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該署稱因應區議會對公共泊位表示關注,與運輸署商議後,將在資源中心毗鄰預留地方作增建公眾停車場,初步預料可提供不少於200個公眾泊位。 該署稱在吸納議員意見後將展開進一步籌備工作,包括擬備工程界定書予民政事務局審批,及委託建築署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等。 據當局指出,會聽取及考慮元朗區議會意見,在技術和財政預算許可的情況下,繼續推展有關工程項目,以便盡快向立法會申請建築工程的整體撥款。 天水圍北部近年不少發展,除了上述第119區的文物修復資源中心外,對面的天水圍第112區及第115區亦已經批出由新地發展,將會興建成兩個大型的屋苑,合共提供約3,800伙,加上同區佔地達61公頃的濕地公園,將會組成一個住宅休閒社區。
-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 此 外,立法會議員和不同人士更建議設立廉價紅酒 賣場、美食廣場和有機農莊等來吸引遊客。
- 事實上,新地於去年以約19.74億元為上述項目補地價,當時每呎樓面補價約2,305元,料為新界最大宗商業項目補地價個案之一。
- 於 2007 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曾提出 112 及 115 區發展計劃,以鼓勵天水圍的經濟發展,擬 建的地區經濟撥地不但能吸引遊人,更能為天水 圍居民帶來就業機會,改善生計。
-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 華懋集團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集團很高興增添新的發展項,並為社區重建作出貢獻,將繼續透過不同方式物色合適項目,確保業務的可持續性。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 香港賽馬會於天水圍+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設有一投注站;天恆邨多層停車場亦有賽馬會投注及辦公中心(天水圍電話投注中心)。 另外在2012年,設在港鐵天水圍站附近的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用,大樓內設室內游泳池、體育館、會議室和休憩處。 2013年初,主要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自修室啟用。 雖然這些設施是為新市鎮居民而設,但它們並非位於天水圍內,實際上位於屏山。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水圍( 天下「圍」公 ) 規劃想像
據悉,項目由希慎(0041)或有關人士持有,該集團更同時擁有波斯富街87號、89號舊樓地盤。 至於由創譽發展去年底透過強拍統一業權的西環保德街1至7號,獲批建一幢樓高27層的商住樓,總樓面約2.71萬平方呎。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2025 港島及九龍市區方面,建灝地產與市建局合作的大角咀橡樹街項目,獲批建一幢樓高21層的商住大廈,總樓近6萬平方呎。
鐵路網絡本身可以減少市民對道路交通的需求,同時也減少對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以達至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規劃、設計、興建及營運相關項目的過程中,港鐵公司一直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加強環保管理。 另外,港鐵公司也明白,在規劃及落實項目的時候,須要與各持份者積極溝通,維持良好的社區關係,充分參考有關人士的意見,在營運要求以及有關人士的意見和期望之間,達至妥善平衡,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就天水圍天榮輕鐵站上蓋物業發展一事,港鐵公司表示,該項目已完成規劃及建築圖則之法定程序,並已進入實施階段。 事實上,根據規劃署進行的評估,天水圍天榮輕鐵站上蓋物業發展的地點並非天水圍區內僅有的通風廊。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水圍有新盤開售!長實嘉湖山莊已逾30年、新地爭做天水圍新「一哥」 |老樓周記
在港深兩地的商業活動交流,政府將會落實於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興建港深西部鐵路連接前海,料位處旁邊的天水圍的商業活動亦將會受惠。 上述項目為丈量約份第124約地段第4354號,位於洪天路與屏廈路交界,鄰近西鐵天水圍站,佔地約10.7萬平方呎,涉及商業樓面約85.6萬平方呎,以此計算,每方呎樓面補價約2,305元。 【明報專訊】疫情衝擊營商環境,對商廈需求大減,正當商用物業前景欠明朗之際,地政總署昨日公布,由新地(0016)持有的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上月完成補地價手續,涉及補價金額19.74億元,以發展樓面約85.65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補價2305元,料為新界區 … 另集團早前申請更改元朗石湖圍項目方案,由洋房改作分層住宅發展,提供7,291伙,接獲約311份申述,大部分屬贊成意見。 新地(00016)天水圍橋頭圍發展商廈方案昨獲通過,可作寫字樓及商場混合式發展,總樓面84.6萬方呎,相信為區內最大商業項目,有機會成為未來地標物業之一。
至於天秀路公園和慧景軒旁邊的悅品天秀酒店,提供約340間客房。 政府亦向立法局申請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設立天水圍發展的項目。 華潤代表巍城在7月29日與政府簽署協議書,政府亦在當日召開記者會公布。 協議書內容遵照了麥理浩政府從一開始就提出的建議,收回天水圍的土地後,北部保留為土地儲備,南部則批出一部分予巍城,其餘用作公共房屋、工業發展和社會設施。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新地天水圍項目19.7億完成補地價 新界最大宗商業補價個案
報告又促請政府定期檢討城市規劃的機制、儘早制訂緊貼人口增長的地區福利計劃。 然而,事隔3年後,小組提出防範家庭悲劇的24小時社署輔導熱線仍未全面落實。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佈,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圖則3個月前獲批 新地天水圍建「新界版apm」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因為廈村鄉及屯門區的居民反對導致西鐵走線更改。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2025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隨着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 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天耀邨為天水圍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92年落成,並為九龍秀茂坪邨1-17座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提供了遷置資源。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規劃天水圍的兩難
在施工期間,港鐵公司會成立工程聯絡小組,繼續與地區人士保持聯絡,優化施工方案。 港鐵公司在業務發展(包括其物業發展項目)、日常運作、管理審計,及人力資源配備等方面均按商業原則運作,而港鐵公司的管治,亦遵照《上市規則》的《企業管治常規守則》。 早前,港鐵公司因應當區居民就該發展項目對附近空氣流通影響的關注,進行了一項空氣流通評估,建議在會所樓層設置通風口,以改善空氣流通。 由於天水圍商業發展有限,令區內就業機會不 足,居民往往須要跨區工作或未能尋找合適工 作,故屢出交通支出不菲或收入不足的問題。 同 時,不少天水圍居民擁有不同的手工技巧,例如布藝小品、製作實木家具及家居用品,然而, 他們的技能未可妥善運用,取來可觀收入。 此 研究希望透過於「技藝工房」的貨櫃空間,讓 居民成立合作社,互助互利,製作日常用品以 供出售及賺取收入,同時帶動區內經濟。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水圍3項目 涉逾147萬呎商業樓面
天城路旁的康文設施於1993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包括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體育館和天水圍游泳池。 除天水圍體育館外,天愛苑附近還有新建成的天瑞體育館(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天水圍北設有一中型公園——天秀路公園,旁邊亦預留了空地,近俊宏軒後方亦已規劃興建天水圍第三個公共泳池及球場等設施。 其他小型公園則有天瑞路公園、天柏路公園、天河路公園及天龍路旁的中式園林「龍園」。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恩邨旁的天暉路體育館於2012年11月27日啟用,特設室內緩跑徑及戶外攀石牆。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發展
1993年3月26日,港府為天水圍新市鎮舉行開幕及輕鐵通車典禮,時任港督彭定康連同高官出席儀式。 香港眾多新市鎮中,只有天水圍新市鎮有開幕典禮,反映了當時政府非常重視天水圍這個地方。 新地剛發佈的21/22年中期報告裡面提及新界北部3個項目裡面包括天水圍商業項目,仍然是2017年獲批的規模,以目前的資料這個效果圖暫時只能是娛樂一下大家。 新地(0016)港鐵屯馬線天水圍站旁的橋頭圍地皮,於去年5月份以近20億元完成補地價程序,項目擬建商場及寫字樓,被外界譽為「新界版apm」。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該項目的設計近月獲得國際獎項,項目的模擬圖亦首度曝光,惟未知是否最終設計方案。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規劃許可申請
由於在政府解密檔案中,涉及到協議書的行政局討論紀錄,部分內容依然被遮蓋,筆者暫時無從了解當時決策者就地契年期有沒有特別考慮。 順帶一提,這份2010年代坊間用作指控港英政府官商合謀,限制天水圍南商業設施不得損害巍城利益的所謂秘密協議,其實上述判辭早已公開全文。 1981年中,巍城向政府提交了前期規劃研究,建議用18年時間分三期開發天水圍新市鎮,提供住宅和工商業用地。 為了減輕政府因要在天水圍開天闢地而承擔的基建開支,政府的規劃顧問曾建議不如在已發展的市區找同等價值的土地與巍城交換,將整個天水圍變成土地儲備,留待日後開發,這個做法既可減輕公共財政壓力,又可繼續向巍城收取補地價。 但麥理浩政府不接納規劃顧問的建議,因為覺得與華潤支持的財團在新界合作參與一項大規模又長期的計劃,能帶來政治好處,向外證明港英政府有能力與中國有關的機構合作。 所以政府決定負責基建的成本,以連接新市鎮與市中心,也會以公帑收回天水圍整幅土地,一部分用作土地儲備和興建公屋及其他社會公共設施,同時重新批租一部分予巍城作私人發展。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商業購物
市區有多項同類圖則批出,當中,長沙灣順寧道320至328號,以及330至336號,批建1幢24層高住樓,另連4層平台及兩層地庫,總樓面逾10.8萬方呎。 而去年由建灝地產以6.18億元投得的市建局大角咀橡樹街89至91號與埃華街1至5號項目,准建1幢20層高商住物業,並連2層地庫,涉及樓面近6萬方呎。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另外,九龍城嘉林邊道20至20號A項目,亦批建1幢15層高住宅大廈,並設各兩層平台及地庫,提供樓面逾2.33萬方呎。 市區亦有多個同類圖則批出,當中,建灝地產去年以6.18億元投得的市建局大角咀橡樹街89至91號與埃華街1至5號項目,准建一幢20層高商住物業,並連兩層地庫,涉及樓面近6萬方呎。 另外,九龍城嘉林邊道20至20號A項目,亦批建一幢15層高住宅大廈,並設各兩層平台及地庫,提供樓面逾2.33萬方呎。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住宅與購物
天水圍區內雖有不少公共空間供市民使用,但部 分空間及景觀設計單一乏味,欠缺多元化設施, 市民可進行的社交活動有限,有礙社區互動。 現 時社區耕作在香港漸受歡迎,但政府推行的社區 園圃規模較小,未能滿足居民需求。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根據自1994年供公眾查閱的分區計劃大綱圖(S/ TSW/ 1),迄今,區內商業用地僅佔 整體發展用地1%,顯示區內商業發 展及就業機會或有不足,不少天水圍 居民則須跨區工作。 資料顯示,項目佔地約10.7萬方呎,以地積比率8倍發展,總樓面約85.65萬方呎。 其中,商場主要位於地下8層,佔近6成樓面約50萬方呎,其餘約4成樓面則為辦公室,涉及約18層樓面,樓面約35.59萬方呎。 政府啟動下年度賣地計劃,由下季最具分量的兩幅屯門地「打頭陣」,其中管翠路大型地皮總樓面逾78.5萬方呎,市場估值27.5億至39.3億元,有力問鼎屯門區地價最高項目;另一幅海榮路住宅地估值最多14.3億元,兩地將於下月十七日起招標。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水圍天瑞路俊宏軒地舖成交3200萬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坊間流傳很多說法指政府在1982年因樓市下行而突然決定收購天水圍土地來挽救華潤,這顯然是錯誤的。 因為港英政府在很早的階段就已經決定為了政治好處而用公帑與巍城合作發展天水圍,完全沒有證據與市場波動有關,反而是政府爭取與巍城一起合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新地於天水圍站旁邊的一幅土地,上月批出補地價約19.74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價2,305元,料為新界最大宗農地轉商業發展的補地價個案。 據城規會資料,項目擬興建1幢31層高商廈(包括3層地庫及1層隔火層),總發展樓面約85.65萬方呎,當中辦公室佔35.59萬方呎、商場部分佔50萬方呎,商場規模相等於新開張的將軍澳康城商場。 翻查資料,上述地皮原本劃作「未決定用途」,新地早年原計劃作住宅發展,及後2016年向城規會改作辦公室、商店及服務行業、食肆等綜合商業用途,擬建成1幢31層高的商廈,總樓面約85.65萬方呎。 香港房屋協會在2010年以象徵式租金租用毗鄰3公頃的112B區,發展培訓中心,為區內提供就業培訓機會,亦同時會提供教育設施、職訓中心、零售和餐飲店舗等。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水圍「APM」
2003年12月,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和預留區支線相繼通車,讓新發展的新市鎮北部和南部緊密的連繫起來。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輕鐵系統除把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接駁起來外,也連接到屯馬綫車站、屯門和元朗兩個新市鎮,成為新界西北區內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新近天水圍民生區俊宏軒俊宏廣場錄得一宗地舖成交個案,連租約成交價約3,200萬元,而該廣場自去年至今累錄約6宗地舖成交,佔區內地舖買賣成交約兩成。 天水圍市地段第34號的地盤面積約為64,400平方米,最高樓面面積為96,600平方米。 天水圍市地段第33號的地盤面積約為75,500平方米,最高樓面面積為113,250平方米。 發展局表示,天水圍天榮輕鐵站上蓋物業發展的規劃申請早已於二○○一年獲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批准。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住宅單位數目相等於三分一個嘉湖山莊
當地區議會幾經申請後,康文署才在「地台」上裁種20棵樹,但拒絕給樹澆水,居民唯有發起植樹運動,讓居民種樹及澆水。 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口限制較為寬鬆,但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人。 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比例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在2001年起入伙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准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結果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 2006年10月,輕鐵761線的總站遭縮短至天逸,令天恆邨、天晴邨和天悅邨居民非常不滿。 位於屏山北部、天耀邨以南的屯馬綫天水圍站(註:該站雖名為天水圍站,站址卻不屬於天水圍範圍內)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九廣西鐵(現為港鐵屯馬綫)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2009年8月16日其南面總站由南昌伸延至紅磡,由天水圍前往尖沙咀只需要約29分鐘的時間,而來往中環則只需42分鐘,大大縮短了市區和新界西北之間的距離。
與此同時,多年對手長實亦有新動作,擬將旗下嘉湖海逸酒店,改劃作商住項目,將重建為2座「巨無霸」分層住宅,分別樓高達53層,涉及多達5,000伙,將項目打造為區內地標。 另同樣由新地發展的同區天榮輕鐵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涉1,976伙,主打中小型單位,天榮站物業發展項目,早於2015年批出發展權,項目位於天城路、天榮路及天恩路交界,坐落栢慧豪園及嘉湖山莊麗湖居之間。 終於有全新大盤開售,新地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Bay首批呎價13,698元,作為新界大西北的新盤,呎價與鄰區新盤相宜,加上新地品牌效應料成全城焦點。 Wetland Seasons Bay第2期住戶想買新鮮食材,就可以去臨時街市天幕街市,設40個攤檔,滿足區內市民新鮮濕貨需要;長遠而言,政府計劃在天福路興建兩層冷氣街市,提供151檔位,預計2023年動工,2027年完工。
長實於2019年已曾就上述項目向城規會申請重建為2幢53層高的綜合商住項目,總樓面逾200萬平方呎,料提供約5,000伙住宅,平均面積約300平方呎。 當中較矚目為新地(00016)持有的天水圍橋頭圍項目,用地位於洪天路與屏廈路交界,鄰近港鐵天水圍站,項目於今年7月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獲准興建1幢28層高(另設3層地庫)的商廈,總樓面面積約85.62萬平方呎。 除完成補地價外,新地上月亦以高於市場估值上限逾四成、以86.14億元奪得古洞北新發展區住宅官地,每方呎樓面地價高見7184元,成為最貴重新界地皮,而兩地皮合共涉資105.88億元,反映新地致力拓展新界西北王國的決心。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2025 新地表示,目前新界西北的工作及住屋人口分配不均,舊有的工業區亦未符合人口需求,加上未來區內新增的房屋供應亦將大幅增加對工作職位的需求,認為改劃為商業中心,可為區內提供就業機會和促進屯門工業區轉型,緩解區內商業用地不足的問題,做到職住平衡,減少跨區工作造成的交通壓力。 順帶一提,《北部都會區》概念亦著眼比鄰的洪水橋新發展,政府銳意打造成新界北核心商務區,相信可帶動天水圍區發展。 早於1998年,政府已計劃於天水圍北興建泳池,但『殺局』後多年來未有動工。
天水圍橋頭圍商業項目: 天水圍新市鎮
屋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伙,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2013年12月,房協中止長者屋計劃,政府隨即將土地用作發展私人住宅,可提供2,200伙單位,新鴻基地產於2014年7月9日分別以22.21億元及19.68億元獨攬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皮,兩地樓面呎價均分別逾1,800元。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南部中央的天水圍公園於1990年代初期正式啟用,屬市鎮公園規模,公園內設有人工湖、籃球場、小型足球場、網球場、一些健身設備和很多小徑,是區內居民休閒的場所。 2006年,位於新市鎮東北部的香港濕地公園第二期落成啟用,園內設有三個大型展館及人工建造的大型濕地。 該校設有12年班級,提供不少於900個學額,並主要取錄非本地學生,預計2025年啟用。 到2020年12月26日,天秀路公園旁的天秀臨時街市投入運作,雖然由食環署作為業主,不過管理方面由服務承辦商負責。 區內其餘商場集中在公共屋邨及居屋附近,如T Town、天耀廣場、天瑞商場、天恩商場、天慈商場、天盛商場、天澤商場及天晴商場,除天恩商場和天晴商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持有及由房屋署管理外,其餘的都是由領展持有及管理,亦有其他管理公司管理的商場,如俊宏廣場及業權分散的天一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