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錦泰苑的單向康和型屬特殊設計性質,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為此項目設計(及後,同一公司設計的私人屋苑-環宇海灣設計亦參考了上述樓宇),全為兩房設計,而升降機亦只有三台(其中一台為可通往所有樓層的消防升降機)。 逸東邨平面圖2025 而後期落成的東濤苑、愉翠苑及鯉安苑的則採用房屋署統型設計,除了開始提供三房單位外,更將升降機數目增至四台(但不再設有通往全部樓層的升降機),而各層電梯大堂後方亦改為設有通風窗。 逸東邨平面圖2025 康和一型呈十字型,興建的數目最多,除青宏苑36層及葵蓉苑32層外,其餘均為40層。 部份為全3房設計(第二款,除鯉安苑外只建於新建居屋項目),部份為兩翼3房,兩翼2房(第一款)。 大樓內設4部升降機(兩部停26-40樓,另外兩部停1-25樓)和2道緊急走火樓梯。 其後政府希望把輪候公屋時間縮減至三年,所以把逸東邨、富泰邨及天恆邨的康和一型樓宇(全屬原擬推出的居屋第23期乙),改作公屋出租。
為方便管理,逸東邨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3])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3])。 在2020年7月1日,由卓安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轉為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物業)負責屋邨管理。 地面設有入口廣場、中央庭院、單車停泊位和一個兒童遊樂場。 逸東邨平面圖 大廈1樓設通道連接各座,戶外部份設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卵石路步行徑和健體區。
逸東邨平面圖: 樓宇
為配合迎東邨入伙,原來約15-20分鐘一班的37M線在繁忙時間繁忙時間班次已加密至5-8分鐘一班,非繁忙時間班次亦加密至10-12分鐘一班。 此外,亦開設來往東涌站的N37綫,在每日凌晨一時至二時服務。 一些路綫如37、37H、S52A、S56(往機場方向),及E32A亦特地繞經迎東邨。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亦設有一條24小時運作的循環專線小巴901線往機場後勤區、亞洲國際博覽館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愛東邨(英語:Oi 逸東邨平面圖 T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11NR[1],位於香港島筲箕灣愛秩序灣填海區範圍內,於2000年開始分四個階段入伙。
- 不久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停建及停售居屋,最終令逸東邨所有的康和一型及新十字型大廈都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
- 此外,嶼巴也開設繁忙時間路線37P和38P(後者已於2012年1月9日取消,由38X線取代),由逸東邨雍逸樓外的裕東路(即原有臨時總站以西)開出,前者直往東涌北,後者經東涌站前往松逸街,收費與主路線37和38相同。
- 但是,建校工作因該區發展不明朗,而一直押後至2020年9月才解凍。
- 大樓內設4部升降機(兩部停26-40樓,另外兩部停1-25樓)和2道緊急走火樓梯。
- 反而2014年12月起所推出的新居屋之上,除興建時已安裝窗花及熱水爐外,則沒有其他設施。
2000年,政府希望把輪候公屋時間縮減至三年,所以將原屬居屋第23期乙及可租可買計劃第2期的逸東邨康和一型及和諧一型樓宇,改作公屋出租(因相同原因獲改為公屋出租的居屋屋苑分別是富泰邨及天恆邨,同屬第23期乙,前者亦屬於可租可買計劃第3期)。 不久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停建及停售居屋,最終令逸東邨所有的康和一型及新十字型大廈都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 在復建居屋後,一街之隔的裕泰苑取而代之,成為東涌第二個居屋屋苑。
逸東邨平面圖: 設有站長室
但落成初期十室九空,居民只能乘車到港鐵東涌站附近的商場購買日常用品[9]。 現時租戶包括惠康超級市場、3間食肆、7-11便利店、文具店、藥房、髮型屋和教育中心,亦設有街市。 街市原打算由房署運作,但落成後改以外判形式管理,由宏安集團承租,於2018年8月17日開業。
- 由居民組成的「迎東民生關注組」批評邨內的幼稚園由原定2018年第三季,延遲到2019年第一季才啟用,但政府代表稱不知原因[7]。
- 對外交通方面:雖然有巴士往返市區,但大多數只有在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在非繁忙時間居民需乘坐接駁巴士到東涌站乘搭港鐵或坐巴士到東涌纜車站/青馬收費廣場轉乘其他巴士線,或步行數分鐘到映灣園乘搭往市區的巴士線。
- 目前已開設7-11便利店、萬寧、U購Select超級市場、萬有滿東街市(2019年8月12日啟用[9])和名為東涌五金的五金店、食肆、補習社等。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900,年齡中位數為 48.5歲。
- 為方便管理,逸東邨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3])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3])。
- 此外,亦開設來往東涌站的N37綫,在每日凌晨一時至二時服務。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逸東邨平面圖: 管理資訊
逸東邨(英語:Yat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離島區東涌新市鎮逸東街8號[1][2] (東涌第30、31區),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 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及興業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 於1998年7月始建,2001年3月至2005年間分階段落成。 而在2000年,房委會曾經打算在當時仍在興建、採用康和型設計的葵蓉苑,試行「自選交樓標準」計劃,容許準業主選擇由房委會承建商負責單位基本裝修。 然而,由於居屋第23期乙在推出前已被腰斬,有關計劃最後告吹[9]。
逸東邨平面圖: 香港巴士大典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900,年齡中位數為 48.5歲。 另外迎東邨以北正進行填海工程,將在迎東邨對面興建中的屋邨,規劃興建新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連停車場。 2018年12月23日,一名約60歲男子從滿順樓高處墮下身亡,警方發現窗口晾衫架有輕微彎曲,相信死者是意外墮下。 [2]其中,靠逸東街的兩條停車處車道為嶼巴所用,兩者之間的安全島裝有兩台電動車充電器,以配合嶼巴38線引進比亞迪K9R電動巴士作測試;餘下一條則是供龍運巴士使用。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逸東邨平面圖: 商場、街市與社區服務
位於逸東邨的「香港街市」(前稱:逸東街市)以懷舊香港為設計概念,呈現60年代的九龍城風貌。 室內設計別出心裁,除了最矚目的傳統手紮巨型紙飛機外,更有香港獨特的懷舊裝飾,如老街路牌、昔日舊招牌、人力車及英殖時期的皇冠郵筒等,把老香港的歷史感一一重現出來。 此外,嶼巴也開設繁忙時間路線37P和38P(後者已於2012年1月9日取消,由38X線取代),由逸東邨雍逸樓外的裕東路(即原有臨時總站以西)開出,前者直往東涌北,後者經東涌站前往松逸街,收費與主路線37和38相同。 最後一個發售康和式屋苑的是天頌苑一期(剩餘單位),已於2013至2014年期間全數售出[7][6];而最後一個以全新狀態出售的康和式屋苑為東濤苑(暉濤閣及映濤閣),亦在 年間全數售出。 南區的鴨脷洲@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86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0,433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利東邨,漁安苑,悅海華庭,鴨脷洲中心。
逸東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逸東(一)邨 康逸樓
滿東邨原計劃建3幢公屋,房屋署於2012年當局歸納區議會的意見後,決定把使用率不高的松逸街足球場及預留作電話機樓的土地,一併納入屋邨範圍內,令地盤面積增至3.15公頃,可多建1幢公屋[7]。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逸東邨亦是全港最大型、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全邨共有25座大廈(若按原定計劃,則會取代天盛苑成為本港最大居屋屋苑)。 逸東邨平面圖2025 但單位數量及居住人口最多的是葵青區的葵涌邨,約35,000人。 東涌第56區原擬興建5座因地制宜設計的公屋大廈,原擬於2007年竣工[4]。 及後,由於「孫九招」減建公屋的政策,用地曾一度於2006/07及2007/08年度均獲納入「勾地表」。
逸東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逸東(二)邨 19座 信逸樓
逸東(二)邨入伙後,居民對外交通需求大增,此站遂成為離島區其中一個相當繁忙的巴士總站。 逸東街市位於逸東2號停車場地下,由由建華集團旗下的建華(街市)管理有限公司承辦[10],於2016年5月16日起開始翻新[11],由原本逾50個檔位[11],縮減至其中15檔為臨時街市[11]。 8月1日耗資2,500萬港元的翻新工程完成[10],並易名為「香港街市」,檔位增加一倍至100個[12],街市內外的裝修以1960年代九龍城風貌作主題[13],仿古招牌、晾衣竹、唐樓景、舊街牌,還有以傳統手紮的飛機模擬越過唐樓群。 逸東商場位於逸東邨西面,隨逸東邨於2001年開始入伙而啟用。 商場樓高3層共設69個舖位[8],現由領展管理,主要商戶包括大家樂、麥當勞、肯德基、譚仔三哥米線、凱施餅店、惠康超級市場、7-11便利店、大昌食品市場、759阿信屋、萬寧、華潤堂、日本城、Baleno、名創優品及創興銀行等。 逸東邨位於東涌新市鎮規劃區第30及31區,而當中的康和一型及新十字型大廈,原本屬於居者有其屋的設計,並於入伙前已命名為「逸東苑」[4]。
逸東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逸東(二)邨 18座 謙逸樓
到2011年7月,時任特首曾蔭權決定把地皮重撥作公屋發展,希望解決基層市民居住問題[5]。 2013年,環保觸覺認為該處接近飛機航道,反對在該處建高樓,認為會無人揀,造成浪費[6]。 商場名為「滿樂坊」(英語:JoysMark Shopping Centre),設有13個舖位及一個整體出租街市,可出租面積約2,800平方米。 逸東邨平面圖2025 目前已開設7-11便利店、萬寧、U購Select超級市場、萬有滿東街市(2019年8月12日啟用[9])和名為東涌五金的五金店、食肆、補習社等。
逸東邨平面圖: 公共屋邨
康樂設施包括綠化休憩設施、兒童遊樂場、長者活動區、乒乓球桌、羽毛球場等。 設計方面,滿東邨的設計引入鄉郊特色和田園綠化,全邨綠化率近3成。 佈局上,由東至西預留了通風廊,讓自然風有效地在樓宇之間流過,同時從邨內能飽覽附近的山林景致。 為減低東涌道噪音對居民的影響,除了在滿康樓旁安裝隔音屏障,部份住宅大樓外牆亦設有垂直隔音牆,以阻隔行車噪音。
逸東邨平面圖: 大廈款式
由於劣評如潮關係,2001年後期或以後落成的均沒有隨附窗花。 政府宿舍的康和型大廈則裝設另一款跟和諧式相近的H字窗花,並鋪設柚木地板,同時附送少量電器。 而單位內部交樓標準亦尚算完善,如房間有間隔,廚房、浴室均附設組合櫃等。 反而2014年12月起所推出的新居屋之上,除興建時已安裝窗花及熱水爐外,則沒有其他設施。 此類大廈每個標準層設有6個單位,中央的兩個單位為3房,其餘為2房。 對外交通方面:雖然有巴士往返市區,但大多數只有在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在非繁忙時間居民需乘坐接駁巴士到東涌站乘搭港鐵或坐巴士到東涌纜車站/青馬收費廣場轉乘其他巴士線,或步行數分鐘到映灣園乘搭往市區的巴士線。
逸東邨平面圖: 香港街市 – 逸東邨
但是,建校工作因該區發展不明朗,而一直押後至2020年9月才解凍。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兩校預計要到2026年及2028年才分別建成,而且兩校將改以「脫龍」及津貼形式開辦。 當中愛澤樓、愛旭樓和愛平樓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愛寶樓(東濤苑E座)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愛逸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轄下商場(愛東商場)亦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 逸東邨與東涌市中心之間有一段距離,步行十分費時和吃力,因此逸東邨居民大多乘搭巴士往返市中心。 嶼巴在2001年3月15日開辦38線往返東涌地鐵站,同時延長37線至逸東邨;其後龍運巴士E31線、城巴S52線等路線亦相繼延長至臨時總站。
逸東邨平面圖: 公共交通車站
逸東邨位於北大嶼山發展區第二期東涌第30區,25幢大樓分四期發展,其中18幢原為居屋,但因政府在2002年11月宣布停建及停售居屋,房屋委員會決定所有樓宇皆為公屋用途,命名為「逸東邨」,成為東涌新市鎮第二個公共屋邨,分為逸東(一)邨及逸東(二)邨。 逸東邨平面圖 並配搭不同單位設計的構件,可以型成不同的大廈外型,既確保單位和物料統一。 此外康和型大廈的間隔亦得以善,單位内的睡房及浴室與客廳和廚房互相分隔,所有的客廳和廚房尺寸比例合度;同時有充足的空間及牆位放置傢俬,排水位及晾衣架均設於天井位置,而曬涼的地方與排油煙的位置分隔;預製外牆包括窗台在內[8]。 康和型大廈共有3款設計,每層的單位數目只有6-8個,其單位主要是以2房及3房單位;其設計、設備和裝修的質素與私人發展商的樓宇較接近,此外於大堂設有燈飾和空調設備[3]。 迎東邨以西土地計劃興建一組小學及中學,早於2002年分配予香港樹人學校與漢華教育機構建立一所直資「一條龍」學校。
逸東邨平面圖: 香港18區媽媽會
其後,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無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興建中或未發售的屋苑將會改作其他用途,或保留至2007年至2014年間出售。 但康和型樓宇的設計原本是居者有其屋屋苑獨有的,相較於同樣是居屋屬有的新十字型,其單位的面積較大,如全部改為公屋單位出租,單位的編配上較難,加上從第23期乙居屋轉作公屋的經驗,可見居民難以負擔租金。 所以於2002年11月或以後仍沒有發售的康和型屋苑及樓宇,都只會被改為政府宿舍或維持作居屋(而東濤苑暉濤、映濤閣最初擬改作房協屋邨或低星級賓館,最後恢復作居屋)出售。 康和二型屬長型設計,數目較少,層數為26-32層,每層設有6個單位。 大多數康和二型大廈屬於只提供兩房單位的康和二型第二款,僅元朗鳳庭苑及高翔苑有同時提供兩房及三房單位的康和二型第一款大廈。 另外,多數此型大廈(和明苑、鳳庭苑及高翔苑(政府宿舍)等)採用「雙子星」設計,其中後者是香港唯一將康和一及二型大廈併為一組「雙子星」大廈的例子。
康和型大廈是結合和諧式及新十字型改良而成的設計[3],當中晾衣架的位置設於客廳的窗戶,有別於前述兩者的同期設計,但是單位設計亦以普遍私人樓宇單位的長走廊設計作借鑒,因此實用率較其它大廈設計為低,僅有約65%實用率。 康和型大廈分為3款,分別是康和一型、康和二型及單向設計康和型。 在設計初期,康和型是為了取代新十字型大廈[4];但在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面世後,基於其設計可更為善用發展潛力,部份原擬採用康和型大廈的屋苑,最終決定改為興建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5]。 康和型大廈(英語:Concord Block)[1]是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的大廈設計,於1994年開始起草[2],1995年正式發表[3],於1999年至2005年間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部份公共屋邨及政府宿舍(原本為無發售居者有其屋屋苑)中採用。
同時預留空間設救世軍源林潔和幼稚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 由居民組成的「迎東民生關注組」批評邨內的幼稚園由原定2018年第三季,延遲到2019年第一季才啟用,但政府代表稱不知原因[7]。 逸東邨平面圖2025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逸東邨平面圖: 設計
滿東邨(英語:Mun Tung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項目編號為IS14[1],位於新界大嶼山東涌松滿路7號[2],鄰近港青基信書院、明愛華德中書院及逸東邨。 逸東邨平面圖2025 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總承建商為安保工程有限公司[3],滿東邨共設4座樓宇,合共提供3866個出租單位[4],分別命名為滿和樓、滿順樓、滿康樓及滿泰樓。 勘探工程已於2012年9月展開[5],2015年下半年動工建造,並於2018年起開始入伙[5][6]。 因應公屋發展計劃的需要,房屋署會與運輸署密切聯繫,為屋邨提供適當的公共交通服務。 迎東邨(英語:Ying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嶼山東涌迎東路12號,鄰近居屋裕雅苑、私人屋苑昇薈、東環和映灣園。 項目編號為IS10[1],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周余石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2],新昌營造承建,共設兩座X型及兩座Y型非標準型設計的出租公屋大廈,分別命名為迎喜樓、迎福樓、迎趣樓和迎悅樓,並於2018年3月14日起開始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