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柏氏抹片檢查,英文為PapSmear)是現時最有效篩查子宮頸癌的方法,可以快捷而簡單地檢測子宮頸細胞異常。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一種能夠發現子宮頸細胞早期異常變化的簡單測試,發現異常的話,醫生可以及早作出適當的處理,防止這些不正常細胞進一步發展成具侵略性的子宮頸癌。 數據顯示,柏氏抹片定期檢驗,能預防90%以上的子宮頸癌。 由於不同婦科疾病都有一個相似的狀況—在疾病輕微的時候往往難以自行察覺,要等到病情嚴重才發現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黃金醫治期。 正常來說女性的月經的週期是21-35天左右,當女性經期的週期及經血量出現異常,例如經期週期過短抑或過長,經血量多至即時使用加長衛生巾仍要隔一小左右就要更換等等,抑或經期少於兩天亦屬月經失調。
柏氏抹片檢查可以檢測子宮頸中的異常細胞,包括癌細胞和顯示出有變化增加子宮頸癌風險的細胞。 子宮頸抹片檢查之目的即是要找出癌前病變給予適當治療後,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且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就可以早期治療,減少疾病惡化的機會。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一種很簡單可靠又不痛的檢查方式,由醫師會以刮棒和子宮頸刷把子宮頸和陰道上部的細胞刮下後,採取混有子宮頸細胞的分泌物,經染色處理後,再送去檢驗室做檢查,目的為偵測子宮頸及其附近有無異常的細胞。 遇抹片檢查陰性,乳突和巨細胞病毒呈陽性反應以及抗原CEA,CA-754呈強度 反應時,應該考慮進一步檢查。 最適合做抹片檢查的時間是在每次月經週期結束後至下次排卵期之前。 一些報告指出在使用抑制免疫藥物(Immuno-suppressant)的病人-其得到子宮頸癌比率約是一般人的十倍。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婦女們的隱形殺手!子宮頸癌症狀及4大危險族群
國內自84年開始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侵襲癌標準化發生率已由81年的每10萬婦女27人下降至17人,降幅達36%。 另外,依據死亡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死亡人數亦由84年的1010人降到94年的874人,顯示子宮頸抹片推廣已初見成效。 ▸2.子宮體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更年期後,女性因失去荷爾蒙保護,容易變得肥胖、腰圍變粗,以及有皮膚乾燥等症狀。 常見許多更年期後女性害怕青春不在,不當使用荷爾蒙補充劑,沈彥君提醒,這樣的行為當心可能會增加婦癌的發生機率。 ▸2.乳房:乳癌是國人女性的頭號殺手,發生率及死亡率每年都有增加的趨勢。
研究顯示對於腫瘤分期IB-IIA的子宮頸癌,甚至是復發性的子宮頸侵襲癌,放射治療也可以達到跟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 在接受放射治療前,會先進行治療前的定位準備,一至二周內會開始進行放射治療,需進行5次以上的放射治療。 早期子宮頸癌的標準治療是手術療法,臨床分期IIA之前的子宮頸癌,通常會進行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以及骨盆淋巴廓清手術。 另外對IB期之前,腫瘤體積小於2公分的子宮頸癌,又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婦女,可考慮子宮頸切除手術(或合併骨盆腔淋巴清除手術)。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癌早期4症狀不單純,分泌物帶血絲最典型!2項檢查揪出高危險病毒
近年亦開始出現二十至三十歲的族群有骨質疏鬆的新聞浮現。 因此骨質疏鬆並非只是老年時候的出現的問題,而及早預防更有助減慢骨質的流失。 對於早期的子宮頸癌,建議進行根治性的手術以切除子宮和盆腔淋巴結。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不適合進行手術或處於子宮頸癌晚期的患者將需要同時進行放射治療及化療。 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今年焦點癌症為子宮頸癌,本港子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年輕患者病情未必輕,治療時機對痊癒機會非常關鍵,女性如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盡快求醫。
- 廖余姍說,良好睡眠習慣也很重要,睡眠是身體修復非常重要過程,與身體保護力有很大關聯,建議女性朋友做好壓力控管,減少身體發炎。
- 其中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鱗狀細胞癌;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腺癌。
- 根據統計,接種疫苗後可預防約 60 ~ 90% 的子宮頸癌風險,但注射疫苗只能預防部份 HPV 病毒的感染,並不代表從此性行為就安全。
- 多重性伴侶者會增加感染頻率,使得慢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 子宮內膜移位症常見的症狀包括近似經痛的盆腔痛、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等等。
- 推行這項措施是因應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愛滋病及性病科學委員會共同提出將子宮頸癌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建議。
- 發言人羅一鈞說,鬆綁時機愈來愈成熟,將陸續放寬醫護戴N95口罩等醫院感染管控措施。
潘俊亨強調,子宮內膜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不正常出血,停經後的婦女要特別注意,如果發生已停經一段時間後,又再發生的出血,就要當心了。 根據統計,30歲以上女性,每5人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且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愈高,45歲更年期前後,發生率可達40~50%。 經廣泛檢視 HPV 疫苗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數據,世界衞生組織和海外衞生部門已表明 HPV 疫苗安全有效,亦無證據證明顯著副作用由接種 HPV 疫苗所引起。 衞生署會密切監察計劃實施後有關接種疫苗後不良情況的報告。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癌沒空篩 HPV家中自採好方便
43歲女星、前女團「七朵花」團長趙小僑和55歲藝人劉亮佐結婚6年,先前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去年(2022)7月迎來愛的結晶、女兒「典典寶寶」,一家人經常分享育兒點滴。 然而近日劉亮佐驚吐罹患中重度隱疾,以自身經歷提醒大家重視此類疾病。 南投縣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結果出爐,跌破外界眼鏡,原本擁有在地組織優勢的南投縣前縣長林明溱落敗,不敵跨區參選、獲得民進黨提名的蔡培慧,使國民黨自去年九合一大選「三連勝」不敗紀錄出現破口。 選後除了林明溱的競選策略挨批保守,藍營黨內也將「抓戰犯」矛頭指向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領導的黨中央,也有人批評新北市長侯友宜不出席選前造勢大會,甚至傳出朱立倫為此勃然大怒,再掀兩人之間的瑜亮情結。 男星陳冠霖與前妻鄭仲茵離婚20年,日前互控對方婚內曾有暴力行為,各有立場。 事發後,男方被挖出數年前自爆為澄清沒有拿筆刺自己大腿的行為,受媒體訪問時當場「脫褲檢查」,整段訪問中曾一度提及名嘴呂文婉的名字,對此,呂文婉近日還原過程。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原位癌是什麼?癌前病變因素與CIN
而一旦在癌變的第三、四期才發現的話,架存活率只剩下不足四成甚至跌至一成。 陰道可以發生在任何年紀的女性,特別在性生活頻繁,以及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較患上陰道炎。 如果是細菌引起的陰道炎通常是因為陰道內微生態出現異常而產生,症狀會出現白帶突然增加甚至有異味。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性經驗:18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歲以前有性經驗,或有多重、不固定性伴侶的女性,因較容易感染 HPV,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如你曾有過第二孕期流產,或前一胎發生小於34週早產,建議在14-24週規則追蹤子宮頸長度,若小於2.5cm 則考慮施行經陰道式子宮頸環紮手術, 並於16-36週連續合併使用黃體素安胎治療。 於懷孕約14週進行傳統的「經陰道式子宮頸環紮手術」,並合併使用黃體素 (自16-36週連續使用),若經陰道式子宮頸環紮手術失敗,才會考慮於下一次懷孕時使用較侵入性的經腹部環紮手術。 正常孕婦會於懷孕足月時出現產兆,進入產程會出現子宮頸變薄、變短,以利胎兒娩出的現象,而子宮頸閉鎖不全則是提早在16-24週發生子宮頸擴張、子宮頸短的狀況,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早產、流產。 其他跟雌激素有關的危險因子:沒有生育過的婦女、太晚停經、無排卵的月經週期、長期使用促進排卵藥物等,體內經常都會有太多的雌激素,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當此年齡層(自然停經約為 51 歲)的婦女出現以下症狀,立刻就醫較為安全。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抹片異常是「子宮頸癌」還是「癌前病變」?後續怎麼確診與治療?
乳房超聲波檢查是本港常見的其中一種檢查乳癌的方法,原理是透過發射超聲波來掃描乳房及腋下,並利用音波製造出高解像度的圖像,從而辨認出是否為乳癌的惡性腫瘤。 若有雙側卵巢切除者,易有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應多攝取鈣質及荷爾蒙攝取,例如排骨湯、優酪乳、大豆類食物,及適當運動,以降低跌倒骨折的機率。 手術後 3 個月不適合久坐、長途旅行等活動,避免做瑜伽、跳韻律舞等易增加腹壓的活動,以免造成骨盆腔內出血。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攝影:當確定是子宮頸癌後,需做電腦斷層掃瞄(CT)、核磁共振(MRI)、或正子攝影(PET)以檢查子宮頸癌是否有擴散。 ASCUS 為「重要性不明之非典型鱗狀細胞」,若被診斷為 ASCUS,表示子宮頸細胞異常情況很輕微,而且尚不確定其本質為何。 當抹片檢查結果為異常,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癌症,必須進一步了解檢驗結果的意義。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須知
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能覆蓋以上七種 HPV 基因型。 吸菸習慣:肺部會吸收香菸和二手菸所產生的致癌物質,並透過血液輸送至全身。 研究認為這些物質會損害子宮頸細胞的 DNA,並提高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 是的,每個人都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可能,且排除高風險族群外,初次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產婦通常難以察覺,因為它很可能沒有任何徵兆,除了有病史的患者外,子宮頸閉鎖不全的預防並不容易。 子宮頸癌的復發,復發可能發生於盆腔或腹主動脈旁,或遠處轉移,或兩者兼有。 其中盆腔是最常見的復發部位,初始術後的孤立盆腔復發患者5年無瘤生存率為45%~74%,復發後行盆腔廓清術的總生存率為10%,但經仔細選擇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30%~60%,手術病死率低於10%。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健康小工具
子宮頸癌會隨著嚴重程度不同,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轉移途徑會透過直接侵犯、血液及淋巴轉移,擴散到子宮頸旁的組織、陰道、骨盆腔、腎臟、膀胱或直腸,遠端轉移則包括肺臟、肝臟、骨骼或腦部等。 若持續感染高危險型HPV,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癌化,其中約有20~30%會形成原位癌。 大部分的侵犯性子宮頸癌是由原位癌長時間演進而來,此過程一般需要5至10年以上的時間。 病毒感染:主要是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tus Virus., HPV),多由性行為而來。 若感染高危險病毒如HPV16型、18型、52型、58型,可潛伏在人體內約5~7年,恐10年內會使子宮頸細胞出現變異或進展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癌如何診斷?
另外,子宮頸癌也是唯一可以透過接種HPV疫苗預防的癌症;根據研究顯示,可有效降低6~7成的HPV感染,尤其是未曾發生性行為者最為有效,但有性行為經驗者,仍可接種。 潘俊亨指出,子宮頸癌好發於35~45歲女性,最主要的病因就是經由性行為感染HPV人類乳突狀病毒。 根據研究顯示,多重性伴侶、性生活較複雜、曾罹患性病,或是子宮頸發炎,都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 子宮頸癌為女性常見的癌症,雖然從政府推廣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每天仍有約四人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也有近兩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因此民眾不應掉以輕心,認識導致子宮頸癌原因和風險因子,就能加以預防。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生活百寶箱 LIFE BOX
在陰道鏡下能從可疑病灶做直視切片,供做組織學的確定。 採取混有子宮頸細胞的分泌物,經染色處理後,可以找出是否有可疑的癌細胞存在,是一種簡單可靠又不痛,且不會出血的檢查。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遇抹片檢查陰性,乳突和巨細胞病毒呈陽性反應,及抗原SCC或CEA呈強度反應時,都應該考慮進一步檢查。 切片診斷陽性的患者必須接受一些檢查來確認期別,包括胸部X光,腹部及骨盆腔電腦斷層,來確認膀胱及直腸的可能侵襲,依此作為治療及手術的評估。 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SCC-Ag是對於鱗狀上皮癌的指標,CA125及CEA 是對於腺細胞癌的指標,可以作為治療前評估,如果治療前腫瘤指標超出正常值的病患,治療後也可以使用該指標評估治療效果及做為追蹤的工具。 前面提過,子宮頸容易發生瘀滯,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組織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氣血營養,免疫功能低下,自身修復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也會為外邪的侵襲留下可乘之機,而且子宮是孕育胎兒的器官,胎兒需要陰血營養,子宮患病自然是因血不足。
在愛滋病患或帶原者以及尿毒病患中,罹患子宮頸癌和癌症前期的比率都有顯著的增加。 避孕藥的使用-去除一些其他因素(如性生活的形式、對象等)避孕藥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機率。 在一些早期沒有對照組的報告中提到猶太人因有割禮而其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較低,認為包皮過長會影響到子宮頸癌的機率。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但在一些較現代有對照組的報告中都認為若把其它因素去除,包皮是否過長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陰道鏡檢查
子宮頸癌一直是婦女朋友常見的癌症,但同時也是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在台灣,不管是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約達 7 成。 在女性十大癌發生率中,子宮頸癌排名第 9;而依據死亡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中,子宮頸癌則從第 4 名掉到第 8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2025 名,顯見子宮頸抹片推廣多年的成效。 不論年齡大小,若是已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檢驗結果皆正常,可以延長為每2-3年一次,抹片檢查同時也應接受骨盆腔檢查。 若為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因感染 HPV 病毒的機率較高,更必須特別注意。 造成子宮頸癌發生的因子有部份是來自於病毒感染,像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造成子宮頸上皮細胞的感染。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發炎症狀多,出血伴隨下腹疼痛當心是骨盆腔炎徵兆
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所致,研究顯示99.7%的子宮頸癌都可以偵測到人類乳突病毒。 多數人都認為只有女性才需要接種HPV疫苗,但其實我們也建議男性在未發生性行為前接種HPV疫苗,用作保護將來的伴侶。 如上文所說,女性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性接觸感染HPV,如果伴侶能做足保護措施,就能減低女性將來出現子宮病變或癌症的風險。 受HPV感染影響的子宮頸,通常是子宮頸細胞受病毒破壞,發生持續、嚴重的細胞病變,才會導致子宮頸癌,這個過程可能需時9至15年。 因此,建議至少每3年(每年一次更好)進行一次子宮頸癌篩查,以排除出現子宮頸病變或監測早期子宮頸病變,以在病情演變成癌症前處理。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接種 HPV 疫苗後可能出現甚麼反應?
在飲食中選擇含大量豐富色彩的蔬菜水果,廖余姍補充,女性朋友建議每天吃7份蔬果。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內膜異位瘤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發生率為10~15%。 潘俊亨表示,由於子宮內膜跑到卵巢,產生的經血堆積在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內容物呈現暗褐色的黏稠液,看起來就像是巧克力,俗稱「巧克力囊腫」,約有1%的機率可能轉化為惡性卵巢癌。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反酸燒心胃脹氣?可能患胃酸倒流!脾胃虛弱、肝氣鬱結引致!針灸 + 生活調整最治本
如果發現可疑病灶,可透過陰道鏡對病灶做直視切片來判定。 當子宮頸抹片發現異常,陰道鏡是進一步的確診方法,利用5至20倍的顯微鏡檢查子宮頸,先以生理食鹽水棉球擦拭子宮頸表面,再將3-5%的醋酸溶液塗抹於子宮頸,最後觀察顏色變化及血管增生情形。 HPV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2025 為雙股螺旋 DNA 病毒,感染途徑以性接觸為主。 目前已發現兩百型以上,其中約有四十型可感染下生殖道的皮膚或黏膜,且至少有十五型以上與子宮頸癌有關,其中16、18型為常見導致子宮頸癌的類型。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抹片檢查
HPV病毒基因檢測總共可檢測33種HPV病毒基因型。 除了最廣為大眾認知的甚因型16,18外,覆蓋範圍還包括另外15種高危病毒基因型,如基因型45,52等。 此外,HPV疫苗保護力非百分之百,接種者仍可能感染其他HPV病毒型,進而引起子宮頸癌病變,所以疫苗只能減少六到七成的子宮頸癌風險,HPV疫苗乃用於預防而非治療。
很多女性對於這些症狀,常常會認為是其他疾病所致,如泌尿道感染等,他強調,這些症狀絕對不單純,特別是分泌物中帶有血絲的症狀,是非常典型的子宮頸癌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30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目前,政府提供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另外,也可以透過自費的方式,進行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 如果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就得進行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放射線照射癌細胞藉此抑制癌細胞生長或殺死癌細胞。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我耐心地邊答邊教導:「子宮頸癌,是以白帶及月經過多,不規則陰道出血,性交後出血,腰腹作痛及貧血、嚴重消瘦等全身衰竭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位於子宮頸部的惡性腫瘤。 HPV主要傳染原因是透過性行為,與人類的黏膜組織接觸而感染,女性終其一生感染的機率高達8成。 她強調,許多年輕女性或中年婦女,認為自己和伴侶都是彼此的單一性伴侶,不會感染病毒,即使如此,仍然有感染風險。 過往二價、四價疫苗較為常見,兩者都覆蓋了最常見導致子宮頸癌的16及18型HPV;與四價疫苗屬同一生產公司的九價疫苗則在近幾年開始普及,覆蓋了更多有機會導致子宮頸癌的HPV類型,可預防近九成高風險致病的感染,因此漸漸成為主流。 一般情況下,人體受HPV感染後不會即時病發,病毒會長久隱藏在體內,並在某些時候才變得活躍,繼而引起子宮頸細胞改變。
蘇醫生解釋,香港逾9成子宮頸癌個案皆是由HPV引起,如被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子宮黏膜會產生病變,子宮頸癌可分不同期數。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子宮頸癌在2018年香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排第八,每年有580宗新症。 本港子宮頸癌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年輕化趨勢,在09年20至40歲患者的病發率是每10萬人有8.7%人確診,到了18年病發率已升至9.2%。 子宮頸癌的手術屬於局部性的治療方法,分為子宮頸錐狀手術、單純性子宮切除與根治性子宮切除,並視狀況做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
如果在孕期發現有癌症,王呈瑋醫師坦言,常會建議先以治療為主、保全母體,畢竟先保全母體,往後仍有懷孕的可能性,倘若繼續懷孕,就必須面臨癌症惡化的可能性。 不論是感染高危險型或是低危險型,目前的醫療技術均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但不是所有感染高危險型HPV的人都會演變成原位癌或是子宮頸癌。 多數感染HPV的患者沒有任何病徵,且大部分的感染與它所造成的輕度細胞病變,即使沒治療,大約有80%的感染者可以在2年內自行痊癒,只有少部分會持續感染。 目前臨床會看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年齡,呈現M型化,一組是20歲到30歲,另外一組為70歲到80歲。 年輕族群是多不認為子宮頸癌與自己有關,加上沒有抹片檢查,發現也常常是晚期,而高齡族群的患者,通常是不願接受抹片,甚至這輩子從未接受過內診,而錯失被發現的機會。 圓錐形切除術:當子宮頸抹片或骨盆腔檢查發現異常時,就要做更進一步的測試。
卵巢癌的症狀在初期並不明顯,甚至與腸胃不適有些相似,直至腫瘤增大時才會引起腹部嚴重不適。 大部份的子宮肌瘤是良性並不會引發子宮癌,然而由於很多患上子宮肌瘤的女性均沒有症狀,因此需要透過體檢來發現,一旦肌瘤過大就會引起腹痛,雖然大部份肌瘤是良性種類,但肌瘤的大小及位置亦有影響生育的風險。 合併兩個疫苗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減少83%的HPV新發感染,92%的持續性感染情況,並可減少臨床前期病灶約52%,四價HPV疫苗可降低90%生殖器疣。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但兩者對於長期的子宮頸癌侵襲癌的減少效益因長期追蹤資訊不足,尚無法評估。
抹片檢查的過程相當簡單,且不易感到疼痛,檢驗過程先將擴陰器置入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刷子在子宮頸上,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最後塗抹於玻片上進行染色處理,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的癌細胞。 子宮頸癌怎麼發生 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台灣每年有1500人新罹患子宮頸癌,每年有超過600人死於子宮頸癌,可以說是婦女們健康的隱形殺手。 施打疫苗的作用在於,針對尚未感染的病毒來預防,hpv治療是沒辦法的,唯有透過人體免疫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