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指出,頭痛是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卻也是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許多人只要一頭痛就擔心是不是患了腦瘤?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神經整合治療中心主任林邵臻表示,頭痛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一頭痛會突然單邊沒力氣,有人頭痛會先頭暈,這些都算是頭痛,只是伴隨不同症狀。 頭痛腫瘤 按照腫瘤大小,腫瘤生長至一定大小時,會產生腦壓高的徵狀,最典型情況會產生頭痛。 「這是一種持續頭痛,亦很少可在服藥或休息而有明顯改善,在睡覺或早上睡醒那一刻,頭痛都會尤其嚴重,因為腦壓在睡覺或早上睡醒時都會較高。」另外亦會令人頭暈,亦會令人出現作嘔作悶、睡得不好、行走不便。
當然,有時原發部位的癌症症狀不明顯,卻是因頭痛或步態不穩等症狀而發現顱內長了腫瘤,進而證明此為轉移性腦瘤,才知道原發癌症為何,像是先發現腦部長癌後,再檢查才知道原來是肺癌轉移來的這樣。 《台北榮陽頭痛醫學團隊》提醒民眾,治療腦瘤頭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錯過治療的時機,若能在發現頭痛嚴重度逐漸加重,且伴隨著神經學症狀或出現神經學症狀時,立刻找神經內外科醫師詳細檢查,則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一般來說,腦瘤或腦中風的病人,除非腦壓升高,才容易引發頭痛反應,在臨床表現上,腦瘤是慢慢形成的,少部分病人會頭痛外,還可能伴隨嚴重噁心、嘔吐,或合併半邊手腳無力、意識不清、說話困難等症狀。
頭痛腫瘤: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雖然暴露在一氧化碳下有機會引發急性頭痛,但並非典型徵狀,而且頭痛的強度會因應一氧化碳水平而有所變化。 腦部主要分成大腦、小腦及腦幹,整個腦部有如一粒完整的合桃一樣,可劃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小腦及腦幹各個區域,負責掌管人體不同機能。 4.特定的3C食物:是指含檸檬酸的水果(citrus fruits)如檸檬、葡萄柚、柑橘;起司(cheese),包含其他乳製品;巧克力(chocolate),有人吃了會產生頭痛。 「不通則痛」,可以刮痧散熱搭配熱敷有助舒緩,也可針對6穴位進行按摩,搭配中藥茶飲,對頭痛會有緩解之效。
- 常見的惡性腦腫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星形膠質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空管膜細胞瘤等等,當中以膠質母細胞瘤最為常見,佔整體惡性腦腫瘤個案超過四成 。
- 當然,對致病因了解愈多,愈可能找出更多預防與治療的方法,目前我們能確定是腦瘤不具傳染性。
- 今次請來,神經外科專科黃旭榮醫生講解,腦膜瘤徵狀及相關手術方法。
- 林邵臻指出,不管是哪一型頭痛,應就醫檢查診斷,才能真正把頭痛解決,降低頭痛影響正常生活的機率。
- 膠質母細胞的標準治療是在完成手術和同步放化療後,再服食化療藥物6至12個月,惟復發率仍高。
- 看到這裡,您一定可以了解,腦瘤患者會表現什麼症狀,取決於腦瘤的性質、腦瘤生長的位置、和腦瘤長大的速度,帶給神經系統哪些影響。
至於在輔助與另類療法部分,預防頭痛可先確保自己攝取充足的維生素B2 (如牛、動物肝臟、蛋白和酵母等食物),因為有科學家認為,頭痛的患者可能與細胞質粒腺體的代謝出問題有關,而維生素B2是粒腺體代謝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共同因子」。 除此之外,一般或是平常沒頭痛,突然痛起來,痛不欲生,有時還會合併噁心、噁吐,頸部僵硬,通常這樣的患者多半在急診室碰到,這類情況要考慮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引發的腦出血或腦血管破裂。 一般頭痛部位通常是在兩邊的前額,若單側頭痛(約 頭痛腫瘤2025 1/ 4 左右),通常是痛在腫瘤的那一邊,有 1/3 的患者可能因為低頭而加劇頭痛,約 40%的患者會伴隨噁心、嘔吐現象。 王署君醫師與《台北榮陽頭痛醫學團隊》在暢銷新書《頭痛看過來》中也透露,腦瘤頭痛的表現常是緊縮型頭痛,覺得緊緊的、鈍鈍的痛,有時也如偏頭痛般的表現,少數人會以突然劇痛來表現。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醫師指出,很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但往往到了難以忍受時才會求醫,並且常懷疑是否長了腦瘤、動脈瘤或腦出血,事實上,頭痛絕大部分都不是腦瘤造成的,但不幸罹患腦瘤,卻常常會有頭痛症狀。
頭痛腫瘤: Heho 癌症
魏國珍說明,第二型的神經纖維瘤會遺傳,而第一型的神經纖維瘤,有腫瘤的機會也比較高,這一類的病人如果有一些症狀,就需要詳細做檢查。 他表示,神經纖維瘤會有一些症狀出現在皮膚上,如皮膚上長咖啡斑,一片5公分以上,然後身上2、3處都有就要小心,而有些人身上常會有一些1公分左右的咖啡斑,那不一定是。 長的部位則是全身都會有,但是像腋窩、鼠蹊、還有女生乳房下緣的皺摺處,這幾個地方比較常見。
- 評估是否要治療有很多因素,包括大小、病理形態及位置,甚至病人的年紀和健康狀況。
- 台灣原發性腦瘤的個案數一年約為1800至2000例,其中約有1400例死亡。
- 現時治療腦轉移瘤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腦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等。
- 在某些深部或重要功能區無法以手術切除之腫瘤則可考慮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來控制。
- 一般而言,良性腦腫瘤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不會擴散去入侵或破壞腦部其他組織,不過腫瘤在腦部有限的空間生長下,有可能壓迫到正常的腦組織,導致腦組織受損。
- 原則上有症狀之腫瘤,不管其為良性或惡性皆須接受治療,以解除神經功能異常及後續的輔助治療,有些意外發現的小型、良性腫瘤則可持續觀察追蹤。
在診斷上,要區別頭痛、腦中風與腦瘤,除了問診外,也可輔以腦波、腦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來協助釐清最根本的問題。 基本上,經常性頭痛「很少」直接代表就是罹患了腦中風和腦瘤,大部分的腦中風跟腦瘤都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失智、記憶力障礙、步態改變、個性改變、幻覺、不自主抖動、單邊越來越沒力、視野缺損、講話越來越慢、大舌頭、吞嚥困難等。 頭痛腫瘤 頭痛腫瘤2025 林邵臻進一步說明,現代人的頭痛問題,很多是因為其他病症所導致,例如眼壓過高的青光眼、感冒或慢性鼻竇炎導致頭痛、剛拔牙或頸椎退化也會造成頭痛……,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通常血壓都要非常高,才會感覺頭不舒服、頭悶、有點痛的不適。
頭痛腫瘤: 症狀查詢 查症狀
偏頭痛通常出現在頭部其中一側,但有時候也會在頭部有多於一個痛點。 頭痛腫瘤2025 偏頭痛發作時,患者會感覺到痛楚有明顯的搏動式跳動,大多數患者會同時有噁心、嘔吐、畏光、對某些聲音和氣味產生畏懼等症狀。 雖然頭痛大部分跟腦瘤無關,但還是有一些需要「特別特別」注意的地方。 比如無論是緊縮型頭痛,或是偏頭痛,通常到了晚上大多會緩解,也不太會影響睡眠,如果晚上睡覺時還是頭痛,或是白天不痛、晚上才痛,就要小心可能是「腦瘤」。
頭痛腫瘤: 神經系統疾病:
如果懷疑腫瘤來自其他器官轉移,那就會針對某些部位做影像檢查,像安排胸部或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肺癌或腹內腫瘤,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是否有乳癌,或是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腦瘤的症狀來得不會太快,因此不僅患者常常自動忽略,家人也不太容易發現異狀,除非是一些類似中風(手腳無力、言語混亂、臉歪嘴斜)的症狀會讓人較有警覺。 頭痛腫瘤2025 另外,飲食上,應避免會讓患者誘發本身頭痛的食物,例如有些人有因熱狗、冰淇淋、巧克力、味精和紅酒會誘發自己頭痛時,就要避免這些食物。 而中醫的拔罐、針灸,或是打太極拳,對於紓緩不同類型的頭痛都有助益。 其中「頭痛日記」對患者治療非常重要,除能幫助醫師與患者本身了解頭痛的型式與嚴重性,也能在有限的門診時間內,與醫師迅速而充分溝通。 俗語說:「春天後母面」,天氣變化多端的春夏之際,稍不注意便會出現頭暈、發熱、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也因為症狀較輕微,不少人選擇簡單應付。
頭痛腫瘤: 腦膜瘤是甚麼?
大多腦瘤病人都找不出明確的致病因子,或許此類疾病是由多因子共同造成。 頭痛腫瘤 當然,對致病因了解愈多,愈可能找出更多預防與治療的方法,目前我們能確定是腦瘤不具傳染性。 腦瘤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但好發生於3-12歲小朋友及40-70歲之成人。 治療方式包括:傳統的開顱手術、放療或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也就是加瑪刀及電腦刀。 腦瘤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但好發生於3~12歲小朋友及40~70歲之成人。
頭痛腫瘤: 腦腫瘤及腦癌的診斷方法
林邵臻指出,不管是哪一型頭痛,應就醫檢查診斷,才能真正把頭痛解決,降低頭痛影響正常生活的機率。 頭痛幾乎可以說是「國民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頭痛是什麼樣的感覺,但是頭痛的原因非常多種,從壓力、肩頸痠痛到腦部疾病都有,其中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腦瘤了。 雖然頭痛實在太普遍,不過還是有一些症狀可能跟腦瘤有關,需要特別注意。 若果懷疑患上腦腫瘤或者腦癌,可先諮詢醫生意見,由醫生評估情況,決定是否有需要作以下詳細檢查,以了解不適的原因,以及腦腫瘤的大小、位置、影響等等 。 1.視力聽力受損,2.肢體無力,3.痲痹,4.行動笨拙,5.步態不穩,6.臉部肌肉無力或口齒不清,隨著腫瘤的體積增加或對其周圍組織的侵犯,前述症狀可能會從偶發轉而持續出現。 有時患者已知道有某處癌症,甚至也已經接受治療過後,才發現癌症轉移到腦部。
頭痛腫瘤: 良性腦腫瘤與惡性腦腫瘤(腦癌)的分別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賴資賢表示,不少有慣性頭痛的病患於求診時,會傾吐「長期頭痛症狀是否為腦內有『不好的東西』存在」的擔憂,但通常經過詳細檢查後並無異狀。 而大腦本身並沒有疼痛敏感的組織,因此只有腦瘤長大壓迫到疼痛敏感的組織,如腦膜、血管、靜脈竇,以及第5、第9和第10對腦神經時,甚至產生腦脊髓液阻塞,腦壓上升時,才會發生頭痛。 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表示,大腦是沉默的器官,跟肝臟、肺臟一樣沒有感覺神經,有感覺神經的地方就是在「腦膜」,所以當腦膜受到刺激才會覺得痛。 例如蜘蛛膜下腔出血就會讓患者劇烈頭痛,且疼痛持續不斷、整個脖子僵硬;另外,腦瘤引發的疼痛,在腦瘤愈來愈大、造成腦壓升高時,牽扯到外面的神經就會開始疼痛。 頭痛腫瘤2025 「頭痛分為原發型與續發型」,前者是沒有原因的頭痛,後者續發型可能是因為外傷、血管有狀況,或是藥物過度使用、感染以及結構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