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十九世紀末,長洲已有同安、安順、公益、義泰四艘街渡,行走香港、澳門、廣州以及廣東沿海各地。 長洲街渡2025 其中有兩艘街渡,每日有兩班定時來往長洲至港島西營盤,行程約三小時。 東區人口接近六十萬,在香港十八區排第四[3];毗鄰的灣仔區卻只有十五萬,全港第二少[4]。 為解決2015年取消委任區議員後,灣仔區議席太少的問題,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選區會改屬灣仔區,並把東區區議會範圍縮短至炮台山,並於2016年1月1日生效。 油麻地小輪營運末期,改派聲威11號亦航行;1999年名河號下水後,已調往北角至九龍城及北角至紅磡[28],並換入另一艘新船名河號,成為主力船隻。
- 特色營帳包括:星海之森、印第安營、南非營、圓拱屋及蒙古包。
- 另有兩艘貨艇,每日亦有運載日用品到長洲,現時運載貨艇為志達及德利。
- 「火船仔」可載客300人,船上有電燈及救生設備,在當時頗為先進。
- 東區人口接近六十萬,在香港十八區排第四[3];毗鄰的灣仔區卻只有十五萬,全港第二少[4]。
- 如遇船務調動或定期維修,新渡輪會調配租賃渡輪裕河號以及雙層船新忠、新英及新傑號航行。
而每日由香港開返長洲亦有四班,星期日則另加一班晚上九時三十分;每日四班即上午六時,下午二時、五時三十分及八時。 長洲街渡2025 二十世紀初至1940年代,雖然每日有街渡行駛港島,然由於已有專線載客渡輪行駛港島,街渡亦漸由客貨兩用,改為專門載貨。 戰後長洲有兩艘主要街渡長利及星有利,專門從港島西營盤運貨至長洲;每日定時午夜三時由長洲啟航,早上五時到達港島西環。 東區(英語: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東北部,範圍包括銅鑼灣東部到小西灣,2021年人口有529,603人[2],西起銅鑼灣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由於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東區,因此很多政府部門由中環和灣仔搬到東區辦公,加上很多中、上環跨國公司搬到太古坊新核心商業區,令東區承接了部分原本屬於中上環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經濟中心功能。
長洲街渡: 碼頭結構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長洲渡輪碼頭 (Cheung Chau Ferry 長洲街渡2025 Pier),簡稱長洲碼頭,位於離島區長洲西岸新興海傍街近海傍街海濱,是島上唯一渡輪碼頭。 接著沿海傍「長洲西堤路」往西灣方向走至盡頭,看到「快樂士多」即可左轉上「贊端路」。 載貨艇除了裝載得更多魚獲外,還可在中途回程的漁船上交收,把魚獲運到香港各區漁港。 同治初年,清廷曾在島上設立關稅站,除肩負緝私課餉之責,亦監視被英人佔領的香港九龍的船艦進出。 當時官府除運兵船外,還有海關船、抽厘船 (收税船)、緝私船、銅底船等進出巡視長洲。
長洲街渡: 航班時間表
1970年代至今年中,長洲每日有兩艘街渡長安及大眾,來往長洲與九龍油麻地及香港西營盤。 長洲街渡 另有兩艘貨艇,每日亦有運載日用品到長洲,現時運載貨艇為志達及德利。 在未有區議會之前,現時的東區根據當時的市政局分界劃分為北角及筲箕灣兩區,現時的銅鑼灣東在北角以外(屬灣仔區)。
本航線穿梭坪洲、梅窩、芝麻灣及長洲,只設有普通渡輪。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航班。 長洲街渡2025 長洲街渡 此外,在長洲及香港仔居民的長期要求下,另一條新航線由翠華船務(香港)有限公司從長洲開往香港仔,亦於2015年8月8日啓航,行程約一小時。 每日有七班航班,假日則加開數班,以利居民及旅客。
長洲街渡: 航行時間
由中環6號碼頭開往坪洲的渡輪分為普通船及快船,普通船船程約40分鐘,快船船程約25至30分鐘,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均提供服務。 星期一至六成人普通船收費$16.60、快船收費$31;而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成人普通船收費$23.9、快船收費$45.6。 持有樂悠咭的長者,在任何日子和時間可使用每程2元的優惠票價乘搭港九小輪,即睇詳細收費表。 喜靈洲都有渡輪來往坪洲,來回船程約13分鐘,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均提供服務。 中環開往長洲的新渡輪由中環5號碼頭開出,分別設有普通渡輪及高速船航班,前者航行時間約55至60分鐘,後者則為約35至40分鐘。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船。
長洲街渡: 收費概覽
昔日長洲碼頭,早期也有人在街上打鑼提醒乘客預期上船。 通常「頭鑼」會慢慢打,「二鑼」會加快節奏和頻率,「三鑼」則再加快,很有特色。 2020年10月,土木工程拓展署致函予長洲居民,指位於新興海傍街的長洲渡輪碼頭在假日的使用量已接近飽和,碼頭結構呈現老化情況,有市民期望擴建或重建碼頭,以應付日益增加的需求。 土木工程拓展署遂研究重建方案,提出在近水務署長洲廠重建渡輪碼頭,並計劃在新碼頭投入運作後,拆卸現有渡輪碼頭,騰出該水域以供船隻使用。
長洲街渡: 設有無障礙通道
周年申報表是一份具指明格式的申報表,載列截至申報表製備日期為止的公司資料,例如註冊辦事處地址、股東、董事和公司秘書的資料。 長洲為繁盛漁港,除住家艇外;自不免有載人載貨的小船或街渡,穿梭於漁船或各海灣間。 上世紀六七十代,機械的使用,載客艇漸次引用摩打推動;船速比前更快,航程也比前遠,且有小型載人街渡行走公眾碼頭與附近各海灣。 長洲街渡2025 除了西段和東段兩端共四個出口外,亦會設置五個連接點,以加強板道與內陸的聯繫。 建議方案亦包括建造合共三條開合橋,讓船隻在有需要時得以進出擬議板道以內的近岸水域,並降低板道的坡度,創造更舒適的體驗和增加親水性。 擬議板道分為東、西兩段,從油街至糖水道為西段(長約0.7公里),而從電照街至海裕街為東段(長約1.1公里)。
長洲街渡: 航線全長
西園場內提供有限免費單車泊位 (三輪車除外)。 西園設有多種特色營帳,合共40多個營舍,讓營友選擇各具特色的露營體驗。 特色營帳包括:星海之森、印第安營、南非營、圓拱屋及蒙古包。 亦有野營樂計劃可供選擇,讓營友體驗真正的野外露營,是回歸自然假期的不二之選。
長洲街渡: 使用航線數目
1998年中環填海區四個碼頭上蓋發展磋商失敗後,政府決定公開招標競投包括此航線在內共16條航線。 並於同年9月18日刊憲公開招標承投離島渡輪航線,其中此航線納入為第1組[3],油蔴地小輪有入標競投;最後油蔴地小輪投得經營牌照。 過去,油麻地小輪中環至長洲航線部分班次,設有中途停坪洲及梅窩的「迴航服務」;1960年5月9日配合港外線調整班次,同時加停芝麻灣。 長洲街渡 政府於1959年在長洲進行大型建設,其中一項是修築一個有蓋碼頭,以改善渡輪服務,從而應付頻密之班次和方便乘客[1]。
長洲街渡: 航線資訊
登船後須將物品存放在普通位客艙的指定載貨區內。 普通渡輪分為普通客艙及設有冷氣設備的豪華位客艙。 東區的語言,早期以閩南語為主,包括原居民的閩南漁民以及香港開埠以來定居銅鑼灣的福建籍人口,北角的福建籍人口早期由銅鑼灣一帶伸廷,後來又由北角伸廷至鰂魚涌以及整個東區。 而香港有120萬至140萬的閩南人,當中散居於全港各區。 在大逃港以後,香港人口變為以說粵語為主,而香港政府推廣粵語為香港通用語,使香港各省籍文化人都以廣州話為母語,所以在各個福建人聚居的地區亦絕大多數改以港式廣州話溝通。
長洲街渡: 渡輪
走線盡量利用東區走廊結構下的遮蔭,將擬議板道對維多利亞港的影響減至最低。 板道寬度最少10米,讓不同人士(包括行人、緩跑人士、騎單車者和其他人士)可以安全共用並進行不同的活動。 北角、鰂魚涌及西灣河海旁是傳統地段最貴的市區住宅區之一,交通方便,收入中位數是全港第四高,但筲箕灣及柴灣有15座公屋,23座居屋,使東區內部收入差異大。 不過,公屋也為東區注入了草根勞動力,使東區中產人口可以享受價格更低廉的服務,所以東區城市規劃是非常成功的。 東區包括四個法定分區,分別為北角(炮台山北、北角半山)、鰂魚涌(康山、太古城)、筲箕灣(西灣河)及柴灣(杏花邨、小西灣),括號內為分區或地方俗稱。 上述持牌渡輪服務將於2023年6月1日至6月6日及2023年6月19日至6月27日作出臨時安排,有關詳情請按此。
長洲街渡: 收費資料
現時新渡輪是唯一提供長洲與香港海上交通的公司,每日提供四十餘班普通及快速航班服務,另提供多班横水渡行走長洲與大嶼山和坪洲。 除了在中環碼頭出發,也可以選擇乘搭街渡由愉景灣前往坪洲。 長洲街渡2025 碧海船務逢星期一至日(公眾假期除外)都有街渡來往愉景灣至坪洲,中間會途徑聖母神樂院。 成人收費$7.5、小童$6、長者$2、6歲或以下免費。
長洲街渡: 服務時間
由於芝麻灣碼頭不設升降台,船隻無法放置跳板,故較少派出以上船隻以外的其他新渡輪船隻航行。 普通船入口設有6部閘機,其中近售票處的兩部閘機為豪華位閘機,其餘為普通位閘機。 高速船入口則設3部閘機,其中一部於週末及假日改為月票及多程票通道,只供使用該兩款優惠票之乘客使用。 不過隨著海底隧道及地鐵等交通投入服務,渡輪業前景每況愈下;最終油麻地小輪於2000年結束長洲航線,改由新世界第一渡輪公司(新渡輪)接管。 政府為確保渡輪公司可正常運作,每期 (三年)都有一筆特别協助措施的保助金資助渡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