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應注意的是,docetaxe/cisplatin/ 5FU之前導性化學治療,其副作用也較大,故應與醫師慎重討論與考慮後再決定自己是否適用。 從近幾年的臨床試驗中可以看到,免疫治療顯著增加了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 跟接受傳統標靶治療或化療的患者相比,一開始就使用抗PD-1(Nivolumab)藥物的病患,一年的存活率可達到將近百分之四十,幾乎是前者的兩倍。 病患若有合併身體其他器官的遠端轉移,治療的策略則是減緩癌細胞增殖並促進生活品質,這一類的病患治療主要以姑息性化學治療為主。 醫師會依病患的日常體能狀態(performance status),選擇治療的方式。
- 口咽癌以化療為優先,加上現在藥物進步,未來放療劑量下降,就能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 頭頸癌過去十多年期間新症數字持續上升,由〇九年多於七百七十宗至一八年多於一千宗,升幅高達三成多。
- 而現在醫院都是多專科團隊,醫師們也呼籲病人一定要及早就醫,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選擇最適當的治療,不只成效佳,也能提升生活品質。
- 同時如果病人有免疫系統問題,例如曾經接受過器官移植,又或是有糖尿病,都有較高患上癌症的機會。
-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以國內經驗來說,免疫加化療效果,優於標靶加化療,約有兩成患者可長期控制二到五年。 一名四十多歲頭頸癌的下咽癌四期患者,多次復發,在使用免疫、標靶、化療合併療法後,兩個月即消除八、九成,卻因為疫情中斷治療而腫瘤再度變大。 患者本身的體力或家庭資源是否足以支持病人承受後續而來的副作用,將會是醫師拿捏藥物劑量時很重要的考量,必須非常謹慎。 如果是早期的癌症,治療可以用電療或微創手術例如機械臂切除。 治療方向就是治愈癌症同時保存喉嚨功能,因為如果切掉喉嚨病人便會失去發聲的能力,兼且需要做一個永久氣管造口,這會令病人日常生活受到極嚴重的影響,例如不能游泳,沐浴亦需要小心。 高雄長庚頭頸癌團隊召集人、頭頸部外科教授簡志彥醫師則指出,雖然目前手術仍是頭頸癌患者的第一選擇,即使是第四期的患者仍有許多可以開刀,但手術對於顏面缺損的破壞性較大,都得視患者意願與病情而定,並建議在手術結束後續搭配其他輔助性治療,提升治療成效。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症發生的原因
化學治療就是利用注射或口服藥物,經血液循環全身,來破壞癌細胞以阻止或減緩癌細胞生長,是治療癌症的一個重要方法。 化學治療的藥物通常是透過阻斷細胞分裂來抑制癌細胞生長,因為癌細胞的增殖比正常細胞快。 但缺點是正常細胞同樣也會進行細胞分裂,所以化學治療的過程往往會波及正常細胞,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針對轉移性及復發性頭頸癌治療,陽明大學副校長、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指出,目前健保給付標靶藥物加化學治療;免疫藥物則是二線使用,且標靶藥物及免疫藥物只能二擇一,讓醫師感到為難,沒有臨床治療指引是這麼規定的。 而當在無法以手術切除之晚期頭頸癌病患加上neo-CT時,使用cisplatin/ 5-fluorouracil(以下簡寫5FU)合併docetaxel會比使用傳統的cisplatin/ 5FU得到較好的整體療效。
- 所以病人能夠保持多少原有的功能便要視乎剩餘的舌頭有多大。
- 但實際上,健保對於免疫藥物給付於二線治療,患者必須從標靶及免疫藥物二擇一,由於不少患者經濟相對弱勢,醫界希望放寬給付標準,讓患者治療後重返職場賺錢養家。
- 周:在切除上呼吸消化道腫瘤手術後,病人不能立即進食,需要用一條幼小的食喉幫助吸取營養。
- 雖然對於國人影響甚鉅,但也並非完全無法治癒,除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減少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早期治療也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
- 在台灣,頭頸癌也可算是「國病」之一,每年約新增八千名的病患,發生率排名在第五位【註1】。
- 另外若病患接受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其治療的處方也可以選擇以cetuximab為主。
但在台灣情形大不同,楊慕華指出,國內患者選藥前必需先檢測PD-L1,表現量超過50%,免疫藥物才能給付在第二線用藥,第一關就約有八成患者不適用,在國際臨床指引為第一線用藥的免疫藥物,在國內使用非常受限。 我們從臨床的試驗中也發現,接受免疫治療的頭頸癌病患,相較於傳統治療也能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 包括維持比較好的社交關係、較少出現嘔吐、疲倦、腹瀉、體重減輕等情況,也較少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若經醫師評估為無法開刀治療者,則須接受以放射治療為主之治療方式。 一般來說,目前頭頸部癌症的原發部分腫瘤所需的根除性治療,照射劑量為66-74 Gy,隨著時代的進步,照射的範圍及定位的技術均日益成熟,也能給予病患適當的治療。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新藥研發 降低化療抗藥性
一般而言,若發現時間早且病患體況佳,通常會以手術切除腫瘤或搭配放射線治療清除殘餘腫瘤。 若評斷無法進行手術者,則會以放射線合併化療控制腫瘤發展。 頭頸部癌症除直接造成個人健康的衝擊外,也對家庭、社會、經濟及生活品質等問題造成嚴重的影響,值得特別的注意與重視。 診斷頭頸部癌症主要還是要依靠病理診斷,由臨床醫師取下病變組織交由病理科醫師判讀是否為癌細胞。 較常使用擷取病變組織的方法為內視鏡檢查,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經由內視鏡檢查,直接檢視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等解剖位置,確認是否有病變,若有病變之處則直接進行切片。 若耳鼻喉科醫師評估不適合由內視鏡切片,則由臨床醫師判斷是否有其他轉移或病變之處,以選擇適當之位置,進行切片。
所以病人能夠保持多少原有的功能便要視乎剩餘的舌頭有多大。 同時,雖然我們會盡量駁回一些神經線,但始終感覺一定不一樣。 頭頸部的相關癌症中,人數最多的口腔癌就佔十大癌症的第五名,佔男性的第四名,108年就有3,154人死亡,其次就是鼻咽癌也有536死亡。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存活率
至於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因為腫瘤細胞會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根據過去的治療經驗,大約也只能延長病人三到六個月的壽命。 依據癌症原發部位不同,頭頸癌可分為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且90%以上的頭頸癌屬於鱗狀上皮癌;根據統計,頭頸癌患者有超過75%的病患有抽菸喝酒的習慣;抽菸、喝酒已被證明會造成頭頸癌。 舉例而言,若是在口腔則會呈現口中傷口不易癒合且會疼痛的情況;若是在口咽部的話則會造成吞嚥困難及發聲困難的情況;若是在下咽部或是喉部,則會造成聲音嘶啞、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或是頸部腫塊。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依據原發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且90%以上的頭頸癌屬於鱗狀上皮癌。 雖然對於國人影響甚鉅,但也並非完全無法治癒,除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減少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早期治療也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症狀超常見!「末期存活率曝」原因、治療後遺症一次看
傳統上口咽癌是因為病人吸煙和喝酒,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個案是因為一種HPV 病毒的感染。 病人通常是三、四十歲的年青人,而他們仍是在工作「搏殺」階段。 幸而這些由HPV病毒感染的口咽癌相對傳統因吸煙喝酒引致的口咽癌沒有那麼兇猛,而且治愈率高達95%。
頭頸癌化療藥物: 醫療機制
因此,我都會呼籲病患,定期回診追蹤並提高警覺是減少免疫副作用的關鍵。 若有到不同科別、醫院就醫,或因不適回到急診,也都應該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曾經接受免疫治療。 這些症狀有時會跟其他疾病相似(可參見:【問答篇】PART5 免疫問答集),除了醫療團隊必須跨科合作照顧、持續追蹤病患治療後的狀況,病患也得提高警覺,一旦懷疑有免疫反應的症狀,就要立即回診就醫。 唯一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治療可能引發包括皮膚、肺部、肝、腎臟等器官的免疫反應,這些症狀包括發炎、發燒、神經系統的障礙、或皮疹等。 再加上頭頸癌通常是在五十多歲、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發病,一旦患者病況影響工作,家中往往頓時失去經濟支柱,對患者與家庭都是很沈重的負擔,也連帶影響到病人的照顧品質。 根據美國癌症分期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所制定之分類準則,頭頸部癌症可依原發腫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結侵犯、及是否有遠端轉移分成四期,其中第四期又可分為IVA、IVB、及IVC三期。
頭頸癌化療藥物: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頭頸癌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以及化學治療。 依病患病況嚴重度之不同,以多科協同治療的團隊合作模式,靈活運作上述治療方法,追求病患最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上述治療結果的不盡理想外,手術切除頭頸部器官後所帶給病患顏面外觀的改變、咀嚼或吞嚥功能的損害、或是語言功能的嚴重受損,均使病患即使在治療後,仍需承擔在家庭、社會、經濟層面等生活機能的嚴重衝擊。 近年來標靶藥物發展蓬勃,針對頭頸部癌症的標靶治療,也有爾必得舒(cetuximab)可作為選擇。 針對復發或遠端轉移的病患,可以使用cetuximab並用以順鉑(cisplatin)為主的化學治療藥物,作為姑息性化學治療的選項。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醫管局指,局方藥物名冊備有不同類別的藥物治療頭頸癌,當中包括屬免疫治療藥物尼伏人單抗(Nivolumab)。 目前免疫治療用於治療患有轉移性頭頸癌的病人,即頭頸部位患有復發性或轉移性的鱗狀細胞瘤,而在使用第一線鉑類治療時或之後病況轉差,則會考慮進行免疫治療,存活率中位數為十至十二個月。 而在使用第一線鉑類治療時或之後病況轉差,則會考慮免疫治療,存活率中位數為十至十二個月。 3.若是復發或擴散的病人,已接受過第一線傳統的cisplatin/ 5-FU的化學治療後,疾病仍失去控制時,此時爾必得舒單獨使用約可有10%的疾病緩解率與50%的疾病控制率,疾病無惡化時間約2.5個月,至於存活期約6個月則比繼續用化學治療的3.5個月長。 故歐美目前已核准爾必得舒單獨用於cisplatin類無效之復發或擴散的頭頸癌的治療,因此時爾必得舒再合併化學治療並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頭頸癌化療藥物: 癌症免疫療法進展 肺癌、淋巴瘤、頭頸癌等更精準治療
台灣醫療水準高,早期患者治療成果好,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林進清指出,以口腔癌為例,台灣的手術治療成效好,病患在早期治療後還能回到社會工作,至於放療也是治療的三項手段之一,但因頭頸部癌神經較多,劑量太大會造成聽覺神經受損。 口咽癌以化療為優先,加上現在藥物進步,未來放療劑量下降,就能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直到標靶藥物上市才帶來突破,2009年標靶藥物合併放療獲得健保給付,讓患者減輕不少經濟負擔。 楊慕華說,標靶藥讓我們看到病人的存活期有改善,免疫藥物則讓我們看到病人有被治癒的可能,但去年免疫藥物用於頭頸部癌的健保給付規定,醫師第一時間就必需先判斷要選標靶藥還是免疫藥物,但這兩種藥物對病人來說都很重要,讓醫師在選擇藥物時壓力也很大。 化學治療的新進展 頭頸癌化學治療近幾年的新進展,應屬歐洲紫杉醇docetaxel應用的推展。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的種類與症狀
經過兩次療程,病人肺部病灶幾乎完全消失了,喘、咳的症狀也有明顯改善。 頭頸癌化療藥物2025 不過,約半年左右的某天晚上,這位病患突然發燒、喘個不停,送到急診後發現,病人肺部下方有浸潤、肋膜積水,急診醫師一度懷疑是細菌性肺炎。 當病患存活率在一定時間之後不再有顯著的惡化,且時間維持得愈久,代表治癒的機會愈大。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部癌症的診斷
陽明大學副校長楊慕華,本身也是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他無奈地說,頭頸部癌會受外在因素影響,每個人暴露的致癌物及基因突變都不同,很難找到特定的基因去治療,這跟其他癌症非常不同,因此藥物的選擇並不多。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的主要治療現況 頭頸癌是指包括發生在副鼻竇、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喉及唾液腺等部位的所有癌症,但主要發生部位則集中於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及喉等五個主要區域。 不過因為鼻咽癌的致病原因、治療方式、以及預後與其他主要頭頸癌差異甚大,故現在討論的頭頸癌主要指的是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四大區域的鱗狀細胞癌,不包括鼻咽癌在內。 而行政院衛生署流行病學資料中的「口腔癌」,則包含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等三大類癌症,但不包括喉癌。
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視乎每種藥物而定,而且因人而異,差異可以甚大。 由於不少標靶治療藥物仍然較新,因此副作用會持續多久,難以說實。 周:由於身體其他部份組織並非舌頭本身的組織,它們當然沒有舌頭組織原有的功能,例如分別食物味道。
美國約有1%的人曾罹患頭頸癌,男性罹患人數是女性的二倍[1][6],常見於55歲至65歲的成年人[6]。 在已開發國家,在診斷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為42-64%[6][7]。 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s)是指位於頭頸部位,除了腦癌以外的其他惡性腫瘤。 較常見有口腔癌、鼻咽癌,另外還有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鼻竇癌、唾液腺癌以及甲狀腺癌等。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癌化療藥物2025 頭頸癌的常見部份包括口腔、鼻、喉嚨、鼻竇、唾液腺、喉頭等[1]。
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林進清指出,很多治療都必須合併使用才能帶來最好效果,患者新診斷時就需要完整治療,減少復發,若不幸轉移或復發,要用最好的治療方式把癌細胞「壓」下來,之後才有辦法繼續維持穩定。 今年6月食藥署將免疫療法列為頭頸癌復發或轉移的第一線治療,使頭頸癌又多了一項新的治療選擇,也突破過去當傳統治療面臨復發、轉移時治療效果成效不佳時的困境,不只是患者們的好消息,更讓臨床醫師為之一振。 在國外治療的原則,依據病人的生物標記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表現量、腫瘤大小、遠端轉移的機會及病人身體狀況,再來決定治療方式。
頭頸癌化療藥物: 頭頸部癌症治療概況
楊閎蔚表示,團隊以小鼠為實驗對象,將奈米RNA藥物,透過「對流增強輸送」方法,直接遞送至惡性腦瘤中,克服了血腦屏障。 結果顯示,藥物降低腫瘤內EGFR和IKKα兩種基因的表現,從而抑制惡性腦瘤細胞DNA修復的轉錄因子NF-κb,成功阻斷腫瘤細胞DNA修復,且副作用更小。 台灣頭頸癌治療晚國際治療指引好幾年了,由於免疫藥物不像標靶藥物,需有對應的突變基因才有效果,它是漸進式效果,只要有PD-L1表現量都可能有效,這就是國際治療指引的原則。
頭頸癌化療藥物: 癌症預防
而此「口腔癌」,近年來均高居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死亡率的第四名,甚至為25-44歲年齡層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2名。 診斷可以透過活體組織切片確認[1],擴散的程度可以透過醫學影像及血液檢查來評估[1]。 去年一月,健保署也通過頭頸癌標靶治療的給付,對於轉移或復發的頭頸癌病患,可與化療合併使用,使得頭頸癌復發病患又多了一項治療選擇。 頭頸癌化療藥物 因腫瘤體積若太大或發生在高危險區域,如接近大血管,或是已經侵犯到鄰近重要內臟器官,如腦部,貿然手術可能影響到器官功能,甚至造成患者生命危險。 頭頸部包含許多器官,例如上呼吸道、上消化道,而且具有呼吸、發聲及吞嚥等重要功能。
中斷治療期間,即使腫瘤沒變大,癌細胞也已汰弱留強,留下的都是更難對付的癌細胞,這都會讓後續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頭頸癌化療藥物 【註1】唯一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比起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頭頸癌被診斷時多半是晚期,台灣的早、晚期病患約各佔一半。 這必須歸功於台灣在癌症篩檢工作的努力,自二○一○年全面對三十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十八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的原住民,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癌篩檢。 頭頸癌化療藥物2025 其實這就是很典型因免疫治療引發的免疫不良反應,如果用一般細菌感染所使用的抗生素是沒有效果的。 因此,在得知病患的治療史之後,醫療團隊趕緊給予類固醇藥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