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後,前地鐵公司為方便乘客,荃灣綫列車由葵芳站開往茘景站途中,車長會作出人手廣播,提示下一班東涌綫列車往香港站之開出時間;直到2009年3月,港鐵以預錄廣播取代車長的人手廣播。 同時乘客可透過智能手機下載MTR Mobile應用程式查詢東涌綫列車的抵達時間。 茘景站是一座架空、地底混合車站,共設有7層高,分兩期興建。 其中上層月台以及新舊站中間接駁位設有側高窗,讓天然光可以滲進車站。 另外茘景站亦設有2條機場快綫路軌通過車站,亦設有緊急通道接駁至大堂層;而車站底部則為茘景牽引變電站為機場鐵路供電。 車站站體部分建於茘景山地底,向青衣站、葵芳站一方路軌以架空天橋接駁;而向南昌站、美孚站一方路軌則為隧道。
茘景站(英語:Lai 荔景 Ki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下葵涌荔景邨,屬於港鐵荃灣綫與東涌綫的車站,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 悅麗苑在荔景山路東邊的山坡上,共有4座樓宇,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設計,德臣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在1981年的居者有其屋第一期發售,是香港早期的居屋屋苑之一。 由於屋苑建於山上,需上/落過百級樓梯以接駁交通,對行動不便或推嬰兒車的住客造成不便。 屋苑附近沒有大型商場,最近的要算是葵芳新都會廣場,生活配套不足。 屋苑雖鄰近地鐵站,但每次都要上/落一百多級樓梯,方便與否,見仁見智。
荔景: 荔景站配套设施
故港鐵公司於車站B出口外近通往荔景邨仰景樓平台的樓梯旁增設一部升降機,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以新的無障礙通道往返車站,其工程於2014年2月展開[9],並在2016年完成後於同年5月6日開放予公眾使用[10]。 現時於下層月台中央由車頭至車尾的無柱空間就是車站未擴建時的1號月台所在位置。 荔景 此外,前地鐵公司亦保留了前1號月台以北的高架路段,但該路段上的電纜、路軌以及連接主線的道岔已被拆卸,而位於無柱空間西端盡頭的緊急出口即通往該廢棄路軌。
由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地鐵公司揀咗呢個車站作為荃灣綫同埋東涌綫嘅交匯點,因此將車站改建做跨月台轉車站設計,興建新嘅L3月台,荃灣綫往荃灣列車改行呢個月台;而原有嘅L5月台層就擴闊,保留原有荃灣綫往中環方向軌道同埋加建東涌綫往香港方向嘅軌道。 荔景站(粵拼:lai6 ging2 zaam6;英文:Lai King Station)喺香港新界葵青區荔景山或下葵涌,係港鐵荃灣綫同埋東涌綫嘅轉車站。 個站有4個月台,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全部月台都裝咗月台幕門。 茘景站設有兩層大堂,兩層大堂則夾在兩層月台的中央。 上層大堂其中一側外牆採用圓形舷窗設計,而連接A出口的位置亦設有一個特色的圓形天窗。 而車站只設有2間商店,分別是位於上層大堂的便利店以及位於下層大堂的銀行;而下層大堂亦設有兩部自動櫃員機[3]以及香港郵政郵箱[4][5]。
荔景: 荔景站车站楼层
1980年2月12日,九巴45M線投入服務,用以應付荔景山居民接駁地鐵的需求,為首條以此站為總站的路線。 此站一度再無路線以此為總站,直至九巴57M線線1985年1月31日投入服務。 已消失的荔景(南)巴士總站(Lai King (South) Bus Terminus),位於新界葵青區荔景山荔景山路荔景邨樂景樓對面,毗鄰荔景地鐵站。 在商場對面,有一座看起來格格不入,但也是屬於麗瑤邨的大廈:榮瑤樓。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傳聞自單位發生兇案後,單位多番發生鬧鬼事件,房屋署雖多番轉租,住客都未住滿一個月便急急搬離。
- 而車站只設有2間商店,分別是位於上層大堂的便利店以及位於下層大堂的銀行;而下層大堂亦設有兩部自動櫃員機[3]以及香港郵政郵箱[4][5]。
- 悅麗苑(英語:Yuet Lai Court)及賢麗苑(英語:Yin Lai Court)則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荔景邨與祖堯邨之間。
地鐵(而家嘅港鐵)荃灣綫通車初期,因為荔景站近住荔景山各大屋邨,而且嗰區嘅巴士服務欠佳,因此荔景區居民逐漸改用地鐵進出市區同荃灣,客量一直保持平穩。 東涌綫通車之後,呢個站變成荃灣綫同東涌綫嘅跨月台轉車站,因此令呢個站成為交通樞杻,每日都有好多來往葵芳至荃灣與港島西市區及由大嶼山往返旺角等區嘅乘客喺呢個站轉車,亦有部份需要上落兩層月台嘅學生因為有特惠車資而唔搭巴士,改用港鐵往來。 茘景站1號月台在東涌綫通車前是與2號月台以島式月台同層。 後來因要興建新月台以供轉乘東涌綫,於是在原有車站旁興建新月台及大堂,並於1997年7月6日將原有1號月台搬到大堂上層。 原有1號月台路軌部分於1997年7月被封閉及其後被填平成為連接4號月台的通道部分,而4號月台路軌部分位於原1號月台路軌部分旁,而新1號月台位於4號月台側上方。
荔景: 荔景站车站大堂
邨內商場是七十年代屋邨的標準設計:一個大平台,上面建街舖,下面是停車場。 可能因為位置問題,和其他在山邊一角的屋邨一樣,這個商場頗為冷清。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嘅地底車站,初期該站月台頂部嘅乘車資訊喺以紅底(同該站色系一致)白字顯示,並其他地底車站嘅白底黑字不同(另一例外為大窩口站),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綫色條嘅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的地底車站,初期該站月台頂部的乘車資訊是以紅底(與該站色系一致)白字顯示,並跟其他地底車站的白底黑字不同(另一例外為大窩口站),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綫色條的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荔景: 荔景站邻接车站
後來香港房屋委員會計劃喺貨櫃碼頭對開山坡興建「麗景邨」(今荔景邨),車站移至現址並改名麗景站。 荔景2025 最後屋邨喺落成時定名「荔景邨」,站名亦改為茘景站,成為通車時正式使用嘅站名。 直到茘景站的新1號月台啟用後,由於此袋狀軌失去掉頭功能,該袋狀軌便正式改建,將原先連接車站的舊有1號月台及美孚站2號月台的路軌及渡線拆卸。 茘景站的前身為貨港站,本來打算服務當時正在興建中的葵涌貨櫃碼頭。 後來香港房屋委員會計劃在貨櫃碼頭對開的山坡興建「麗景邨」,車站改為在現址興建並改稱麗景站。 最後屋邨在落成時定名為「荔景邨」,車站名稱亦改為茘景站,成為通車時正式使用的站名,而車站承建商為前田建設-奧村組聯營。
荔景: 車站大堂
荔景邨共有7座舊長型(第七型徙置大廈)的公共房屋,始於1975年入伙(註:荔景邨7座第七型大廈較為特別,早在入伙前已設有樓名),樓齡逾45年歷史,樓宇至今尚未有重建計劃,本邨亦為葵青區內現存最舊公屋,葵盛西邨緊隨其後;建築物分別為第1及2座,第3及4座與第5至7座。 荔景 早在荔景邨入伙前,房屋署已經為荔景邨樓宇定下中文名稱[7]。 葵青區南面主要以呈祥道為界,一些被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臺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反而位於上述地區以西的清麗苑(同樣位於呈祥道以北)是屬於九龍深水埗區。
荔景: 居民概念爭議
這座新大廈的位置靠近葵芳,日後可考慮興建行人天橋橫跨葵涌道到葵芳,方便居民出入。 荔景站本來係一個喺荔景山嘅架空同埋地底嘅混合模式車站,但係由於原有月台外牆完全密封,一般人唔會察覺呢嗰站係架空車站,以為係地底車站,不過可以喺葵涌道睇到車站係興建喺山坡上面。 荔景 前地鐵公司為更方便大嶼山的乘客往返市區以及舒緩荃灣綫彌敦道路段客流量過多的擠逼情況,故此在規劃興建機場鐵路時決定以茘景站作為機場鐵路的轉車站。
荔景: 政府宿舍
1990年代中期,房委會翻新外牆時,將風景樓(第1座)、日景樓(第3座)及樂景樓(第7座)加上圖案,成為邨內一大特色。 悅麗苑(英語:Yuet Lai Court)及賢麗苑(英語:Yin Lai Court)則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荔景邨與祖堯邨之間。
荔景: 月台吊板
2016年4月,房屋署將第7座側的慕光荔景小學舊址(曾為中聖書院臨時校址)重建為單幢公屋;校舍至2017年10月已完成拆卸,現已建成一座30層高的住宅大廈,提供540個公屋單位[8][9]。 此樓宇會提供2-3人單位及1B單位的公屋大廈,於2021年入伙。 荔景 2021年6月,此大廈命名為「恒景樓」,並將租金以區內最佳租金水平釐定,為每平方米港幣90.7元。 荔景2025 當案件開審時,兇手並不否認殺人,其律師主要提出兇手是在被挑釁下行兇,以此成為減刑理據。 初審時,法官並沒有把此問題留給陪審團商議,10月26日陪審團商議45分鐘後,法官裁定被告謀殺及傷害他人罪名成立,依例判處死刑至被港督特赦為止,但當時香港已停止死刑多時,他實際是被判終身監禁,而傷人罪則判入獄18個月。
荔景: 香港巴士大典
同荔枝角站一樣,由於鐵路最初起嗰時係由日本嘅西松建設起,而且當時香港嘅製版機都用日本嘅字型,所以站入面嘅名用咗日文漢字「茘」(艸部下面3個刀字),而唔係香港常用嘅「荔」字(艸部下面3個力字)。 在東涌綫啟用初期,由於東涌綫在繁忙時間也只維持10分鐘一班車,班次相當疏落之餘,乘客在香港站亦要步行約5分鐘前往中環站方能轉乘港島綫,在服務配套不足之下一直難以吸引過海乘客改變以往出行習慣。 2022年2月15日,鑑於第五波疫情嚴重,恆景樓曾一度被徵用作檢疫設施,有關居民將會延遲入伙。 至同年4月13日,因應第五波疫情緩和及其他臨時隔離營啟用,政府宣佈恆景樓將於同月月尾交還予房委會,準租戶預計可於同年5月尾至6月初入伙[10]。 至同年4月13日,因應第五波疫情緩和及其他臨時隔離營啟用,政府宣佈恒景樓將於同月月尾交還予房委會,準租戶預計可於同年5月尾至6月初入伙[10]。
荔景: 位置資訊
1990年代起鬧鬼事件開始沖淡,漸漸被荔景邨街坊遺忘,事隔多年後,於2012年初,再有居住在樂景樓三樓街坊,聲稱在垃圾房外看見女子黑影,使漸被人遺忘的鬧鬼事件再成為網民熱話[4]。 傳聞自單位發生兇案後,單位多番發生鬧鬼事件,房屋署雖多番轉租,住客都未住滿一個月便急急搬離。 鄰居經常每日凌晨三時,都會聽到走廊有高踭鞋聲,由樓梯(一說為升降機)一直步行到事發單位附近便消失[2]。 居住在313室單位的趙先生,目睹兇手入屋的情景,並聽到梁母呼救聲,立即打電話報警。 警方及救護員來到時,急忙把梁家三母女送往瑪嘉烈醫院搶救。 1984年5月9日,樂景樓低層三樓一單位,發生轟動一時的情殺案,當時22歲的退役警員葉少文因與女友梁雪詩感情破裂,亂刀斬殺梁雪詩及其妹梁雪雁、母楊惠群,造成兩死一重傷的慘案,傳聞被殺的姊妹花陰魂不散,事發單位不時有鬧鬼傳聞。
而港鐵為咗方便乘客選擇合適嘅路綫到港島,荃灣綫列車由葵芳站開去呢個站途中,會作出提示下一班東涌綫列車往香港嘅開出時間,而喺2009年3月,港鐵錄製咗預錄廣播,取代車長讀出廣播。 荔景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17],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與鄰近的賢麗苑與悅麗苑同屬葵青區議會下轄的荔景選區[18][19]。
荔景: 荔景 @中原樓市片區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遲至1990年代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我在其中一座住宅大廈下面避雨,見到對面有座「工場大廈」,據說是全港唯一一座「邨中工廠」,是七十年代興建荔景邨時意圖提供邨內就業的一個嘗試。 現在工業息微,不過仍有小商戶利用這兒的低廉租金作小工場。 直接服務邨內的巴士路線不多,不少邨民都會經電梯塔步行到葵芳轉搭其他交通工具。 這條邨分上中下三個階梯,從最底的商場平台步行到最高的華瑤樓的話,正常人也會感到十分吃力。
當中近期落成的新建大廈「恒景樓」之項目編號為KS24[6]。 在荃灣綫通車初期,由於茘景站鄰近荔景山各大屋邨,因此荔景區居民開始逐漸改用地鐵往返各區。 而在東涌綫通車後,該站成為荃灣綫及東涌綫的轉車站,每日均有往返荃灣、葵涌及港島以及由大嶼山往返九龍的乘客於該站轉車。 荔景站前身係貨港站,本來打算服務當時起緊嘅葵涌貨櫃碼頭。
雖然邨內有電梯塔連接一小段路,但位置有點偏也去不到頂層,我想邨內年老居民出入應該不太容易。 而下層月台喺興建東涌綫嗰時被擴闊,而家可以睇到原有嘅1號月台邊緣(而家係東涌綫4號月台)。 而家下層月台中間由車頭至車尾嘅無柱空間就係車站未擴建嗰陣一號月台嘅位置。 葵青區的荔景@中原樓市片區,涉及人口共34,794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000,年齡中位數為 46.3歲。 人民力量於2015年8月7日公佈為新界西11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的99個單位進行驗水的驗水結果,結果顯示早於1975年已建成的荔景邨樂景樓的一個單位鉛含量,是每公升22微克,較世衞標準的每公升10微克超出一倍以上。
荔景是分隔新界和九龍的九龍群山最西之處;香港地圖一般都沒有「荔景」這地名,只有「荔景邨」,較相近地名為「葵涌」或「下葵涌」,這是因為荔景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名,它原本只是指公共屋邨荔景邨。 後來1982年地下鐵路(今港鐵)荃灣綫通車及荔景站啟用,大部份人所指的「荔景」還包括其鄰近地區,例如祖堯邨、麗瑤邨、華景山莊、海峰花園、華員邨、浩景臺、瑪嘉烈醫院等,統稱荔景山區。 荔景(英語:Lai King),俗稱荔景山(英語:Lai King Hill)或荔枝嶺(英語:Lai Chi Ling),位於香港新界下葵涌葵涌澳與荔灣交界的磨石山[1],名稱取自荔景邨,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 「荔景」其實並不是正式地名,但由於港鐵荔景站位處此地,故香港市民逐漸習慣把這裏稱為「荔景」。 荔景 按照政府官方分區,荔景不是正式地名,範圍實為下葵涌磨石山[1] 。 當中近期落成的新建大廈「恆景樓」之項目編號為KS24[6]。
荔景: 車站外升降機加建工程
茘景站的東涌綫擴建部分由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委託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跟荃灣綫部分同樣由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建造,新建部分沿現有荃灣綫的車站建造,並穿越荔景山路下面的山坡。 主要工程包括興建新月台及開鑿隧道時的大型挖掘工程,為此荔景社區會堂需拆卸及重建,前地鐵公司已斥資在政府定出的地方興建新的社區會堂,新社區會堂的規格,會符合啟用當時的標準,並由建築署負責設計及興建。 工程在1994年7月中動工,並於1998年6月22日通車。
荔景: 主要大廈及購物中心
[20]令荔景邨成為第二個舊有屋邨被發現食水鉛超標。 1984年5月8日17時30分,葉少文突然到梁家位於葵涌荔景邨樂景樓低層三樓寓所門外,雙膝跪地,當時屋內只有梁母及梁雪雁,梁母縱然多番喝斥,葉少文仍不願離開。 當梁雪詩正要回家時,家人在露台大聲喝止,並打手勢示意她不要回家,她見狀立即報警。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荔景: 荔景邨
最後,房屋署由於要在該處及下層空間加建兩個變電站,以解決屋邨以往不時因供電不穩引致停電的問題(而變壓器需要兩層樓底高度方可安裝),決定把這個單位密封,不再出租,將兇案單位及相鄰單位的大門、氣窗及露台以磚頭封閉,並髹上漆油,成為下層變壓器房的中空部分。 不過,傳聞已被截斷水電的密封單位內,夜半時分仍時常傳出電視聲、開關水喉聲,甚至有街坊聲稱聽到單位內傳出兩位女士交談的聲音[3]。 此站鄰近荔景邨(仰景樓、安景樓)、港鐵荔景站(A1出口)、賢麗苑及賢麗苑商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荔景評核中心、香港都會大學-製衣業訓練局荔景教學中心。 雖然荔景只有四條邨,但是因為山勢和路程,還是分拆出來花半天時間比較好。 我過去對荔景的印象就是這是地鐵荃灣線從地底變成架空的那個站,車站依半山而建,感覺很神奇。 由荔景站搭東涌綫過去香港島快啲,因此港鐵建議乘客用東涌綫前往香港島,但東涌綫班次好疏(非繁忙時間平均8至10分鐘一班),由於呢個原因同埋要喺香港站行去中環站先可以轉港島綫,因此用荃灣綫過海轉港島綫去港島東區會方便啲。
荔景站的「荔」字(下方為三個「力」字),於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方為三個「刀」字)。 有傳聞指這是因為當時承辦興建地鐵的工程的日本財團,在製作車站名稱的字型時,未有留意「荔」字在中文與日文中寫法不同,因此使用了日本漢字的「茘」字。 但是實際上「茘」這種寫法於昔日才是正寫,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查看得到,由三個「刀」組成的「刕」字,讀音為「黎」,是「茘」字聲旁,而「劦」讀音「協」,不合「茘」字讀音,所以當時才選用了「茘」而不是現時的慣寫「荔」[7](可參看港鐵字體所述。)。 不過,有語言學者曾就此字撰文,指出「荔(從力)枝」一詞早於西元前的《史記》已經出現,但「刕」、「茘」(從刀)二字在唐代《切韻》還未收錄,到了宋代《廣韻》才見「刕」字,所以「荔」不應該從「刕」。 最切實的分辨方法是九龍不可能建有丁屋,但葵青區仍有丁屋。 在麗瑤邨山腳入口的位置,還有另一座新的大廈在建,將會成為這條邨的新成員。
荔景: 設計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這條邨行政上屬於葵青區,實際上靠近美孚,我從荔景要走了一大段山路才能到達。 華荔邨的位置本來是著名遊樂場荔園,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