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局會在每年 5 月的第 1 個工作天向納稅人發出個別人士報稅表 。 稅務局會在每年 4 月的第 1 個工作天向獨資公司或合夥公司發出利得稅報稅表。 你已經就你的祖父母享有供養祖父母免税額,所以你的父母並不能就同一受養人申索供養或額外供養父母免税額。 與納税人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或你或你配偶在該課税年度提供不少於 12,000 元以供養該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無論是直系血親尊親屬,也就是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或是配偶的長輩,都可以申請扶養。 值得留意的是,「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 僅能是扶養之子女,若受扶養親屬為配偶、兄弟姐妹、其他親屬,即便仍就讀大專院校以上,仍不可扣抵。 如你在某課稅年度內結婚、辦妥離婚、喪偶、或與配偶分開居住,你不能在該課稅年度申索單親免稅額,最快也要待下一課稅年度才可得到該免稅額。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該課稅年度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稅額。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納稅人必須在申索單親免稅額的課稅年度內全年屬單身、離婚、喪偶或已婚但全年與配偶分居。
單親免稅額: 扶養親屬 vs. 2022 扶養親屬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2021/22課税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税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1967年1月至3月份出生,他們在2021/22課税年度便年滿55歲,你便可申索及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 但如他們在1967年4月至12月份出生,他們在2021/22課税年度便未年滿55歲。
- 兄弟姊妹包括納税人或配偶的同胞兄弟姊妹、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父母的領養子女,及納税人或配偶的繼父/繼母的子女、養父/養母的親生子女,以及已故配偶的兄弟姊妹。
- 但其實子女在報稅時能發揮重要作用,讓父母借助子女免稅額減輕稅項。
- 賺取租金收入的業主或經營業務賺取利潤的人士,沒有在報稅表上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如符合申請資格,可提交 IR76C 表格。
- 「父母」的定義不限於血緣關係,除了個人或配偶的親生父母,亦可以是領養父母/繼父母,或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定義亦是如此。
- 隨着人員流動、消費及房地產開始出現復甦迹象,高盛認為,市場憧憬今年經濟增速基本步入正軌,而瑞銀亦預計,今年首兩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按年升1.5%。
- Bowtie資訊團隊今次為大家講解介紹「免稅額」及一些已有或今年新增的「扣稅」項目,幫大家盡量慳多啲稅。
供養父母免稅額是不可以攤分的,因此如有多於1位人士就同一父母申索免稅額,稅務局便不會處理相關申索,因此兄弟姊妹應在報稅前達成協議,決定由誰申索免稅額。 據稅務局指,父母在這情況下並不算是與子女同住,所以並不合資格供養父母額外免稅額。 即是說,無論父母在日間逗留在子女的家多久,只要不是長期在那裏過夜休息,便不可算是與子女同住。 納稅人亦只能申請一名子女單親免稅額,他不會再獲第二名或其後子女的單親免稅額。
單親免稅額: 香港條例
對於與資料和材料有關的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起的任何損失、損害、成本或其他開支,不論是全部還是部分,也不論是直接或間接, AXA安盛香港及與我們有關的公司和控股公司在法律沒有排除該等責任的範圍內都不會接受任何法律責任。 參考稅務局規定,子女年滿18至25歲並在大學、學校接受全日制教育都符合申領子女免稅額條件。 故此子女只要未滿25歲並在外地接受全日制教育,就毋須擔心子女免稅額無效。 大家都可能知道,只有父母或祖父母「通常」在港居住才合資格申請,若同住則可獲更大的免稅額。
納稅人已經可以把合資格的保費填寫在2018/19課稅年度報稅表新增的自願醫保欄目,以申請扣除2019/20課稅年度的暫緩稅。 單親免稅額 就算已申索了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免稅項目,大家仍可另行享受這項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的。 如納稅人或其配偶為自己或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向院舍繳付住宿照顧開支,便可申請在薪俸税或個人入息課税計算中扣除有關住宿照顧開支。
單親免稅額: 應課稅入息實額 = 入息總額 – 扣除總額 – 免稅額總額
例如,子女在9月畢業,由於4月至6月仍是大學全日制學生,該課程年度就仍可以申領子女免稅額。 單親免稅額2025 再者,獨力、主力照顧子女,並非視乎所付出幾多「家用」的金額,而是視乎誰享有子女的監護管養權。 過去就曾有案例有父親以獨力支付前妻及子女家用為由申領「單親免稅額」提出稅務上訴,但監護管養權屬於前妻而敗訴。 單親免稅額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税額。
單親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只要受養的父母符合上述三個資格,即使父母仍然在職,並已申索其個人免稅額,納稅人仍可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可以,但值得留意的是,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 即如果你家中有父母,你有一個兄弟姊妹,你可以與對方一人一個名額。 單親免稅額 自僱人士可把支付給強積金計劃的強制性供款當作營業開支,申請扣除香港利得稅。
單親免稅額: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已婚人士及配偶分開評稅或合併評稅
可是錯誤申報使用免稅額,輕則多交了稅,重則會因逃稅而誤墮法網! 報稅之前,還是建議你看看下文,特別是父母和子女這兩項最常用免稅額的竅門。 如你在任何課税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税額。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税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税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税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税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單親免稅額: 扶養「其他」親屬申報案例
繼去年國慶黃金周後,海南的免稅店在今年元旦假期再度被「逼爆」,3天總銷售額超過5.5億元 (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增長超過2倍。 據官方統計,海南免稅購物新政實施短短半年來,總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已激增近兩倍,成為「疫」市奇葩。 這次輪到沽空機構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質疑內地物流龍頭中通快遞(02057)涉嫌財務造假,透過少報收入及成本,讓利潤比起同行平均誇大超過兩倍。 然而,這次狙擊似乎未有引起太大波瀾,中通股價昨早段跌2.88%,低見185.1元後止跌回升,公司發公告否認有關指控後,股價更愈升愈有,全日收報193元,升1.25%,成交4,482.54萬元。
單親免稅額: | 上網 報稅 有着數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方面,稅局指由 單親免稅額2025 2019 年 4 月 1 日起,納稅人就繳付合資格年金保費以及作出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均可享有薪俸稅或個人入息稅扣減。 除此以外,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你減少應繳稅項,但《稅務條例》已有嚴格的反逃稅準則,成立公司提供服務必須要有商業理由,而非單純為慳稅,否則可能會被稅務局審查其開設公司的動機,調查有否涉逃稅行為,後果可以很嚴重。 但亦有例外情況,就是離婚後父母合力支付照顧子女開支,甚至是繼父、繼母都有份資助。
單親免稅額: 傷殘人士免税額
申報支付生活費以供養父母的納税人,可陳述給予父母生活費的詳情,如透過自動轉帳或定期提取現金給予父母生活費,可提交銀行月結單作證明文件。 假若納税人有保留一些開支的單據,例如受養父母居所的租金收據、水電費單及醫療費用單據,亦可在個案被抽查時提交税務局作查驗。 若納税人提供的資料與税務局所有的不符,税務局會作更深入查詢,並因應個別個案的情況,要求納税人提供其他資料及證明文件。 如納税人、其分居或已離婚的配偶及其他人士就同一未婚子女均有資格申領子女免税額,税務局局長會請所有申索人自行協議他們之間應由誰享有該免税額或協議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如未有作出協議,税務局局長會根據各申索人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作出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若申索人沒有提供上述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税務局局長將不會考慮該免税額的申索及會撤銷之前已給予的免税額。
單親免稅額: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37,500)
本網站服務僅供貸款資訊比較,不提供代辦服務,也不收取費用。 而在扶養直系、姻親尊親屬,除了上述條件以外,如若是家中長輩年收入低於基本生活費 NT$ 19.6 萬,也屬於無謀生能力的範疇。 單親免稅額2025 若長輩未滿 60 歲,則要端看長輩的年收入是否低於基本生活費 NT$ 196,000,抑或是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身心障礙手冊者,才能申請扶養;反之,若長輩年收入高於 NT$ 196,000,那麼就無法申請扶養囉。 換句話說,扶養親屬前,務必先試算一下所得 VS 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孰大孰小,以免不僅無法享受到合法有感節稅,反而得為親人繳納所得稅。 過去曾有民眾以為只要將其他親屬,像是姪子 、甥女遷入戶口,或是提供受扶養切結書,就能輕鬆申報扶養,實際上,如沒有同居、也沒有扶養義務,恐背上逃漏稅刑責,也會被追稅。
單親免稅額: 第112章 《稅務條例》 第32條 單親免稅額
提交此表格即表示本人同意AXA安盛使用我以上的個人資料以進行有關AXA安盛香港的保險產品的直接促銷,否則AXA安盛不可使用上述資料作任何推廣及促銷用途。 本人亦已細閱及同意有關私隱政策聲明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税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税額,則該課税年度的單親免税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至少連續6 個月與你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費用;或你/你配偶每年付出不少於$12,000的金錢用以供養該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另外,可以利用稅局的稅款計數機:2022/23年度薪俸稅計數機及2022/23年度個人入息課稅計數機,計算建議的稅款寬減措施實施後你應繳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款。
如納税人用「稅務易」網上報稅,可自動享有一個月交表寬限期,系統更會預先填好個人及入息等資料,為納税人節省時間。 因此,如果你及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符合上述的條件,無論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在工作中,你仍然可以申索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至於個人入息課稅,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 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稅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 10,000元。 不過,香港稅務學會會長崔慶昭指出,這個案實際要看父親的人工高不高。 如果父親A人工不高的話,根本用不盡這12萬元免稅額,或根本用不着(例如父親A一年收入僅26萬元的話,扣除已婚人士免稅額26.4萬元後,他完全不用交稅),由大仔B這位兄長,使用3.75萬元供養免稅額,有機會較為着數。
不同的證件簽發機構會採納不同的準則來界定傷殘,而這些準則與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所採納的未必相符。 經由社會福利署管理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公共福利金計劃發放傷殘津貼的必要條件是要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證明申請人的情況符合有關計劃定義的殘疾情況。 因此,我們不能接受其他機構發出的證件作為受養人符合資格申領政府的傷殘津貼的證明,以取代註冊醫生根據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簽發的醫療報告。
2019年實體報稅表需要6月3日或以前填妥並寄回,而網上電子報稅則可獲自動延期1個月,即於7月3日或之前填妥。 問 遺產稅之免稅額計算 答 問: 被繼承人遺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每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的金額多少? 問 香港 單親免稅額2025 單親免稅額 – 新查冊安排 (第二階段) II 答 問: 非香港公司又如何? 我的非香港公司是否會受到新查冊安排第二階段的影響?
單親免稅額: 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
其他開支項目,例如應酬費、助手費等,可瀏覽稅務局發出的指引。 單親免稅額2025 免稅額應由A申領供養子女免稅額,還是由大仔B申領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崔慶昭指出,即使子女在3月31日11時59分出生,仍可享有整個年度12萬元免稅額,而且出生年份更可獲額外的12萬元。 法例規定在納税人與配偶分居或離婚的那一個年度內,納税人不能享有「單親免税額」。 舉例說,納税人在2021年8月離婚,他/她在2021/22年便不會得到「單親免税額」,要到2022/23課税年度的評税才能提出申索「單親免税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