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為了加緊建成,大量使用「標準型樓宇設計」,房子猶如同牌子出產的火柴盒,制式化後的公屋清一色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Modular Flat Design),既節省開支,又可大量複製。 最後,關注組建議重新審視公屋入息上限計算,指現時以公屋入息限額檢討機制以私人樓宇單位每平方米租金計算住屋開支,團體認為已過時,因為劏房之每平方米租金中位數遠高於私人樓宇指數,故此須重新審視計算機制。 就聯席的意見,房屋署回應指,公屋編配的情況受多項因素影響,申請者在各公屋選區的輪候時間會不停變動,署方不能預計個別申請者所需的輪候時間。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14日)舉行交流會,有兩個關注住屋問題的團體出席,其一個關注非長者一人戶的組團,提出多項建議,促當局檢討計分及配額制、向非長者一人住戶統一派放現金試行津貼及重新審視公屋入息上限計算。 一人申請公屋2025 另一團體則建議,希望房署i弓心心夠公佈申請人在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後的編配時間。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14日)舉行交流會,與兩個關注住屋問題的團體會面。
一人申請公屋: 團體冀公布公屋「輪候時間表」
而被問到會否提升輪候者入息及資產要求去解決相關問題,何永賢回應指,公屋是為了基層有需要的家庭而設,不能貿然提升入息及資產要求。 而最大問題是源於過去造地出現太多爭拗,致進程受阻,令各類房屋跌入“好像每一樣都不足夠”的情況。 而其實當土地供應足夠且持續,公屋、居屋及私人參建的樂建居等置業階梯的單位供應均會加大,她亦希望年輕人可以獲正面信息,大力支持政府造地。
我們會於集齊文件後約兩個月內,通知申請者是否符合編配資格,申請的合格或取消日期以我們完成審核當日為準。 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而且在香港無持有任何物業。 配屋時,申請表內的成員必須在港居滿 7 年,加上申請住戶的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
一人申請公屋: 輪候時間長
初步審批 (a) 一人申請公屋 房屋署會在接獲申請表後,按收到申請表的日期先後次序審核申請表及文件。 若沒有妥當填寫申請表或未能提供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或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並隨退表夾附解釋信件通知申請者退表的原因,申請個案便告完結。 一人申請公屋2025 申請者若再次遞交申請表,可選擇使用新的申請表或沿用已退回的舊申請表;但不論使用何種表格,申請者都必須填報重新遞表時的日期。
- 已獲核實為符合入住公屋資格的申請者(曾接受各項政府資助的自置居所計劃的前業主/聯名業主或前借款人除外),可以選擇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購買房委會或房協轄下的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的單位,以代替編配公屋。
- 非長者一人申請佔整體申請近四成,在計分制下,越早輪候,累積的分數越多,最早輪候歲數是18歲,分數會隨年齡增加,直至達到獲分配公屋的分數為止。
- 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指,現時公屋編配標準每人約為7平方米,因資源有限導致的住屋面積小這一問題不僅存在於劏房和公營房屋,是全香港市民都在面對的問題。
- 雖然政府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約為 3 年,但是實際上的輪候時間亦需要超過 5 年,才能成功上樓。
- 基本上你可在多個旺區找到劏房,但市區的公屋資源卻相當緊絀,而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亦只可在其非市區 (擴展市區、新界或離島) 獲配公屋,在地區上沒太多選擇餘地。
- 而且由於政府希望達成公共房屋政策目標,讓輪候公屋申請人能夠於 3 年內獲派單位,所以必須縮小每個單位,以便興建更多數量的單位。
政府早期的房屋政策方針,認為三人以上大家庭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忽略了一或二人家庭的住屋需求,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除了例外情況,都不能申請公屋。 房署上月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 但有網民近日在網上分享,稱鄰居一家4口,早於2019年時搬回內地居住未回港,單位一直空置至今,水錶無跳過,房署近日終收回單位。 一人申請公屋 有關公屋單位編配大小方面,會議中有街坊「爆喊」,哭訴住屋空間狹小直言「好痛苦」。 一人申請公屋2025 聯席指,留意到有街坊獲編配的公屋單位,如三人住戶獲編配兩至三人公屋單位,而非較寬敞的三至四人單位。 有三人家庭住戶輪候市區單位,獲編配26平方米單位,人均只有8平方米,擔憂單位編配令住戶擠迫。
一人申請公屋: 輪候逾3年有津貼
關注組建議取消計分制,按輪候先後次序及居住環境等作配屋準則,並為輪候時間訂定標準,同時提高配額制至公屋落成量之30%及不設上限;建議興建單身人士住房,類近於安置大廈或獨立廚廁之長者住屋。 劏房一人住戶關注組指,非長者一人住戶公屋申請採用「計分制」,且有「配額制」,可獲安排見主任、即詳細資格審查的分數愈來愈高。 一人申請公屋 關注組中有成員輪候近20年,仍未有公屋分配,大部分非長者一人申請按正常上樓機制,亦至少要等至50歲才有機會上樓。 現行機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需按配額及計分制編配單位,18歲申請者只會獲0分,19歲獲9分,20歲獲18分,每一歲加9分,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而於登記申請公屋後每多等一個月可多1分,另年屆45歲時,可獲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
另外,關注組指出「配額及計分制」安排見主任的分數不斷提高,有2022年11月達423分便可見主任,至2023年11月,則提高至432分,令申請人完全無法掌握實際需要輪候的時間,只能再無止境地等待。 根據房委會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宗數為13.3萬,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另有9.69萬宗為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普遍需要等候逾30年。 非長者一人申請佔整體申請近四成,在計分制下,越早輪候,累積的分數越多,最早輪候歲數是18歲,分數會隨年齡增加,直至達到獲分配公屋的分數為止。 有別於一般家庭及優先配屋計劃申請者 (合稱為一般申請),如果以非長者一人身份申請公屋,房署在編配單位時,會以計分制形式決定輪候次序。
一人申請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獲發「綠表資格證明書」的公屋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必須仍符合有關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申請資格的所有準則。 一人申請公屋2025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另由於配房的先後次序須視乎申請者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分數而定,而此分數亦與申請者成功登記輪候公屋時的年齡有關;故若於某一時段內有較多較年長的申請者到達編配階段,可導致某月份某區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數較上月不降反升。 有街坊去年11月獲第一次編配公屋,但沒有接受,至今年10月才獲派第二次公屋單位,時隔近一年。 一人申請公屋 一人申請公屋2025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在會議中就有關公屋申請人通過詳細資格審查後的編配時間提出意見,指政府以「三年上樓」為承諾,但事實上難以實現,不少街坊在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後,也未能在短時間獲派房,甚至等候時間越來越長。
一人申請公屋: 申請公屋所需文件
香港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與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和劏房一人住戶關注組代表會面,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等人出席,聆聽意見。 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與關注團體交流會」昨日下午舉行。 關注組亦建議向非長者一人住戶統一派放現金試行津貼,認為非長者一人住戶輪候時間比其他組別更長,而面對之經濟壓力更高,對「現⾦津貼試⾏計劃」有更大的需要。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舉行交流會,分別與劏房一人住戶關注組、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兩個關注住屋問題的團體會面。 政府興建公屋單位,主要是為住在不適切住所 (如劏房、天台屋、寮屋、工廈) 一人申請公屋2025 等市民,提供合理的居住環境,公屋申請設入息及資產審查,以防公屋資源被濫用。
一人申請公屋: 使用「公屋申請電子服務」有什麼好處?
此外,申請人亦可中途加入年滿60歲的父母或親屬一同申請,從非長者一人申請轉隊排「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一些想加快獲配公屋的家庭,可以自願參加特快公屋編排計劃,房委會會從中抽籤,讓中籤的申請人提早獲配公屋,但是必須要注意,計劃所提供能提早上樓的單位,必然存在一定的負面因素和瑕疵,例如凶宅。 如果選擇參加計劃後,成功獲分配公屋,住戶於 3 一人申請公屋 年內不可搬遷,期間亦不能以綠表申請居屋。
一人申請公屋: 【濫用公屋】一家四口回內地居住公屋空置4年 單位遭房署收回網民讚:大快人心
若没有妥当填写及╱或签署申请表及声明书╱未能提供所需有关证明文件和声明书╱申请被审核为不符合资格,申请表及文件将会被退回,并夹附退表解释信,通知申请者退表的原因,申请个案便告完结。 申请者须填妥申请表,连同所有有关证明文件和声明书,于三个月内一并寄回或递交至房屋署申请分组。 如使用「公屋申请电子服务」的「公屋申请填表易」,请于递交公屋申请前参阅「公屋申请电子服务」内的「公屋申请电子服务」使用手册及请将填妥的申请表列印,并在该申请表内签署。 如选择邮递,务必贴上足够邮资,申请分组不会接收邮资不足的邮件。 如邮件上没有注明回邮地址,邮政署会按照既定程序处理无法派递的邮件。 關於申請公屋的一人單位,你可能會想得很輕鬆,但是公屋的競爭實在太大,輪候人數太多,以下幾點亦是你可以多加考慮的注意事項。
一人申請公屋: 房屋委員會公屋申請電子服務
對此,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坦言不樂見有關情況,並寄語年輕人不要有錯誤觀念,“千萬不要扭曲自己數十年的人生”。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數年多,輪候一人公屋申請更是遙遙無期,到底是公屋供應嚴重不足,還是需求過大? 若申請者符合資格,便會收到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邀請函,屆時可別錯過這個能提早獲編配公屋單位的機會。 一人申請公屋2025 為公平分配公共房屋資源,公屋單位會以電腦隨機方式,按申請者的家庭人數、公屋選區及單位編配標準;並配合輪候到達編配階段時的資源編配。 一人申請公屋 若沒有妥當填寫及╱或簽署申請表及聲明書╱未能提供所需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並夾附退表解釋信,通知申請者退表的原因,申請個案便告完結。 申請者須填妥申請表,連同所有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於三個月內一併寄回或遞交至房屋署申請分組。
一人申請公屋: 申請資格
如果家庭成員包括長者,可以在輪候和配屋方面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一人申請公屋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一人申請公屋: 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
此外,聯席認為,政府「上樓」承諾只適用於申請至接受第一次編配,而第一次編配至第二次編配之間的時間則十分不固定,希望房署公布「輪候時間表」。 有街坊去年11月獲第一次編配公屋,但沒有接受,至今年10月才第二次獲派公屋單位,時隔近一年。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在會議中就有關公屋申請人通過詳細資格審查後的編配時間提出意見,指政府以「三年上樓」為承諾,但事實上難以實現,不少街坊在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後,也未能在短時間獲派房,甚至等候時間愈來愈長。
一人申請公屋: 【公屋狂想曲.三】換湯不換藥的構件設計 香港公屋千篇一律之謎
如果申請人在申請時符合年滿58歲要求,就可以申請「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而在配屋時則需要年滿60歲,只有達到此年齡,才可獲優先編排公屋。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直至 1984 年,政府改變房屋政策,單身人士亦獲得申請公屋的資格,房委會亦開始將新建的公屋改良成一人單位。 及後政府興建的公屋單位,逐漸增加小型 1 至 2 人單位,例如和諧式單位,設有標準 1 一人申請公屋2025 或 2 人單位。 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指,現時公屋編配標準每人約為7平方米,因資源有限導致的住屋面積小這一問題不僅存在於劏房和公營房屋,是全香港市民都在面對的問題。 【點新聞報道】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與關注團體交流會」今日(14日)下午舉行。
而現時房屋署正在或將會安排詳細資格審查予分數於2023年1月1日已達425分的申請者。 一人申請公屋 調查階段 申請表到達調查階段時,房屋署會按申請的次序約見申請者,進行配屋資格審查。 申請者出席面晤時,必須齊備夾附於約見信中所列的文件及需注意的重要事項,以便房屋署進行審查及核實。 房屋署會於集齊文件後約兩個月內通知申請者是否符合編配資格,申請的合格或取消日期以房屋署完成審核當日為準。
一人申請公屋: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綠表資格證明書」有效期為一年,而公屋編配在證明書有效期內將被暫緩處理。 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可以書面或親自到九龍橫頭磡南道3號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第二層平台申請分組提出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 房屋署會在收到申請者齊備的資料後進行審查,並約於一個月通知申請者是否符合發給「綠表資格證明書」的資格。
一人申請公屋: 香港文匯網
有團體關注非長者一人住戶公屋政策,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促當局取消現行的計分制、為非長者一人住戶統一派放現金試行津貼等。 有團體則提出,希望房署能夠公佈公屋申請人在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後的編配時間。 申請到達詳細資格審查階段時,我們會按申請的登記日期/相應登記日期(如有)(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則按其在「配額及計分制」下所得的分數辦理)及所選擇的區域有否合適單位,依次序約見申請者及家庭成員進行詳細資格審查以核實編配資格。 申請者及家庭成員須在詳細資格審查面晤中提供齊備資料,以便我們進行審查及核實。 綠表資格證明書 已獲核實為符合入住公屋資格的申請者(曾接受各項政府資助的自置居所計劃的前業主/聯名業主或前借款人除外),可以選擇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購買房委會或房協轄下的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的單位,以代替編配公屋。
一人申請公屋: 申請公屋攻略(非長者一人申請篇)
另一團體「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表示,政府作出「3年上樓」的承諾難以實現,不少申請人完成詳細審查後的等候時間越來越長。 此外,政府的上樓承諾只適用於申請至接受第一次編配而第一次編配至第二次編配之間的時間也不固定,令申請人難以捉摸,希望房署能夠公佈有關輪候時段。 一人申請公屋 就關注組提出的意見,房屋署回應指,會繼續進行一年一度的定期查核工作,以及監察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的實施情況,確保公屋資源得到合理分配。
一人申請公屋: 申請公屋程序及流程
她強調,年輕人輪候公屋肯定不會有好處,除非有特殊情況,如出於身體因素導致生活較為艱難,就不能單用年齡為輪候資格劃線,否則會引起爭拗。 她又寄語年輕人不要有錯誤觀念,千萬不要因為申請公屋,扭曲數十年的人生。 基本上你可在多個旺區找到劏房,但市區的公屋資源卻相當緊絀,而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亦只可在其非市區 (擴展市區、新界或離島) 獲配公屋,在地區上沒太多選擇餘地。 为公平分配公共房屋资源,公屋单位会以电脑随机方式,按申请者的家庭人数、公屋选区及单位编配标准;并配合轮候到达编配阶段时的资源编配。 如果想加快上樓速度,申請人可能要成家立室,夫婦一同申請,或者將成年的兄弟姐妹加入申請,就能獲得優先處理。
一人申請公屋: 注意事項
「公屋申請電子服務」提供24小時網上服務,讓公屋申請者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於網上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目前申請進度和更改申請資料或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 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公屋的申請人除了須要符合上文提及的基本申請資格外,更須要符合以下條件。 一人申請公屋 凡參加此項計劃而符合資格的申請,通常會比一般家庭申請較早獲得處理。 輪候期間,申請人或許已經成家立室,所以申請人可以從非長者一人申請轉隊排一般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 5.4 年,而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