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城高爾夫球場(Skycity Nine Eagles Golf Course)位於北商業區的中央部分,東臨海天客運碼頭,西接二號客運大樓。 香港機場範圍內設有兩間五星級酒店,其中富豪機場酒店於1999年落成,設有1,104間客房,全港最大無柱式的宴會廳及其他會議、餐廳及康樂設施等。 而第二間酒店——香港天際萬豪酒店於2008年投入服務,坐落於亞洲國際博覽館附近,比鄰海天客運碼頭。 T1衛星客運廊坐落於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以北,樓高兩層,面積達20,000平方米,2009年12月中開始投入服務。 T1衛星客運廊設有9個供窄體飛機停放的廊前停機位(閘口13至21),天際走廊工程開始前曾有10個停機位(此為閘口507),候機區設有10間商舖及2間食肆。 香港國際機場多次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殊榮以及多個建築設計獎項,其中英國獨立航空調查機構Skytrax於12年內8度評定香港國際機場為全球最佳機場,給予香港國際機場「五星級機場」的最高級別評等。
- 目前,共有67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參與深圳機場碼頭空海聯運服務。
- 這條 200 米長的行人天橋將配有自動人行道,而兩端塔樓的位置將設置觀景台及食肆,讓旅客欣賞風景和放鬆休息。
- 機管局計劃在一號客運大樓與北衛星客運廊之間興建一條名為「天際走廊」的全天候行人天橋,以縮短旅客前往閘口所需時間,以及減低對接駁巴士的需求。
- 在2017年6月的下一階段計劃推廣至值勤主任使用[133]。
- 她被要求返回英國,但其英國簽證已經到期,身上的錢亦不多。
- 至2014年年底前,將會完成更換逾10萬個照明裝置為發光二極管。
電單車司機及持有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人士須前往位於停車場出口處的顧客服務中心,以辦理泊車優惠手續。 持有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人士亦可於親身前往四號停車場顧客服務中心預先登記八達通卡,進出停車場時必須使用該八達通卡方可享用泊車優惠。 隨着政府收費隧道今年內會陸續實施「易通行」,運輸署再次呼籲車主盡快完成「易通行」三步曲:(1)安裝車輛貼、(2)開立「易通行」戶口及(3)設定自動繳費方式,以盡享「易通行」帶來的便利。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另外,運輸署提醒尚未繳交隧道費的車主必須在駛經隧道後的十四個工作天內補交。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香港國際機場停車場|最新泊車收費及泊車優惠2023(持續更新)
繼西隧後,東區海底隧道將於8月27日上午5時起實施「易通行」,相關的臨時交通及運輸安排,以及隧道費代用券一次性特別退款安排的詳情,將另行公布。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機場管理局透過增加溫度及光綫感應器的數目,加強有效率地控制室內的溫度和照明系統,希望能夠在有需要的地方加強冷風之餘,亦能夠盡量採用自然光。 2020年6月,正值COVID-19疫情,一名到英國探親後由英國來港、欲回珠海的劉姓內地老婦滯留香港機場,15天來只可睡在地上,靠陌生人買飯給她充飢。
2013年3月29日,香港國際機場創下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共有1,172架次航機升降[41][42][43]。 據悉,深圳機場國內航線通達全國130多個城市,香港機場擁有豐富的國際航線網絡、深圳機場往返香港機場航線復航後,可以更好地實現深港兩地機場航線優勢互補,通過“空海聯運”服務,為暑期內地城市遊客及深圳市民經深中轉往來香港機場提供更多選擇。 旅客通過入境檢查、提領行李,並進入接機大廳後,即可經過通道到達機場快線往市區列車月台;或沿接機大廳的中央通道離開,前往第三層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於2010年,機場管理局耗資1,000萬港元,將兩個客運大樓及地面運輸中心合共1.6萬個,佔總數約12%的電燈膽換成發光二極管,於2013年度以前將幅度增至60%,屆時每年可以節省1,400萬度電,相當於7,600公噸的碳排放[131]。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設施
不少設備及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後隨即從啟德機場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亦需要飛往新機場。 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中期遷移工程,新機場正式運作。 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為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飛越北極上空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空航班CX889,該航班被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於7月6日清晨6時20分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上[22][23][24]。
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大灣區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主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全年24小時運作,2010年處理5,390萬人次旅客及410萬公噸貨物[7][8];2001年起一直躋身世界三甲最佳機場,當中8度獲評級為全球最佳機場。 旅客可以透過機場快綫及公路抵逹香港市區,24分鐘以內就可以抵達中環中心商業區。 現時機場已逐步擴建,包括中場發展計劃及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以滿足增加的需求,及繼續發展為珠江三角洲區內旅客公共運輸交匯處,亞洲轉運機場。 因應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崛起,香港國際機場將成為珠三角的貨物公共運輸交匯處,透過使用機場本身的設施及貨運碼頭;利用空運、海運及陸運的優勢,把貨物運往珠三角及世界各地。 發展藍圖建議發展速遞業,使香港成為速遞貨運樞紐、也成為國際及地區的貨運樞紐。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香港
截至2022年,由於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令機場建設費收入大減,相關徵費預計將收取至2033/2034年[69]。 香港國際機場擁有完善的貨運設施,每年能夠處理300萬噸貨物,最終達至處理每年900萬公噸的目標。 而這些貨運設施均以專營權或特許經營牌照方式批授予第三方服務商經營。 香港國際機場在2012年1月20日創下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36],共有1,057架次航機升降,刷新了於2011年4月23日所錄得的1,003架次升降的最高紀錄。 12月22日,創下了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1,081架次[37][38]於2012年全年,香港國際機場處理了352,000架次飛機升降量、5,650萬人次旅客及400萬公噸貨物[39][40]。
實際上,於談判時期,臨時機場管理局已經於1990年4月成立,並且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合約。 據了解,目前深圳機場已恢復的香港跨境巴士線路共兩條,可抵達香港九龍、上環、灣仔、香港機場、屯門、葵芳、油麻地、鑽石山、觀塘等區域共30餘個站點,每日往返約120班,高峰時段發車間隔為20分鐘一班,單程約90-150分鐘(含通關時間)。 為完善配套服務,深圳機場今年還恢復了香港九龍圓方、油塘、港澳碼頭、香港機場等4座香港城市候機樓,為乘坐跨境巴士的旅客提供專屬休息區和值機、購票、交通接駁等服務。 愉景灣交通和珀麗灣客運提供連接機場及愉景灣(經國泰城)和機場及珀麗灣(經國泰城)的居民巴士服務,上客處均位於二號客運大樓旅遊車總站。 與此同時,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則位處機場東北部海域,按照路政署的設計,口岸將仿效海天客運碼頭的設計,設有中轉設施供珠三角旅客在無需辦理香港出入境手續的情況下,直接乘搭接駁車輛至海天客運碼頭直達客運廊,轉乘飛機至世界各地。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停車場及交通設施位置圖
另有激進示威者到二號客運大樓利用行李車阻礙往離境禁區的通道,引起部分旅客鼓譟。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2025 在下午4時半,機管局宣稱客運大樓運作嚴重受阻,所有航班登機服務暫停;至5時15分宣佈所有離港航班取消,促旅客盡快離開。 受連續兩天示威影響,機場兩日發生不同程度的停運[111][112],兩日合共有979班機取消[113]。 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交通管制大樓(ATCX)位於機場的中心範圍,是整個航空交通管理的神經中樞。 約370名航空交通管理員及支援人員24小時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務,以確保香港飛行情報區內的航班能有效率及安全地駛經。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巴士站位數目
在航空控制搭中,航管員給予場內飛機提供24小時機場管制服務;而位於航空控制塔北方的是後備航空管制中心連控制塔、則是當航空交通管制大樓因意外無法運作時使用,也作為航管訓練的設施。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位於香港國際機場南方,為擁有及提供獨立的設施及提供的專門使用航運中心,為私人旅客和貴賓全面的服務,包括休息室、獨立房間連同淋浴設備、商用會議設施、地勤和行李運輸服務、加油服務、香港出入境事務、保安服務及提供管理飛行計劃等設備。 香港商用航運中心亦提供專門使用的空間和登機閘予使用的私人飛機。 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佔地140,000平方米,耗資28億港元興建[53]。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香港國際機場停車場|一號停車場入口
由於機場消防隊的佈局、裝備以及水準,達致香港國際機場符合「十級機場」國際標準,即消防車輛可以於2分鐘之內抵達跑道上任何範圍,或者於3分鐘之內抵達其他的飛機活動區。 香港國際機場有南、中、北三條跑道,均長3,800米,闊60米,可以容納新一代大型飛機升降。 至於儀器降落系統精確進場類別,跑道07R/25L/07C屬第II類,25C則第IIIA類,可供飛行員在跑道視程(RVR)只有200米的情況下着陸。 現時,因應中跑道(07C/25C)正在進行改造工程,香港國際機場仍在採用雙跑道獨立分隔起降模式。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內地婦英國抵港滯留機場20餘日
機場氣象所也定期發放特別氣象報告、提供定時機場天氣預報和起降預報給香港國際機場。 氣象所亦負責在遇到惡劣天氣時,如雷暴、颱風、狂風暴雨、冰墜、風切變和其他會影響機場運作和航機安全的情況,發放惡劣天氣資訊和警報,以保護機場設施和保障飛行安全。 為了提高香港國際機場航班起降的安全率,機場氣象所會於有湍流及風切變時發出警告。 在傳送資料方面,香港天文台營運了一個使用網絡資訊服務,使航空公司能收到最新的氣象資料及航行文檔,包括出發地和目的地以及相關機場的天氣預報、航綫途中的突變天氣、風及天氣的資料、以及天氣雷達和衛星圖片[63]。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機場稅項
在2017年6月的下一階段計劃推廣至值勤主任使用[133]。 2012年5月,機場管理局承諾致力將香港國際機場建造成為全世界最為保護環境的飛機場,管理局主席張建東表示,於2014年將會禁止飛機在停泊期間使用輔助動力裝置,屆時所有飛機將會使用固定的地面供電系統和預調空氣系統。 另外,為提供足夠資金興建第三條跑道,由2016年8月1日起發出的機票,由香港出發時都需要徵收機場建設費,收費按飛行距離、機票等級,以及旅客類別而定,由港幣70元至180元不等。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路線資料
另加設一條單綫往來中場的客運廊及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離境)的捷運系統,以避免遊客錯誤前往中場客運廊。 在8月12日下午,近萬名示威者因爆眼少女案響應集會前往機場,接機和離港大堂未能承受人潮。 往返機場交通不勝負荷,更一度完全癱瘓,部份示威者及旅客選擇徒步進入機場,至於限制進出離境大堂的措施則繼續生效。 機管局稱運作嚴重受阻,下午3時半宣佈晚上6時起限制飛機升降量。 4時30分更宣佈除已完成登機程序的離港航班及正前往香港的抵港航班外,當日其餘所有航班全部取消,是機場啟用21年來首次。 [109]在8月13日亦有不少示威者響應集會,到下午2時,部分激進示威者成功衝破機管局臨時封鎖綫,前往離境大堂靜坐抗議,阻礙旅客進入禁區,旅客需職員協助才能進入。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
另外,乘客可趁博覽館方向列車停泊時,穿過列車來往一、二號客運大樓離港大堂,無需繳交原站出入費用。 自從二號客運大樓及3號月台於2019年11月29日因三跑道工程封閉後,此方法臨時不再適用。 2015年11月底,機管局向立法會交代興建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範圍及成本估算,當中填海工程估算由2010年的368億,增至2014年的562億元。 而二號客運大樓的改建費用由2010年估算的95億,增至2014年的165億,較4年前估算新設計僅需95億元高逾七成。 委員謝偉銓認同近年建築成本上升,令工程造價增加,但促請機管局交代二號客運大樓造價飈升的原因[72]。
在正常情況下,北跑道(07L/25R)主要給飛機降落;南跑道(07R/25L)主要是給飛機起飛,間中給飛機降落。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若其中一條跑道需定期維修保養,飛機起降則會安排在單一跑道上進行。 日後中跑道改造完畢後,北跑道將主要給飛機降落,中跑道主要給飛機起飛,而南跑道會以混合模式運作。 此站於2017年3月30日停用,以配合一號客運大樓擴建工程[2],而介乎前政府貴賓室停車場[1]及四號停車場之間的暢達路亦同時封閉;原有途經此站的所有巴士路線須改經四號停車場及富豪機場酒店以東的一段新建暢達路,直接前往富豪機場酒店站。
如繳付金額為1,000港元或以下,駕駛人士只須在出閘時刷卡付款即可;如繳付金額超過1,000港元,請前往停車場的顧客服務中心繳費。 機場所有停車場均設有自助繳費系統,入口處將不會發出停車票。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2025 駕駛人士須以八達通卡、Visa、萬事達卡或銀聯卡進入停車場,並在離開時以同一張卡繳費。 香港國際機場在興建時的大型填海造地工程破壞了原有的海洋生態,最為令人關注的是經常出沒於大嶼山北部海域的中華白海豚。 而由於赤鱲角在工程中被夷為平地,島上的歷史文物及自然生態雖然經過搶救及遷移,但亦無法重建其原貌。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機場停車場預約
項目亦包括擴闊公眾區的接機大堂,竣工後將設有更多座位、商店及食肆。 目前,深圳機場香港線跨境巴士運送旅客量呈明顯增長趨勢,單日最高運輸量超過1100人次。 2008年,機場管理局研究提升現有兩條跑道的容量及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可行性。 行政總裁許漢忠指出,當局斥資了45億港元提升機場運力,其中設有小型及窄體飛機停機位的北衞星客運廊已經落成啓用,預計每年可以多接待500萬名旅客。 當局亦重新配置一號客運大樓出境檢查大堂,提升疏客速度;並且重新鋪設南北兩跑道及增設兩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又增建了10個貨運停機位至34個[70]。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為由機場管理局於2010年代所發表的計劃,當中最為矚目的項目包括了為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及其他大量相關及配套設施等。 上述計劃工程需要填海約650公頃,相當於現時半座機場的面積,造價逾800億港元。 計劃內容包括興建全長3.8公里的第三跑道、滑行道系統、100座停機坪、航空交通控制塔及可以連接可連接60座登機橋的Y形客運廊、擴建行李處理系統、延展旅客捷運系統,同時改建二號客運大樓成為無人駕駛列車車站等。 當局亦考慮於填海範圍興建新的客運大樓,並且設立過關口岸。 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已經展開,工程預計於2023年落成[71]。 機場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部份屬於屯門區),第三條跑道於2022年7月8日啟用,而中跑道也隨即暫時關閉,整項工程預計於2024年完工。
2009年機場管理局與中國大陸部門改善了香港空域的專用航道,來自歐洲等西面的航班能縮短降落時間,航機會在近青衣上空轉向,減少了對荃灣、葵涌一帶嘈音影響。 在2019年7月26日,於機場任職的人士,在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舉行「和你飛」集會,抗議政府未有按議事規則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不滿警方在7月21日反修例遊行的暴力清場手法,以及元朗暴力事件中包庇黑社會[105]等訴求,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事件。 其後到8月5日全民罷工日最少有3000名機場工作人員響應,全日合共有最少200班機需要取消[106]。 現時的旅遊車總站設於1號客運大樓5樓[82],在2019年11月28日下午十時前設於2號客運大樓3樓,設有一個集中了所有營辦商的旅遊車票務及服務中心。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機場5號停車場
此外,亦會加強飛行區域內的廢物處理站的廢物循環再造分類工作,並且與機場島上所有租戶合作,目標是於10年內,在合乎衛生的情況下,將機場內所有廢物循環再造,進行分類及回收[134]。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2025 2013年年中開始,機場禁區區內所有新增的車輛都必須是電動車;於2017年年底前,機場禁區內將會全面使用電動房車。 機場管理局將會斥資4,000萬港元,分階段安裝及設備更多的充電站[132]。 對於有人宣稱香港一旦恢復國際通關,航空樞紐的地位及排名便會回來,中大商學院講師李兆波在6月30日稱不要以為這是必然的。 另外,由於安全要求,香港國際機場的內部保安同樣嚴格,機場的內部工作人員有分顏色區域制度,因此不同顏色區域要求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別種顏色區域,例如黃色區域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紅色區域,反之,紅色區域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黃色區域。 當四號及輕型貨車停放區供長期停放的停車位將近泊滿時,駕駛人士或會被指示往其他停車場停泊。
機場行政大樓(HKIA Tower)位於二號客運大樓西北面,為香港機場管理局的總部,於2007年2月26日正式開幕,是一座8層高的玻璃幕牆樓宇,總樓面面積為19,000平方米。 機場南跑道於1998年7月6日與機場同日啟用,首班抵達航班為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的國泰航空CX889;中跑道則於1999年5月26日正式啟用,首班抵達航班為港龍航空由上海起飛的KA807;而三跑道系統工程亦已於2016年8月動工[56]。 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惟因為造價高昂而一直未落實。 1989年,香港社會因為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了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爵士隨即於同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透過《施政報告》宣佈《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決定興建新港口、機場和相關配套設施,包括被稱為「玫瑰園計劃」的《機場核心計劃》[19]。 機管局一直致力提升旅客的餐飲及購物體驗,包括翻新機場禁區內主要美食廣場,以及引入新大型商店。 其中位於東大堂範圍的美食廣場會進行翻新,藉着新設計為旅客營造更舒適愜意的環境。
香港國際機場四號停車場: 巴士
為了補償所造成的破壞,機場管理局自1996年起一直資助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並且於2006年在機場南端東岸路設立古窯公園,當中介紹古窯歷史和展示10多個當地出土的元代鑄爐。 2020年11月18日,機管局調整進出管制安排,恢復為市民可自由出入客運大樓,但仍禁止非正常使用機場之人士出入,而臨時禁制令亦仍生效。 為配合最新的進出管制安排,機場主要出入口的水馬已經被移除,所有入口均裝有可伸縮的電閘,而出入口的保安人手亦已大幅減少,僅在有需要時才會要求出示護照、機票或登機證等文件。 而於2022年,機場出入口已沒有保安駐守,臨時禁制令也被移除[註 1],但仍貼有進出管制安排告示。 該機場原位處郊區,但隨着香港市區的擴張,機場逐漸被市街包圍,不但難以擴建(例如太子道曾與機場跑道形成平交道),且因機場緊鄰民居,多年來對居民造成了極大的噪音污染。 加上跑道與滑行道距離過近,任何意外都足以使得整座機場癱瘓;航道下更為人口密集的住宅區,若遇上空難墜機時極有可能造成二次撞擊傷亡,後果堪虞,故此必須覓地興建新機場。
有關費用已包括在機票款項內,旅客有需要可憑退稅券或抵港航班的登機證及有效旅遊證件,到香港國際機場的指定櫃台辦理退稅手續[64][65]。 機場商業大樓(HKIA Commercial Building)位於二號客運大樓東南面,樓高7層,為一甲級商業大樓,除了設有供出租的寫字樓外,同時設有商務中心及會議中心等設施。 大樓七樓亦附設一高級會員會所 – 機場世貿中心會所,為旅客提供餐飲及會議場地。 香港國際機場的東北部分被規劃為商業區,機場管理局將該區命名為航天城。 航天城設有以機場為中心的綜合商業設施,為旅客提供消閒娛樂、展覽、酒店等一站式商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