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集其中一章為Morning Night,黃醫生指Havana 街頭上充滿人文色彩,是一個拍攝人文攝影的好地方。 因為當地人經常在街上遊蕩,可能是因為當地的居住環境很差,所以人們更願意呆在街上。 在拍攝途中黃醫生留意到,雖然當地人貧窮但有種發自內心的快樂。
浸大將會按照服務契約,配合政府推動中醫、中藥發展的政策,積極籌劃和推展與開展中醫醫院服務相關的預備工作。 李夏茵指出,行政長官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政策措施,包括與中醫藥界共同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進一步推動香港中醫藥全方位長遠發展,例如中藥產業發展,以及與內地、粵港澳大灣區和國際的協作等。 是次國家藥監局代表團訪港有利本港拓展及深化與內地在中藥監管方面的合作。 醫管局宣布委任多名高層管理人員,包括高拔陞醫生將會出任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接替於2018年4月1日退休的張偉麟醫生,以及屈銘伸醫生將接替謝文華醫生出任明愛醫院行政總監等。 張偉麟在電台節目表示,現時中醫師大多是全科發展,但未來中醫醫院啟用後,會對病症分6個分科,分科之下以專病形式發展,讓病人得到更適當的治療。 醫務衞生局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布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並委任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暫時兼任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
張偉麟醫生: 「系統醫生」年底退休 張偉麟寫書傳承經驗
梁醫生認同弱勢社群的情緒健康問題日益嚴重,情況令人關注,並感謝仁愛堂開展相關服務,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得到情緒支援。 鑑於患有自閉症、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的學童經常礙於學習困難而難以發揮自我潛能,本堂於今年2月開展「由愛起動」音樂‧藝術治療先導計劃,資助來自屯門及元朗區基層家庭、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一至小四學生參與音樂同藝術治療工作坊課程,透過參與音藝活動改善其社交、認知、情緒管理等能力。 楊局長感謝仁愛堂一直以來對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支援,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發展,並期望計劃有效引起公眾對有特殊學童需要兒童的關注,從而投放更多資源,讓他們在不同學習階段均獲得有效的服務及支援。 浸會大學負責營運的本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2025年落成,同年第二季分階段投入服務。 中醫醫院將提供3個服務模式,包括純中醫、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模式的臨床服務。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籌劃中的中醫醫院可創造臨床培訓基地,可為本港中醫提供系統性科研數據。
- 張偉麟醫生於2018年5月就任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負責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規劃、發展、設計、建造及投入運作等工作。
- 羅局長認為本堂為弱勢社群提供的情緒健康支援服務全面且具前膽性,並相信本堂完善的服務配套能讓受情緒困擾的人仕得到適切援助。
- 【明報專訊】曾為美劇《仁心仁術》(ER)的字幕及港劇《妙手仁心》任顧問的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 ,35年前走入急症室開荒,無論遇上蘭桂坊人踩人慘劇還是八仙嶺燒傷學生,他都臨危不亂。
- 另外「中西醫結合治療」亦必會是其中一個發展主線,香港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上,仍處於一個醞釀階段,說不上有什麼既定模式,仍需深入探討。
- 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主管、屯門醫院行政總監,至現時的聯網服務總監,涉獵臨床與醫療系統行政管理工作,他認為醫生的職責從未改變,分別是臨床醫生及「系統醫生」。
- 人手困境料5至10年改善 隨着醫科畢業生明年升至420人,醫院擴建逐步落實,他相信已見曙光,「明年開始會一年好過一年,但困難時期不會那麼快就消失,相信要5至10年,逐步走出困境」。
羅局長認為本堂為弱勢社群提供的情緒健康支援服務全面且具前膽性,並相信本堂完善的服務配套能讓受情緒困擾的人仕得到適切援助。 仁愛堂多年來不遺餘力推動慈善工作,積極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服務,為他們帶來溫暖及希望。 今年本堂以「滔滔清泉.潤澤社群」為主題,喻意仁愛堂透過醫療、社會福利、教育、社企、康體及環保等多元化的服務,全面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用善心潤澤社會各個階層,令有需要的人得到支援。 為宣揚「仁愛之心」,以及為本堂各項福利服務籌募善款,由仁愛堂主辦、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寶源基業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寶源基業呈獻﹕善心滿載仁愛堂》電視籌款晚會於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假將軍澳無綫電視城圓滿舉行。 晚會邀得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仁愛堂董事局成員主持啟動儀式,為晚會揭開序幕。 仁愛堂更將於12月8日舉行「仁愛堂 x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慈善音樂會」,為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籌款。
張偉麟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這些政策及安排充分體現了政府對發展中醫醫院的承擔及信心。 中醫醫院將來除了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亦會與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學和中醫藥業界建立合作網絡,並會共同建構一個嶄新平台,在醫療服務、教學及培訓、科研、多方協作及創造健康價值這五個方面,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 受到人口老年化及醫療科技急速發展的影響,市民醫療需求不斷增加。 公立醫院專科門診及非緊急手術輪候時間不理想、急症室及病房擠迫爆滿等情況,都顯示公營醫療體系「超載」是不爭的事實。
- 是次晚會贊助單位包括:冠名贊助映美控股有限公司;活動主任委員羅台秦主席、陳慧玲副主席、王錦輝副主席及歐國倫總理;活動副主任委員洪光椅總理、黃馨儀總理及鄧培根總理。
- 相集其中一章為Morning Night,黃醫生指Havana 街頭上充滿人文色彩,是一個拍攝人文攝影的好地方。
- 講開至知,原來身為骨科名醫嘅高永文,同四位仁兄淵源好深。
- 他解釋,對拍攝而言燈光是重要的一門,而當地晚上很少街燈,在缺乏良好燈光的情況下很難拍攝到照片,所以大多攝影師都選擇在古巴日照時候拍照。
- 如以每位病人每年就診8次推算,每年就診人次將會以數十萬計。
我們在2019年啟動了中醫藥發展基金,鼓勵業界一起參與發展中醫藥,提升業界整體水平。 我們已分階段推出各項資助計劃,涵蓋培訓、改善診所設施、優化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系統、中成藥註冊、中醫藥推廣、應用調研及研究。 張偉麟醫生 面對人口老年化,中醫醫院將發揮中醫個人化治療的優勢,並從預防、治療和保健入手,強化社區醫療服務網絡,減輕社會整體的醫療負擔。 中醫醫院將探討一套新的醫療模式,為醫療服務帶來變革,讓公眾享有更高質素的綜合醫療服務。 中醫醫院選址於將軍澳,預計於2025年落成並於第二季開始投入服務。
張偉麟醫生: 政府致力發展中醫藥
他亦曾擔任多個政府諮詢委員會成員,並與其他商業及非政府機構、專業團體、學術機構、區議會、立法會及傳媒等方面合作無間。 張偉麟醫生 張偉麟醫生2025 張醫生是醫院管理局的前聯網服務總監,他的主要職務涵蓋運作服務、公私營協作計劃、藥物管理、專業職系管理及中醫藥發展。 在臨床服務方面,他在慢性病服務的整體策劃模式及發展上扮演著領導角色。 罕見病藥物資助機制備受關注,隨着醫療科技發展,具突破性丶價錢昂貴的藥物不斷出現。 最困難是「劃線」定出機制,判斷市民在公營醫療系統中需要自費的範圍。
張偉麟醫生: 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2016
有了這個經常性的財政來源作為長遠的支援,「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於擴展至全港後將會成為香港醫療體系的一個重要元素,在原本只有公營及私營兩個系統中,加入一個公私營協助的平台,讓市民可多一個選擇。 食物及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及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李鋈發先生一同練習養生八段錦運動。 為應對人口持續老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數量不斷上升帶來的挑戰,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喜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撥款逾港幣9,000萬元,攜手成立「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並推出為期五年的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
張偉麟醫生: 副主席
中醫醫院將為一所帶有傳統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智慧型醫院,其設計及建造工程將由建築署負責統籌。 項目設計的整體布局及空間設計均滲透着中國文化元素,以突顯現代中醫藥及傳統中國文化兩者並存的特色。 之後,代表團到訪由衞生署管理、位於香港科學園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參觀中心的各類實驗室以及中藥標本館等設施,了解中藥檢測科研的工作。 張偉麟醫生 此外,基督教聯合醫院副行政總監暨九龍東醫院聯網質素及安全服務總監林美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出任九龍醫院及香港眼科醫院行政總監,接替早前在醫管局退休的張光宇。
張偉麟醫生: 張偉麟醫生
重要的是,只要中醫院能為市民健康增值,其財政狀況必會是健康的。 張醫生也是一名急症科專家,他同時為香港社會醫學專科學院(FHKAM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FHKAM )及香港外科醫學院(FHKAM )的院士。 因為張醫生在社區所做的出色工作,而獲頒授社區服務獎狀,及被委任為太平紳士。 張偉麟醫生於2018年5月就任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負責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規劃、發展、設計、建造及投入運作等工作。 出身急症專科的張偉麟說,在前線處理病人緊急個案時,訓練出斷症快、狠、準,敢作敢為的處事特質。
張偉麟醫生: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屈銘伸醫生是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現時為廣華醫院行政總監,並領導廣華醫院重建計劃。 仁愛堂第三十九屆董事局羅台秦主席 (前排右六) 率領董事局成員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GBS太平紳士 (前排左六)、局方及社會福利署相關官員會面,成果豐碩。 仁愛堂董事局成員更為慈善粉墨登場,羅台秦主席、楊素梅副主席、陳慧玲副主席及吳鄭慧賢總理在「總理廚房」環節與藝員一同大顯廚藝;潘海飛總理與湯寶如合唱經典金曲《相思風雨中》,默契十足,讓全場觀眾聽出耳油。 推廣環保訊息亦是「綠在屯門」另一個重要任務;在試業一個多月期間舉辦了接近20個多元化的環保工作坊、講座、導賞活動等,包括教導市民將月餅盒、薯片袋、紙包飲品盒等廢物升級再造的「Upcycling工作坊」、剩食月餅創意料理分享會等。 另外,亦於區內屋苑舉辦嘉年華,向居民灌輸減廢回收概念,同時即場設有回收及以物易物攤位,宣揚「惜物、減廢」和「乾淨回收」訊息。
張偉麟醫生: 專業資格
另外,本堂更特別成立佔地2,000呎的「仁愛堂健智軒」,透過舉辦多項社交、心理、健體及認知能力的訓練活動,推動腦退化患者早期訓練及家屬支援,提升患者的記憶力、改善情緒。 梁醫生指出仁愛堂在推動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方面可謂不遺餘力,並期望本堂除了提供社區及家區照顧外,亦可進一步加強預防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服務。 仁愛堂關注到弱勢社群的情緒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尤其需要長期照顧家中有特殊成員的「照顧者」,面對長期的壓力而身心俱疲,然而社會上針對弱勢社群的精神健康支援不足。 張偉麟醫生2025 有見及此,仁愛堂今年計劃開展全面的精神健康服務,協調醫療、社服、教育、康體四個部門的資源,創建一個跨科部的支援平台,為有輕鬱症狀的弱勢社群提供心理、生理、社交、康樂、到戶照顧及臨時護理等支援,希望引導他們增強抗壓能力,以正面態度面對情緒問題,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張偉麟醫生: 行醫三十載 早年退下火線任管理層 急症先鋒 張偉麟談SARS淚下
自特區政府在2014年的施政報告宣佈在將軍澳興建中醫醫院後,中醫業界及各持份者都積極發表了不少有用的意見,政府亦定出了一個發展框架,要求中醫院要以中醫為主,同時亦要包含中西醫協作的元素。 張偉麟醫生具豐富及廣泛的行政及管理經驗,他將領導開展統籌處及推行策略採購的預備工作,包括物色及招聘合適總監人選,後續領導策略採購統籌處的工作。 策略採購統籌處將配合醫療衞生政策,制訂及實施策略採購服務計劃,從而促進綜合醫療保健,提升健康效益。 另外,為優化醫療系統,統籌處亦會發展及推出共通平台,從私營市場綜合採購醫療保健服務。
張偉麟醫生: 香港2009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該中心是本港首間以中醫學疾病預防和體質養生理論為核心理念、以「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病癒防復」為目標的健康服務機構,設有多元化的中醫診療服務,以期提升市民大眾的健康。 張偉麟醫生,多年以前線醫生、醫院管理、機構管理及至現時中醫院籌建者的角色於公營醫療系統內服務市民。 急症室專科醫生出身,見慣大場面,深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當年大家睇美劇《ER》(仁心仁術)有中文字幕,都要多得張醫生幫手做繙譯顧問。
張偉麟醫生: 醫療無革命性改革 只可循序漸進
靜下來的時候,就用品茶的心情,去細味生命的種種,甜酸苦辣,都各自精彩。 張偉麟醫生 開工前會泡一壺茶,放在保溫杯內,整個早上茶仍未涼,讓那一縷幽香陪伴着我工作。 我甚至帶着隨行保溫杯到不同的會議室開會,它已經成為我戰衣的一部分。
張偉麟醫生: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JP22052550
香港現時社會環境和張偉麟小時大不同,他在艱難環境下成長,住板間房,更要穿膠花、織毛衣,1毫子賣出100件,以勞力為家庭謀生,當年衣食住行都成問題。 但他認為年代、年齡不同,意見不同是自然現象,他指:「我小時候和父母(想法)亦不一樣。」他指應接受現時年青一輩的想法、行為和價值觀。 「不應要求年青人的想法和你一樣,因為那就代表沒有進步了」,又稱不應倚老賣老或斥年輕人現時已好幸福:「現在的問題,以現在的價值觀,現在的困難處理。」他又指與年青一輩的溝通,最重要是互相接受、互相尊重,雙方均要付出,求同存異,你可以嘗試影響對方,成功與否也坦然接受。 張偉麟醫生2025 張偉麟醫生2025 行醫逾30年,臨床診症、管理層、美劇《ER》字幕翻譯及無綫劇集《妙手仁心》顧問通通做過,要講經典難忘事絕非輕易。 他說,當時一名70多歲婆婆將病重的50歲兒子送院,兒子由救護車送至急症室,經搶救後返魂乏術。 自行乘車、稍遲到院的婆婆受不住喪子打擊,跪地懇求張醫生「救多次」,悲傷場面可以想像。
三十多年後,本院發展為中九龍的主要醫院,且成為全港的第三級轉介中心。 1991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成立,於翌年(1992年)接管全港各間公立醫院。 自此,伊利沙伯醫院由醫管局及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管理。 主禮嘉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太平紳士(右七)聯同仁愛堂第三十九屆董事局羅台秦主席、活動冠名贊助及活動委員為晚會揭開序幕。
張偉麟醫生: 中醫醫院計劃
到四川成都拍攝滎經黑沙陶瓷,陳醫生描述過程相當辛苦,火爐溫度高達1000度,她在旁拍攝已經覺得酷熱難耐。 她十分佩服當地居民,在並無任何保護衣物下長期在火爐旁工作,有時甚至需要下去陶瓷窯。 她指醫生在畢業後,通常都會很快投身事業,而且醫生的工作繁忙,很少擁有自己的時間。 她在子女長大後終於開始發掘自己的興趣,很快她就迷上了攝影。 現今攝影文化日漸普及,人人手執手提電話亦能拍攝出不錯的作品,攝影亦漸漸成為現今社會不少人的興趣。 今日(18日)黃啓江醫生、張榮麟醫生、陳偉思醫生於書展舉辦「當醫生愛上攝影」分享會,他們帶來各自的攝影作品與在場同好分享拍攝的苦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