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而成己成物,將學德貢獻出來,造福社會,事事物物都能達到最美善圓滿的境界。 整個校徽意思聖瑪加利以基督精神辦學,朝儒家智、仁、勇三德的理想,以好學的精神求智,以力行的精神履踐仁道,以知恥的精神激發上進的勇氣。 將此三者作為修身的目的,持志力行,努力學習,積累豐富經驗,以求達到儒家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孝不懼的精神。 希望師生循此方向奮鬥,自強不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使母校能桃李芬芳,為社會培育出棟梁美材。 1990年10月30日上午11時23分,郭得勝在養和醫院因心臟病逝世,11月5日在香港殯儀館出殯,隨即安葬於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 各科組需定期向法團校董會匯報各項目進展,而法團校董會下亦設工作小組,收集各持份者意見,務求令學校能持續進步。
-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天主教郭得勝中學的班級結構是中一4班,中二4班,中三4班,中四4班,中五4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24班。
- 期望學生能夠懷着信心成長,成為擁有一顆關愛之心的「郭記人」。
- 本校特別注重透過課外活動發展同學的才華。
- 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 年9月升讀中一)。
- 而發揮潛能的途徑,就是透過多元活動,讓不同潛能的學生有展所長的機會。
- NoteSity 網上書店為各為家長綜合全港資助、直資及官立中學,整合 2022 香港中學排名,當中包括多間傳統名校,讓你跟子女選出最合適的中學。
設環保大使,協助統籌校內各項環保工作,如無冷氣日、學校廢紙回收計劃等,亦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環保活動,實踐綠色生活信念。 同時,在設計學校課程時,適當地注入環境保護元素,以提升同學環保意識。 本校行政架構精簡,分別設培育組,宗教德育組,學務組,學校行政組,財務管理組,學校發展組,電子支援組,生涯規劃組及其他學習經歷等組別,讓教師專注教學工作。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沙田區中學概覽
一向致力推動生命教育和服務學習,教學生尊重、熱愛生命、欣賞生命,同時認識和發揮潛能。 而發揮潛能的途徑,就是透過多元活動,讓不同潛能的學生有展所長的機會。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是一間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資助男女校,而學校banding屬於1B級。 辦學宗旨是期望他們能實踐校訓─「致知力行」,進業修德,貢獻社會。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2025 實力可以從2019年度的文憑試顯示出來,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比率接近90%,而在JUPAS的取錄亦有88%多,可見實力雄厚。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融洽。
- 現有校舍為地鐵公司就興建油塘站而進行的賠償工程之一,由新福港負責興建,於1999年落成,並於同年7月24日交付。
- 學校的收生安排和準則: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忠恕誠明」為訓,使同學得到全人教育。
- 另外,又將原設於雨天操場之三間課室改作學生活動室,兩項改善工程均於2000年中完成。
- 沙田培英中學是一間第一組別基督教英文中學,亦是一間資助男女校,在banding上屬於 Band1B–1A。
- 希望學生可以推己及人,懂得自愛,然後愛人、愛上帝,知識上可與時並進,敢於創新,擁有廣闊視野。
1966年3月30日,學校遷入現校舍上課,並由港督戴麟趾於4月14日主持揭幕。 1968年,建築師,市政局議員伍秉堅為紀念父親伍華對教會的貢獻,贊助學校,因此校董會決定改校名為伍華書院,學校改名為伍華書院-中學部。 七十年代後期將中學部六樓天台頂樓改建,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2025 成為校舍的新樓層(六樓)。 天主教伍華中學原名新蒲崗天主教英文中學,創於1965年,於現校舍建成前,借用彩虹天主教英文中學新建成之校舍上課。 時開12班(中一至中三),學生人數共480人。 高中D班並需要額外選擇數學延伸單元部分(英文)作第3個選修科。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收生安排
三女:陳郭婉儀职业新鴻基地產創辦人宗教信仰基督新教郭得勝(1911年3月12日-1990年10月30日)是香港新鴻基地產創辦人之一。 英屬香港人,廣東省中山石岐人,生於澳門,在石岐長大,家族經營雜貨批發等,日本侵華期間,隨家人逃難到香港。 由於該校禮堂位於地下,故校方禁止學生在校內踢皮製足球,以免打破禮堂外具有濃厚天主教特色的七彩玻璃。 學生因而建立了「膠波仔」文化,即是用塑膠球(俗稱西瓜波) 代標準足球來進行足球運動。 「膠波仔」文化在該校已有超過30年歷史, 深受學生歡迎。
本校採用了一個全方位的角度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以配合各科組的課程。 為了幫助中一至中六同學訂立目標,我校舉行了不同類型的講座及工作坊。 同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升學及就業相關資訊的認識,我校會安排同學參觀不同大專院校以及到職場作實地體驗。 此外,我校亦會為所有中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小組輔導,以解決同學在大學報名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以及促進他們的自我認識,從而找到理想升讀課程。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Band1沙田中學13.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透過本校融合教育小組,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學生提供支援服務,如聘請教學助理、外購服務、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和協助申請公開試的調適等,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發展潛能。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另外,學校設有融合文化小組,推行朋輩輔導,讓有殊學習需要同學與其他同學有更多的接觸機會,推廣校園共融文化。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高中除中、英、數及通識/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外,更開設12個選修科。 課程重點:生命教育:本校特別着重生命教育。 宗教倫理科不僅會教導宗教義理,亦重視培養學生尊重生命、尊重自己、有堅毅的性格、教導他們對周圍的人及對父母盡責、孝順父母等正面價值觀。 此外,學校更會為高中同學安排理財教育,培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香港18區媽媽會
學術以外,校方重視學生在學的情緒和心理質素,請來社工、組織培育組、宗教德育組、教育心理學家,以照顧同學身心發展。 此外,為同學提供更全面和合適的語文教育,部分班別會用普通話教授中文。 Band1B的培僑書院屬直資男女一條龍中小學。 學校致力提升同學的自學能力,課後會安排課後自習,把知識更深化。 同時亦注重同學的心理發展,學方聘請教育心理學家、醫生作顧問,同時優化校內設施照顧學生的心、生理發展。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教學規劃
崇真近年成積升得好利害.有學校界朋友說它追平呂明才. 舊年頭輪入表7佰幾.大家有無多一點沙祟的資料呢? 反而林裘謀校長說入U率只有一半,應屬Band1中. 學校設施:校舍分為主樓及新翼大樓,所有課室、特別室及禮堂均安裝冷氣及各類多媒體設備,包括電腦、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及APPLE TV。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英語音樂劇啟發潛能 豐富資源探索英語世界
本校自1998年起實行校本管理,並於2013年正式成立法團校董會。 本校校政民主,重要政策經諮詢由校務議會商討制訂,再提交全體教師表決,最後上呈校董會通過。 各科組需定期向法團校董會匯報各項目進展,而法團校董會下亦設工作小組,收集各持份者意見,務求令學校能持續進步。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歷代校長
除社工外,培育組及宗教德育組特意照顧同學身心健康成長,更有教育心理學家為學生提供服務。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2025 油麻地天主教小學余佩琴校長表示其校今年升中學生派首三志願的百分比跟教育局公佈全港的比率亦很接近。 為使學生培養閱讀的習慣,中一及中二級每學週設有一堂閱讀課、中二級設早讀分享,同學可以向校長/副校長/外藉老師分享閱讀心得。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學生可以透過內聯網提交功課,下載筆記或進行測驗,鼓勵主動學習。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升中資訊 –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屬Band1A男女校,學校宗旨以基督信仰為精神,同時著重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發展;同時為社會出力,教出對社會有責任感、歸屬感,願意服務社群的年輕人。 學生的心身體質素良好,學校不遺餘力地設輔導組,舉辦多元化活動,如「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助中一同學儘快適應中學生活,亦透過訓輔合一的精神陪同學成長。 「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及小組形式的「師導計劃」也有助中一同學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沙田蘇浙公學的教育方針依循文理並重、中英並重及升學與就業並重三項原則,是一所傳統的英文中學。 這所學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有設置完備的傷健設施及普教中。 屬 Band1B–1A,在2019年度的文憑試成績中,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比率就有87%,本地及非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亦有86%,是傳統名校的發揮。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香港中學會考
校園基督教氣氛濃厚,定期設有學生團契、周五敬拜和屬靈分享時間,以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做到關愛社會的責任。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位於沙田區的著名英文中學天主教郭得勝中學,致力為學生創建真實語境平台,更跳出學習課本知識框架,讓他們在多元化的校園生活中大量使用英語。 每年,學校都會眾志成城的舉辦大型百老匯英語音樂劇,學生在觀眾面前靈活運用英文,又跳又唱,毫不怯場,把平日所學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