批軍警武裝進入九龍城,強拆民房70餘間,並拘捕當地居民代表二人。 九龍城寨現狀 香港政府突然下令拆毁九龍城民房,激起民眾憤慨,廣州沙面群眾遊行示威,蔣中正諭示人民,謹守秩序,並令外交部提出抗議,嚴正交涉。
九龍城寨現狀: 香港
不過後來這裏已經完全沒有毒品店鋪,全部改為食品生產,其中最大的有好幾間製造魚蛋的工場,另外還有一些做豬紅、砵仔糕、燒豬和燒鴨的工場等。 龍津道係寨城城牆拆咗之後,城入面嘅居民喺原來城基兩邊起屋,屋同屋同中間就變咗條路,就係龍津道。 九龍城寨現狀 佢喺1951年形成,以前最盛行跳脫衣舞、開賭、販毒都喺晒呢度,經營呢啲嘢嘅人希望呢條路聚龍通津,所以就叫呢度做龍津道。 不過後期城寨越住越多人,天后廟由於四周圍都畀大廈圍住,而住喺大廈嘅人又鐘意掟垃圾出街,結果搞到間天后廟周圍都係垃圾,後來喺天后廟頂起咗個網,垃圾問題先解決。 衙府现存留在九龙寨城公园的中央,[2]是唯一得以保留的清朝建筑。
九龍城寨現狀: 清拆並改建公園
不過到咗二三十年代,因為霍亂,而井又係最多霍亂菌嘅地方,全香港好多井都要封,不過大井街個井就去到五十年代先封,之後開始就改晒水喉供水。 九龍城寨現狀2025 呢間義學,喺當時重做埋鄉公所,所有九龍司嘅事務,都係喺呢度傾,而喺民國之後重俾一啲九龍城嘅人改建成小學,叫做「九龍城公立高初兩等義學」,據講重係香港第一間學校。 九龍城寨現狀 但係喺1900年7月17號,李鴻章路經香港,同當時嘅港督卜力見面,提醒返九龍城寨重係大清嘅領土,唔好亂嚟,自此之後港英政府就無再搵人入城寨[5]。 九龍城寨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原本係防衞海盜嘅據點,為咗防止海盜,喺1810年就起咗座九龍寨炮台[3]。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龍寨城紀念館
九龍寨城由清政府於1847年擴建而成,是新安縣九龍具戰略價值的軍事駐地,1899年5月成為英屬香港境內一座無政府狀態的圍城,其中在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間隨香港全境被日軍佔領。 九龍城寨現狀 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清拆寨城,1987年和1989年首季分兩期進行調遷,1993年完全清拆,1995年8月於遺址建成九龍寨城公園。 不過由於城寨地方細,所以駐喺城寨衙門入面嘅清朝官員幾乎都係啲唔話得事嘅細官,官細之餘重無軍隊,得幾個捕快,於是喺1899年,英國曾經想將城寨接管,於是派咗啲英軍入去,入面啲官立即嚇到走夾唔抖。 結果城寨成為英屬香港境內一座無政府狀態嘅圍城。 由于老人院是由衙门改建,所以老人街有很多古迹,其中两尊嘉庆七年的古炮最具有代表性,老人院建筑风格亦可以看得出有衙门的特色。 那间老人院是在1993年政府拆除寨城时唯一保留的建筑,由于以前曾用作“九龙巡检司衙门”,因而被列为法定古迹。
九龍城寨現狀: 拆除前城內街道
1月6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就昨日九龍城中國居民2000餘人遭香港軍警驅逐事向英國駐華大使施諦文提出抗議;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已經要求英大使電話香港政府,停止現正採用之強暴舉動。 而廣東省寶安縣縣長王啟俊在1948年1月7日更與縣參議會議長等人親臨城寨巡視,宣示主權。 九龍城寨現狀 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1898年7月1日起英國將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200個離島,為期99年。 然而港英政府當時需要調查情況,並不急於接管新界,在1899年4月才開始公佈接收詳情。 4月14日,以屏山鄧氏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政府在4月19日才正式接管新界。 當新界鄉民反英活動沒有停止時,英軍認為這是要求清軍撤出九龍寨城的最佳時機。
九龍城寨現狀: 清拆
由於英國在1898年提出租借新界地區時並沒有把九龍寨城劃入租借範圍,而雖然其後英國曾經對寨城進行過多次進攻,但多次都無功而返。 而香港政府又多次無法取得寨城管治權,使寨城成為一個無政府狀態的無主地地帶。 在香港日佔時期,因為城牆的拆除,周邊一帶後來都被劃作英屬香港的九龍城發展區,而令寨城的範圍進一步收窄至賈炳達道以北,[2]在衙門一帶約只有2畝半地大的地方,使當地的居民在後期建樓房也只能在該範圍興建。 挑選一九八四年出來看,是因為這年簽了《中英聯合聲明》,九龍城寨的結局也因而變得明朗了。
九龍城寨在1990年代清拆前,曾經讓藝人成龍拍攝電影《重案組》,並容許一群日本探索家以一星期時間描繪城寨地圖。 清拆工程於1994年4月完成,香港政府將原址改建為公園。 原本計劃名為「九龍城寨公園」,因為其原稱「九龍寨城」早已完全失傳,但清拆期間得到老居民的指引,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一些遺跡發掘了出來,並揉合在公園的設計中或予以保存為展品,以供遊人欣賞。 其後1941至45年,日本侵華,日本關東軍佔領香港期間,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的明渠,拆毀了全部城牆。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龍城市中心
二战香港重光后,1947年时任宝安县长的林子侠向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郭德华建议恢复九龙城设治,并设民选镇长,同时为承认九龙为永久割让地以向英国示好,在城内设“中华民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但遭港府拒绝。 九龍寨城雖然只有6.5英畝(26000平方米)的面積,但就多達20-30條街,可以算得上世界上同面積小城中最多街巷者。 寨城主要街道分南北同東西兩邊方向的大街大路,在這些大街大路再分很多小路出來。
九龍城寨現狀: 人口
世邦魏理仕表示,九龍嘉林邊道10號、聯合道9號及衙前圍道 49-49A 號之75%不可分割業權份數,以公開要約形式出售。 此重建地盤位處單邊,地盤面積逾10,000平方呎,屬三面單邊市區豪宅重建地盤,物業現狀為一幢於1955年分落成的樓宇。 公開要約截止日期為2024年1月16日中午12時正。 今天遊歷寨城公園,古物真跡有自號翰墨將軍張玉堂的「拳書」墨寶,他任內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南京失守,與第二次中英鴉片戰爭,京師失陷,咸豐皇帝出逃。 九龍城寨現狀2025 因應九龍地域的地位日益重要,官富巡檢司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易為九龍巡檢司,衙署需要遷往九龍寨內。
龙城路(Lung Shing 九龍城寨現狀2025 Road)分支出来有三条街巷:龙城一巷、龙城二巷、龙城三巷。 它在1951年形成,以前最盛行的色情场所、赌场、毒品分销中心都聚集在这里,经营的人希望这条路能聚龙通津,因此命名。 寨城的政制大致上沿用大清律例,而香港于1971年废除大清律例后虽然也有跟随,但也不完全跟随英式法例,例如寨城内并不受香港《猫狗条例》中对于食狗肉的管制;买卖住房没有地契,只靠“福利会”作见证[18]。 1941年至1945年,日军在香港期间,为了扩建原名龙津河的启德明渠,拆毁了全部城墙。 項目地盤面積約10,370平方呎,屬三面單邊之「丙類地盤」。 根據城規指引容許之最高地積比率為5倍,物業重建後最大總樓面面積達51,850平方呎,重建後為中密度豪宅項目後,預期高層單位可享獅子山及九龍仔公園綠悠景緻。
九龍城寨現狀: 九龙寨城
由于皇家香港警察以至港英政府都无权进入,在当时高速发展的香港,九龙寨城渐渐成了收纳罪恶温床的贫民区,更有以“三不管地带”——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国政府不想管、中国政府不能管[16]来形容当地复杂的管辖问题。 九龍城寨現狀 其后寨城一度荒废,几乎无人居住,寨城遂变成无政府状态[9]。 九龍城寨現狀2025 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5月22日发紧急电报予英国外交部,抗议英国出兵攻击九龙寨城,要求对方立刻撤军。 九龍城寨現狀2025 九龙寨城原来的面积达70亩地(约47000平方米)[4],而其东南部本是九龙湾西北海岸,即今天的太子道东一带。
九龍城寨現狀: 建築界的傳奇
香港島自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大清國於1847年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並將原駐守大鵬灣的大鵬營調動於此,與對岸的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 1898年清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半島與新界成為殖民地,但在大清國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滿清駐軍管轄,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朝外飛地。 城寨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 然而,英國曾一度於1899年12月27日入侵寨城,趕走城內人士,但最後港英官兵還是放棄了佔領。 留意一般人當年應該都未曾踏足過這片神秘領域,不過幸好來自海外的攝影師 Greg Girard 及 Ian Lambot 當年就花了 5 年時間,深入當地拍攝了一系列照片,令到所有香港人都可以重溫當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