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tyNet 方案運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以智能方式保護用戶免受層出不窮的惡意軟件和釣魚網站攻擊,在攻擊發生時即時攔截並通知用戶。 我們建議你從Google Play或華為App Gallery下載並安裝「防騙視伏App」應用程式。 如你無法訪問以上應用程式市場,我們才建議從「守網者」網站(此網站)下載「防騙視伏App」應用程式套件來安裝「防騙視伏App」應用程式。 利用應用程式套件安裝的「防騙視伏App」可能有部分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假網站的網址一般不能在搜尋器找到;假app 也不會在官方軟件商店上架,只能透過非官方途徑下載。 當受害人投入大額資金,帳面獲利甚豐,欲套現離場時,平台「客戶服務員」便會以各不同藉口拖延,並誘騙受害人再投放資金。
除了不同顏色警示外,防騙視伏器 / 防騙視伏App的搜尋結果亦會提供防騙提示,如交易或匯款前核實對方身分、提供敏感資料時保持審慎、切勿打開可疑連結或附件、留意+852字頭的本地來電等。 另外,亦有騙徒與受害人建立曖昧關係後,便利用虛假投資平台誘使受害人參與投資。 起初受害人會賺取少許回報,其後當投入更多資金後,便會蒙受巨額損失。 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有關於「解構偽冒電郵」及「欺詐銀行網站、偽冒電郵及類似的詐騙事件」的資料,讓公眾了解偽冒電郵的常見特徵、怎樣處理可疑電郵,以及最新的電郵詐騙事件。
網騙: 【網上騙案】網騙失款難追討? 警方解釋追查難度
警方解釋,騙徒通常利用境外護照或境外身份證明文件,登記儲值支付工具,並連接「轉數快」系統。 當受騙市民經「轉數快」付款後,不法之徒隨即將款項轉帳至境外錢包。 由於騙徒人同錢都不在香港,案件追查過程極具挑戰性,遑論追回損失。 1000字200元詐騙:常常在臉書或 網騙2025 IG ,常常看到有「誠徵打字員」的廣告,標榜「在家輕鬆做」、「時間彈性」、「照圖片打字就好」,大部分人都會當做是無聊的廣告略過,但有些學生或是家庭主婦可能就會因為想要「兼職」賺錢而受騙上當。
- 而事件中涉及的泰達幣屬穩定幣,比起其他價格波動性較大的加密貨幣,其與美元掛鉤價格更穩定,故更受不法之徒歡迎。
- 王家貞說被害人表示詐財手段與許多吸金詐財案例如出一轍,先贏得陸配信賴,使其成為吸金幹部,再利用話術結交陸配朋友圈,鼓勵存款入其龍海事業體成為會員,僅台南一分部的受害者即達數百人,陳情當事人中存款受騙最高金額達1300萬。
- 東區重案組第二隊接手調查後,發現有詐騙集團招攬市民開設傀儡戶口讓騙徒清洗黑錢,集團並把戶口持有人安排在一些賓館或四星級酒店暫住約一星期,其間不得外出及有集團成員看守,以防他們把騙款提走。
- David哄騙苦主提款,又用苦主的信用卡簽賬消費,金額合共逾100萬。
- David向Karlie表示,因為與老婆離婚打官司而被凍結了所有銀行賬戶,因此問Karlie借了很多次2萬元。
- 行騙方式繁多,有社交媒體騙局、網絡釣魚騙局,及假扮投資顧問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網上詐騙的風險不斷增加。
日前,有從事專業行業的年輕女事主,抵受不住自稱台灣IT男施展的甜言蜜語攻勢,放下戒心,聽從其指示,購買加密貨幣「泰達幣」(USDT),再滙到偽造網上賭博平台,參加疑似網上賭博,初可獲數百元回報,之後逐漸加大注碼,最終損失近100萬元,其中約一半更屬借貸。 警方調查,洪女7月間向台北市內湖某銀行行員供稱,匯款62萬元是要替丈夫購買名表,行員進一步關懷提問匯款對象,洪女卻含糊其詞、交代不清,行員懷疑洪女受騙,立刻報警處理。 洪姓女子遭遇網路假投資詐騙,日前到內湖某銀行準備匯款62萬元,稱「要幫老公買手表」,卻交代不出匯款對象,轄區陳姓巡警先前阻詐無數,獲報後立刻到場說明常見詐騙案例,洪女才驚覺受騙,打消匯款念頭。 A小姐曾起疑心,但看到Y先生回覆「你是我要生活一輩子的女人」及「寶寶,你別急,有我在」等說話,仍不虞有詐。 直至4月發現被騙後,方向警方求助,「最難受係警方好唔積極咁幫我,淨係叫我自己聯絡騙徒,約佢出嚟。」她又引述警方勸她不要抱太大希望、放棄追討後,感到徬徨無助,「警方都唔幫我地呢啲小市民咁點算呢?」袁海文指,事主有約一半損失款項為借貸,料需幾年才能還清,餘下一半則為積蓄。 被害人柯姓婦人表示,幸好警方即時查獲詐欺犯嫌,保住提款卡內金錢,也避免提款卡遭詐欺集團使用,否則她真的在「卡努颱風天」變成「卡奴」,她也笑稱,詐騙犯嫌被警察當場抓到,真的就要「停班停課了」,同時十分感謝警方颱風期間的努力,讓她沒有遭受財務損失。
網騙: 手機木馬、釣魚網站神出鬼沒
新北市黃姓男子日前在汐止區住家門口遭陳姓男子等4人涉嫌持指揮棒強押上車帶走,警方獲報後2小時火速救出,據了解,雙方疑投資… 板橋警分局信義派出所員警昨天颱風天中午12時許,接獲從事會計柯姓婦人(51歲)報案,指稱疑遭詐騙集團以假檢警謊稱帳戶遭監管的方式,相約在板橋區和平路一處旅館交付提款卡。 高雄檢警聯手破獲4起假幣商洗錢案,洗錢金額高達5億4000萬,其中王姓兄弟和高姓兄弟檔聯手組成的詐團,以投資虛擬貨幣詐騙… 台南市新住民協會理事長邱素禎與數十名被害人陳情說,龍海集團以其遍布全台的各種事業為誘餌,會員存款可等值消費,並可獲取高於銀行的利息大量吸金,台南市遭到詐騙的對象多為嫁入台灣的陸配。 高雄「五互集團」旗下子公司「龍海生活事業」推銷消費型契約,涉非法吸金逾220億元,全國近2萬人受害,台南市數十名受害人向南市議員王家貞陳情,受害者多數為中國大陸配偶,有人最多被騙了1千多萬元。
- 員警受理報案後,請她佯裝配合交付68萬元款項,並將包裹置換為百元鈔票,由所長陳俞宏率6名員警到現場埋伏。
- 計劃當中的「網絡防衞評估框架」(Cyber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是一個以風險為本的框架,讓銀行根據這個框架,評估本身的風險狀況,以定出適當防範網絡攻擊的防禦措施。
- 警方藉此呼籲各位僱主應多加留意身邊的傭工,並提醒他們切勿受人指使去開設銀行戶口。
- 假網站的網址一般不能在搜尋器找到;假app 也不會在官方軟件商店上架,只能透過非官方途徑下載。
- 網上情緣騙案方面,今年首6個月錄得429宗,較去年同期上升52.1%,損失金額雖有回落但仍高達1.89億元,受害人90%為女性,白領佔27.5%,年齡最輕15歲少女被騙4,000元,最年長85歲老婦損失2.25萬元。
涉案集團為純本地人一條龍式營運,而且主要針對男性受害人,屬同類騙案中較罕見。 而集團成員有不同分工,包括策劃、假扮女友及配角例如公司同事、偽造文件及洗黑錢等。 被捕的69歲主腦有黑社會背景,負責保管犯罪得益,另外集團中有其他年輕女成員,過程中主要以假相片及文字與受害人溝通,間中亦會以音訊通話。 警方估計涉案最少有6個戶口涉及13宗本地網上騙案,案發在本年6月至12月,包括6宗網上情緣、3宗求職、2宗投資和裸聊騙案等,共涉騙款54.7萬元。 東區重案組第二隊接手調查後,發現有詐騙集團招攬市民開設傀儡戶口讓騙徒清洗黑錢,集團並把戶口持有人安排在一些賓館或四星級酒店暫住約一星期,其間不得外出及有集團成員看守,以防他們把騙款提走。
網騙: 相關新聞
調查後發現,有本地工作的外籍傭工涉案,她們疑為了貪小便宜,收取微薄的手續費而按騙徒指示開戶,其後將騙款存入她們的戶口再取走。 「網上情緣」所造成的損失是六種常見騙案中最嚴重的,受害者的平均損失更超過港幣4,000元,屬所有欺詐案件中最高。 如果說,你害怕點選到假的詐騙網站,小編教你,從LINE@客服就可以看出脈絡了!
民建聯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近日騙案數字一直上升,加上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導致大家容易墮入騙徒陷阱,東區警區進行防騙行動,向區內市民發放防騙資訊,今次民建聯與東區警區合作「防騙最前線」希望再進一步滲透社區,警民合作提高大眾防騙意識。 網騙2025 梁熙建議效仿內地做法,每周更新區內騙案數字,分析騙案趨勢,在大廈、銀行甚至商戶張貼告示海報,提高市民關注,起到相互警惕提醒作用。 據了解,家住在蘆洲的63歲王姓婦人,日前與胞姊發現YouTube廣告有投資老師教學,便與胞姊按廣告提供的資訊,加入廣告提供的LINE「陳幸妙」、「同信投資飆股群」進行投資,王婦6、7月份5度與詐騙集團面交,共計被騙走555萬元,胞姊部分則至今仍堅信未遭詐騙。
網騙: 最新網路詐欺大公開!
計劃當中的「網絡防衞評估框架」(Cyber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是一個以風險為本的框架,讓銀行根據這個框架,評估本身的風險狀況,以定出適當防範網絡攻擊的防禦措施。 一些相對較高風險的交易行為,例如投資買賣證券、商品甚至朋友之間的借貸活動,原本多傾向在綫下進行交易,但在疫情下,過往綫下的交易或行為模式,不少轉到綫上進行。 網騙 這樣改變帶來甚麼影響、在疫情後這種改變會否持續,是值得注意的。
網騙: 網上情緣: 騙徒交友12式
誘騙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台/下載假軟件進行投資,例如買賣證券、外匯或虛擬資產。 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四大類型騙案中的受害人中以電話騙案所涉年齡層最廣泛,由12歲至94歲不等。 電話騙案首三季錄得1,687宗及7.21億元,較去年同期735宗及6.67億元,上升130%及8%。 當中以「假冒官員」共損失6.63億元最為嚴重,其中四成受害人是「港漂」。
網騙: 銀行攔詐千萬元 警送「阻詐熊」行員大讚好可愛
惟在運送禮物期間被扣查,訛稱要繳交不同費用,如清關費及行政費等。 受害人不虞有詐,並於兩個月內助繳超過200萬元到不同的銀行戶口,收款後騙徒就消聲匿跡,受害人報警求助。 而除了本港主要的騙案,用手機上網的同時亦危機四伏,黑客會透過多種手段,包括在 Apps 網騙2025 中安裝後門/木馬,或是於對外提供的免費公用 Wi-Fi, 甚至在海外旅遊時,在餐廳或酒店使用的 Wi-Fi 中盜取用戶的手機操作資料,當中更可能包括了網上銀行的密碼等敏感個人資訊。 本搜尋器的資料或評級來自不同來源,包括市民向警方報案的資料、機構提供的資料(如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等)、可疑電話號碼舉報資料庫 (HKJunkCall),以及資訊安全公司的資料庫及實時分析的評分。 在疫情和社會隔離措施的影響下,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社交媒體上,並在網上進行各種理財活動,例如銀行和投資。
網騙: 香港文匯網
換言之,網絡保安是需要「整體性」的維護,通過教育,提高網絡用戶的風險意識;與此同時,在防禦網絡風險的責任分擔、合理分配、在損失後果共同承擔的基礎上,制定一個全面、集體性的防禦系統,相信才能有效管控網絡風險和攻擊的進一步肆虐。 另一方面,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之間,以至用戶與用戶之間,大家互相勾連,這種千絲萬縷的網絡關係,使網絡保安無可避免帶有相互依賴的「集體性」,很難單靠一方獨力完成。 因此,我們需要從責任分布的角度,檢視網絡安全問題,令網絡安全得到更全面、更踏實的「整體性」維護。 事實上,要求企業或機構進行風險「自我評估」,然後再作出防範風險的應對措施,這類網絡保安措施和構思並非新鮮,而是沿用一直以來在商業世界裏的「風險管理」概念,從風險發現、評估,繼而作出應對管理,這是全球性的通行做法。
網騙: 投資優惠
釣魚是一種網上詐騙形式,騙徒佯稱由你的往來銀行或其他信譽良好的公司發出電郵,誘騙你把他們設定為你賬戶的受益人,然後把錢轉到他們自己的戶口內,非法登入投資戶口,或盜取投資授權書。 網騙 他提及,事主事後聽從警方指示,自行聯絡騙徒,但聯絡期間對方已失聯,而案件僅由個別地區警區處理,至今仍未有進展。 他認為案件應交由更高層次的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等跟進,並要求政府全面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進行客戶驗證等,令散戶投資者同樣獲得保障。
網騙: 網路詐欺:娛樂城遊戲詐欺
同時,騙徒亦會用一些虛假的投資應用軟件掩人耳目,詐騙受害人。 警方藉此呼籲各位僱主應多加留意身邊的傭工,並提醒他們切勿受人指使去開設銀行戶口。 另一個詐騙集團利用網上交友平台成功結識了一名女文員,騙徒假扮成居外地的外籍人士,於短時間內與對方發展網戀,並贈送禮物。
網騙: 網路詐欺:APP詐騙
元朗警區遂聯同警民關係組與不同持份者,本月進行多個教育及宣傳防騙活動,加強市民防罪意識,提高警覺。 網騙 該警區重案組主管陳養泉高級督察稱,大部分騙案中,詐騙集團主腦及成員從未與受害人見面,全程透過通訊軟件作文字交談;騙徒亦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例如虛擬貨幣、電子支付程式等作交易,以增加警方調查難度,警方發現有騙徒最近亦使用空頭支票,於社交媒體騙取賣家的名牌手袋與手表等。 另外,前午四時許,一名六十三歲姓陳男子在紅磡理工大學報案,指早前接獲其身處澳洲的胞妹短訊,指示他分兩次轉帳共四十七萬元至兩個本地銀行戶口,其後胞妹懷疑誤墮網上情緣騙局,遂通知胞兄在港代為報警求助。
警方提醒民眾,被害金額的償還,須尋求正規的法律訴訟程序,切勿聽信陌生人,遇有可疑請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避免遭詐騙。 洪女下午2時許,依約前往民德路超商前交付款項時,警方當場逮捕黃姓車手,查扣贓款及其手機1支,全案依詐欺、洗錢防制法罪嫌移送台南地檢署。 屯門警區助理指揮官(刑事)署理警司武少禧指,2020年1月至8月,全港共有10,500多宗詐騙案,較前年同期上升一倍。 而屯門警區有887宗詐騙案,較2019年的422宗上升一倍。 1 滙豐於2020年8月和9月期間進行調查,訪問800名18-55歲的受訪者,按照香港人口普查數據,反映香港人口的年齡和性別結構。 而除了被動式的防禦之外,Norton Mobile Security 網騙 亦會不時提醒用戶更新操作系統、登入密碼以及 FaceID 等資料,從而預防減少入侵威脅。
網騙: 黃色代表「可能有伏」:
有一名女大生就是傻傻的被詐騙集團牽著鼻子走,先後匯了數千元,直到對方要求再次匯款才驚覺是詐騙。 為加強打擊詐騙案力度及提高市民對各類型騙案的認知以防受騙,香港警方於商業罪案調查科轄下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協調警隊各相關部門的打擊及預防詐騙工作。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以投資股票或「股票教室」為主題的群組,讓股民交流炒股心得和資訊。
網騙: 加入明仁會砸米粉湯店 T1新人移送畫面曝
如果他們付出的部分不足,沒有切膚之痛,粗心大意,往往便會成為整個保安系統「致命」之處;出了事的員工,也需要負上責任。 筆者曾提出過網絡保安「第三方」風險的概念,即企業自身的網絡系統相當安全,但當這家企業增加了一些由外判供應商(第三方)提供的額外服務時,便可能引入了潛在安全風險。 一旦「第三方」的系統安全性出現漏洞,黑客便可以乘虛而入,順藤摸瓜,直闖企業的網絡系統。 袁海文指出,有別於傳統網上情緣騙案,利用事主心理,有策略地令她放下戒心,並讓當事人先獲取少量回報,令她看似有得益,繼而大量投放金錢進行場外投資,被騙後亦難以追蹤加密貨幣流向。 而事件中涉及的泰達幣屬穩定幣,比起其他價格波動性較大的加密貨幣,其與美元掛鉤價格更穩定,故更受不法之徒歡迎。
網騙: 網上投資騙案
由騙徒開立的炒股群組,其實並不是為了與股民交流,而是為了營運「唱高散貨」騙局。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會訛稱是專家提供的獨家貼士,甚至是內幕消息。 提防網上所謂的投資專家,不要輕信他們所提供的投資貼士及先查証資料來源。 最近,市民可能留意到街上、巴士站、巴士座位及網上社交平台,出現大量的「着數」廣告,吸引不少人掃碼進入網站「尋寶」。 進入網站後,隨即被連接至反詐騙協調中心預設的防騙宣傳網站,市民只須觀看網站上的防騙視頻及答中問題,便會獲得一個「領取紀念品二維碼」。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張天樂指出,兩者共通點都是遇到訛稱在英國工作的騙徒,分別自稱工程師及項目經理,聲稱向受害人寄出禮物,借故欺騙支付「郵寄費用」。 行動中,警方拘9男13女,年齡介乎19至70歲,當中11名本地人及11名外籍人士,他們報稱是文員、銷售員、家庭主婦、家傭及無業。 事件中有5女1男受害人,年齡介乎29至36歲,共損失400萬元。 本工具旨在協助公眾辨識網絡陷阱,因此可被搜尋的資料只包括騙徒可能用作干犯罪行的工具或平台的資料,並不包括任何身份證明文件資料、真實姓名、地址等,本搜尋器的資料保存時間亦不會超過《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訂明的規限。
很顯然,雖然很多人上網,到處瀏覽,但他們所接觸的信息和上網目的,往往只是玩遊戲或交友,沒有留意到社會發生的新聞。 換言之,在上網的人群中,存在不少「無知的人」,成為騙徒狩獵成功的對象。 節目組調查後發現,該名軟飯王David真正身份是王姓新加坡籍華人,早前他被刊登在香港及新加玻各大報章,曾因一項盜竊及14項欺詐罪成,在香港被判監54個月,服刑後被遣返新加坡。 苦主Karlie剛申請離婚,因要與先生打官司,打算在交友App認識法律人士,尋求他們的意見。
最後,她認識自稱大律師的David,而David指自己同樣處理離婚手續,引起共鳴。 玩交友App可以擴闊社交圈子,但一不留神,有機會墮入騙徒的陷阱,被騙感情及財物。 網騙2025 早前有2位女士被一位自稱高學歷、高職及富有的David Chou騙了過百萬元及感情,原來是個跨國職業騙徒。 警方呼籲,投資理財務必找具規模、可信賴的投資公司或專業經理人,切勿相信來源不明的簡訊,以免遭詐,民眾若遭遇可疑情事,可撥打165或110專線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