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約定俗成的「元朗市中心」,仍是指元朗大馬路、教育路、大棠路、谷亭街和安寧路沿線,有時加上朗屏邨及西鐵綫元朗站一帶。 而元朗工業邨、元朗東雞地、元朗西元朗公園一帶,以及元朗南的新發展區,雖然算是「元朗新市鎮」的構成部份,但一般不會視為「市中心」。 元朗同樂街(Tung Lok Street Yuen 元朗同樂街 Long)巴士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青山公路-元朗段東行開心廣場外,鄰近福康街小巴總站及輕鐵大棠路站,乃一路邊中途站。
- 由於該廟居於一棵方圓數百尺、濃蔭蔽日的大樹之下,故得此名,古時疍家漁船從橫洲一帶沿河直入,經過蜿蜒的山貝河,小艇可以達到今大樹下的位置。
- 主要街道包括青山公路 – 元朗段(元朗市中心段)、鳳翔路(元朗市中心段)、元朗安寧路(元朗市中心段)、大棠路(元朗市中心段)。
- 元朗區的元朗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4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71,675人。
- 同樂街(Tung Lok Street)小巴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元朗安寧路東行世宙外,為一專綫小巴中途站。
- 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起,到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元朗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此前清初為對付鄭成功而實施的海禁和遷界政策一度使元朗變得荒涼。
- 開心廣場佔地面積較為細小,商店亦不多,因此人流比元朗市中心另外購物商場元朗廣場,YOHO MALL和千色廣場較為遜色。
- 元朗同樂街(Tung Lok Street Yuen Long)巴士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青山公路-元朗段東行開心廣場外,鄰近福康街小巴總站及輕鐵大棠路站,乃一路邊中途站。
開心廣場佔地面積較為細小,商店亦不多,因此人流比元朗市中心另外購物商場元朗廣場,YOHO MALL和千色廣場較為遜色。 元朗市中心著名的街道有元朗大馬路、教育路和又新街(又稱元朗食街)等[1]。 同樂街(Tung Lok Street)小巴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元朗安寧路東行世宙外,為一專綫小巴中途站。 九巴68M及B1線分站設於門牌 號昌裕大廈外、元朗滙豐大廈及輕鐵康樂路站2號月台對面;該站雖與開心廣場有一段距離,仍以「元朗同樂街」為名。 另外,居民巴士NR940線以元朗大馬路近同樂街的公眾停車灣為上落客點。
元朗同樂街: 同樂街17號的交通站點
元朗區的元朗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4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71,675人。 主要街道包括青山公路 – 元朗段(元朗市中心段)、鳳翔路(元朗市中心段)、元朗安寧路(元朗市中心段)、大棠路(元朗市中心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朗庭園,御豪山莊,翹翠峰,雍翠豪園,鉅發大廈。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420,年齡中位數為 43.7歲。 縱使元朗和元朗新市鎮的範圍不同,可是元朗市中心所指的都是青山公路元朗段(慣稱「元朗大馬路」)兩旁人流最多的已發展地段。 因為以前的元朗市中心是墟市關係,所以那裏有着不同種類的店鋪,商業活動頻繁,亦是區內的交通樞紐。 元朗市中心簡稱元朗市[註 1](英語:Yuen Long Town),又稱元朗墟(英語:Yuen 元朗同樂街 Long San Hui[註 2],即元朗新墟),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中心,建於花崗岩之上。 山貝河將其分為東西兩邊,青山公路元朗段(一般慣稱「元朗大馬路」)又將其分成南北兩半,是元朗新市鎮的心臟地帶。
元朗同樂街: 同樂街
後來由於人口和商業活動增多,元朗舊墟的前身大橋墩墟在下游成立。 《新安縣志》中清楚紀錄「大橋墩墟:附峰[來源請求]n 元朗同樂街2025 圓蓢」。 就有關事故,勞工處於今年6月完成調查,並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向相關持責者(包括有關承建商及分判商)提出檢控。 元朗同樂街 元朗同樂街2025 元朗同樂街 發言人表示,涉事工字鐵為臨時側向承托的一部分,用以支撐挖掘及建造地庫工程。
該處是元朗最繁盛的地方,商業活動頻繁,是元朗新市鎮的核心部分,亦是區內的交通樞紐。 開心廣場(英語:Yuen Long Landmark),位於香港元朗青山公路-元朗段(大馬路)123號的小型商業項目,由新豪建築興建,於1990年落成。 項目地下至4樓是商舗和食肆,5樓至12樓是辦公室和寫字樓,總樓面面積70,591平方呎。 廣場座落位置前身是同樂戲院[5],因此開心廣場前的街道亦命名為同樂街。 從舊相片可見,在輕鐵仍未興建時,青山公路-元朗段西行車輛是可以右轉入同樂街的[6]。
元朗同樂街: 元朗墟
明朝嘉靖年間,由於南頭一帶發生饑民搶米暴動,眾多鄉紳請求在當地建縣。 因此明朝政府於萬曆元年從東莞縣劃出56里、7,608戶,共33,791人,成立新安縣,縣治設在南頭。 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起,到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元朗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此前清初為對付鄭成功而實施的海禁和遷界政策一度使元朗變得荒涼。 元朗同樂街2025 元朗同樂街 1972年政府推行大型建屋計劃,把元朗市納入市鎮擴展計劃內。 因此在元朗市中心已於早年興建多層式私人大廈,故元朗市中心的樓宇一般樓齡較高,以唐樓、單幢式住宅、寫字樓或只有三四幢住宅組成的小社區為主,更加發展成像灣仔般的狹窄街道。 巴士站鄰近開心廣場、元朗貿易中心、恒生元朗大廈、福康街小巴總站、元朗政府合署暨大橋街市、大橋村、世宙、朗明邨等。
入境處回覆指,入境處人員今日(12月4日)在全港各區展開代號「曙光行動」的反非法勞工行動。 在元朗區的行動中,入境處執法人員於一所食店,拘捕4名懷疑非法勞工、及1名涉嫌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 2019年7月21日晚上約10時至翌日凌晨時份[1],在元朗的元朗站有大量具鄉事白衣男子,手持武器針對在車站一帶及鄰近購物中心的市民進行無差別的襲擊,最少有45人須入院治療[1]。 古時疍家(水上人)在元朗山貝河上游,大旗嶺一棵大樹旁邊建一小廟,以祭祀天后;這就是今天十八鄉大旗嶺大樹下天后廟的起源。 元朗同樂街2025 元朗同樂街 元朗同樂街 由於該廟居於一棵方圓數百尺、濃蔭蔽日的大樹之下,故得此名,古時疍家漁船從橫洲一帶沿河直入,經過蜿蜒的山貝河,小艇可以達到今大樹下的位置。 元朗同樂街 大樹下天后廟曾多次重修:清朝咸豐、光緒時和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後各大修一次。
元朗同樂街: 同樂街21號 近期成交
在地庫結構完工後,該臨時側向承托,包括有關工字鐵會被移除。 屋宇署調查結果顯示,在移除有關工字鐵期間,有關承建商、分判商和與該事件直接有關的個別人士未有提供足夠預防措施,導致有關工字鐵下塌及死亡事故。 該三名被捕人士已被落案控以「處理應課稅品條例適用的貨品」罪。 兩宗案件分別於12月20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和明日(15日)在屯門裁判法院提堂。
元朗同樂街: 同樂街11號評論
《香港01》接獲讀者提供片段,指今午(4日)約4時45分,有多名便衣人員掩至元朗又新街7至25號地下一間蛇店,並在店內拘捕數名男女,「全舖拉晒」。 據了解,事件涉及入境處的反非法勞工行動,行動中,共有5人被捕,當中包括蛇店負責人及4名黑工。 除了元朗市中心外,另外也有一些次區域中心,例如天水圍新市鎮、洪水橋、屏山、流浮山、廈村、大棠、元朗工業邨和錦田市等。 元朗同樂街2025 元朗同樂街2025 在2000年代的十年之內,元朗交通大大改善,進出九龍市區車程大幅縮短至半個小時。 元朗過去盛產稻米,當地生產的「元朗絲苗」曾是香港人最愛的米食,主要供應上水和沙頭角,甚至遠銷至南洋。
元朗同樂街: 同樂街11號附近的大廈
元朗自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不過現有的原居民大族主要為北宋時期南移的鄧氏(現時分佈在屏山、廈村及錦田一帶)及南宋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後裔的文氏(現時分佈在新田及落馬洲一帶),亦有部分其他姓氏的原居民。 元朗同樂街2025 其中北宋南下的是江西吉水人,是香港元朗區香港新界鄧氏的四世祖。 而香港新界文氏始祖文天瑞是文天祥的堂弟,七世祖文世歌從屯門遷至新田立村,是江西吉安人。 元朗同樂街2025 由於鄰近元朗市中心的十八鄉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元朗市中心。 元朗同樂街2025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元朗市中心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元朗市中心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十八鄉的地點。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東西方向包括洪天路、朗天路青山公路-屏山段交界(水邊圍交匯處)至青山公路元朗段博愛交匯處交界的沿線地區,而南北方向則以公園南路、馬田路、馬棠路、鳳翔路、港攸路以北,朗屏邨、元朗工業邨、東頭工業區及屯馬綫元朗站以南為範圍。
元朗同樂街: 廣場內部
由於地理上的阻隔,過去由元朗來往九龍市區,一是取道狹窄的青山公路,繞經屯門、深井和荃灣;一是取道荃錦公路,從八鄉蜿蜒越過大帽山,當年從元朗來往市區好比長征,行車時間以小時計;至1980年代,屯門公路全線通車,仍不免要繞經屯門。 元朗位於香港新界的西北部,香港市區之西北方距離約20至25公里,深圳后海灣以南的一片廣闊平原。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有七成土地是山地丘陵,不過元朗則有一片廣闊的平原,得天獨厚。 現時元朗的區域中心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慣稱「元朗大馬路」)兩側的已發展區,通稱元朗市中心或元朗市。
元朗同樂街: 元朗721暴動案|林卓廷申請撤銷保釋獲批 案件押明年3月續審
香港海關昨日(13日)分別在尖沙咀和元朗進行反私煙行動,成功搗破兩個懷疑私煙貯存倉庫,檢獲共約275萬支懷疑私煙,估計市值共約1000萬元,應課稅值約690萬元。 此外元朗有「香港大西北」的稱號,鄰近深圳市的福田區及南山區,區內乘搭過境巴士B1及B2巴士,約廿分鐘可到達陸路邊境的福田口岸及深圳灣口岸,十分方便。 根據《新安縣志》或其他古地圖,元朗(英語:Yuen Long)最先是寫作圓蓢,然後變成元塱,再變成今日的寫法。 「圓」是完整、豐滿的意思,「塱」則是開朗的土地或是高起之江岸。 元朗是指給左起凹頭的蠔殼山,右至屯門的大頭山的一連串山丘,像一個圓圈地圍繞著的平地,從字面上推測,古時元朗是一塊水源充足的沼澤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