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步速約5-6小時才完走八仙嶺,建議最好9時前起步,避免在炎熱天氣行走以免中暑。 別以為行過梯級等於很快到,一路都以風化嚴重的沙石路為主,看清楚落腳位,穿抓地力及保護力強的行山鞋是必須。 屏風山、黃嶺、犁壁山都有支路沿山脊行走,景色較衛奕信徑好,但體力付出較大,可量力而為。 鍾離峰的路牌不在高位,每次經過都有人討論,事實上標示牌不在山頂(而山頂沒有什麼景觀可言),才有此奇景。
八 仙 嶺 山 道 沿 連 綿 山 巒 的 山 脊 而 走 , 兩 旁 山 勢 巍 八仙嶺行山 峨 陡 峭 , 景 物 全 無 遮 擋 , 置 身 其 中 , 儼 如 飛 鷹 於 天 際 翱 翔 ; 山 脊 兩 旁 景 色 , 天 地 合 一 , 蔚 為 奇 觀 。 由 於 路 途 崎 嶇 難 行 , 必 須 有 豐 富 的 遠 足 經 驗 者 , 才 可 嘗 試 登 臨 。 1996年2月10日,八仙嶺發生了一場嚴重山火,造成3名學生和2名教師喪生,事後港英政府在仙姑峰山腳修建了春風亭,以紀念事件中捨己救學生的兩位教師。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 Pat Sin Leng
隨馬路繞水塘邊走至鶴藪營地,再前行不久留意左面小路往鶴藪圍小巴總站(或在路口等車亦可)。 八仙嶺位於新界東北,由於其山脈由八個山峰所組成,得以道教八仙命名。 八仙嶺行山 難度方面,八仙嶺西接犁壁山、黃嶺及屏風山,路線長達12公里,屬中長距離道線,離開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後,沿途並無遮擋,而且沿途山勢都有高低起伏,整體而言是中上難度,需要一定體能。
八仙嶺位於大美督以北,是新界東北的連綿群山之一,與犂壁山、黃嶺及屏風山的山脈相連。 登上八仙嶺,可飽覽整個船灣淡水湖和大美督的景色。 八仙嶺行山2025 「W121」右轉後有少量上坡,之後落山碎石路約4至5公里,大部份都舒服,既可以看到八仙嶺另一面,也看到東北面的吊燈籠、鹽田,北面亦有梧桐山發射站等。 大約5分鐘之後,就到達「春風亭」,是政府為了記念1996年八仙嶺大火慘劇而建造。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行山路線|大美督起步不經黃嶺 「避開」天梯落山往新娘潭
之後便是到達「犁壁山」,犁壁山一帶有芒草群,雖不夠大東山及大帽山出名,但比這兩處少人呢! 若想打卡鷹咀石,可登上山頂拍照;無興趣者可續走衛奕信徑,繼續向「黃嶺」方向行。 如果想找一條比較容易又可以欣賞美景的行山路線,可以選擇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沿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走,雖然不能走畢8個山頭,不過全程只有約4公里都可以飽覽美景。 一開始有連綿的石級上斜,然而沿路有不少林蔭位置,不算太辛苦。
- 攀上八仙嶺,仙姑峰頂可飽覽船灣美景,亦可看到八仙嶺的其餘七個山峰。
- 兩旁的林木茂盛,明媚的陽光,青青的新葉,吱吱的蟬聲,為初夏揭開序幕。
- 經過紀念八仙嶺山火的兩位老師的春風亭後,沿路不太斜,邊走邊傾約一小時到達路口,有明顯路牌指示往八仙嶺。
- 第一個山峰是511米的仙姑峰,樓梯級鋪得極佳又仍有樹蔭,不太吃力約廿分鐘就到。
- 由此踏上林蔭石道,到了自然教育徑(標誌桿13)左轉,登上仙姑峰。
屏風山、黃嶺、犁壁山都有支路沿山脊行走,景色較衛奕信徑好,但體力付出較大,應量力而為。 八仙嶺行山 沿路左面可見沙頭角、龜頭嶺、中國梧桐山、吊燈籠等,黃嶺右面可見吐露港、船灣淡水湖、慈山寺等。 沿衛奕信徑經過涼亭後進入右方的鶴藪水塘家樂徑,經過燒烤場後踏上左方的登山梯級。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
走過緩緩的林蔭梯級後,於路口依路牌轉左往八仙嶺方向登上屏風山。 於半山回首,可俯視藏在樹林裏鶴藪水塘的全貌及遠眺深圳。 急升一段後山徑略緩,經過小石橋走出山坳後,已漸看到南涌及沙頭角一帶。 八仙嶺行山 下車後沿新娘潭道走,依「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的指示牌向入口處行,便開始這次的行山之旅。 首先見到的是春風亭,續走一會兒見到分岔路可往「橫山腳」方向前行,及後再往新娘潭方向登山,便會到達「仙姑峰」。
風流書生韓湘子攜帶紫金簫,曾因吹得一手好蕭而令東海龍女化為銀鰻。 八仙嶺行山2025 純陽峰、鍾離峰、果老峰、拐李峰、曹舅峰、采和峰、湘子峰及仙姑峰為八仙,當中最高為純陽峰590米,采和峰489米為八仙最矮。 八仙嶺山峰間距離不遠,完成8個峰連同打卡及休息約1小時,佔全程約六分之一。 純陽峰大石為理想的打卡景點,可拍到黃嶺一帶的山勢。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x黃嶺x屏風山.樓梯大挑戰
590米的純陽峰為八仙最高的峰,明顯梯級長得多,但也是可以應付,未算得上天梯的距離。 八仙為道教特色的古代民間傳說,各個神仙具人性化。 八仙嶺行山 鍾離權有傳是漢朝將軍,鐵拐李原本無跛,但借屍還魂後成為跛腳乞丐。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 (大尾篤 – 鶴藪)
一邊上斜同時可以眺望船灣淡水湖、馬鞍山、吐露港的景色,視野廣闊得令人心曠神怡。 乘車到大美督巴士站,沿汀角路往東,行約十分鐘見到船灣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路牌,轉入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八仙嶺行山 由此上山直到登山口的2公里都是樹蔭,體力付出較新娘潭或九龍坑山及鶴藪出發少。 別以為行過梯級等於很快到終點,一路都以風化嚴重的沙石路為主,要看清楚落腳位,穿抓地力及保護力強的行山鞋是必須的。
八仙嶺行山: 屏風山
八 仙 嶺 的 主 峰 為 「 純 陽 峰 」 , 高 五 百 九 十 公 尺 , 為 群 峰 之 首 , 可 遠 眺 新 界 東 北 水 天 一 色 的 景 觀 。 在 公 園 另 一 方 的 新 娘 潭 路 , 路 旁 的 八仙嶺行山2025 燒 烤 及 郊 遊 場 ─ ─ 涌 背 及 涌 尾 燒 烤 場 , 亦 屬 八 仙 嶺 郊 野 公 園 範 圍 。 經 驗 豐 富 的 遠 足 人 士 , 可 嘗 試 橫 跨 八仙嶺行山 八 仙 嶺 郊 野 公 園 的 衞 奕 信 徑 第 九 及 十 段 。
八仙嶺行山: 大埔站 八仙嶺行山路線分享-衛奕信徑9段 (芒草、海景、山景)
要完成天梯約45分鐘至1小時,有需要就小休,以免早段便「爆偈」。 八仙嶺行山2025 八仙嶺位於新界北區,分隔開沙頭角與大埔,沿衛奕信徑第9、10段走,可以走畢8個山頭,不過全程約17公里,而且沒有太多林蔭位置,對於行山初哥來說可能會有點吃力。 八仙嶺坐落於新界大埔,山嶺上諸峰起落,概分八峰,因而以道教的八仙為名。 由東至西,各山峰依次名為仙姑、湘子、采和、曹舅、拐李、果老、鍾離及純陽峰。 八仙嶺山脈由東伸延至西邊的黃嶺及屏風山,有如一幅巨型屏風,在遠處仍能清楚辨認。 筆者選擇2往新娘潭,再行到大美督,沿路有多個涼亭可供小休。
八仙嶺行山: 打卡位三:鶴藪水塘
景觀方面,八仙嶺北望沙頭角,南看船灣,沿途景觀開揚,景色一流;另外,黃嶺至屏風山的陡坡更是香港最佳美景之一。 在秋冬之時,八仙嶺沿途芒草盛放,是香港最佳欣賞芒草的路線之一。 到達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的交通方式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大美督巴士總站,並向新娘潭路方向步行上山走約10分鐘到達大美督郊野公園管理站,旁邊車路前就是山徑的入口。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行山路線|八仙嶺零樹蔭 衛奕信徑9段夏天不宜 登屏風山天梯最難捱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的終點會抵達新娘潭路,朝船灣淡水湖方向步行回大美督郊野公園管理站,再步行下山至大美督巴士總站就可乘搭交通工具離去。 紀 念 此 次 慘 劇 的 春 風 亭 , 便 是 位 於 仙 姑 峰 南 麓 的 八 仙 嶺 自 然 教 育 徑 入 口 附 近 , 這 裏 每 逢 假 日 遊 人 均 絡 繹 不 絕 。 大路往左行2分鐘可到犁壁山頂,是拍照的理想位置。 原路落山後留意標距柱,見到「W121」後分叉路右轉,不登黃嶺、屏風山。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行山路線︱衛奕信徑9段賞芒草兼享海景
說起行山風景之優美,八仙嶺及荔枝窩的而且確是上佳之選;其中的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座落於大埔的大尾篤及新娘潭之間,可在大埔火車站乘坐75K巴士在大尾篤總站下車,沿新娘潭道上斜約十五分鐘,便到達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的起點。 八仙嶺一帶蜜蜂數目不少,筆者曾被蜜蜂緊貼了十分鐘,待它採完面上的鹽分後才得以自由。 漁護署指引3點為︰勿行入草叢等蜜蜂聚居點、勿打擾蜂巢、勿用香體用品。 八仙嶺行山2025 離開仙姑峰後向南方的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走,經春風亭到大美督,再轉乘巴士或小巴到大埔,結束行程。
於鶴藪圍總站下車,走回路口轉右沿鶴藪道緩緩而上,經過閘口及鶴藪營地入口後前行。 兩旁的林木茂盛,明媚的陽光,青青的新葉,吱吱的蟬聲,為初夏揭開序幕。 來到鶴藪水塘的路口左走接上衞奕信徑,越過堤壩後,沿水塘邊的水泥路而行。 八仙嶺行山 在微風吹動下,樹枝輕輕搖動,岸邊的樹木交融於翠綠的水面,景色十分秀麗。
由屏風山落鶴藪水塘前要狂落300米,梯級又高又爛,極之花費體能及腳骨力,需要約1.5小時才到達鶴藪小巴站,筆者行的路線是專「避開」這條碎石天梯。 屏風山、黃嶺、犁壁山的山頂都要離開衛奕信徑,當中最高及景色最廣闊的為639米的黃嶺,而且只需兩分鐘便可到達,不妨一看。 黃嶺上落起伏大,加上暴曬及大風因素下體力消耗高。 八仙嶺行山2025 純陽峰與犁壁山間,於秋冬天時芒草海壯觀至極,風吹起時,像極宮崎峻動畫。 八仙嶺行山 犁壁山山頂可見鷹咀石,沿途景點多,可預留時間拍照。
八仙嶺行山: 大埔
和剛剛熱鬧的主壩不同,這裡享受的是湖天一色,蔚藍與寧靜,感覺就像走進避世的小空間,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 根據現場的介紹牌,這個地方本來名叫「六鄉」,自船灣淡水湖建成後,已不再存在。 鶴藪水塘家樂徑鄰近流水響水塘,而鶴藪水塘容量僅約18萬立方米,不過鶴藪水塘狹長多彎,猶如一彎新月,沿家樂徑圍繞水塘走一圈,可以看到幽靜的小橋流水、俯瞰群峰圍繞的水塘景色,以及水壩景致,而且附近設有燒烤地點及露營地點,而因為水源充足,行山時可以看到多種蝴蝶和蜻蜓。 正 所 謂 「 欲 窮 千 里 目 , 更 上 一 層 樓 。 」 若 想 一 睹 壯 麗 的 山 川 氣 勢 , 便 要 不 辭 勞 苦 , 登 上 八 仙 嶺 。
八仙嶺行山: 八仙嶺嚴重山火
由於八仙嶺被劃入郊野公園範圍,常住人口稀少,所以往往跟三門仔、洞梓、船灣、汀角等鄉村範圍劃為同一個選區。 八仙嶺的稜線上以一道以石級、泥徑及水泥造的山徑連貫。 嶺上山徑四通,可分別通往大尾篤、鹿頸、南涌、新娘潭、丹竹坑及鶴藪等地;另有數道隱徑可登上仙姑峰、純陽峰和黃嶺。
著名的八仙嶺山頂無樹蔭,最少八上八落令不少人望而生畏。 然而經樹蔭處處的大美督登頂,再「避開」最難行往鶴藪的崎嶇天梯,卻是不錯的選擇。 在這兒小休一會,徐徐下山,視線由剛才的叢林密佈,遂步變得開揚。 這段路跟衛奕信徑第十段重叠,直到下圖的岔口,沿右邊繼續。 此家樂徑有一個完全空曠冇遮擋的制高點,在此可以一口氣看盡八仙嶺八個山峰,由平地至山腰的山勢一覽無遺,感覺就好像在日本的河口湖觀景台遙望富士山一樣,震撼眼球。
八仙嶺行山: 屏風山天梯極消體能
到達盡頭跟指示牌往八仙嶺/新娘潭方向入林,之後遇到分支往尤德亭走,影完相又回頭向前走。 出返去繼續向八仙嶺方向前進,再遇分支見到鹿頸個牌就是開始下山了。 一般步速約5-6小時才可完走八仙嶺,建議最好在9時前起步,而且避免在炎熱天氣行走以免中暑。
八仙嶺行山: 大美督行山 路線攻略
丹山河是由平山仔、沙螺洞、九龍坑等多條山溪,流進八仙嶺郊野公園內,再在鶴藪水塘匯合。 八仙嶺行山 在路線沿途會看到寫意的流水淙淙,看起來跟日本屋久島的小溪有幾分相似。 天梯約1.5公里內爬升350米至屏風山山腰,山勢擋風而且梯級風化後不好走,部份梯級需要跨近小腿幅度,建議帶備行山杖。
八仙嶺為筆者其中一條最喜愛的山徑之一,除八峰甚有氣勢外,犁壁山至屏風山一段的峻峭山勢及碧油油的山坡的確令人開懷,縱不時回望亦不覺厭膩。
峰頂既可俯瞰整個船灣淡水湖,亦能一覽八仙嶺餘下七峰。 到達黃嶺前靠左走 (右邊支路往鹿頸),屏風山就在眼前。 續沿屏風山脊行走,便見下山的石級,下山前不妨走上像觀景台的小土丘,回望落日影照屏風山及處處昔日梯田的沙羅洞。 到山腳後右轉 (左往平山寨),經過一段幽靜松蔭小道後再走往鶴藪水塘。
回程的話,沿鶴藪道步行回「鶴藪圍」乘專線小巴離開。 不過,要注意周六、日、公眾假期都會較多人前往,等候上車的人流會較多,有機會需要較長候車時間。 起點為似新月形的鶴藪水塘,水塘於1968年建成,灌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