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設有「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5]。 不過現今部份小巴路線牌及路面的道路標記中文仍沿用「官塘」舊名作指示。 為了讓廣大市民能夠便捷地查閱政府的數碼地圖和地理空間信息,地政總署開發了供公眾使用的「地理資訊地圖」服務。 「地理資訊地圖」提供一個公共資訊平台,促進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地理空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 當時觀塘區有3個車站,乃香港最早擁有地鐵車站的四個區之一。
- 至2005年11月,市區重建局宣布成立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落實方案。
- 1950年代之前的觀塘區為頗荒蕪的海灣,至195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發展衛星城市,觀塘區被規劃及發展。
- 「地理資訊地圖」內的地圖資料、建築物資料和影像地圖,均由地政總署提供;公共設施及各政府部門的資料,則由相關的政府部門提供;支援「地理資訊地圖」的網路和伺服器則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提供和管理。
-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勵業街、觀塘道、牛頭角道、聯安街、功樂道、康寧道至康寧道公園、協和街至曉光街體育館、翠屏道至雞寮山坡、將軍澳道、觀塘繞道、觀塘明渠為範圍。
-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 而隨著香港工業轉型,加上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起動九龍東」計劃,眾多鄰近觀塘站的工業大廈被改建為商業大廈,大量企業、銀行以至政府機構的辦公室搬遷至觀塘站附近的商業大廈,為車站帶來大量上班族的客量。
《e香港街》是一套由地政總署測繪處開發,供免費下載作非商業用途的香港官方電子地圖書,載有互動故事地圖及一系列的電子地圖。 元朝時期「官富場」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改為「官富巡檢司」。 明朝刊行的《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標示有大小官富,香港史專家例如蕭國鍵教授認為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觀塘。 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台灣的鄭成功政權而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 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最終亦被廢置。 根據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建設中的集體運輸系統共分為4個優先發展的早期系統工程及其餘4個稍後發展的工程,當時觀塘站為第4期工程的一部份,同時為整個早期系統的觀塘支綫東面終點站[10]。
觀塘區地圖: 月台閘門
「地理資訊地圖」自二○一○年五月起推出以來,地政總署與29個政府部門一直緊密合作,為公眾提供可靠的地圖和地理空間信息服務。 多年來,「地理資訊地圖」整合的內容已由120種設施類別的地理空間信息增加至270種。 觀塘是一個小型的大都會,工商業及住宅的發展與時並進,但區內舊有的村落如鯉魚門及茶果嶺,卻仍保留着悠久的歷史文化色彩。 觀塘民政事務處直屬民政事務總署,是推動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負責確保公共政策得以在地區層面有效推行。 本處提供撥款,用以推行或資助社區參與計劃,並監督地區小型工程計劃下工程的施工情況。
紅磡/土瓜灣最新的平均呎租為14.6元,按月跌2.4%,為跌幅最大的一區。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鰹烏冬的主理人隻身去到四國丸龜學習讚岐烏冬的歷史和製作方法後,將其正宗味道帶到香港。 觀塘區地圖 明代出版的《粤大记》, 广州府东莞县部份有大小官富这地名,历史学家萧国键认为就是今天的官塘。 当時觀塘一帶都是官家鹽田,即官富場,觀塘區東南的藍田昔日就被稱為鹹田,至1954年方才改稱藍田迄今。
觀塘區地圖: 使用條款及條件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隨着社區和人口老化,一些公共屋邨像翠屏邨、牛頭角下邨、秀茂坪邨、油塘邨、藍田邨皆相繼重建,至2001年觀塘區的人口回落至約56萬5千人,不過仍然為香港各區人口最多之一。 2011年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宣佈《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當中提及《起動九龍東》計劃,建議將觀塘工業區經濟轉型為觀塘商貿區。
- 大堂近客務中心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5][6]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以及「會員服務站」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7]。
- 《e香港街》所顯示的道路、小路及小徑,並不表示任何人士皆有權通行。
- 觀塘站(英語:Kwun To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觀塘市中心觀塘道迴旋處上方,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啟用,當時屬修正早期系統的終點站。
- 不少舊工廠大廈重建為寫字樓、商場、酒店等。
- 金屬板安裝於上蓋正中間,以保護電燈、揚聲器等電力設施;而透明纖維板則放在上蓋兩旁,增加採光度,減少使用電燈,較以往採用不透明物料環保。
至七十年代,工業發展一日千里,觀塘 區附近的大型屋村,為工業區提供了大量的勞動 力。 隨著工業北移,工業用地逐步轉型為商貿區,
觀塘區地圖: 社區環境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地理資訊地圖」內的地圖資料、建築物資料和影像地圖,均由地政總署測繪處提供;公共設施及各政府部門的資料,則由相關的政府部門提供;支援「地理資訊地圖」的網路和伺服器則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提供和管理。 「地理資訊地圖」內的地圖資料、建築物資料和影像地圖,均由地政總署提供;公共設施及各政府部門的資料,則由相關的政府部門提供;支援「地理資訊地圖」的網路和伺服器則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提供和管理。
觀塘區地圖: 觀塘美食2023餐廳推介7. Pasta Zone
觀塘站共有12個出入口,分佈於車站兩端及中央,主要連接觀塘區市中心及工業區,所有出入口均以行人天橋連接。 在各個出入口均設有指示牌顯示出入口周邊的建築物及設施列表。 此外,觀塘站也有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和自動售賣機[4]。 大堂近客務中心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5][6]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以及「會員服務站」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7]。
觀塘區地圖: 車站藝術
不少舊工廠大廈重建為寫字樓、商場、酒店等。 近年活化工廈成為了觀塘區的發展焦點,有不少工 業用地已改作其他用途。 同時,憑著觀
觀塘區地圖: 觀塘分區
觀塘市區重建與房屋發展項目,以及觀塘商貿區的不斷蛻變,將令本區機遇處處,亦帶來挑戰。 展望未來,觀塘民政事務處會加強政府與區內不同持份者的合作和彼此間的伙伴關係,合力提升在區內以至區外居住及工作的市民的生活質素。 區內有74間幼稚園,36間小學,34間中學,2間國際學校4間特殊學校,3間成人教育中心和1間醫院學校。 2018年12月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住宅項目凱匯發售,呎價由17000至20000。
觀塘區地圖: 香港大廈搜尋
「地理資訊地圖」(GeoInfo Map)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下稱香港特區政府)為公眾提供的地理空間信息服務,目的是方便市民搜尋和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建築和自然環境,以及公共設施等資訊。 而隨著香港工業轉型,加上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起動九龍東」計劃,眾多鄰近觀塘站的工業大廈被改建為商業大廈,大量企業、銀行以至政府機構的辦公室搬遷至觀塘站附近的商業大廈,為車站帶來大量上班族的客量。 觀塘區地圖 而車站附近亦設有創紀之城、創紀之城五期內的「apm」等商場及區內地標,而且有多條專線小巴路線接駁觀塘站,更令車站人流增長迅速,故車站亦是九龍東部最繁忙的港鐵站之一。
觀塘區地圖: 月台
在「地理資訊地圖」平台上,你可以瀏覽不同比例的香港地圖,或將地圖移動縮放至香港的任何位置。 除了基本地形圖外,你亦可以檢視影像地圖,以了解香港各地方的實地情況。 《e香港街》所顯示的道路、小路及小徑,並不表示任何人士皆有權通行。 交通、文娛、康體、以及其他地圖資訊,如與地面資料不符合,應以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的資料為準。 觀塘站位於觀塘道上,該處正是住宅區和工業區的交界,同時觀塘站亦為往返觀塘北住宅區的公共交通主要的中轉站之一,因此車站每天不論早晚人流甚高。
觀塘區地圖: 主要水庫
為配合荃灣綫於1982年5月10日通車,修正早期系統油麻地站至觀塘站的路段改稱觀塘綫,而觀塘綫列車亦從同年4月26日起只行走觀塘站至油麻地站,而前往中環站沿途各站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轉乘。 觀塘區地圖 其後,除了小規模的翻新外,車站於1982-1989年間沒有大變動,一直為觀塘綫的終點站。 觀塘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銀行、藥房等服務,所有商店主要分佈在非收費區內[4]。 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美聯工商物業租金指數(MIRI)最新報150.5,按月升0.1%。 分區呎租方面,升幅最大的分區為觀塘區,5月呎租報20元,按月上升1.1%。
觀塘區地圖: 觀塘美食2023餐廳推介13. 木金餃子製作所
目前觀塘站於早上及傍晚擠迫情況嚴重,在平日繁忙時間乘客更難以前往月台。 而在2016年6月,民建聯訪問了千多名市民,有約六成的市民認為觀塘站的擠迫情況為所有觀塘綫車站中最嚴重,故民建聯亦建議港鐵應盡快擴建觀塘站月台,以紓緩車站承載力問題[9]。 經重新設計的《e香港街》載有119幅A3/A4尺寸的詳盡香港地圖、香港街道名錄、地名錄,以及屋苑和大廈索引。
此外,本處亦向各決策局和部門提供協助,就地區事務以至全港層面事宜安排公眾諮詢,以及確保市民對重要事項的意見得到反映,以供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加以考慮。 昔日於區內林立的舊式工廠大廈現已演變為新型商業樓宇,提供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令觀塘區逐漸發展為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 而且,觀塘區備有鐵路、公路及隧道,與香港其他地區的交通連繫完善,將軍澳–藍田隧道亦剛於2022年12月開通,加上快將落成的東九文化中心,觀塘區將繼續擔當市區東部樞紐的角色。 為提升服務質素,地政總署最近大規模優化「地理資訊地圖」服務。 配合公眾使用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瀏覽網頁的趨勢,新版「地理資訊地圖」採用了「適應性網頁設計」技術,自動偵測用戶使用的裝置及調整顯示內容。 除了優化瀏覽地圖體驗,全新的地圖介面亦方便使用者查閱各項有關天氣、交通、空氣及泳灘質素的分區實時數據。
「香港政府一站通」支援熱線交由政府的「1823電話中心」處理,並提供每日 24 小時服務。 《e香港街》以GeoPDF® 為檔案格式,可於桌上電腦及流動裝置應用程式上離線使用。 用戶可使用擁有衛星定位功能的免費地圖應用程式,輕易地確定其在《e香港街》地圖上的位置。
觀塘區地圖: 觀塘美食2023餐廳推介3. 密密燒 Man Man Grill
1958年觀塘工業區已經具有雛型,填海範圍更進一步延伸至牛頭角。 初時觀塘工業區只有架空電線,於1960年才更改成為地底電線。 1962年觀塘及牛頭角南部填海工程大致竣工,鴻圖道以南開始有工廠落成。
5月較為矚目的租務成交包括位於觀塘銀八低層全層,以月租約16萬元租出,涉及面積達5,300方呎,呎租約為30元。 而柴灣勝景工業大廈低層單位,亦以月租約16萬元租出,涉及面積達12,000平方呎,呎租約為13元。 觀塘區地圖 觀塘區地圖2025 在「地理資訊地圖」平台上,你可以通過各種地圖工具瀏覽不同比例的香港地圖,或將地圖移動縮放至香港的任何位置。 除了一般的地圖外,你亦可以檢視影像地圖,以了解香港各地方的實地情況。 唯觀塘區發展時未有考慮有大批商廈重建和九龍東倒數活動人潮在2005年增加所引起的工作人口大增問題,2006年及2011年兩次人口普查中,觀塘區的工作人口,由252,724增加至289,093,升幅近4萬人。 在欠缺交通配套及行人路太窄下,令整個東九龍的交通惡化,區內塞車嚴重[11],而區內幾個地鐵站以及觀塘道多個巴士站,在繁忙時間經常會迫滿乘客。
地政總署很高興能夠向公眾推出「地理資訊地圖」,通過提供詳盡的地理空間信息,我們希望「地理資訊地圖」能夠為廣大市民帶來方便和幫助。 我們亦會不斷改善「地理資訊地圖」服務,將來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地理空間信息。 但現時因工業式微而令大量工廠空置,加上租金較低,不少創業者以工廠大廈為試業點。 1925年左右,當局劃晒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2]。 A2出口於2005年2月重開,由於創紀之城五期內亦包括一個大型商場「apm」,成為地鐵系統上首個純英文的指示牌「APM」,但後來因發展商指出英文字母「apm」理應為小寫,故指示牌亦於後期被改為「apm」[原創研究? 觀塘區地圖2025 1975年,由於早期系統修訂為修正早期系統[11],觀塘站成為修正早期系統的上行線終點,貫通九龍東、西及香港島的住宅、工業及商業區,車站承建商為遠東-干尼聯營,與修正早期系統同時於1979年10月1日正式啟用[12]。
1959年九龍巴士11B線延長入觀塘裕民坊附近[4],為第一條直接入觀塘的巴士[4]。 同年清拆雞寮這個百年古村[4],興建觀塘徙置區,並將觀塘游泳池對開大海灣填平,觀塘市中心在1960年開始成形[4]。 1958年起,香港政府於秀茂坪、藍田及油塘等地大規模興建公共房屋,其中最早落成的乃第一代翠屏邨,及後又有牛頭角下邨、秀茂坪邨、油塘邨及藍田邨等多個公共屋邨。 自201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重新塑造觀塘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成立及提出了短期落實措施,包括逐步更換交通標誌,將九龍東一帶26個原有觀塘工業區路牌更改成為觀塘商貿區。
塘區的地理和租金優勢,不少開倉批發、創意產 業、非牟利團體和文化團體亦進佔現有工廈單位, 落地生根,並令區內的工廈用途更多元化。 地理空間信息不但能支援市民的日常生活,亦成為協助各政府部門有效決策和高效運作的重要元素。 早於二零零三年,地政總署測繪處土地信息中心已開始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地理空間信息樞紐 (GIH)」(下稱「地理空間信息樞紐」),目的是透過香港特區政府的內聯網平台,向各部門提供高質素的數碼地圖和各類地理資訊。 地政總署設計和開發的「地理空間信息樞紐」,整合了由不同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積極地支援著各政府部門的運作。
往來大堂及月台升降機曾於2016年10月15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已於2017年4月13日重投服務[14]。 地圖會以PDF格式顯示,請下載 Acrobat Reader 查閱。 (以下每個PDF檔案的大小大約為1.3MB至3.2MB,可能需要數分鐘下載)。 高程以米為單位,由「香港主水平基準」(HKPD) 向上計算。
觀塘區地圖: 觀塘美食2023餐廳推介5. ねずみの王冠 喫茶店 Hamsta Crown Coffee
踏入1990年代,香港製造業式微,大量工廠空置,觀塘道附近部分工廠大廈重建或改任商業大廈、貨倉用途,但是沿海一段基於交通不便則大多空置。 而觀塘不少住宅大廈亦日趨老化,其中牛頭角邨、藍田邨(因貪污問題造成的鹹水樓而緊急清拆)及秀茂坪邨等公共屋邨全部重建。 部分私人住宅亦是一樣,故此在1998年年初,土地發展公司(即今市區重建局)提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
報道指市建局主動推展計劃,除自行委託顧問研究方案外、邀請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到觀塘站視察環境外,亦曾約晤發展局及起動九龍東高層商討。 然而港鐵對計劃並不積極,因為工程涉及至少數億成本,而港鐵無意斥資。 港鐵承認管理層曾與市建局代表交換意見,惟指遷移月台及路軌涉及複雜工程,需要「確保觀塘綫與觀塘站的服務不受影響」[31] [32]。 《中國好聲音》香港區冠軍、音樂人劉卓軒於2015年9月26日晚在港鐵觀塘站,近apm商場出入口的行人天橋唱歌,被港鐵職員阻止,港鐵職員其後報警。 音樂人自稱是測量師,聲稱港鐵職員無權干涉該屬公共空間用地。
香港政府於1957年完成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向廠家提供土地。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12]︰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1954年起香港政府進行大規模填海,開發該區為香港主要工業區,並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55年垃圾池遷移至醉酒灣以配合發展計劃[4]。 根據《觀塘風物志》的記載,1950年代起,新居民不喜歡「官」字,故改稱「觀塘」。
觀塘區地圖: 地理位置
然而四周全為唐樓及舊樓包圍,而該等唐樓大多有劏房及中小型商舖,彼此格格不入。 而翻新行人天橋上蓋工程於2008年展開,新上蓋的用料主要分為兩種:金屬板及透明纖維板。 金屬板安裝於上蓋正中間,以保護電燈、揚聲器等電力設施;而透明纖維板則放在上蓋兩旁,增加採光度,減少使用電燈,較以往採用不透明物料環保。 2005年,地鐵再為車站外牆殘舊問題,為觀塘站外牆除去舊有深灰色紙皮石,再改以藍色、白色的牆身及灰色柱身;同時亦將出入口混凝土地板改為地磚(除A2出口外),為車站帶來新形象。 1984年,政府批准興建東區海底隧道,並將觀塘綫延伸至港島東區,將觀塘綫的終點站延長至鰂魚涌站,改變了車站作為觀塘綫的上行綫終點站的歷史,而過海段於1989年落成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