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則購入2個相連單位,共約800餘呎,涉近50萬元人民幣,已全數付款。 他說一年半前獲朋友介紹該屋苑售價廉宜,欲買樓自住,他又見該屋苑大廈已建好一半,於是找了內地律師及地產中介,簽訂合同置業。 他強調買樓及收樓時,過程均無問題,但及至上周才突然接獲通知,指內地政府認為屋苑是違規建設要急拆樓,令他感到無助。 香港買樓時看實用面積,內地買樓則看建築面積及套內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包括公共空間如會所、 內地賣樓陷阱2025 內地賣樓陷阱 電梯大堂、天台、天井、台階等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則不包括上述樓面。 有時推銷員會以「可使用面積」一詞游說買家,其實是指將陽台改成房間後,在套內建築面積基礎上的擴充面積。
他表示,已經建議內地政府加強對返租金協議的規管,比如禁止在銷售商舖時或一段時間內,與買受人簽訂任何形式的返租協議,否則則觸犯刑事罪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提出購買境外物業的口頭質詢,他特別關注港人在內地與英國被騙的情況,問當局會否與內地制訂司法協作機制,又問會否與英國警方研究「合作偵訊」。 「訂金」和「定金」不一樣,因為「訂金」有機會因未能訂立正式合同、合約無效或開發商違約而退還;而「定金」目的在於保證合約的履行,如買家未能履行有關承諾等,是有機會被沒收的。 而香港人認購物業時,記得要求開發商和銷售商提供「五證」及交樓時提供「兩書」,以證明開發商和銷售商分別持有有效的《商品房外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圖:內地買樓「代持人」活動再度活躍,業主有機會被騙去物業,而借出名義買樓的「代持人」,亦因物業被抵押而背負巨債。
內地賣樓陷阱: 港人疑墮內地「小產權房」買樓陷阱 至少110人中伏
大灣區效應下,不少港人前往內地尋寶,購買各種物業作投資或出租用途。 由於內地商業樓宇法例尚欠完善,且對非當地人實施限購住宅物業政策,令不少開發商有機可趁,更令不少港人「損手」。 有港人在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購入商舖,遭遇「返租」陷阱。 據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透露,事件涉及300多名苦主,牽涉到大灣區9個樓盤,涉及資金約4億人民幣(約4.63億港幣);其中有30名香港苦主,合共損失逾人民幣2,000萬元(約港幣2,314萬元)。 何謂「代持人」
- 在首批8個活動樓盤的帶動下,武漢市房地產協會正在組織第二批、第三批樓盤報名參與活動。
- 詐騙團夥再尋找一些警戒心較差或急售的業主下手,以高價誘騙業主盡快與「代持人」簽約完成交易。
- 回歸之前,90年代,筆者還是學生,北上交流,聽過、見過,甚至親身經歷過大陸的治安有幾差。
- 如果觀眾在觀看演唱會時發現歌手有假唱行為,可以聯繫主辦方或者售票平台協商。
- 買樓必須有預售證乃老生常談,但有預售證也不代表完全無風險。
在內地,住宅產權為70年,商業用地產權一般只有40至50年產權,而商業用地在轉手時有土地增值稅的問題。 故大家要小心這個土地用途,因有不良代理及發展商,會故意將土地用途模糊,甚至誤導客戶,公寓、寫字樓是否可以居住? 買家一定要向發展商索取買賣合同查看,了解清楚土地性質、使用年期等,以免被騙。
內地賣樓陷阱: 內地置業細節位4.留意合同有否條碼及編號
人氣財經博客止凡,多年來抱持優質股票資產,跟著價值投資思維走,無論股市順逆也睡得安寧。 這位財商達人將為參加者辨清投資心態謬誤,提升財商,並分享價值投資操作,定立邁向財務自由的計劃。 四、為了減低成本,小產權房往往偷工減料,有關部門無法監管這類房子。 雖然清水樓、無胚樓皆不提供廁所或廚房,但兩者仍存極大分別。 無胚樓交樓時通常只是牆磚砌完的狀態,但清水樓地板會髹一層水泥油掃平。 清水樓有做防水,而且水電到掣;無胚樓水電只到門口,要再拉電線。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副教授王廣新博士認為,軍大衣在大學生群體中走紅,有多方面的原因。 除了軍大衣抗寒、保暖、實惠且耐髒的特點外,軍大衣滿足了當代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即追求獨立,個性與歸屬感。 內地賣樓陷阱 此外,性價比極高的軍大衣給予了青年人更大的經濟自由度,可以減輕對家庭的經濟依賴。 有網民表示,一件羽絨服價格從幾百到幾千元,甚至達到7000元一件。 相比之下,幾十元的棉襖、軍大衣保暖又便宜,堪稱「性價比之王」。
內地賣樓陷阱: 內地法規大不同 國內買樓慎防墮陷阱
李海文又有小故事,他曾跟中山一個中型開發商開會,那位老闆正是建公寓做反租,公寓賣20多萬元一間,反租十年,由內地有名的酒店品牌營運。 「他答我,你們香港人鐘意反回報(反租),至於將來升值,由我講暏。」讓他深感內地有發展商就是看中港人買樓心態--博升值、貪反租。 至於可以買商業樓的東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又唔一定可以貸款」,羅顯桂強調,一定要留意銀行及當地房管局政策,例如不少城市通常都只能買現樓才可以貸款,這些都要注意。
- 而買家亦可到當地住房和建設局的網站查詢樓盤的預售證資料。
- 她又指出,「小產權房」的概念跟香港村屋相若,村民有權建屋自住,樓高只涉數層高,但無權建設高樓大廈並轉售買賣;她估計內地政府因此以為該屋苑「海岸居」是違規建築,於是下令清拆,令苦主或蒙受損失。
- 有代理底發展商在推銷時會以「可使用面積」遊說買家,其實是指將陽台改成房間後,在套內建築面積基礎上的擴充面積,大家需要注意。
- 在內地律師樓簽署文件的人亦僅為村民,出售方只有使用權,但沒有轉讓權。
- 若該樓盤的土地有被抵押,售樓中心會懸掛橫額提醒投資者。
去年消委會已發布「境外置業添保障」研究報告,統計2017年至去年8月的數據,接獲海外物業投資的相關投訴有所上升,去年首8個月已有106宗投訴,涉及未建成一手樓花按年漲逾104%,達94宗。 當中涉及失實陳述重要資料、以不切實際的高租金回報作利誘吸引消費者,以及項目延誤或爛尾等,香港消費者平均損失36.8萬元,涉及物業則平均價值約180萬元。 大多數購買二手樓的買家,都會做銀行的樓宇按揭,批落來的時間就要睇當時銀行的政策,有時長有時短。 「代持人」詐騙份子則利用銀行審核時間及部份業主套現心切,尋找機會下手,誘騙業主盡快與「代持人」完成交易。
內地賣樓陷阱: 拒公開習近平訪港採訪名單 投訴不成立 申訴署:或令恐怖份子規避保安
演出主辦單位賠付損失後,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演出團體、演員追償,並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此外,為演員假唱提供條件的單位、個人,也會被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以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內地賣樓陷阱2025 如果觀眾在觀看演唱會時發現歌手有假唱行為,可以聯繫主辦方或者售票平台協商。 如果協商賠償不成,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或文化主管部門投訴。
內地賣樓陷阱: 內地二手樓隔山買牛易出事 小心各類騙局 免墮「代持人」陷阱(上篇)
即“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合作,利用資訊共用、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審核技術,通過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線上繳費、電子證書、郵寄送證等環節,讓二手樓買賣的雙方在銀行一次辦好贖樓、解押、貸款過戶及抵押等事項。 盡量在二手交易過程中以最大限度保障貸款資金到達賣家手中,減低買賣雙方的交易風險,亦能幫助業主不再為賣樓前贖樓籌集資金而頭痛,有效防止「代持人」騙局。 上車買樓是不少香港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但又是否人人都可以把握機會? 近日,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訪問一位港漂生活的內地女,得知她中大碩士畢業,工作月入更高達10萬,但因為一個原因令她甘願住劏房都不打算買樓。
內地賣樓陷阱: 以金融創新之名作惡?蛋殼公寓曾是白領租屋救星!點解爆煲後變「租金貸」惡夢?
鄭偉舜認為,雖然商業公寓雖然可作商住兩用,一次性支付金額細,又無限購、限貸,而且租金回報較高,但之後有機會受房地產稅、 內地賣樓陷阱2025 土地增值稅打擊,也非首選。 假設一個1,000呎的3房2廁單位,由無胚樓改裝至清水樓的過程約涉資50,000元人民幣。 內地賣樓陷阱 為避免估計錯誤而招致金錢損失,買家宜問清交樓標準是無胚抑或清水。 綜合多年經驗,鄭偉舜勸喻投資者,在內地買樓是投資活動,該地與香港的交通距離不是主要考慮因素,最重要的是物業在當地的地段是否優越。 內地賣樓陷阱2025 「代持人」騙局作案手法通常有兩類,第一類中,詐騙團夥通常在向業主支付首期,甚至只給予一定的訂金後,即要求業主提供不動產權證將物業過戶。 協助苦主的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購買內地物業有相當風險,指出各業主跟內地單位簽署的文件,只是合作建房文件,以非正式樓宇買賣文件,認為這是置業陷阱之一。
內地賣樓陷阱: 內地樓市│提防大灣區置業陷阱
中原李嘉龍指,新買家為一名內地專才,見單位附有裝修及傢具,價錢合理,即把握機會租入單位自用,方便於科學園上班。 據了解,業主則於2019年以約$634萬購入單位,是次租出單位可享約3.6厘租金回報。 內地賣樓陷阱 中原地產海日灣分行經理李嘉龍表示,新近促成大埔逸瓏灣8 內地賣樓陷阱 3B座低層F室,單位實用面積494平方呎,2房間隔,開價約$1.9萬,零議價後租出,是次屬短租,租期6個月,實用面積平均呎租約$38.5。 苦主Wilson表示,他在2014年經內地地產商推銷,看中了珠海香洲區海納城的商舖,當時樓盤已經有了框架,只欠內部裝修。
內地賣樓陷阱: 筲箕灣香島3房套月租$3.3萬成交 租金回報約2.4厘水平
舉例,以前我們到大陸搭長途大巴…上車後第一件事,除了付錢、買票,還有一個指定環節,是甚麼呢? 工作人員會拿着一部手提攝錄機,走到每個坐位前,拍下每個乘客的樣貌,對年青朋友們來說,難以想像吧! 內地賣樓陷阱2025 那是因為當時大陸很多公路劫案,劫財,也害命,賊人很多時候都有同伙在車上,以乘客身份做內應,所以有關部門就想出這個辦法,拍下所有乘客容貎,總之邊個冇遇害就捉邊個,以作阻嚇。 比較大額的款項,例如買樓落細訂,一般要50,000到10萬元人民幣,通常都會刷卡,像香港的EPS一樣,直接從閣下的戶口扣賬。
內地賣樓陷阱: 香港一日遊美食|台灣爆紅YouTuber小吳12小時食足6餐即日來回香港!高評價炸雞食到眼發光 / 回頭再推介燒味店 / 濃郁沙嗲牛肉麵
由於香港與國內買樓程序不同,使得買家往往處於被動,甚至變成「羊牯」。 本刊上期介紹過內地置業流程、稅項及限購限售等樓市調控政策,今期繼續帶大家了解國內開戶及按揭等,以免港人「送羊入虎口」。 執業律師沈運華建議,買家在購買海外物業時,宜諮詢當地持牌律師的專業法律意見,不要單方面聽取發展商或經紀的意見,亦不要只接受由發展商提供的律師說法,因為他們收取發展商的費用,立場或會偏幫發展商。 他亦指,消費者在合約上簽名須負很大的責任,因涉及過百萬的投資金額,最好將整份合約給信任的律師作詳細的諮詢,才決定是否購買。
內地賣樓陷阱: 內地買樓陷阱你要知
樓主在「香港討論區」表示,自己奉行不婚主義,和女友談好不會結婚,即使家人追問他們何時「拉埋天窗」,樓主都會直接表達意願,但父母數日前表示,樓主「如果結婚,就畀錢買樓」。 湖北武漢市房地產開發協會副秘書長張濤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活動提升行業自律的水平,讓老百姓獲得安心購房的環境。 直至在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後,她決定定居香港工作從事財富管理,她指「畢業2年就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當時的心情就是很激動,很開心。然後有事業滿滿的成就感。(心情)當然飄(驕傲)啊,當時才25、26歲」。 當時「我在深圳有買房子,花了360萬買的兩房,首付了100多萬」。 但為了4萬多的日常開支,她稱「開源節流,收入不是特別穩定,想多賺一點錢。」所以她也不打算另覓住處,至少暫時不會,日後她會選擇創業,「因為打工很難在香港買房定居。我想多賺點錢在香港買房,然後把我爸媽都接到香港來」。
【獨媒報導】不少港人跨境買樓,但一旦遇上騙案便求助無門。 房屋局在回應立法會書面質詢時透露, 去年多個部門和法定機構接獲共351宗境外買樓投訴,超過七成是投訴內地騙局。 眾多部門和機構當中,警方聲稱接獲的個案宗數最低,去年全年只接獲7宗個案。
大灣區是近年不少香港喜歡北上置業的地區,但究竟香港人要在內地買樓,有何特別注意事項? 內地賣樓陷阱 例如一些叫「小產權」房屋,即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售價比同地段同條件的樓盤平,但他們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買樓合同在國土和房管局不允備案,即不受內地現行房地產法律法規的保護,極易產生糾紛。 而由於銀行住宅貸款已經納入全國系統,所以買家在內地有否其他按揭借貸,銀行都可以輕易查到,原則上,「全國只能限貸一套」。
消委會提醒,香港人必須在投資物業前了解當地政府的限購政策,要確認自己有購房資格,其實這一點相當重要。 在內地,雙方簽訂合同後,要到房地產部門備案及在網上公布,俗稱「網簽」。 若最後因為沒有購房資格而無法網簽,大家是會被追究違約責任。 內地賣樓陷阱2025 貸款資金到手後,詐騙團夥隨即人間蒸發,銀行、財務公司的貸款及欠款,只能由「代持人」承擔,當代持人再也收不到詐騙團夥的供款,即斷供後,「代持人」將從此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接下來銀行和金融機構通過起訴拍賣該房產,通常可收回部分資金,但由於所貸出來的金額巨大,代持人將會背負一定的債務。 業主方有機會只收到前期的房款,無法取得剩餘的尾款,還失去了自己的物業,最終樓、財兩空。
中原地產馬鞍山迎海御峰分行資深區域營業經理胡耀祖表示,日前促成馬鞍山銀湖. 天峰2座低層C室,單位實用面積544平方呎,建築面積710平方呎,2房間隔,開價約$870萬,日前議價後以$823萬易手,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5,129。 即是說,即使同樣是中行、建行、工行,但它們在內地的分行,是沒有亦不能查閱香港的戶口資料;同樣它們在香港的分行,亦沒有亦不能查閱內地戶口資料。
物業附近越多內地人居住越好,證明當地人亦認可該地,風險較低。 其他心得還包括,選擇政策到地、有人口淨流入,及有滙豐、花旗等外資銀行進駐的一、二線城市。 他建議,可沿住鐵路去投資,但注意大型基建週邊通常很少生活配套。
但畢竟人生路不熟,稍一不慎就血本無歸,故在內地買樓時必須留意以下細節。 內地賣樓陷阱 讀者想了解更多香港及內地物業資訊或樓市解讀請繼續留意筆者專欄,如在香港及內地購買物業上遇到問題,歡迎留言或E-MAIL,會有專人儘快覆您。 近日,一位博主在抖音發佈一段訪問影片,影片中可見,她在旺角街頭向一位女子訪問,隨後更走上其住宿了解她的生活。 今年30歲的Coco工作收入每月平均7至10萬,她和另外2人合租一間36平(約390呎)分成3房的唐樓劏房,她住的一間房則每月$6800租金。
內地賣樓陷阱: 內地置業細節位1.留意預售證 房屋佔用土地有否被抵押
鄭偉舜以番禺為例,條文規定非本地居民要在當地有一年工作證明,而港澳台同胞「按既定原有政策執行」,顯示港人買家有機會獲豁免。 內地賣樓陷阱2025 內地賣樓陷阱2025 而在中山,買家須祖籍中山及連續納稅工作六個月,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買樓。 當局又指,如香港居民希望就內地房地產事宜向內地政府機關作出投訴或申訴,五個駐內地辦事處即駐北京辦事處、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及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會應要求將其個案轉介予內地機關。 另外,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會向有需要的香港居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港人可透過熱線電話或安排當值內地律師與求助人見面,提供有關內地法律的初步意見。 現時港人在境外遇到買樓騙局,主要可以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海關、警方、消費者委員會、地產代理監管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投訴。 內地賣樓陷阱 綜合各部門及法定組織提供的數字,消委會去年錄得較多宗投訴,其次是證監會,錄得最少投訴是警隊,去年只得7宗,今年首三季更只得到3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