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了建立全市鎮有良好設計榜樣,政府發展時加入很多康樂和便民設施,建築密度較同期發展的將軍澳新市鎮為低。 此外,在1980年代拓展署制定發展大綱圖時,曾打算將天水圍14區(現天柏路電話機樓旁)興建殯儀館,交由博愛醫院營運,惟遭區內居民反對,計劃最終取消。 另外,《南華早報》於2010年12月揭露,早在1982年時,當時港府與巍城有限公司就共同發展天水圍簽訂私人備忘錄(private 天水圍天業路3號 memorandum),備忘錄限制政府發展商業設施的規模不可威脅私人屋苑的商業收益(故區內欠缺公營街市),該協議於2002年撤銷[1]。 3號綫大致沿廣州新中軸綫行走,並向南、北、東(支綫)三個方向延伸。 南北兩端的白雲區、花都區和番禺區亦有為數眾多的公交綫路連接至3號綫沿綫各車站,提供車站到區內各鎮街的接駁。
- 在天河北路口以南重返五山路(天河科技街),再轉至天河路繼續往西行進。
- 最終運輸署於一個月後修改被城巴棄辦的路線,改為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元朗(德業街),來回程加經天頌苑、天恩邨及元朗廣場一帶,並取消循環運作,同樣以公開招標決定營辦巴士公司[7]。
- [5]
-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
- 2006年9月25日,客村站至漢溪站區間開始熱滑[20];11月20日,3號綫全綫停止服務40天,進行三號綫的全綫(廣州東站/天河客運站—番禺廣場)貫通前的聯合測試。
- 廣州3號綫曾是全世界所有地鐵當中地下段最長的路綫[註 4]。
億京發展自2015年8月起以約9,000元至30,000元一方呎拆售舖位予投資者,但銷售情況欠理想,更錄出撻訂個案。 天業路公園(英語:Tin Yip Road 天水圍天業路3號2025 Park)是香港新界天水圍新市鎮一個公園,位於天水圍東部天業路,佔地2.5萬平方米,建於2014年,毗鄰天業路多用途沙灘球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1]興建費用為2億3,200萬港元。 「玩具圖書館2.0」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項目,除了提供玩具借用或送贈服務外,更加重視優質家庭時間。 透過獎勵計劃、工作坊及社交平台,鼓勵親子多溝通;並招募社區人士擔任支援員,協助計劃運作,與服務使用者分享親子相處之道,加強社區支援網絡。 由於這個不尋常的發展策略,令天水圍的商業活動只有很少的空間發展,現存的61,000平方米商業樓面則在2005年時售予領展[16]。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單位數目
此外,規劃署援引古物古蹟辦事處指出,明華大廈並非香港法定古蹟,故此質疑其舊有建築物之保存價值,並且指出,若果個別物業保留下來,可能違反規劃等既定程序。 有關方案於3月15日早上9時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3][4],同日,城市規劃委員會接納建議,明華大廈將會分批重新興建,首批單位預計於2018年落成[5]。 2010年,香港房屋協會為明華大廈其中7幢樓宇及戶外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復修及翻新,並且建議以混合發展方式重新興建明華大廈,滲入長者屋的元素[2]。
有意見認為,相關路線在天水圍和元朗的服務範圍狹隘,偏離天水圍和元朗人流較集中的地方及天晴邨,批評運輸署設計的路線「離地」[6]。 天水圍公園旁邊的嘉湖海逸酒店是新界西北部最大型的度假式酒店,提供1102間客房及服務式套房。 而天水圍第108A區(天水圍市地段第26號)商業地皮由億京發展於2012年3月以4.1億元投得,地盤面積近7萬方呎,總樓面約27.99萬方呎,賣地條款規定,項目需提供不少於約5.38萬方呎樓面作飲食、消閒娛樂或商舖用途。 [11] 天一商城於2014年底已平頂及開始進行裝修工程,並在2016年落成,天水圍北及嘉湖北居民有更多購物及餐飲選擇。 天水圍天業路3號 至於天秀路公園和慧景軒旁邊的悅品天秀酒店,提供約340間客房。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公共設施
另外,天水圍33A區(即今銀座廣場)原計劃興建文娛中心,但因廈村居民和區議員擔心影響風水里景觀而擱置。 規劃多年未有落實的天水圍文物修復資源中心,康文署近日提出在新地(00016)天水圍115區用地對面撥地5.3萬平方呎,擬興建兩幢14層高辦公室及公眾展覽中心,連周邊發展,形成住宅文化社區。 根據康文署提交的文件指出,用地位於天業路,在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與天水圍115區用地之間,佔地約5.3萬平方呎,現時屬於「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早在2013年時已經曾提出興建文物修復資源中心。 天水圍天業路3號2025 該署指出,第二期工程將在資源中心附近、即天水圍第109區及117區(即天業路公園停車場)進行總面績約8.9萬平方呎的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包括興建一個可用作多種球場的多用途場地、室內草地滾球場等,並會興建小型圖書館作為重置及擴充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之用。 2006年9月25日,客村站至漢溪站區間開始熱滑[20];11月20日,3號綫全綫停止服務40天,進行三號綫的全綫(廣州東站/天河客運站—番禺廣場)貫通前的聯合測試。 兩條路綫均繼續使用3節編組列車行走,並計劃使行車間隔壓縮至3分鐘,以提高行車密度的做法來增加運力。
2003年5月22日,廣州地鐵與阿爾卡特簽訂了價值4000萬美元的基於Seltrac S40的列車控制系統供應合約[15];7月30日,三號綫首批9個車站的99台扶梯供應合約正式簽訂,供應商為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16]。 2008年6月24日,按照廣州市建設委員會的要求,廣州地鐵將在永泰站(現白雲大道北站)與同和站之間增設永泰東站(現永泰站)[12];7月2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三號綫北延綫工程可研報告[13]。 2004年8月3日,珠江新城至客村右綫順利通過640米寬的珠江,抵達南岸[7];9日,大石至漢溪區間右綫貫通[8];10月22日,主綫廣州東站至林和西站區間工程完成,同日崗頂站封頂[9];11月26日,客村站完成土建工程。 在1997年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綫網規劃研究(最終報告)》中,作為備選的B方案中出現了環綫,當時的環綫為5號綫。 環綫中的東段——體育西路至客村一段,即為現時3號綫的中段。 支綫則起於天源路天河客運站,向東南下穿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與華南農業大學。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
路線取道天慈路及朗天路,沿途在天水圍新市鎮之天悅邨、天逸邨、香港濕地公園,以及元朗新市鎮之元朗廣場及朗屏站設站,全程收費為$5。 為配合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早於1980年代末期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 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屯馬綫天水圍站附近的天耀邨,於1992年至1993年落成。 為營造新一代新市鎮形象,當年所規劃屋邨均設有大量休憩用地,並且設有少量預留空間作日後發展。
- 億京發展自2015年8月起以約9,000元至30,000元一方呎拆售舖位予投資者,但銷售情況欠理想,更錄出撻訂個案。
- 天水圍北原本沒有圖書館,康文署亦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來兩天,經過多年爭取,才於天澤商場租下一個舖位做地區圖書館。
- 此外,啟德1E區1號將會批予房協作重建真善美村安置用途,提供約2,050伙。
- 此外,市鎮內設有由天瑞路公園向東北伸延的「風水里」(Fung Shui Lane)景觀廊,貫穿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將鄉郊和市鎮景觀連在一起。
- 九龍巴士69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營辦,於2022年12月18日起投入服務,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元朗(德業街)。
- 地盤將建五座約30層高的住宅,並提供一座約4層高的零售及附屬設施大樓。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16]。 逢星期日,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每名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並以現金繳付車資的乘客,亦可享半價優惠[17]。 最終運輸署於一個月後修改被城巴棄辦的路線,改為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元朗(德業街),來回程加經天頌苑、天恩邨及元朗廣場一帶,並取消循環運作,同樣以公開招標決定營辦巴士公司[7]。 新路線最終由九巴中標[8],並在2022年12月18日投入服務[9][10]。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大廈資料:利寶大廈
主綫起始於白雲區與花都區交界的新白雲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地下,沿機場大道和機場高速南下,下穿高增種植園,再轉入106國道人和大馬路段,下穿流溪河後繼續沿106國道南下,經過均禾大道路口轉向南,抵達廣雲路西側的嘉禾望崗站。 隨後綫轉入華南快速繼續南下,轉入同泰路行走後進入廣州大道北一直南下,在白雲山東邊掠過。 隨後在怡新路口轉向東南偏南,下穿燕嶺公園後到達廣州火車東站,通過林和西路地底,在天河體育中心西邊掠過,進入體育西路,華夏路,穿過珠江新城西部。 隨後在廣州大道南東邊約六百米與其平行佈置,下穿住宅區、海珠湖,經大塘安置區、瀝滘村,隨後下穿珠江南航道,進入番禺區。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天業路,隸屬於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每天可以服務逾200人次,為天水圍和新界西居民提供治療至預防的一條龍式醫療服務,為首間社區健康中心以此種模式運作。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天水圍天業路3號: 社區設施不足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天水圍新市鎮的輕鐵系統早於1993年初已經通車,當時的路線只是由青山公路輕鐵路線連接至天瑞,1995年延長至天水圍總站(現在稱為天榮站)。 天水圍天業路3號2025 2003年12月,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和預留區支線相繼通車,讓新發展的新市鎮北部和南部緊密的連繫起來。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輕鐵系統除把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接駁起來外,也連接到屯馬綫車站、屯門和元朗兩個新市鎮,成為新界西北區內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大廈資料:巧明工廠大廈
文件又指,另外啟德四個地盤,分別為2B區3號、4號、5號及6號地皮,將分予房委會建屋,分別提供6,920伙住宅單位。 同時,分予房協的2B區1號地盤,除了建住宅大廈外,亦會提供兩座2層高的零售大樓;而房委會的2號用地將會提供一座2層高的零售大樓。 天業路公園設有區內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緩步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大廈資料:東昌街3號
除天水圍體育館外,天愛苑附近還有新建成的天瑞體育館(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天水圍北設有一中型公園——天秀路公園,旁邊亦預留了空地,近俊宏軒後方亦已規劃興建天水圍第三個公共泳池及球場等設施。 其他小型公園則有天瑞路公園、天柏路公園、天河路公園及天龍路旁的中式園林「龍園」。 天恩邨旁的天暉路體育館於2012年11月27日啟用,特設室內緩跑徑及戶外攀石牆。
天水圍天業路3號: 規劃
開通初期車卡編制為三節,後於2010年4月28日起全綫升級為六節。 連計上述四個地盤,全部七幅公營房屋發展用地,將會提供12,570伙單位,預計人口將達35,100人。 不過,雖然啟德區鄰近維港,但由於2B區非位於舊跑道區,與海邊有一定距離,加上前方土地將興建體育城及酒店,預料只有部分高層單位有機會用海景。 2018年5月23日,《蘋果日報》揭發重建地盤有分判商懷疑使用7.5噸未完成檢測的鋼筋,唯發現該批鋼筋強度不合格。 房協相信分判商為趕工偷步用未檢測的鋼筋,事後已暫停相關工程,並要求總承建商俊和建築將問題鋼筋全部拆走,事件導致20噸鋼筋被棄用。 天水圍健康中心(天瑞路)於1993年已經成立,惟該健康中心只有6名駐診醫生,每年需要為14至16萬人次診症,未能夠滿足區內居民的需求,在天水圍區內建立第二間提供普通科門診的健康中心變得有必要。
天水圍天業路3號: 營運
2014年6月份,3號綫全綫(含北延段)早高峰最大滿載率高達136%,出現在客村站至廣州塔站區間;到了2018年3月份,全綫早高峰外圍往市區方向滿載率均超過100%,最大滿載率仍超過120%,出現在燕塘站至廣州東站區間[44]。 在2019年12月31日跨年夜當天,3號綫(含北延段)客流量達到275.9萬人次,創廣州地鐵單綫歷史新高[45]。 2020年受疫情影響,3號綫的客流雖有所回落,但仍非常繁忙:日均客流強度為2.28萬人次/公里,為中國大陸各綫中第5高[46];2022年的日均客流量為139.1萬人次,位居廣州地鐵綫網之首[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