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1~8號信號表示熱帶氣旋相對於澳門的方位[3],由北方向開始順時針至西北方向。 如果這些信號的下方如同時懸有一白旗,表示熱帶氣旋正移近澳門,對澳門構成威脅[3]。 天文台於10月3日正午12時發出特別天氣提示,表示小犬會在翌日進入香港800公里範圍,並會在當日晚上至翌日凌晨發出一號信號,並會根據小犬的移動速度和強度考慮是否需要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36]。 10月5日上午8時20分,小犬中心掠過台灣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鼻一帶約5分鐘後出海,受地形及台灣海峽南部的海溫環境影響,強度開始減弱。
- 而天文台提醒市民隨着馬鞍移向廣東沿岸,24日晚上香港風力將會增強。
- 10月7日凌晨2時,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再度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 根據天文台紀錄,香港上一次在11月發出8號信號是1972年11月8日,當時為強颱風「柏美娜」。
1960年代共有17個熱帶氣旋引致天文台懸掛五至八號信號(分別用作表示西北、西南、東北及東南方向),列表中這些信號已替換至現今通用之信號。 本頁以列表形式介紹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6年)香港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及其前身——五至八號烈風信號)的懸掛或發出紀錄,截至2023年11月為止,香港天文台共懸掛或發出過127次此信號。 八號風球風向 最近一次八號信號於2023年10月8日至9日生效,當時香港受到強颱風小犬吹襲。 雖然「小犬」遠離,但雲雨帶仍廣泛影響澳門,各區普遍錄得累積雨量超過100毫米,路氹部分區域錄得超過200毫米[122]。 10月13日下午3時40分,中央氣象台認定圓規於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 市民應該因應各自的具體情況和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就警告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八號風球風向: 【颱風蘇拉】八號風球航班可照常起飛? 天文台:飛機升降視乎3大關鍵
勞工處亦曾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同時往來香港的航班受到影響而取消或延誤[12]。 在2018年之後,澳門氣象局改為澳門境內任意一個站點的十分鐘平均風力預測持續達到63公里或以上,並且提前兩至四小時前作出預告表示改發八號風球,在發出八號風球後數小時後才逐漸達到烈風。 在2000年至2017年,澳門氣象局會視乎澳門境內任意一個站點 八號風球風向 八號風球風向2025 八號風球風向 (主要視乎跨海大橋風力) 的每小時平均風速持續已達到或預測兩小時後將會達到63公里或以上,才會發出八號風球,並且一般會提前一兩小時作出預告表示改掛八號風球。
收集到的氣象數據會由無線電發射裝置傳送至飛機,再經衛星系統即時傳送到香港天文台作分析用。 當風切變發生在剛起飛時,飛機速度低,又接近地面,突然的逆風轉變有機會增加飛機事故風險。 因此,即使懸掛八號風球,如果當日風向是與跑道平行,側風強度低於飛機限制,沒有風切變危險,能見度及機場運作各方面達到一定水平,其實航班亦有可能順利升降。 7月15日,受泰利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澳門當天非常熾熱及有煙霞出現,澳門各區普遍氣溫上升到36度以上,其中外港碼頭氣象站錄得當日最高38.6攝氏度,因此澳門的空氣質量檢測站大部分都達到普通至不良水平[13][14]。 颱風泰利(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Talim,國際編號:23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4202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Dodong)是202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風暴。 「泰利」(他加祿語:Talim,國際音標:[taˈlim])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是尖銳及鋒利的意思[1][2][3]。
八號風球風向: 香港現時天氣
1969年颱風維奧娜,因香港天文台處理失當,香港天文台預料維奧娜登陸後迅速減弱,惟香港內風勢在除下三號風球後才普遍達到強風程度,香港天文台只好再度懸掛三號風球。 天文台更預料,明日及周六(9日)離岸及高地吹7至8級風,風力或達等於8號風球的烈風。 當季候風的東北風和熱帶氣旋浪卡的東南風在華南沿岸附近匯聚,空氣中的水汽被迫抬升後冷卻,產生降雨(圖三)。 八號風球風向 各大電腦模式在十二日均預測十三日香港或近岸地區會有大雨,而與雨帶相關的狂風亦會影響本港(圖四)。 事實上,在上午發出八號風球之前,香港部分高地及離岸地方已間中出現烈風。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英語:),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或八號波[1]。
10月5日早上8時20分,中央氣象署表示小犬於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鼻登陸約停留5分鐘後又離開陸地出海,不但是2023年第二個登陸的颱風,也是繼2007年強烈颱風柯羅莎登陸宜蘭後,睽違近16年再次有颱風在10月登陸台灣。 截至5日下午3時,颱風小犬在台湾已造成1死304傷,其中一名死者為居住在台中市大安區的84歲老婦人,因強風吹破玻璃造成破裂,該名老婦人在睡眠时遭到割傷大量出血,送醫急救不治;全台受傷人數最多為台中市,有66人。 全台累计报告總災情2868件,累計停電318189戶,收容處所共開設76處[14][15]。 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定小犬已登陸雷州半島,並對其發出最後一報的警告。 10月7日凌晨2時,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再度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八號風球風向: 發出3號和8號信號的參考指標
下午2時,隨着澳門本地雨勢減弱,氣象局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111];隨後氣象局又表示當“小犬”對澳門威脅逐步減少並進一步遠離後,將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12]。 下午3時30分,氣象局指“小犬”已減弱為熱帶風暴,位於澳門西南約130公里兼逐漸遠離澳門,宣佈於下午5時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13]。 最終氣象局在下午5時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14],當時小犬移至澳門之西南約160公里。 天文台在10月7日晚上9時45分表示,三號信號會最少維持至10月8日中午,並會考慮於10月8日下午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47]。
- 因此,即使懸掛八號風球,如果當日風向是與跑道平行,側風強度低於飛機限制,沒有風切變危險,能見度及機場運作各方面達到一定水平,其實航班亦有可能順利升降。
- 在6日上午11時,氣象局宣布在7日凌晨改發三號風球的機率調升至「較高」[74];在下午5時20分,氣象局表示「小犬」略為增強,並且會近距離經過澳門,所以氣象局會在7日凌晨1時到3時改發三號風球。
- 上午11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 天文台在上午10時半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61],並在上午11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62],當時小犬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160公里,並同時表示當小犬對香港的威脅進一步減低時,會改發一號信號,或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63]。
- [6]由於暴風圈脫離巴士海峽,氣象局於10月12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
根據天文台的紀錄,由1946年至今,此信號共發出過127次。 (不包括轉方向,又或者取代較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視發出至取消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為一整體的數目)。 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指出,小犬掠過陸地之後速度稍慢,半個暴風圈籠罩陸地,有滯留情形,目前離陸地還很近,因此不能排除是否會再次登陸[126]。 八號風球風向2025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對此表示,小犬在掠過鵝鑾鼻後,於當日上午9時明確地往西北西移動,不會再回頭,沒有二次登陸問題[127]。
八號風球風向: 八號風球風向: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天文台預料本港平均風速每小時63公里或以上,並呼籲市民在烈風吹襲前完成所有防風措施,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入境事務處總部及轄下各分區辦事處、人事登記處、生死及婚姻登記處和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暫停服務。 香港國際機場位於大嶼山北面,當氣流橫過大嶼山高山時,可能受地形影響,造成風切變。
八號風球風向: 香港天文台:下午1時40分或之前改發八號風球
凌晨4時,澳門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上午5時45分,中國氣象局表示颱風泰利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再次登陸。 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和澳門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八號風球風向2025 八號風球風向2025 澳門氣象局在2017年天鴿或以前的熱帶氣旋,一般以一小時平均風力實測達到烈風,才會宣佈懸掛八號風球。 8月25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廣州市氣象台表示馬鞍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沿海登陸。
八號風球風向: 八號風球風向: 生效時間最長
氣象局同時於當天晚上8時宣佈將在晚上10時半改發八號東北風球[54][55][56]。 氣象局在晚上10時半正式發出八號東北風球,並預料八號風球會維持至8月25日清晨,當時「馬鞍」集結在澳門之東南偏南約220公里[57][58]。 上午10時,氣象局正式改發三號風球,當時小犬位於氣象局總部之西南約90公里[108];同時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預料雨勢將會維持,低窪地區有水浸[109]。
八號風球風向: 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304,並命名「泰利」[注 5]。 1912年8月31日起,澳門改用數字警告信號系統,當受到熱帶氣旋吹襲時,就會以鳴炮、圓形、圓錐形或圓柱形的物件,向港口航海人士告知熱帶氣旋對澳門構成的威脅程度及烈風吹襲的方向。 最初原意是方便航海人士使用,故此釐定的標準主要是以澳門以內可能出現的風速為依據,當有熱帶氣旋進入了本澳三百英里(約480公里)範圍內時,港務當局始懸掛風球[3]。
八號風球風向: 八號風球風向: 習近平要帶傘!回歸25周年典禮有颱風 香港明狂風驟雨、雷暴
但如果吹東南或西北風,風向有機會與跑道垂直,即所謂側風。 如飛機其中一邊機翼太接近地面,有機會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 八號風球風向2025 八號風球風向 天文台曾在YouTube頻道分享影片,指飛機升降視乎三個因素。 當飛機起飛時,主要借助逆風提升浮升力,而香港國際機場的跑道走向,呈東北偏東至西南偏西,當風向與跑道角度平行時,便有利於飛機升降。 香港天文台曾拍片解畫,指飛機升降取決於三個關鍵,與懸掛的信號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倘若風眼直接掠過本港,風勢會停息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但具有破壞性的風力隨時會突然恢復並從另一個方向吹來。
八號風球風向: 八號風球風向: 發出最多方向的八號信號
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4W[b];同時,澳門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 按照最新預測,尼格會逐漸減弱,但會在今晚非常接近珠江口一帶,於本港以南約150公里範圍內掠過。 本港今日將由吹偏北風逐漸轉為吹偏東風,原本受遮蔽的地方可能會變得當風。 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預料本港風勢會在今日下午逐漸增強,天文台會在下午1時40分或以前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10月8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118,並命名「圓規」[註 1],且表示熱帶性低氣壓94W已併入圓規的環流中。 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八號風球風向: 香港
隨後數年此安排變為正式,但1999年颱風瑪姬仍出現一次違規沒有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便直接懸掛八號信號的案例。 受到2006年颱風派比安事件影響,天文台全面檢討熱帶氣旋警告系統。 由2007年風季開始,發出三號及八號信號時,由以往僅參考維港風速,擴大為參考包括啟德、青衣、長洲、沙田、濕地公園、打鼓嶺、赤鱲角、西貢合共8個近海平面處自動氣象站所組成測風網絡的風速。 當其中半數(4個)或以上測風站錄得或預料錄得的風速達強風及烈風程度,而且風勢可能持續,便會發出相應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社會工作局啟動避險中心第1級開放機制,開放4間避風中心,期間共有12人使用[41]。 2023年7月9日,一個熱帶擾動在菲律賓東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低」[注 1]。 但廉署發現,氣象局並沒有發佈任何文件用以界定或說明何謂颱風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持續性,更沒有制定依據「三項要素」進行颱風預測的內部指引。 馮瑞權表示工作人員均對此清楚了解,一般會「心中有數」,「不會有歧義」。 另外如在非正點改發風球,澳門電台亦會在改發風球後提供一節《特別新聞報道》報道風暴消息,若深夜期間八號或更高風球仍然生效,亦會在正點提供一節《特別新聞報道》。 當八號或以上信號生效期間,無綫電視翡翠台及明珠台、ViuTV及ViuTVsix和港台電視31會定時提供一節風暴消息(亞洲電視在2016年停播前亦有同樣安排),HOY TV則額外時段與有線新聞台聯播《有線新聞》。
每天清晨五點半,往中環畢打街開工:等發行送報紙來,我們忙於套報/摺報/分報等,然後趕派半山各住宅大廈。 尤其是打風落雨,所派的報紙雜誌,不管怎樣小心謹慎,總難免有損傷。 去到十號風球,顧自己走路也艱難,更何況要保住大疊報紙? 她處之以淡:「可以做到就做,不用謝。」言簡意賅,久違的香港精神,推薦為年度金句。 政府飛行服務隊是在2007年一次遠程搜救任務中,意外飛入了颱風「莫拉菲」中心範圍而收集到相關數據。 到2011年,飛行服務隊與天文台合作範圍擴展至南中國海,每當熱帶氣旋移近香港,挑戰者605號定翼機就會飛近熱帶氣旋中心收集天氣數據,其後在2016年斥資900萬引入下投式探空系統,以探空儀收集颱風數據。
八號風球風向: 生效時間最長
天文台於下午3時20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預計於下午5時20分或之前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11],並在下午5時20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12],當時圓規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70公里。 八號風球風向 天文台表示,按照當時預測路徑,圓規將於10月13日凌晨最接近香港,於香港以南約400公里內掠過,八號信號會至少於翌日日出前維持。 八號風球風向2025 天文台於下午4時45分表示隨着泰利逐漸靠近,會在翌日早上6時前考慮發出三號信號[50];至16日凌晨3時45分宣佈會在凌晨5時40分發出三號信號[51]。 隨着泰利進一步增強,香港晚上普遍受強風影響,離岸及高地吹烈風,並有狂風驟雨。 天文台在晚上8時45分表示,香港風勢會在早上進一步增強,會考慮在午夜12時至翌日凌晨2時之間發出八號信號[55];隨後在晚上10時40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在翌日凌晨12時40分或之前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56]。
八號風球風向: 發出記錄
若警告信號取消時間距離博物館閉館時間不足四小時,博物館將不會開放。 而2000年前,則為1995年颱風肯特,一小時平均風力只有嘉樂庇總督大橋及友誼大橋錄得41km/h強風程度的風力,而大炮台山主站只錄得19km/h。 勞工顧問委員會僱員代表周小松表示,當局建議延遲打工仔在八號風球後兩小時復工的做法幫助不大,他以去年山竹為例,交通癱瘓絕非兩小時可解決,僱員擔心被扣錢,仍然會趕上班,混亂依然避不了。 從上述的建議可見,打工仔在家工作也是屬公司機構的彈性處理方法,所以還是須如常工作。 八號風球風向2025 八號風球風向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家工作可減少與他人接觸機會,降低患病風險。 近幾年的颱風襲港,都採取一種「過門而不入」的神奇態度,又或者明明應該掛更高風球,可是不知為何天文台總是不掛,令人懷疑天文台為了商界利益而妄顧安全,怒火遂發在全港最大的老闆李嘉誠身上,李氏力場就這樣誕生了。
其中,呂宋北部、中部及西部,如巴丹省、三描禮士省、西民都洛省等省份,以及米沙鄢群島亦受小犬帶來的降雨所影響[9]。 隨著颱風接近,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10月10日下午5時發出二號風暴信號,警戒區域包含呂宋島。 八號風球風向 另外,凌晨0時杏花邨風力比下午明顯增強,海面不時有「白頭浪」,更不斷有巨浪湧上拍打岸邊,部份湧浪甚至比岸邊的4米燈柱還要高,亦濺起不少浪花。 八號風球風向 現場甚少居民繼續跑步做運動,只有少量市民在現場「追風」賞浪。 如8號烈風訊號在正午12時後仍然生效 ,港金公開喊價市場全日停市 。
八號風球風向: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自1979年颱風荷貝後,再次於同一年代發出超過一次十號信號,亦是再次有超強颱風引致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信號。 颱風蓮花成為超過40年以來最弱的八號信號,同時亦是2007年改變發出三號及八號信號的參考範圍後,首次連三號信號也不達標的八號信號,及首次沒有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烈風的八號信號。 但9月沒有熱帶氣旋襲港,為2004年以來首次;亦是有紀錄以來,首次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9月沒有熱帶氣旋襲港。 維持1小時35分鐘(6月29日晚上11時05分至30日凌晨12時40分),打破2008年颱風風神紀錄。 連續2年發出九號信號:2008年的颱風鸚鵡和2009年的颱風莫拉菲,1973年至1975年以來首次。 (3+1)10天文台實施新熱帶氣旋分級制度,原有「颱風」再分拆為「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
另一方面,考慮到「馬鞍」有機會進一步增強,最高水浸高度會達0.8-1.2米,因此氣象局將於晚上8時將風暴潮警告升級為橙色。 由於未來數日正值天文潮高位,而在疊加風暴潮及持續降雨影響下,預計8月25日凌晨3時至中午12時低窪地區及沿岸會出現顯著的水浸[45][46][47]。 8月24日晚上8時,橙色風暴潮警告正式生效,澳門進入「即時預防狀態」[51],同時啟動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52]。 位處低窪地區的廣播喇叭響起風暴潮低窪地區預警音頻警報持續3分鐘,澳廣視旗下電台澳門電台的中文和葡文頻道,電視澳視澳門台、澳視葡文台和澳門資訊頻道於晚上8時整響起高點音頻警報持續3分鐘,並播放風暴潮警告生效信息。
八號風球風向: 颱風蘇拉 天文台教你應對8號風球
[69]下午6時30分,氣象局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馬鞍」集結在澳門以西約460公里。 隨着離岸風勢開始增強,天文台於下午12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12],當時馬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40公里。 天文台亦特別提醒,受風暴潮影響及時值天文漲潮,鰂魚涌的海水高度會在25日凌晨5時至上午9時期間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米,即比正常升高1米左右,海水上漲可能會引致低窪地區出現海水倒灌[13]。 下午開始香港風力明顯增強,普遍吹強風程度的東至東北風,離岸海域及高地間中吹烈風。 天文台在下午5時25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預計在晚上7時25分或之前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4]。
在上午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之前,香港部分高地及離岸地方已間中出現烈風。 八號風球風向 例如橫瀾島的10分鐘平均風速在今日上午3時左右曾達每小時75公里,而最高陣風為每小時86公里。 當尼格在澳門近距離登陸後,強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時,氣象局仍會維持八號風球多一小時,作過渡改發三號風球,以避免立即改發較低信號影響社會正常運作。 至於澳門,當地氣象部門至今仍保留懸掛熱帶氣旋信號實物標誌及晚間燈號標誌的做法,而當地媒體亦使用「懸掛」、「除下」這些字眼。 但氣象局在2018年開始亦改為使用「發出」、「生效」、「取消」字眼。
天文台在下午2時半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65],並在下午2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66],當時小犬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190公里[67]。 最終天文台在下午4時2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68],當時小犬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210公里;隨後天文台亦在下午5時4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69]。 香港天文台在10月11日上午發出特別天氣提示,預計熱帶氣旋圓規在11日橫過呂宋海峽後,於同日晚間進入香港800公里範圍內,屆時天文台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天文台指,在圓規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華南沿岸風勢在未來一兩日會逐漸增強。 隨著圓規橫過南海北部及靠近香港,香港天氣會在翌日稍後轉壞,風力會進一步增強。 天文台預料圓規會在星期三初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以南約400公里掠過,香港部分地區風力可能會達烈風程度,廣泛地區亦可能有暴雨及狂風,而與圓規相關的驟雨會在本週後期繼續影響廣東沿岸。
當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 天文台會密切監測其動向和發展,評估是否需要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天文台指在過去一兩小時,與尼格相關的對流有所減弱,但其中心附近仍有烈風。 八號風球風向 預料尼格會進一步減弱,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維持的時間,會視乎尼格的減弱程度。 八號風球風向2025 八號風球風向 如尼格減弱為一個熱帶低氣壓,或本港的風力顯著減弱時,天文台會改發較低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八號風球風向: 八號風球風向: 「圓規」明升級颱風 周三達八號波風力
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209[注 4],並命名「馬鞍」。 同時,香港天文台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英語:Gale Or Storm Signal No.8),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或八號波[1]。 隨著與小犬相關的颶風區逐漸遠離本港以南海域[54],天文台在晚上10時45分表示,會在晚上11時50分改發八號信號,並預料八號信號會維持至10月9日早上11時[55]。
八號風球風向: 颱風馬鞍 (2022年)
另外,16個避險中心同時全面開放,接收人數減少一半至1.2萬人,亦因應防疫需要,中心內需要隔開間隔,可容納人數減半,但相信足夠應付。 由於澳門蛋用作COVID-19防疫治療設施,不用作避險中心用途。 衛生局同時會在5間避險中心,包括塔石體育館B館、慈幼中學、中葡職中體育館、氹仔奧林匹克體育館及路環飛鷹基地會派醫護人員進駐,為有需要市民提供醫療服務[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