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經過研究後,提出將現有屬於「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分拆成為3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能分拆為「南北」用地,並且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5倍增至6.5倍,以增加重建的誘因及動力。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於3月25日通過初稿後,將會於4月月底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期間會舉行社區工作坊、專題討論、公眾論壇、簡介會、巡迴及流動展覽等[15]。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11],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11]。 談到如何「儲夠錢」,韋志成指,其實是爭取更多資源,大致分四個方向。
由於區內多有夕陽行業,例如車房及少量殯儀業服務的店鋪,市區重建局曾經表示,整體重建十三街及鄰近的馬頭圍舊區有困難[10]。 加上11條直街街道狹窄,每條只有大約10米闊,故此需要重建物業騰出地方,以改善環境的要求亦遇到阻力[10]。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5]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這群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8]。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KC-016項目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項目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1年3月8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6發展計劃圖的草圖,當中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蟬聯街(英語:Shim Lue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8條,為一北行街道。 鴻運街(英語:Hung Wa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7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鵬程街和蟬聯街,多見車房,街尾可望翔龍灣。 鵬程街(英語:Pang Ch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6條,為一南行街道。
-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2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惟當局的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
- 他又強調要重建真善美村、馬頭圍邨,並重置民生配套、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發展、增設「牛棚(馬頭角道)歷史主題步行徑」。
- 向政府獻計的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其主席黃澤恩總結公眾諮詢的初步意見指,用多層式維修車房大廈來安置那200多間車房及支援店舖,應是暫時最可行的方向。
- 他續指,最新估算油麻地旺角重建計劃成本亦達一萬億元,惟市建局資產僅500億元,「用500億嚟做一萬億嘅工程量,我哋可以佔到幾多比例呢?」他強調,有必要為私人發展商增加誘因參與重建,才能擺脫現時舊區更新的困局。
- 調查中,受訪者指出大廈走廊和天井衞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甚至有人隨處大小便,傳出惡臭。
- 市建局計劃「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容許工廈業主參與項目發展,楊永杰認為,工廈業權集中,免補地價有利業主參與重建,亦避免重新招標。
他首先肯定「聯廈聯管」試驗計劃的成效,希望當局擴大計劃,以攤分管理成本方式,讓「三無大廈」業主能在支付較相宜的管理費下,提升大廈樓宇設施保養。 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了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此外,市區重建局又聯絡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屋委員會等協助安置十三街的天台住戶,希望促成十三街重建[16]。 2012年8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就市區重建的初步方案諮詢公眾後,所聘請的顧問公司在參考所收集得來的意見及社會影響評估的結果,以及與相關香港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商量及討論後,調整了地區重建的初步方案。 木廠街(英語:Mok Cheong Street)為十三街街區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主要街道,西起馬頭涌道,東接土瓜灣道,為一條雙線單程的街道。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物業編號: A0016 (代理提供)
至於議員關注的九龍城「十三街」及「五街」重建,發展局指其包涵在更新計劃內。 基於市場敏感性,政府現階段不便評論,市建局必須就其重建發展業務計劃遵守保密原則,只會在其啟動重建項目時才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包括重建位置及範圍等資料。 市建局代表表示理解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居民對所居樓宇日久失修的憂慮,並備悉他們要求盡快重建的訴求。
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及用戶的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鑑於社交距離措施仍在實施當中,市建局在是次項目進行的凍結人口調查前後將採取一系列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在職員進入單位調查前,把有效的「電子針卡」及同日進行的快速抗原(RAT)測試的陰性檢測結果,儲存在其智能手機的市建局「健康碼4.0」流動應用程式內,向住戶及用戶展示。 他又強調要重建真善美村、馬頭圍邨,並重置民生配套、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發展、增設「牛棚(馬頭角道)歷史主題步行徑」。 至於優化社區設施,他建議增建升降機,建立無障礙通道的社區;優化宋王臺花園和宋王臺遊樂場的方案等。 民建聯九龍城區議員關浩洋在主題簡報環節分享了「九龍城未來社區規劃建議」中涉及海濱發展、環保綠化、交通配套發展的建議。 他認為,目前兩岸海濱長廊的發展並不平衡,而打造「全民海濱」的重點構思,是將九龍東西區的整條海濱連貫接通,目標令西九龍海濱長廊和觀塘海濱長廊互相串連,成為九龍區的特色地標。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土瓜灣兩個項目,將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重建,目前已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台直播公眾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被問到市建局會否研究利用部份重建單位協助年輕人上樓,韋志成反指,市建局要動用部份資源作重建補償,若要協助市民樓上樓,資金將難以維持。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至於市建局能否協助興建公屋,甯漢豪則反駁指,現時已有專責部門例如房委會負責公屋項目,若市建局在舊區重建外,亦要參與公屋工程,再難以「自負盈虧」。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其中土瓜灣「十三街」屬於典型的「收購死結」,即使樓宇失修,大量居民渴求重建,但多年來一直無法展開收購,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業權分散,「十三街」有近4,000個業權及250多個車房,收購難度極大。 在海濱發展方面,甯漢豪形容九龍海濱正踏入「豐收期」,因為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會由目前的25公里持續增加至34公里,而在增加的9公里之中,7公里在九龍區,不少位於九龍城及土瓜灣。
代表指在決定開展每個重建項目之前,局方均審視多方面的因素並作全面考慮。 除個別樓宇狀況及環境等因素外,亦會考慮有關重建項目能否透過重整土地用途及重新規劃,為社區帶來更大的裨益。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局方只會在其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 土瓜灣「十三街」為樓齡逾半世紀的舊樓,長年失修,坊間一直有要求市建局收購重建的呼聲。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十三街」業權較「五街」多且複雜
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遠超現時市建局的260億元資金,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重建「超巨型項目」,當局將會在適當時候啟動重建相關區域的舊樓群。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至於深水埗一帶,則一直困擾於區內劏房問題嚴重,增加市場收購難度。 去年底市建局公布收購兼善里/福華街項目,經人口凍結調查後發現項目範圍內相關舊樓被劏成逾1,200間劏房,更疑有「一劏十」情況,所涉業權眾多,收購成本高昂,日後收購門檻下降,收購一方「談判」籌碼上升,對於收購這類劏房較多的舊樓項目亦會更為有利。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展開重整規劃
據了解,「十三街」的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面積不足一成,而附近並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可整合,故重整及重新規劃時挑戰甚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香港舊樓重建潛力大,向來不乏投資者「落釘」,期望等物業重建時獲得可觀利潤。 但總有那麼幾個地區,多年來總是舊樓林立,猶如被凍結在茫茫的歲月長河中,無法動彈。 如知名的土瓜灣「十三街」,因為其重建價值低,加上業權複雜性,不論私人市場或市建局都顯得有心無力。 參與論壇的居民在問答環節積極反映意見,踴躍提問,包括增加九龍仔公園泳池的交通暢達性;逐步遷走區內殯儀館和相關行業;盡快重建土瓜灣「十三街」;優化啟德區的交通配套;改善海心區一帶的海水臭味問題,土瓜灣前驗車中心位置加設旱季截流器以至單位滲水等。 韋志成又指,重建項目不能單靠市建局一個機構承擔,需要私人市場參與,而發展商最主要的考慮是回報,現時具潛力的項目已發展得七七八八,餘下「八文樓」等項目都幾乎欠缺回報,故需要調整地積比等,增加市場誘因。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馬頭角十三街
過往有不少街坊提到,父母等到過身都等不到重建,自己現時亦已頭髮斑白,不知何時才能償願,故他在會上再次促請市建局積極推動落實「十三街」重建,協助居民早日改善生活環境。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香港文匯報訊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一直只聞樓梯響,居民的居住環境改善無期,而近期連場颱風暴雨更令居民擔驚受怕。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昨日與「十三街」居民代表一同約見市區重建局代表,反映居民對「十三街」重建的殷切期盼。 市建局強調,有將「十三街」重建「放在心上」,但由於屬於超大型項目,需要時間作全盤考慮。 黃國期望,市建局積極作為,與政府有關部門坦誠溝通,和居民做好協商,共同探討加速「十三街」重建的可行方案,避免舊樓可能發生嚴重意外,危及市民安全。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土瓜灣蛻變 市區重建重鎮
珠海學院建築學系碩士畢業生呂源偉(Frederick)早前以「土瓜灣十三街改建中的文化承傳」為題,設計出十三街重建構想圖。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1年3月5日)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KC-016項目)並展開法定規劃程序。 市建局自2016年開始以小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新規劃及重整小區範圍,在整體規劃下推行七個重建項目,逐步提升小區的連接性、暢達性及步行環境;KC-016項目將令小區的規劃發展更完善,提升行人和道路網絡,加強小區內外的暢達性,為地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韋志成今早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現時市建局的流動資金約260億元,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超出其流動資金。 他表示,以舊樓破損情況而言,九龍城重建項目的九龍城街市附近一帶舊樓,破損嚴重過「五街」,而「五街」又差過「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黃國表示,「十三街」有不少三無大廈,樓齡高達五六十年,「鹹水樓」令樓宇狀態更差,衞生環境之惡劣,難以用筆墨形容。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社區環境
街道規劃可分作兩部分:九龍城道以西為住宅區,以東則為工業區,座落着一些傳統工業大廈。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斯哲)民建聯及工聯會今日(15日)公布土瓜灣「十三街」及「五街」重建問卷調查結果。 今次調查於6月進行,共訪問了506位上址居民,結果顯示,接近九成受訪者表示有批盪剝落,八成五表示有滲水問題,其次七成七表示有鋼筋外露,六成七表示大廈無鐵閘或常壞,還有近四成受訪者表示大廈無樓梯燈。 黃國昨日聯同工聯會九龍城社區主任鄧巧彤、社區幹事胡銘泰及黃文港與市建局代表會面。 居民代表在會上提到,收到部門強制驗樓、驗窗的命令,亦有參與樓宇更新大行動2.0,惟當裝修師傅到場了解情況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粉飾外觀,對喉管漏水、鋼筋外露、石屎剝落和危牆處處這類大廈結構根本問題,裝修師傅都表示束手無策。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相關推薦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里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并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12] [13]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街上的建築與附近其他街區一樣,有過50至60年的樓齡,更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而導致的問題,包括:外牆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故區內居民要求重建的聲音愈加廣泛[9]。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重建油旺料需1萬億 若市建局獨搞將蝕千億
他們反映,即使只做一做「表面工夫」,動輒要好幾萬元,轉眼又會出現新問題,例如牆身鈣化出現鹽巴,他們形容現在的處境是「住又提心吊膽,走又無能為力」,只能寄望重建這條唯一出路。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預先批地」模式下住戶形同「釘子戶」,「周圍拆緊起緊,會好唔安心,效果似逼遷,造成威嚇作用」, 擔心會激化居民更加不願意遷走,今人反感,可能本末倒置。
由於兩個項目位處策略性的海濱地點,市建局在為該地區進行規劃研究時,已將政府優化海濱環境的規劃願景,一併納入考慮。 市建局計劃「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容許工廈業主參與項目發展,楊永杰認為,工廈業權集中,免補地價有利業主參與重建,亦避免重新招標。 至於九龍城盛德街重建項目試行「預先批地」模式,他指可以減省程序,毋須清場才招標。 對備受關注的強拍門檻放寬,她表示,發展局會成立專責辦公室,為受影響的小業主提供包括法律支援及其他專業服務。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同時,市建局近期在九龍城區試行「聯廈聯管」計劃,聯繫多幢舊樓共用管理公司,以減低小業主的負擔。
而第二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亦擬於2021年4月21日或之前提交城規會。 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上述資料亦會在城規會安排的日子同時刊載於市建局網頁()、存放於市建局總辦事處及市建局九龍城地區辦事處,供公眾查閱,直至城規會審批有關發展計劃圖。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如城規會經考慮後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認為發展計劃圖的草圖適宜公布,城規會將展示予公眾查閱,為期兩個月。 發展計劃圖的草圖連同所有申述須經由城規會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
他又稱,香港舊區老化嚴重,會適時向政府提出增加注資,暫時未有相關需要。 民建聯及工聯會認為,「十三街」及「五街」中全部都是沒有電梯的唐樓,範圍內亦沒有新型插針樓會妨礙收購計劃,認為適合市建局以小區發展模式重建該區。 兩團體亦建議政府應提精簡重建發展程序,提高重建密度,增地積比添誘因,增加居住人口,提高財務可行性,可成立跨部門項目小組專責做好重建事宜。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此外,因應政府擬擴闊現時土瓜灣道、由目前的四線行車提升至六線行車的規劃意向,兩個項目在重建後,面向土瓜灣道的建築物將會後移,以提供足夠的地面空間配合相關擴建行車線的工程,促進與啟德發展區的交通連接。
與其餘十條街一樣,一律位於木廠街和馬頭角道之間,亦同為單線單程街道。 龍圖街為一北行街道,全長約100米,闊約10米,數據亦與其餘十條直街一樣。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街道東側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亦有一兩所快餐店。 項目涉及約560個業權,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了約830戶家庭及有約90間地舖。 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的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他又建議在啟德跑道區增設高架無軌捷運系統,連接港鐵啟德站和油塘站,並發展好郵輪碼頭配套設施,以落實「CBD2」的願景規劃。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指出,若KC-016項目最終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目前,土瓜灣區內較為人所知的屋苑,有傲雲峰、翔龍灣、偉恒昌新邨及碧麗花園等等。 美聯物業早前一份研究稿指出,土瓜灣今年截至7月26日已錄699宗成交,較去年首7個月急升42.4%,交投主要來自翔龍灣、傲雲峰及偉恒昌新邨,年內分別錄84宗、69宗及59宗。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鹿鳴街和鷹揚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常見私家車聚集停泊於此。 鹿鳴街(英語:Luk M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3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和麟祥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有街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車房[4],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訊 九龍城團隊於本年初展開「九龍城未來發展規劃建議」系列工作,透過多元渠道收集居民需求和期望,經綜合專業人士意見後,就本區的海濱走廊規劃、交通網絡、重建項目、社區綠化及設施等提出共16項建議,並於昨日舉辦「九龍城未來社區規劃建議」社區交流會。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會上表示,九龍城區是老舊樓宇集中區,市建局先後開展14個重建計劃,合共提供1.5萬個住宅單位。 在重建土瓜灣「十三街」的問題上,她表示政府清楚聽到訴求,並會適時公布重建計劃。 除了重建之外,局方亦會考慮有關復修的策略,以幫助九龍城區舊樓的居民。 九龍城區是局方的重點工作區域之一,就「十三街」及「五街」的樓宇狀況而言,局方過去為相關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市區重建局早前宣布啟動九龍城重建項目,有關注團體批評當局選擇向樓齡較輕,結構較安全的九龍城區「開刀」,卻未就危機重重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交代時間表。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2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惟當局的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12日)在立法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當局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未交代重建時間表。 韋志成今早(13日)於電台節目表示,現時正就「五街」和「十三街」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該項目會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 至於如何儲錢,他提出四個方法,包括借貸、善用不同規劃工具,以增加回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