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市集的目標客人並非年輕人,反而是老一輩,建議派發如紙巾等日常用品更為吸引。 標叔亦建議部門能考慮與地區人士合作,在市集內辦中醫義診,相這可令更多街坊知道市集的存在,繼而帶動人流。 現年60多歲的標叔在市集入口附近經營校服生意,他是由早年物華街臨時市場搬到現址的小販。 他提到當年在物華街時的生意十分好,附近的街坊常常來光顧,但遷到同仁市集後,生意一直走下坡,「喺同仁嗰陣,開咗七年就蝕足七年!」他認為現時裕民市集人流較以往幾乎零人流的同仁市集多,環境亦比以往好,「之前個場無冷氣,依家有」。 除了零售店及休閒餐飲商戶以外,場內特設「裕民里 Yue Man Lane」,邀請因重建計劃遷移的小店復業,主要經營售賣日常用品、服飾、經典小食及家居服務等;另有「裕民市集 Yue Man Hawker Bazaar」,以售賣大眾化日常用品為主,為社區提供民生用品。
不少市民在市集入口探頭查看後,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亦有些市民只是把市集視為當成捷徑,前往其他地方。 整個市集有50至60名商戶營業,主要售賣民生用品如小童衣服、校服、內衣、頭髮飾物及背包等。 市區重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第2、3期發展區內的全新商場「裕民坊 Yue Man Square (YM²)」預計在4月開幕! 全新的「YM²」商場及公共設施總面積逾35萬平方呎,商場內設有多間餐廳同零售店,定必為「觀塘友」帶來全新熱點。 觀塘區議會主席蔡澤鴻指,食環署在今日(16日)的食物、 環境及衞生委員會中提到,署方會陸續找尋已登記持牌小販說明搬遷安排,強調會讓他們自己選擇是否遷至市集或是留在原址。 若小販願意搬遷至市集,只需要每年交一次牌照費即可,費用視乎牌照類型釐定,金額大約每年6000元左右。
裕民市集: 裕民中心 筍盤推介
由港鐵站A1出口往同仁街方向步行兩分鐘,或乘搭綠色小巴路線10M, 13, 23, 23B, 23M, 63及62S,亦可乘搭從旺角、落馬洲、佐敦開出的紅色小巴,便可到達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 觀塘區的觀塘@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62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62,534人。 本着一份責任,就算沒有客人光顧,標叔亦堅持每天營業至晚上7時,「始終我個位喺入口附近,如果我都早收咗,咁啲人咪一入嚟,以為呢度啲舖無開門,連走入嚟睇下都唔會」。
- 他認為市集的目標客人並非年輕人,反而是老一輩,建議派發如紙巾等日常用品更為吸引。
- 於是,她在遷入新市集後,轉型售賣自家製造的護膚品、手工肥皂及有機薄荷膏等特色健康產品。
- 四哥提到,現時檔主平均年齡都是60歲以上,除了和他一樣想守住一份特有情誼外,有一部分更是希望能透過小販工作自力更生,「我唔敢講係全部啦,但有部分的確係想靠自己,唔想拎政府資源滿足自己嘅基本需要」。
- 四哥指,小販主要是賣民生及基層用品,「你(位置)唔方便,點解我要光顧你?依家啲人要行街都係去行APM嗰啲啦,所以小販(市集)競爭力較弱」。
- 而裕華大廈、國泰大樓一帶有包羅萬有的街坊小店和攤檔,地面有五金店、涼茶鋪、生果檔、時裝店、家具店、牛雜檔、報紙檔、漁具店、鐘表行、影印店、賀卡店、影碟鋪。
- 觀塘區議會最新文件透露已有16名受重建影響的街邊檔小販已經登記為持牌小販,署方將安排他們選擇遷入新的「裕民巿集」或繼續於後巷營商,有鞋匠表示巿道疲弱,加上一直在街邊擺檔,未知如何選擇,希望署方詳細講述搬遷安排,亦有錶匠指當年不在港錯過登記,擔心被署方視為無牌小販驅趕,希望盡快登記發牌。
- 為了這一份情誼,標叔明言想繼續做,但對於是否能經營下去,他則表示有心無力,「情感上我會想繼續做,但實際上好難」。
四哥指,小販主要是賣民生及基層用品,「你(位置)唔方便,點解我要光顧你?依家啲人要行街都係去行APM嗰啲啦,所以小販(市集)競爭力較弱」。 食環署表示,為改善區內後巷環境衞生,經詳細審視有關小販地點的經營環境後,建議作出一次性遷置安排,將16名持牌小販可遷往「裕民市集」內繼續經營,食環署會與上述16名持牌小販進行會面,確認他們的遷置意願。 所有接受有關遷置計劃的持牌小販,將會按一貫程序為他們編配新的攤位,讓他們在「裕民市集」按照相關法例及持牌條件繼續經營。 裕民市集2025 四哥提到,現時檔主平均年齡都是60歲以上,除了和他一樣想守住一份特有情誼外,有一部分更是希望能透過小販工作自力更生,「我唔敢講係全部啦,但有部分的確係想靠自己,唔想拎政府資源滿足自己嘅基本需要」。 裕民市集2025 裕民市集 他希望市集的生意有機會在未來變好,協助一眾檔主維生,以及向市民提供生活上更多選擇。
裕民市集: 觀塘裕民坊「YM²」新商場預計4月開幕!佔地35萬呎! 裕民里舊店復業 裕民市集+綠化空中花園 現場率先睇
這個優惠券計劃反應不錯,共派出超過1,000張優惠券,當中超過一半的優惠券已在市集使用。 有見及此,市建局團隊將進行多項工作,包括在市集連接物華街和康寧道的出入口進行美化工程,讓街坊能更容易辨識市集的位置;商場內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各個出入口,亦會增加路徑標示,引領前往乘搭巴士和小巴的乘客,順道到市集光顧。 此外,為了方便顧客,市集通道將增設「街名」,經商販投票決定後,以「銀都街」、「裕華街」、「寶聲街」等為觀塘街坊熟悉的名稱作命名,增加親切感,另外在入口旁邊也會加設商販目錄,顯示不同商販的攤檔位置和所售賣的商品種類,令顧客一目了然。 觀塘巿中心重建計劃啟動至今14年,不少商戶早已搬離,但仍有部分工匠未知悉何去何從。 觀塘區議會最新文件透露已有16名受重建影響的街邊檔小販已經登記為持牌小販,署方將安排他們選擇遷入新的「裕民巿集」或繼續於後巷營商,有鞋匠表示巿道疲弱,加上一直在街邊擺檔,未知如何選擇,希望署方詳細講述搬遷安排,亦有錶匠指當年不在港錯過登記,擔心被署方視為無牌小販驅趕,希望盡快登記發牌。
- 他透露政府部門曾與他們溝通,提出將來會進行一些宣傳活動如派發現金券和宣傳單張,惟標叔指出,類似做法亦曾在同仁市集進行,但當時成效不大。
- 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位於前觀塘政府合署舊址,鄰近港鐵站,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內有125個小販攤檔。
- 市建局說,會協助商販向服務供應商登記申請和安裝電子支付工具,並在安裝後透過特設查詢專線,解答商販疑難,若商販有需要時,市建局人員亦會到場協助。
- 裕民坊(英語:Yue Man Squar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市中心,為區內昔日著名購物街道。
- 不少市民在市集入口探頭查看後,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亦有些市民只是把市集視為當成捷徑,前往其他地方。
- 他提到當年在物華街時的生意十分好,附近的街坊常常來光顧,但遷到同仁市集後,生意一直走下坡,「喺同仁嗰陣,開咗七年就蝕足七年!」他認為現時裕民市集人流較以往幾乎零人流的同仁市集多,環境亦比以往好,「之前個場無冷氣,依家有」。
- 而到了1990年代,林立的商舖更擴展至鄰近的各個街道(如物華街、輔仁街、仁愛圍、同仁街),包括銀行、金舖、時裝店、沖印店、當鋪、書店、超級市場、戲院、食肆等,每一條街都有其獨特的色彩。
除了這個「特殊責任」外,標叔願意繼續經營是源於對街坊的感情,「雖然因為重建,有啲街坊已經搬走咗,但係有啲熟客仲會特登返嚟搵我」。 為了這一份情誼,標叔明言想繼續做,但對於是否能經營下去,他則表示有心無力,「情感上我會想繼續做,但實際上好難」。 他認為現時市集的人流不多,若位處入口的店舖都沒有營業,很大機會造成整個市集都沒有店舖營業的錯覺,流失原本有意逛市集的潛在客人。
裕民市集: 工具
Lilian留意到消費者對商品需求已隨時代改變,與時並進,轉型營售賣乾花和自家製護膚品,迎合市場需要。 由港鐵站A1出口往同仁街方向步行兩分鐘,或乘搭綠色小巴路線10M, 13, 22A, 22M, 23, 23B, 23M, 34M, 34S, 36A, 50及63,亦可乘搭從旺角、美孚、落馬洲、佐敦、青山道開出的紅色小巴,便可到達裕民市集。
裕民市集: 裕民市集約八成檔主已安裝最少一種電子支付工具
在市建局同事協助下,市集內約八成商販,已成功安裝四種政府認可電子消費券支付工具中的其中一種;當中有近三成的商販,更同時安裝三種電子支付工具,為顧客提供更大的方便,促進營銷。 在過去的兩個月,受惠於消費券的推動,市集內許多小販的生意額,也錄得不同程度的增長。 與裕民坊商場發揮協同效應 裕民市集 增進人流 在舉辦增加人流的活動層面,我們在4月至9月期間,推出超過12項多元化推廣活動,涵蓋針對年青人的音樂會、為附近街坊帶路到市集「尋寶」的社區導賞團、以至迎合一家大小參與的社區同樂會等,吸引不同年齡、不同客群的顧客,提升市集的人流和活力。 我們亦邀請小販、地區團體和社企發揮創意,協辦形形色色的廣場表演和派發特色口罩等活動,集合多方力量,攜手活化市集。 他透露政府部門曾與他們溝通,提出將來會進行一些宣傳活動如派發現金券和宣傳單張,惟標叔指出,類似做法亦曾在同仁市集進行,但當時成效不大。
裕民市集: 重建計劃
位於觀塘裕民坊商場的「裕民市集」今年4月初開業,由市建局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協助商販申請及安裝電子支付系統,參與政府電子消費劵計劃。 裕民市集 市集內115個商販中,約8成檔主已安裝最少一種電子支付工具,包括八達通、支付寶香港及微信支付,當中約30個商販更已安裝全部3種電子支付工具。 市建局說,會協助商販向服務供應商登記申請和安裝電子支付工具,並在安裝後透過特設查詢專線,解答商販疑難,若商販有需要時,市建局人員亦會到場協助。
裕民市集: 歷來規模最大重建項目 觀塘成全新商住區
我期望這些措施可以盡早落實,進一步促進小販的轉型;若然成事,市建局樂意為小販提供相應的配套支援,例如安排相關新增貨品的供應商進行展銷、已聘請營銷顧問提供專業意見、舉辦工作坊教授社交媒體、產品攝影等透過電子商務銷售新式貨品所需要的技能等,提升他們迎合市場需要的經營能力。 市區重建局為重建觀塘市中心,特別興建新小販市場,提供固定小販攤位,以安置前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及協和街小販市場內的持牌攤檔販商。 該小販市場佔地合共約1,320平方米(上、下層各約佔660平方米),是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十七個小販市場的其中一個,售賣不同種類的貨品包括衣服、床上用品、廚具及裝飾品等日用品,貨品價廉物美,為觀塘居民提供一個購物好去處。 裕民市集2025 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位於前觀塘政府合署舊址,鄰近港鐵站,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內有125個小販攤檔。 小販市場的外牆由金屬網板組成,取代傳統的鋼筋混凝土,以達致自然通風及採光的效果,環境舒適的同時,亦能節約能源。 為方便長者及殘疾人士進出小販市場,市場亦特別設有無障礙設施如升降機、點字地圖、盲人引導徑及殘疾人士洗手間等相關設施。
裕民市集: 同仁街臨時小販市集
這包括在今年8月,政府向市民派發第一期電子消費券前,我們已了解到市集內大部分商販與消費者交易以現金為主,對電子支付系統的安裝和使用方法無從入手,這將會錯失市民於市集使用電子消費券購物的商機。 自觀塘區重建工程展開,逾百檔持牌固定小販,2017年先從物華街臨時市場搬到屬臨時性質的同仁市集,待商場「YM2」落成後,按原定計劃下月遷至全新的「裕民市集 Yue 裕民市集 Man Hawker Bazaar」內繼續營業。 「 裕民市集 」 內設有 135個空置攤位,足以容納受重建影響的113名持牌小販以及16名獲食環署登記的受觀塘重建影響的街邊持牌小販。
裕民市集: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為配合了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此道路位處第四、五發展區範圍,將在重建後期封閉,巴士站亦會停用,整個範圍將只有裕民坊休憩公園獲得保留。 對於未獲發牌的工匠,蔡澤鴻稱一直與食環署積極溝通,署方未有一口拒絕日後再重新登記於名單內。 他稱今年初曾有食環署人員致電,聲稱會確認其身份和發牌相關資料,但當時人員未有透露會何時發牌,至今杳無音訊,眼見其他工匠搬入裕民巿集在即,對日後去向感到憂心,現階段只能「見步行步」,每日來回裕民坊不同的地點擺檔,促請政府儘快發牌,讓他覓得地方容身,繼續以錶匠身份營商。 另一位在裕民坊附近擺檔,至今仍未獲得發牌的錶匠佘先生稱,食環署2009年進行全港性工匠統計調查時,他碰巧不在香港,故在當年未有被登記在名單內,目前仍是無牌小販的身份。 而裕華大廈、國泰大樓一帶有包羅萬有的街坊小店和攤檔,地面有五金店、涼茶鋪、生果檔、時裝店、家具店、牛雜檔、報紙檔、漁具店、鐘表行、影印店、賀卡店、影碟鋪。 此外,四哥亦希望市集管理者能更人性化地處理市集大小事宜,他指現時市集走道闊度約為6呎,據以往的不成文規定,檔主都能把部分貨品放出走道。
裕民市集: 裕民中心 位置地圖
在建成裕民市集之前,市建局還興建了「同仁市集」作為他們在重建期間繼續經營的過渡性措施。 裕民市集2025 另一名售賣童裝及內衣的陳生(四哥)已當了小販50年,他同樣是由物華街臨時市場遷到現址的小販。 裕民市集2025 四哥認為,小販的賣點是方便,故小販會圍繞街道出現,「喺條街見到,方便咪買。」觀塘重建,當局把小販安置到市集後,他們便失去這個先天優勢,吸引力亦隨之而下降。
裕民市集: 觀塘重建.一|裕民市集人流欠奉 檔主為保情誼日開11小時蝕住做
福嫂指,去年十一月時,市建局職員告知她日後可搬往裕民市集,上述舖位將於今年4月中便會被收回,若然她不答允,將有機會再次被安排到後巷。 至於有部份小販要求,增加裕民市集攤檔的面積和擴闊通道等,因涉及政府對全港這類持牌固定攤檔小販經營活動所採取的政策和牌照事宜,需考慮政策的連貫性和可行性、對其他地區市集小販的公平性等因素,所以祗能交由政府相關部門考慮。 四哥認為現時市集位置在地底,加上失去小販原有優勢後,在進場前便料想到生意不會太好,「都無失望嘅,因為都無期望。不過都比想像中更差,依家要喺呢度搵到兩餐?基本上無可能」。 由同仁市集遷至現址,四哥並不後悔,「我大部分人生都喺呢度(觀塘),社區對我嚟講好重要,商場同小販嘅互動唔同,留低就可以保留呢種感覺」。
現時市集走道狹窄,若把貨物放出來,行人難以通過,故管理者不容許他們把貨物放出,但同時舖內空間亦非常狹窄,檔主們只能站出走道上營業,十分尷尬,希望當局正視市集空間狹窄問題。 另外裕民坊「YM²」在3樓的空間打造了一個空中花園,增設不少綠色設施及綠化休憩空間,種植多種不同種類的植物。 商場內更設有全港首個室内空調智能公共運輸交匯處,有望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體驗,以及紓緩區內道路交通。
市區重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內涵蓋昔日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及協和街小販市場內逾百檔的持牌固定攤檔小販,為配合重建項目,市區重建局興建了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作為他們遷往日後永久小販市場前,能夠繼續經營的過渡性措施,並在2014年正式啟用。 隨著第二、三期發展區的商場「YM²」落成,商場內設有由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裕民市集」,讓受重建影響的小販遷入,以售賣大眾化日常用品為主。 在全新的「裕民市集」內,商戶能於愜意的環境下營商,同時保留及重現觀塘的地方特色及昔日街道文化。 靈活變通 與「新觀塘」重新出發 對於持牌固定攤檔小販的管理事宜,為協助改善市集內小販的經營情況,政府部門、市建局和裕民市集的商販代表,已就裕民市集持續改善和優化的工作,定期舉行工作會議,希望從中探討部份較具可行性的建議,例如在容許小販擺賣的貨品種型方面,給予更多彈性,讓小販開拓不同種類的客源。
在1950年代末及1960年代初,位於當時的觀塘社區心臟地帶的裕民坊已開始發展。 而到了1990年代,林立的商舖更擴展至鄰近的各個街道(如物華街、輔仁街、仁愛圍、同仁街),包括銀行、金舖、時裝店、沖印店、當鋪、書店、超級市場、戲院、食肆等,每一條街都有其獨特的色彩。 裕民坊(英語:Yue Man Squar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市中心,為區內昔日著名購物街道。 裕民坊原指裕民坊街道兩旁及裕民坊公園,現時普遍指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一大型重建項目凱匯及其附屬新落成商場:裕民坊。 《香港01》在復活節長假期後到訪由食環署管理的裕民市集,比起假期時人來人往的情況,現場十分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