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不在以上地區的豐盛苑和景田苑則沒有使用任何共通字,這兩個屋苑也是所在地唯一的居屋屋苑。 從居屋22期甲起,除了出售一手居屋單位,亦同時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轄下未售公屋單位,但由於政府有意縮短公屋輪候年期,此等安排在2001年取消。 「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英語:Senior Citizen 居屋出租計劃2025 Residences Scheme(SEN))是房協為長者量身打造的一個房屋計劃。 房協於1996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中等收入長者對專為其設計的房屋需求甚為殷切。 所以房協推行「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務求達到讓長者「安枕無憂」及「頤養天年」的目的。
- 房委會早前公布租置計劃貨尾單位的銷售安排,表示尾單位會在1年2次的居屋及綠置居計劃中出售予合資格綠表人士,定價機制及轉讓限制將會與現時租置計劃沿用的一樣。
- 屋苑毗鄰市建局項目煥然一居,距離即將投入服務的啟德港鐵站僅1分鐘步程,地理位置極之優越。
-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 2002年,香港政府推出孫九招,宣佈無限期擱置居者有其屋計劃,即不會再興建新的居屋及住宅發售計劃屋苑。
- 符合綠表資格的申請人,可填妥綠表「購買資格證明書」的申請書及繳付HK$770的申請費,用以下方式申請。
他指出,早在房協推出計劃時,民建聯已經提出分租並非最理想的模式,因「相見好,同住難」,計劃成效有限。 他歡迎房協接納民建聯的意見,向公屋輪候冊輪候3年或以上人士出租整個單位,或透過非政府機構安排,將單位分租給多個合資格租戶,他表示十分贊同。 有取表的市民指,減價後居屋的呎價較能負擔,抱著「碰下運氣」的心態申請。 在2019年4月11日,居屋2018更曾創下一日售出168伙的紀錄,是復建居屋以來銷售率最高的一個揀樓日。
居屋出租計劃: 物業發展
房協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至今已逾一年半,計劃原為向年滿60歲以上業主「大樓換細樓」時提供免補地價優惠,以此為市場騰出更大的居住空間。 居屋出租計劃 居屋出租計劃 另一方面,房屋委員會於星期一(21日)表示將恆常地參與房協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亦即容許所有持有物業達十年以上的居屋業主申請出租單位。 儘管政府在2010年1月至4月期間把所有居屋貨尾單位推出發售,但單位為數不多,而且大部份都是分佈於新界區,對於要到市區上班的人士相當不便;而地處市區的剩餘居屋單位也出現了大批唐樓家庭及單身「80後」人士的「搶購潮」。
最後,所有單位於同年6月12日售罄,歴時187個曆日或69個揀樓日,是復建居屋以來推售期最長的一次。 居屋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房委會自行興建,屋苑名稱通常以「苑」字結尾,大廈名稱則以「閣」字結尾,只有少部份英文字母或數字形式表示座數。 此類居屋大部份有其標準居屋樓宇設計型號(例:彈性十字型、十字型、風車型等),也有小部份因為地盤空間不足或其他原因未能採用標準設計時,房委會會用上特別設計(如:寶麗苑、寶熙苑);另有部份居屋則與出租公屋共用相同的樓宇設計(例:Y型、和諧式、非標準型等),甚至直接由即將落成或已落成但騰空的出租公屋改裝而成。 荃灣祈德尊新邨於1989年全面落成,憑其獨特設計和景緻怡人的園林,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91年的優異獎狀;而另一個出租屋邨——將軍澳茵怡花園則憑其環保設計,於1997年全面落成,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98年的銀牌獎。 1945年抗戰結束後,中國大陸全面爆發國共內戰,南遷香港的內地居民日增。
居屋出租計劃: 按揭計算機
而在2005年,政府亦先後打算將部份剩餘居屋單位改作低星級賓館或售予華潤集團作「分時渡假」服務式公寓、又或者考慮售予房協作為公屋用途(僅瓊軒苑、東濤苑及油翠苑),以振興旅遊業,但經驗證後並不可行,重新以剩餘居屋計劃方式出售。 元朗區目前僅天水圍分區的居屋命名有共通字,以「天」字起名,如天盛苑、天祐苑、天麗苑、天愛苑、天頌苑及天富苑(除已改作公屋的前逸天苑將「天」字放在屋苑名稱第二個字;此外,天富苑曾擬命名為「新禧苑」,以紀念屋苑在千禧年落成,是另一個特例)。 葵青區及荃灣區居屋命名的共通字按照居屋分區可分爲四組:葵涌分區的居屋以「葵」或「峰」及字起名,如下葵涌的葵賢苑、葵康苑、葵俊苑、上葵涌的怡峰苑及寧峰苑;荔景及九華徑分區的居屋以「麗」或「荔」字起名(兩字粵語同音),如悅麗苑、賢麗苑及荔欣苑。 青衣分區的居屋以「青」字起名,如青宏苑、青俊苑、青泰苑、青盛苑、青華苑、青雅苑。 位於德士古道附近分區的居屋以「尚」字起名,如尚翠苑(位於荃灣區)及尚文苑(位於葵青區)。 居屋出租計劃 香港仔/黃竹坑/鴨脷洲分區的居屋以「漁」漁暉苑、漁安苑,以及私人參建居屋以「濤」字起名,如南濤閣、雅濤閣。
職是之故,無論政府如何擴充或推出再多的同類計劃,它最終需要著手處理的歸根究柢還是樓價高昂問題。 過去多年發展房屋數量嚴重不足,本身就是令早期買入居屋業主有閒餘單位可供出租的基礎;及後隨著市場供應短缺、樓價上揚,業主心態自然傾向繼續持有物業,也使當局更難吸引市民賣出單位。 與其在其他地方作各種小修小補,倒不如務實直面樓價高昂這個最為關鍵的社會問題。 在「未補價資助房屋出租計劃」下,居屋作用已經乖離自住物業初衷,而且政府起初對居屋業主作出的市值優惠及地價減免,都變相成為對居屋業主的放租津貼,是由政府資助居屋業主向現時無樓的港人收租。
居屋出租計劃: 市區重建項目(與市區重建局合作)
但是,由於2019冠狀病毒導致上一期居屋計劃銷售期順延,故此押後公佈並接受申請。 在是次銷售中,政府首次將白表配額增加至佔單位數目的60%,以增加非公屋居民置業機會[27]。 居屋在4月11日晚上7時截止申請,房委會指累計收到14.47萬份申請表格,超額認購最少31.6倍[22]。
- 青衣分區的居屋以「青」字起名,如青宏苑、青俊苑、青泰苑、青盛苑、青華苑、青雅苑。
- 按綠、白表的六比四編配比例,白表單位配額只有864個,申請者平均97人爭奪一個單位[15]。
- 將軍澳昭明苑位於坑口,距離港鐵坑口站約10分鐘,坑口區內有齊大型商場、體育館,而屋苑內預計設有長者鄰舍中心及停車場。
- 而在3月23日政府公佈公務員再度居家工作後,揀樓程序於同月27日後再度暫停,直至5月8日再度恢復,是歷來首次因疫症而暫停居屋銷售。
- 「居屋2023」及「白居二2023」今日(7月31日)上午8時正開始申請,為期兩星期。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今日(二月十七日)宣布,「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2022」(「居屋2022」)及「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2022」(「白居二2022」)將於二月二十五日上午八時至三月二十四日晚上七時期間接受申請,為期四個星期。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業主與租戶在這個計劃下分別能產生現金流及改善居住環境,所以縱使它未直接幫助無樓人士「上樓」,但是市場反應卻遠遠較「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好。 居屋出租計劃 目前住宅單位供應不足,政府固然有需要從供應入手,但是覓地建屋沒有可能一蹴而就,而在今天市民居住環境艱難的生活苦況下,善用已有居屋幫助更多市民自然也是一項當務之急。 然而不論是吸引長者「大樓換細樓」釋放更多居住空間的「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抑或放寛居屋出租限制的「未補價資助房屋出租計劃」,兩者實際收效依然甚微。 地下大堂不設中央冷氣,單位則採用近年公屋常用的構件式單位(居屋版本)設計(Modular Flats Design),不設固定間格,而用料交樓標準與公屋貼近,如門外沒有鐵閘,廚房及洗手間不設組合櫃,採用明喉,企缸只設支架。 較以往八萬五時代居屋內廚房及洗手間交樓標準附設組合櫃,並以暗喉設計,企缸有門、部份單位亦設浴缸的設計大倒退。
居屋出租計劃: 命名空间
是次揀樓程序於2021年9月10日結束,歷時108個曆日或68個揀樓日,為復售居屋以來第二長的銷售期;平均每個揀樓日售出單位更達到105伙,打破過去數年居屋銷售的紀錄。 1999年居者有其屋中心及居屋示範單位一併搬遷到樂富房委會客務中心內,居屋中心搬去客務中心三樓,而居屋示範單位則搬去客務中心一樓。 1985年居者有其屋中心搬遷到樂富中心四樓,而居屋示範單位則遷往樂富邨(當時隸屬橫頭磡邨)的宏樂樓平台。 租置計劃有房委會做擔保人,為買家保證 「10成按揭」貸款額,買家只須繳付 $2,500 意向金,樓價餘款(樓價減去意向金)則透過按揭攤還,實現「零首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場後,房屋政策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為軸心,頒布《2019 年施政報告》前後期間,坊間一度盛傳租者置其屋計劃將獲重推。 當地政府規定租期最短半年,但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國籍租客最長可租三年,至於其他國籍則一律最長一年半。
居屋出租計劃: 命名空間
由於居屋二手市場繼續熾熱,房委會決定將自「居屋2022」起出售的資助房屋轉讓限制再收緊,包括在15年內不得補地價出售,以及在首5年只限以原價轉讓單位。 居屋出租計劃2025 2017年2月,房委會宣佈推出平山彩興苑,梅窩銀蔚苑及銀河苑共2057個單位。 房委會亦一併推出35個曾經推出但買家撻訂的單位,當中包括沙田美盈苑4個單位、沙田美柏苑4個單位及荃灣尚翠苑16個單位等[20]。 居屋於4月11日截止申請,房委會客務中心收到約6萬份申請,最少超額認購27倍,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估計,最終收到的申請會達10萬份,超額認購近46倍[21]。
居屋出租計劃: 計劃推出8個月零租賃
總括來說,根據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住宅單位買主須由房屋委員會提名,而買主可得與居屋計劃相同的特惠按揭貸款,並受轉售及其他限制。 除上述之外,其他一切安排,如屋苑設計、建築工程、購樓法律手續及有關律師費用、交樓及入伙手續、屋苑管理等,均由私人發展商及其委托的建築師、律師及管理公司負責,與一般私人物業發展無異。 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的住宅單位買主在選擇其單位時,必須繳付相等於樓價半成(如屬綠表申請人)或一成(白表申請人)的提名費。 此筆款項須在居屋中心繳交,但收受此筆提名費,並不代表房屋委員會或政府在樓宇買賣中成為發展商或買主的代理人。
居屋出租計劃: 私人參建建屋質素惡劣
申請獲批後,業主及租戶可使用計劃下的資訊共享平台,自行配對樓盤及洽談租金,如果居屋單位屬2房或以上,亦可選擇租出整個單位,或分租睡房。 大部分房協或房委會居屋,適用於此計劃,申請表可於網上、郵寄或親身遞交,需時約1個月,業主與租戶的申請費用,分別為 200 元及 100 元。 然而,市場上仍不時有未補價的居屋「暗盤」出租,為防止濫用公共資源,如發現違例的居屋租賃,業主與租客同屬觸犯《房屋條例》。 過了禁售期後,下一步是向房署補回地價,待取得「 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Letter of Removal of Alienation Restriction) 後,才可把居屋單位於公開市場放租。 居屋是以市價折扣優惠售予合資格人士,把單位租出去,又似乎違背了協助上車的原意。 值得一提的是,「居屋2017」亦是房委會最後一次使用實物攪珠機進行攪珠程序的資助房屋銷售計劃,其後的居屋及綠置居期數均改用電腦抽籤,但仍稱之為「攪珠」。
居屋出租計劃: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
同時為了在有限樓宇高度下,用盡地盤發展潛力以增加單位供應,建築師把升降機機房置於頂層而非天台,所以升降機不到頂層。 和諧二型Harmony 居屋出租計劃 2錦豐苑錦荷閣、錦蘭閣(錦豐苑內其餘樓宇均是採用和諧一型設計)全港僅建有2座和諧二型居屋大廈,此類大廈為37層呈Y字型設計,在大廈中央有6層高中庭,大廈三邊側翼相同,板模可輪流及重複使用,大小單位組合靈活,附屬設施設於地下。 由於和諧二型大廈佔地較其他類型為廣,不利於整體屋苑設計,所以不為大部份負責公共房屋的建築師所採用,最終於1999年停用。 和諧三型Harmony 3東欣苑榮欣閣、慈安苑安康閣靈活式大廈,一般呈T字型,最高27層,包括一個屋宇裝備設施單元和一個側翼。
居屋出租計劃: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9
1948年,恰逢倫敦市長向香港福利議會捐贈的「空襲救災基金」(Air Raid Distress Fund)14,000英鎊,聖公會何明華會督遂策劃成立香港房屋協會,由施玉麒牧師負責實際統籌工作,以舒緩來港難民的居住困境。 在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73年成立前,房協針對貧苦市民的住屋需要提供了大量幫助。 房協致力解決住屋問題和不斷創新,以達到世界水平,並在質素、物值及管理方面佔領導地位,並以「顧客為本」、「優質為尚」、「人才為基」及「資源為用」為信念,實踐企業原則。 香港房屋協會(英語: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簡稱房協和HKHS),成立於1948年,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並於1951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059章 《香港房屋協會法團條例》成為法定機構[1]。 是香港三個提供資助房屋的機構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居屋出租計劃: 申請時須遞交的文件(只適用於親身或郵寄遞交)
至於粉嶺清濤苑鄰近清河邨,步行10分鐘到上水站,為最快落成的屋苑項目。 居屋出租計劃 居屋出租計劃 位於火炭坳背灣街的旭禾苑1幢大樓合共提供830伙,實用面積介乎 平方呎,售價介乎HK$173萬至HK$336萬,平均呎價HK$6,961。 深水埗發祥街西街凱德苑雖然只有1座大樓,合共提供814伙,實用面積介乎馬鞍山錦駿苑倚山而建,但交通尚算方便。 錦駿苑5座共提供2,069伙,售價介乎HK$189萬至HK$387萬,平均呎價HK$7,413。 錦駿苑位於公屋欣安邨附近,鄰近港鐵馬鞍山線大水坑站,步行只需5至10分鐘即達,未來將有天橋接駁至欣安邨,有巴士及小巴站。
除了一般的出租單位外,房協在部份出租屋邨中,亦設有約900多個年長者單位,為年長者提供租金優惠及特別為年長者設計的出租單位,出租單位總數約33,000個。 出租單位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甲類出租單位的對象為低收入家庭,而乙類出租單位則出租予入息較高的家庭,甲乙兩類出租單位的申請資格亦各有分別,而兩類出租單位的租金也比市值為低。 2022年,房委會推售 535 伙租置公屋,定於 11 月 15 日,供綠表人士選購,當中包括觀塘翠屏北邨、鑽石山鳳德邨、鴨脷洲利東邨、香港仔華貴邨、屯門山景邨、良景邨等,最平單位位於良景邨,面積 164 呎,售 15.9 萬。 此外,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會在6月21日開會,審議有關未補價分租計劃擴大至房委會轄下單位安排,倘若通過有關建議,房協及房委會最快同日或6月底前公布計劃最新安排。 六個新建居屋發展項目共9,154個單位,包括啟德啟悅苑;觀塘安楹苑、安麗苑和安樺苑;屯門兆翠苑;以及元朗朗天苑。 2014年7月,傳媒報導房委會計劃於該年12月,發售首批復建居屋,包括5個居屋屋苑共2160個單位[9][10]。
筲箕灣分區的居屋屋苑以「東」字起名,例子:東旭苑、東欣苑、東盛苑、東熹苑、東霖苑、東濤苑、東駿苑。 柴灣/小西灣分區的居屋以「翠」字起名(因柴灣曾考慮易名翠灣),如山翠苑、杏翠苑、佳翠苑、怡翠苑、悅翠苑、茵翠苑、景翠苑、曉翠苑;以及私人參建居屋如康翠臺、樂翠臺。 北角/北角分區首次有居屋出現,即驥華苑,以「華」字起名,驥華意指才華出眾、地靈人傑。 只要您現居於租置屋邨單位,並擁有公屋戶籍,便能隨時申請購買現居公屋單位,由租轉買,租戶變業主,無額外的入息和資產限額。
居屋出租計劃: 住宅發售計劃/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2000年,香港爆發居屋短樁醜聞,位於沙田圓洲角的愉翠苑有兩幢大廈因大部份樁柱短樁導致樓宇傾斜而被迫拆卸,而像元朗天水圍的天頌苑這些短樁情況嚴重的居屋亦需要作維修補樁工程。 房屋署於2007年銷售曾出現結構問題的剩餘居屋單位提供額外十年結構安全保證作為招來吸引市民購買此曾出現結構問題樓宇。 所以早期的設計一般與私人樓宇一樣採用常見的每層8伙的井字型設計,如麗晶花園 ,務求合乎建築物條例最小要求之餘,也將空間運用得最高效率,節省建造成本。 從1985年推出的大埔廣場開始到停建之前,負責私人參建居屋的建築師們則大多傾向使用每層10-12伙的井字長型設計,即是在井字的其中兩面的中部拉長一些多放兩個至四個2房單位的設計,因為此舉可以減少座數,藉此減少走廊、樓梯的空間及屋宇裝備設施的數目,以進一步節省建築成本。 而房屋署也規定私人參建居屋要設有固定間隔及提供指定面積的兩睡房、三睡房、三睡房連主人套房及從1995年富怡花園推出起至停建前更廣泛使用三睡房連多一個洗手間的四大類間隔。 2010年夏,香港政府進行資助市民置業的公眾諮詢,初步發現大部份市民都希望復建居屋。
居屋出租計劃: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4
其後,買主須往發展商委托的律師樓辦理購樓的法律手續及繳付由律師公會制訂的有關律師費用。 居者有其屋計劃(英語:Home Ownership Scheme),簡稱居屋(英語:HOS),是香港的資助出售公共房屋計劃之一,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統籌、策劃及興建的出售房屋,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1982年第三期乙起)售予合資格的申請人;此計劃內興建的房屋通稱「居屋」。 房委會並且於1978年推出第一期居屋開始,設立居者有其屋中心(英語:Home Ownership Centre)專門處理有關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事宜。 在2000年後,由於樓價下調,中等入息家庭已經有能力在自由市場置業,以及要配合政府的房屋政策而停售夾屋,其中3個建築中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項目已於2000年獲政府批准改作非資助住宅,以市價在自由市場出售,這批房屋經補地價後變成了市值發展項目。 消息又透露,房協的優化措施主要是將整個資助單位出租;為方便業主把單位多個房間分租予不同合資格人士,房協除讓業主自行洽商租用事宜外,亦會邀請非政府機構合作,倘業主有需要的話,可透過非政府機構分配個別單位予兩個或以上合資格人士或家庭共同居住。
居屋出租計劃: 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
當有單位出售後該屋邨即會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由購買者自行共同管理;如該屋邨仍有出租單位,擁有業權的房委會由房屋署派遣一名代表加入業主立案法團,但其於業主大會中投票權仍與其業權份額相當。 雖然「出售公屋計劃」以失敗告終,但亦為1998年推出的租者置其屋計劃訂下數個重要原則:出售樓宇以Y型大廈及相連長型大廈為主、相關租戶可自由選擇認購與否,以及訂價須具備吸引力。 2004年,紅灣半島的發展商新世界發展與其後購得紅灣半島一半權益的新鴻基地產,宣布清拆紅灣半島,引起社會各界嘩然。 2004年12月10日,由於當時屋宇署指出可以批出清拆令,但不容許發展商更改總建築圖則,使發展商即使清拆了也只能建一座完全一樣的樓宇,兩大發展商由於受各界反對,被迫宣布擱置清拆計劃,事件才告平息。
居屋出租計劃: 新增「長住條款」打擊炒家 長者家庭需與長者同住
在1970年代至2002年期間,以及自2023年起,私人發展商會參與居屋興建,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計劃是政府在1977年設立,目的為輔助居者有其屋計劃,提高建屋量,藉以紓緩市民對居者有其屋的需求,為公共屋邨住戶及中下入息家庭提供自置居所的機會。 1983年房委會推出「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英語:Middle Income Housing Scheme(MIHS)),當時擬發售屯門美樂花園、柴灣康翠臺及樂翠臺。 當時首先推出的美樂花園,因推售市樓市逆轉,市民反應冷淡,導致未能售出的單位,後來要改作政府宿舍或售予原來不合資格的家庭。 因沒有置業者支持,最後整個計劃被擱置,而康翠臺及樂翠臺則要改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出售。
自1970年代末起,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屋邨大部份都設有商場、中央公園、室內停車場和屋邨俱樂部等私人屋苑設施,部份位於新界的房協屋邨甚至有游泳池和露天停車泊位。 其中荔景祖堯邨於1981年全面落成,當時憑其地盡其用及優美的環境設計,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81年的優異獎狀。 此外,由於祖堯邨部份大樓依山而建,房協於2014年為該邨加建轉乘升降機大樓及行人天橋,方便居民出入。 該工程於「2015年建築測量師大獎」中,榮獲「大型加建及改建及翻新工程」優勝獎。
居屋出租計劃: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在今年的出售綠表置居計劃當中,房委會把租置單位出售對象擴展至所有綠表人士。 【香港樓市2022】本文圍繞買二手公屋要留意的三個範疇:包括按揭、維修和轉售限制等。 根據強制驗樓計劃,樓齡達 3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不超過3層高的住用樓宇除外) 的業主,須在接獲屋宇署送達法定通知後,委任一名註冊檢驗人員就樓宇的公用部分、外牆及伸出物或招牌進行訂明檢驗並監督檢驗後認為需要進行的訂明修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