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2號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金鐘站同中環站成為當時地鐵唯獨兩個響香港島嘅車站。 由於起金鐘站時已經預計呢個站成為港島綫嘅轉車站,所以初期嘅金鐘站已經設立上下層兩個側式月台。 金鐘廊 1982年5月10號及5月17號荃灣綫通車,金鐘站亦被納入荃灣綫嘅一部份。 金鐘廊2025 而且,如果港島綫或荃灣綫有故障或有列車臨時需要喺呢個站作為終點站時,呢度就好容易發生混亂。
- 金鐘區的商場一向主打奢侈品牌及國際品牌,位於港鐵金鐘站上蓋的金鐘廊也不例外,《香港01》記者今日到金鐘廊巡視,午膳時間人來人往,但大多只是穿越通道前往其他商場或商廈,或是到咖啡店買飲品。
- 當中舊三軍司令官邸改建為茶具文物館及卡素樓於1992年改為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 金鐘站東面近夏慤道一側(位於南港島綫月台北端上方),設有一座由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的牽引變電站(名為「金鐘變電站」),由香港電燈管轄,為沿綫車站及兩綫列車供電[22];當中,該變電站亦設有一條電纜隧道,負責為港島綫的架空電纜供電[23]。
- 乘客可通過香港站經轉乘通道前往中環站轉乘港島綫,在平日繁忙時間起到分流作用,然而由於東涌綫在非繁忙時間的班次疏落,故分流效用不太高。
1979年3月30日[4],駐港英軍將域多利兵房的土地交還給香港政府[5],地皮分別被規劃為休憩設施、政府部門用地及商業用地,大部分兵房用地後來成為香港公園,東南面的土地建成金鐘道政府合署及香港高等法院,而商業用地則透過拍賣,建成太古廣場、香港港麗酒店和港島香格里拉酒店[6]。 金鐘廊2025 此外,為配合1970年代推行的抵壘政策,域多利兵房曾經用作偷渡者辦理身分證的地方。 1980年政府實施即捕即解政策前,提供3日寬限期讓非法入境者申請身分證,附近一帶大排長龍。 至於海軍地段,由於19世紀中後期英國皇家海軍在遠東地區的部署大增,於是決定在中環與灣仔之間的港島北岸填海,用來興建海軍船塢,使皇家海軍可在東亞長期派駐艦隊,香港因而成為當時英國在遠東的第二大海軍基地,僅次於星加坡。
金鐘廊: 金鐘
直至1989年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後,荃灣綫並不再是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之間的唯一一條地鐵路線,而經觀塘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乘客也無須支付繁忙時間附加費,轉乘人流才稍為回落。 隨著九巴在1991年開辦過海隧道巴士300線後,金鐘站使用量再稍為減少,故前地鐵公司亦於1993年取消繁忙時間附加費。 1985年5月31號港島綫第一期(金鐘至柴灣)啟用,金鐘站暫時成為港島綫西行方向嘅總站。 為咗方便乘客慣性流向,當時月台嘅安排係荃灣綫往中環方向嘅月台同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嘅月台響一層,而港島綫去金鐘方向嘅(終點站)月台同荃灣綫往荃灣方向嘅月台都響同一層,等乘客可以跨月台轉車。
場內大型牆壁上設有多部自助購物機售買各種時尚精品,為顧客帶來源源不絕的互動潮流資訊。 同年5月,除了星巴克(東翼重開)及西面通道的店子(麵包店等)外,其他舊型店舖已經結業。 金鐘廊 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此處特別是夏慤道,是佔領行動的大本營,不少政治組織在此設帳篷站,部分在內設指揮中心。
金鐘廊: 太古廣場
金鐘站車站大堂曾經作出多次翻新,翻新工程不斷增加大堂商店數目,為乘客帶嚟方便,同埋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 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沙中綫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而擴建部分的承建商則為基亞-聯歐沃-基利聯營(Kier-Laing O’Rourke-Kaden Joint Venture)[46]。
另外,原有的車站大堂亦將會向東面擴建,並設有中庭及巨型天窗,該處會設有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已重置的E出口、大堂及車站各月台層。 其中一組4條扶手電梯可由L1層大堂直達L4層的轉車大堂,乘搭該段扶手電梯需時約1分鐘。 然而不論中文地名「金鐘」或英文地名“Admiralty”都從來都不是官方地名,坊間理解的金鐘範圍實際上是官方定義的中環東部。
金鐘廊: 主要店舗列表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堂,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由於起金鐘站嗰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綫嘅轉車站,所以初期嘅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嘅側疊式月台[9],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台畀承建商喺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綫工程之用。 金鐘廊2025 1982年5月10號,荃灣綫通車,金鐘站被納入荃灣綫嘅一部分[8][10]。 金鐘站響香港島中西區金鐘嘅一帶海旁商業中心區,周圍有地標性建築物、公司總部、主要政府部門、高等法院、外國領事館、酒店、公園及購物商場。
金鐘廊: 車站大堂
另外,車站嘅西面有金鐘渡線,可以畀列車調頭、調度又或者畀列車來回港島綫同荃灣綫之間,當列車出現故障及車務調動時,列車可以響金鐘站作為臨時終點站。 而好多時,地鐵唔載客嘅列車會用到呢個站嘅渡線,由本站荃灣綫嘅4號月台駛入該站嘅金鐘渡線區,響嗰度調頭及調度。 之後,嗰列唔載客嘅地鐵列車就會由金鐘渡線區駛入呢個站港島綫嘅3號月台。 2004年1月5日,一名65歲老翁於當日早上約7時30分至9時期間在荃灣站登上一列往中環站方向的荃灣綫列車,當列車離開尖沙咀站後駛進維多利亞港下的隧道路段前往金鐘站時,該名老翁在車廂內用火機燃點一瓶盛有稀釋液的膠瓶。 當時任職政務主任的乘客季詩傑即時喝止對方,但膠瓶成功被點燃,火勢順易燃液體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濃煙[52]。
金鐘廊: 地點: 金鐘廊 無障礙分類:購物指南 無障礙資訊: 金鐘廊只設少量無障礙設施,不設升降機到不同地方樓層,大部份地方通道設計闊落,但商舖及食肆內則較狹窄,不大適合輪椅/行動不便人士出入。
當時任職政務主任嘅乘客季詩傑即時喝止對方,但膠樽成功被點燃,火勢順易燃液體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濃煙。 65歲老翁嚴金鐘喺當日朝早七點半至九點期間,響地鐵荃灣站入閘,上咗一列往中環站方向嘅荃灣綫061號列車。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月台幕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綫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綫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在互聯網服務上,金鐘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2],同時於L1層大堂付費區內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3]。 金鐘廊2025 規劃署早在2014年展開金鐘廊用地的規劃及設計研究,並於2018年完成研究,建議用地分兩部分發展,當中,西面地盤B將保留作行人連接之用,提供約2.6萬平方呎餐飲和零售樓面。 其實規劃署早於2014年已就金鐘廊的重建規劃展開研究,並於2018年完成研究,原定2019年展開,並最快於2023年落成。
金鐘廊: 原定2023年落成 金鐘廊重建工程未開展 發展局:須調解反對意見
至於車站大堂亦為配合新擴建部分之用色而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包括將大堂之藍色紙皮石及焗漆板,更換成白色仿麻石牆,以及在C出口旁的一端牆壁換成「藍色黃色漸變間條玻璃板」,是全港鐵市區綫網絡中首次使用,亦是繼東涌站及博覽館站後再次使用玻璃板。 金鐘廊2025 金鐘廊 2007年,金鐘站F出口擴展到皇后大道東及星街一帶,故亦吸引一些往返灣仔一帶的乘客經F出口使用金鐘站。 金鐘廊 自2002年將軍澳綫啟用後,觀塘綫乘客須在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而將軍澳綫於非繁忙時間班次較觀塘綫疏落,車程較之前多花費最少4分鐘[27],這不便讓不少觀塘綫沿綫各站的乘客改回經旺角站及金鐘站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金鐘站人流亦因而回升。
金鐘廊: 「金鐘主持人」跪地痛哭送別母! 親眼見「迴光返照」最後告白噴淚
加上呢個站係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同東鐵綫嘅重要轉車站,尤其係南港島綫唯一嘅轉車站,因此每日繁忙時間都會有好多乘客用呢個站轉車,往返香港島各區、九龍同埋新界。 除此之外,唔少乘客都會利用呢個站去金鐘廊同太古廣場等等地方返工、買嘢同飲食。 金鐘站的土地於1870年末曾為船塢,該船塢已於1970年代拆卸。
金鐘廊: 列車班次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與軍部協商後,駐港英國陸軍也將部分在金鐘的用地移交給港府,配合原來海軍船塢的土地,使港府能夠將皇后大道東拉直及擴闊,該路段後來被稱為「金鐘道」[註 金鐘廊 7][1]。 海軍船塢原址移交港府後,除了用於改建皇后大道東,1970年代中期規劃興建的香港地鐵也在此設置金鐘站,而車站附近的金鐘廊、海富中心、統一中心及力寶中心等商貿樓宇亦在此相繼建成。 金鐘地段過去是駐港英軍的軍營、碼頭、船塢及相關後勤設施的重地。 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為市民通俗理解成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