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針對阻塞性的中風,讓血管可以再度建立好循環功能,讓腦組織可以不要壞死,是目前改善急性中風的症狀及預後的最佳治療。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實驗室研究員 湯醫師小叮嚀: 腦中風佔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三位,目前腦中風的治療包括預防性的控制各項危險因子,例如控制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以及高膽固醇等可減輕中風的發生以及急性中風的血栓溶解治療,有疑似急性中風症狀,應儘速就醫。 中文摘要為了要改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臨床預後,社區民眾、院前緊急醫療系統與醫院應該互相合作,達成快速評估與處置,讓病人儘快接受有效的治療。 本指引共識小組,是由台灣腦中風學會與台灣急診醫學會的專家共同組成。
畢業後進入神經內科有許多的機緣,一個是學生時代遇到很好的老師,一個是對於腦及神經系統的興趣。 湯頌君2025 人與其他動物在身體結構有相當多的雷同之處,但腦所掌控的各種認知功能,使得我們獨立於其他動物之外,可以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部分。 這些特點,讓我在求學過程中對於腦的運作與各種疾病對於腦的影響產生極大的興趣。 猶記得當年在神經科見習時,接觸到《潛水鐘與蝴蝶》這本書。
湯頌君: 使用者登入
從小耳濡目染,知道基督教傳福音的過程總會伴隨著醫療服務,像是馬偕博士於淡水開立馬偕醫館,蘭大衛醫師創立彰化基督教醫院等,覺得從事醫療是能夠照顧他人的工作。 在初進入醫學領域時,我沒有預設什麼目的,現在想想,一路走來實在很有收穫,不但在臨床工作中感受到了服務他人時對方給予的回饋與感動,從研究工作中也能得到自我的實現。 許多家醫學中心相當重視此次的調查,例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僅為此成立專案小組,由各專科部主任與護理部主管組成評審團,互評後才得出推薦名單;部分醫院如馬偕醫院,並核對病人寫給醫師的感謝函,期望透過病人滿意度調查,以提供該院最符合病人需要的好醫師名單。 動機又和旁人鼓勵不無關聯,由於部分的神經細胞壞死,功能受限,許多人不能接受已經中風的事實,又加上關節出現攣縮、肢體沒有力氣,活動角度有很大的阻抗,常很不願意接受復健,致使復健之路受到阻礙。 黃佳琦治療師建議,家屬要多用正面的口吻給患者打氣,比方說「恢復身體原本的功能要靠你自己主動的活動,藥物及醫護人員的幫忙只是保持穩定,但不能回復肌力,一定要靠你主動復健」,這種講述事實的說明,能盡速打開患者承認中風事實的那扇窗,願意認真復健,迅速回復原本功能。 希波克拉底是史上第一個具體描述腦中風的醫師,他觀察一群 40 到 60 歲的人,他們出現突發性頭痛,平躺失去語言能力,呼吸有雜音等等中風前兆之後,幾天內就會發燒死亡,而我們如今知道這是蜘蛛網膜下出血中風。
- 我們在臨床上都遇過各式各樣的中風症狀,較常見的,大約70~80%的患者會有嘴歪眼斜、手腳無力、說話障礙等症狀。
- 但像是嚴重的頭痛或頭昏、急性視覺模糊、意識改變、走路歪斜等,也可以是急性腦中風的表現。
- 臨床上,分辨中風發生的原因,找到可能是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的中風,並且針對凝血功能異常的問題予以對症下藥,才能夠有效的預防下一次的中風發生。
- 呼籲民眾若出現以上問題,可以及早就醫,才不至於延誤治療。
- 這個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
如果有上述的問題,或者家族成員被診斷出可能遺傳的凝血功能疾病時,可求診相關醫師釐清問題。 現今的醫學進步,遠比我二十年前剛進入醫院工作時,有更多的工具可以診斷腦血管疾病,同時也有更好、更多的藥物可以控制造成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湯頌君2025 然而,發生中風的人數還是有增無減,主要還是急性中風的死亡率逐年降低,但這些發生過中風的患者,卻是再次發生腦中風的高危險群,長期累積下來,整個國家社會的腦中風病患越來越多。 題外話,由於現在社會的家庭結構變化,經常讓醫師在患者發生中風的急性期,找不到親人簽署同意書,找不到親人陪伴,爾後的照顧問題也沒有人可以負責,這是遠比第一線急性醫療還難處理的問題。
湯頌君: 湯頌君Sung-Chun Tang
本次指引實證引用,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依建議強度分為Class I、IIa、IIb與III及依證據品質分為A、B-R、B-NR、C-LD與C-EO。 多數人將預防中風或是心臟疾病的焦點集中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的控制,卻忽略另一個引起中風的危險因子─「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湯頌君 湯頌君 AF)。 心房顫動是一種特別型態的心律不整,患者心臟肌肉於病發時出現快速且輕微的顫動,一旦血液滯留在心臟內靜止不動,易凝結成血塊並阻塞血管,嚴重者可引起中風及心臟衰竭。
65 歲以上或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也是很重要的疫苗,呂俊毅醫師指出,兒童與老人都是肺炎鏈球菌的易感族群,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容易引發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 單株抗體是被動免疫,不能取代疫苗接種,且注射單株抗體後依然要做好各項防疫措施。
湯頌君: 台大神經部門診:
以現有的醫療進展,我們最在意的是中風發生後的第一天。 從前對急性腦中風的治療是在中風發生的3小時之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是唯一的有效治療方式。 自2015年,新的治療技術發展,對於較大血管的急性阻塞,可以用類似心導管的方式進入腦血管,把造成阻塞的血塊移除,這樣的手術方式最適合在中風發生的6小時之內進行;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在24小時之內手術也有效果。
湯頌君: 推薦醫師
日本富永疼痛管理診所院長富永喜代也表示,引起麻痺的疾病很多,且大部分都能透過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湯頌君2025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醫學中心神經科學實驗室研修心得-續篇. 湯頌君2025 湯頌君進一步表示,相較於血栓溶解劑,低劑量的免疫球蛋白治療的安全性與適用性都比較高。
湯頌君: 手麻痺: 對抗大腦認知退化 神經科學家推薦真正有益的健腦活動
因此資深專科護理師所具備的純熟技術與經驗常是許多病房資淺醫師及醫學生在執行醫療技術時的最佳協助者。 湯頌君2025 然而專科護理師的養成是一件艱鉅又費心的任務,不僅需學習良好的醫病溝通能力,還需具備各項專業技能,做好病人的醫療照護工作。 護理部這次精心整理了專科護理師在訓練期間相關的預立特定醫療流程、執行監督下之醫療業務範圍相關技術的P&P、評核表及參考資料,集結成冊,作為專科護理師們在面對各項臨床處置時快速熟悉相關注意事項及技術的秘笈,幫助專科護理師們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能於臨床工作。 湯頌君 湯頌君表示,中風佔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每年腦中風相關疾病所耗費的醫療資源更高達近五十億元,造成家庭,及社會成本極大的負擔。
湯頌君: 鄭建興 醫師評價|門診網路掛號|現場掛號|醫生加號加掛
目前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50 歲以上或屬於高危險群之民眾可以考慮接種;無論是否得過水痘或帶狀疱疹,都能夠施打。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們的免疫力會越來越下降,而且經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使得一些年輕人不容易得到的傳染性疾病,在老年人就容易發生,且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所以需要額外的保護。 AZ 疫苗和嬌生(J&J)疫苗,約有十萬到數百萬分之一不等的機率,可能因為誘發特殊免疫反應,造成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此類型的極端不良反應多半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以女性居多。 此外,mRNA 疫苗(莫德納,輝瑞等),也有發生率相近,以年輕人為主的急性心肌炎報告。
湯頌君: 相關
尤其,專科護理師常駐病房的工作特性,除了與醫師及護理師進行縱向合作外,同時與各不同部門維持密切的橫向聯繫關係,進而協助建立完整的病患照顧網絡,是 病房中受到病人、家屬、醫師及護理師們信賴的重要角色。 本基金會不推薦任何醫療診斷、處置、器材、藥品以及美容、保健之用品與食品。 這並不容易,因為這是國內有史以來首度進行的調查工作,就連政府機構、醫療院所或學術單位,或礙於非客觀中立,或因執行難度過高等原因,都未能順利推動。
湯頌君: 神經內科
手麻痺 台大神經部主治醫師湯頌君曾在文章中指出,手腳麻痺的原因很多,從大腦、腦幹、脊隨、周邊神經、肌肉、末梢神經,任何部位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手腳麻痺,而治療手麻、腳麻,首先就得釐清原因。 民眾遇到手麻的問題,可以通過醫師的看診,診斷出是否為病理性的原因。 台大醫院神經部神經及腦血管病科主治醫師湯頌君指出,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患者的腦中風機率增加5倍以上,且隨著年紀的增長、發生率越高。 神經科醫師,習慣觀察患者狀況,去做各種可能的聯想並推敲。 門診時面對初診的病人,常需要花時間鉅細靡遺地詢問患者的症狀,並運用各式工具做完整的神經學檢查,分析患者的症狀是在哪個神經出了問題,再提出治療方案。
湯頌君: 神經科
長效型單株抗體可用於治療「具任一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五天內之成人或 12 湯頌君 歲以上且體重 40 公斤以上」COVID-19 輕症患者。 採單次肌肉注射,施打之後留院觀察 1 個小時就可以回去。 另外,接種疫苗後,保護力並不會即刻發生,也無法完全排除未來被新冠肺炎感染之可能,仍然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減少群聚,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 疑似心肌炎與心包膜炎: 施打 mRNA 疫苗(輝瑞 BNT 或莫德納疫苗)之後的罕見併發症。 常發生在年輕成人跟青少年,通常在注射之後的幾天內出現。 若您於注射 mRNA 疫苗後出現胸痛、喘、心悸的症狀請儘速就醫。
湯頌君: 湯頌君評價
病患會覺得手掌、腳掌好像穿了手套和襪子一樣,接觸東西時感覺不如以往敏銳。 糖尿病病患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因為長期的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周邊神經病變。 湯頌君 因為手腳的感覺遲鈍問題,病患往往會沒注意到腳部的擦傷、泡腳時被燙傷,引起後續傷口嚴重感染的問題。 而在這些疾病中,有些需要通過藥物或復健治療,有些甚至要通過開刀才得以改善。
湯頌君: 相關文章:
然而,一旦發生了缺血性腦中風,唯一證實對病患有幫助的治療方式僅有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 血栓溶解劑有機會打通阻塞的血管並減少腦部壞死的區域,但只能在中風後三個小時內施打,所以台灣地區急性腦中風病患能夠接受此項治療的比例大約僅佔百分之一,而且血管打通之後可能引發的腦出血是令人擔心的併發症。 因此,發展有效,安全且適用性高的急性腦中風治療方式相當的重要。 心房顫動是造成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但相較傳統的三高,容易被忽略,因為臨床上要確定診斷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