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內的九龍城寨是本港早期發展的地區,於一九九三年拆卸後重建為寨城公園,園內保存了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韋志成指,目前九龍城的規劃大綱圖下,住宅和非住宅的准許地積比上限分別為7.5和1.5。 市建局為保留「龍城」區小街小舖的特色,應用「住宅和非住宅地積比互換」的新規劃工具,將兩者地積比上限調整成8和1。 他希望能避免「蛋糕式」的商業基座設計,以營造臨街小舖的格局,強化特色店舖林立地區形象。 而整個發展計劃的面積約295萬平方呎,住宅部分約217萬平方呎,非住宅面積為27萬平方呎,而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約51萬平方呎。 巿建局前年2月公佈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並於去年10月向受影響業主提出收購建議,估計受影響住戶約670伙,當時向合資格的自住業主提出其收購建議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698元。
此外,韋志成提到,市建局會在龍城區將首度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南角道至打鼓嶺道一帶不同樓齡、不同樓宇狀況的樓宇,從驗樓、公用地方維修和外牆飾面更新,以至日後的預防性保養安排等,提出全面而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提升這一帶樓宇狀況的保養、延長樓宇壽命。 該項目旨在透過重建以重整及重新規劃發展計劃內的土地,及結合其他市區更新的手法,為社區帶來更廣泛的規劃裨益。 商業活動分佈於區內的繁忙街道、黃埔花園及公共屋邨商場之內;工業活動則多數集中在土瓜灣及紅磡分區。 九龍城區的幼稚園及中小學合共超過 200 間,是全港最多學校的地區,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都會大學也是位於九城區。 九龍城重建計劃 此外,區內建有多項文娛康體設施,包括高山劇場、九龍中央圖書館、九龍仔公園及泳池、何文田康樂中心等,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休憩及活動場地。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舊區重建 市建局:預留逾150億元
他又提到,單靠拆樓重建,無法達致九龍城區地區願景,私人發展商亦傾向選擇部份地契限制較少、不涉及支付補地價和規劃程序比較簡單的地盤進行重建,形成零散分布、獨立發展的單幢式住宅項目,只會以「見縫插針」式出現,加劇當區規劃「碎片化」的情況。 市區重建局今日(27日)公布「衙前圍道/賈炳達道」大型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40萬平方呎,涉及3個地盤。 「主地盤」界線為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而「北面地盤」位於賈炳達道公園範圍內;「東面地盤」的界線為太子道東、打鼓嶺道休憩花園。 市建局啟動九龍城重建項目,可望興建逾四千個中小型單位,又興建一政府綜合大樓重置九龍城街市,政府大樓預計於2030年落成,而住宅則預計於2037年落成。 而市建局的「自置居所津貼」為假設重置單位(同一地區內樓齡大約為七年而單位面積、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收購項目類似的樓宇單位)價值與被收購物業公開市值的差額,從而給予自住業主其被收購單位的市值金額之外,另有一筆現金津貼,以協助他們購買較新重置單位,改善居住環境。
- 為了處理龍城區市區更新的難題,我們需要全面應用在早前完成的油旺地區研究中,所提出若干個更具成效的市區更新執行模式和規劃新工具,包括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以至「一地多用」的模式,克服規劃上的挑戰,加速舊區更新。
- 九龍城區主要為住宅區,區內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私人房屋,包括舊式唐樓、大型私人屋苑及高級平房區;其餘則分佈於區內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
- 我希望藉着這個網頁,讓更多居民認識我們的工作,當然我更加希望大家會參加我們下一次舉辦的論壇或社區活動。
- 【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九龍城街市重建】市區重建局今日(27日)公布啟動九龍城另一個重建項目,選址是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共涉及三個地盤,包括賈炳達道公園、九龍城市政大樓、長者健康中心等,預料將有1,600個住户和140個地舖受影響。
-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5月27日)啟動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的法定規劃程序。
- 新政府綜合大樓連同項目內其他地盤,合共最多可提供約47,000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GIC)用途,是現時社區設施樓面面積的三倍,創造條件增加新的社區設施,惠及更多居民。
【大公報訊】記者馮錫雄報道:市區重建局探討九龍城舊區重新規劃,包括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以至「一地多用」的模式,同時研究將搬遷九龍城市政大廈到毗鄰的賈炳達道公園附近,興建一座全新的政府設施綜合大樓,開拓地下空間,為街市販商提供上落貨、貨物存放以及泊車位等設施。 韋志成表示,推行龍城區重建項目需要收購約1000住宅單位和100間地舖的業權,涉及的收購支出超過100億元,並就新政府綜合大樓的建造、推廣復修以及執行保育和活化工作,額外超過50億元的開支。 市建局的資源取諸社會,亦用諸社會,以達致提升市區更新成效、改善舊區整體生活環境和市民居住質素為目標,與一般發展商所進行的重建,有根本性的分別。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在未來將會在其他舊區推行更多「融合策略」的項目,期望地區人士對「融合策略」項目給予支持和肯定。 我十分感謝各位議員的意見,團隊正應用以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為基礎的「市區更新資訊系統」,進一步研究及深化有關的建議。
九龍城重建計劃: 市建局啟動九龍城區新重建項目 規劃主導 連接新舊社區
地積比轉移後,位於「送出地盤」的樓宇,在重建後可以改劃為休憩空間或社區設施,滿足地區的需要;「接收地盤」則可以作較高密度的重建,增加房屋供應,同時利用地下空間,興建公眾停車場等設施,增加地區泊車位的供應,解決違例泊車所引致路面擠塞的問題。 (二) 重置社區設施難度大 位於侯王道的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以及李基紀念醫局是九龍城區社區設施的集中地,亦處於龍城小區的中心位置,為市民提供街市、公共圖書館、體育館、長者健康以及普通科門診等多元化公共服務。 這些建築物在1950至1980年代建成,因結構老化需不時關閉作修葺,屋宇設備如無障礙設施亦追不上需要。 若透過重建重置相關設施,涉及樓面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相對與兼善里一同啟動的昌華街計劃,當中只涉及單一個體育館,規模達10倍之多,搬遷及重置安排將更為複雜。
龍城舊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區,衙前圍道兩旁組成三橫十一直的網格街道特色,當中各式各樣的街舖和食肆林立,是地區經濟的集中地,相對兼善里以住宅用途為主,龍城區亦同時兼備深遠的歷史背景及寨城公園等遺跡,使當區蘊藏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可藉以活化小區及塑造小區成為飲食文化生活區。 然而,這種小街格局,未能負荷日益增加的交通及泊車需要,街道旁還提供超過180個路邊停車泊位,令行人路更加狹窄,步行環境欠佳;這種網格道路設計,亦製造多個十字路口,加上違泊嚴重,造成交通樽頸,路網欠缺效率。 若我們藉重建將土地作規劃重整,以優化道路網絡的效率,並減少現時佔小區達三份之一以上的道路面積,將可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善用土地資源。 但在過程中,一方面要保存該區的街道肌理和小街小舖的氛圍,減低對地區經營者的影響,另一方面要滿足居民對提升宜居性、改善地區交通和步行環境,及增加社區設施的殷切期望,挑戰甚大。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至於位處「龍城」區核心的主地盤,將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區
約200名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住戶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對於各方美食愛好者來說,九龍城是著名的美食天堂;對於另一些人而言,九龍城則代表了畢生難忘的回憶。 九龍城區有 200 多所大、中、小學和幼稚園,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此度過人生中最堪回味的黃金歲月,與此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對於廣大的香港市民來說,隨着時光流逝,九龍城區的面貌經歷幾番更替,但宋王臺遺跡、九龍城寨和舊啟德機場將永留市民的集體回憶之中。 展望未來,啟德重建計劃的落實及沙中線的興建,將令九龍城這個既富歷史色彩又充滿發展機遇的地區,經歷另一次蛻變。
市建局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開展KC-017計劃,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5月3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7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九龍城重建原區安置方案」:第一部份要求市建局以KC 換房協在啟德發展區的2B1用地,以公屋、居屋的規格興建安置大廈,以安置住戶、小商戶和非政府組織,而房協須在KC 上建甲類出租屋;第二部份要求市建局以KC014換政府在土瓜灣污水處理廠旁的GIC用地,以安置車房和工程相關事業。 方案中,所有KC 地皮到最後都交給政府建出租公屋以服務社會需要,整個方案會為社會提供多了1,500個的出租公營房屋單位。 韋志成亦提出,可將多個分散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以減少道路空間,更有效利用土地作發展,同時將其中的道路轉成為休憩空間和綠化行人專用區,維持該區「小街式」特色,實現該區成為小街飲食文化區,並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繫,令小區成為通往啟德新發展區的「門戶」。 重整於計劃地盤內的部分沙埔道走線,以興建分層地下廣場,提供更多空間連接太子道東現有行人路及巴士站,改善路面的行人流通。
九龍城重建計劃: 重建範圍小店林立 市建局︰望保留小店 於綜合大樓底層建「小街飲食文化區」
在「特別安排」下,預留新發展項目內商業/零售用途內部分商舖,給現時於KC-015項目範圍內經營泰國餐館及歷史悠久食肆的地舖,優先租用。 除了以上提及的各項措施及安排外,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在重建項目開展後,已積極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務及適切的協助,好讓居民盡快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社區的生活。 興建一個約1,000平方米分層地下廣場,連接政府的行人隧道至啟德發展區及其地下購物街,作為新舊區的交接點。 該廣場將開放予公眾享用,將包括零售用途、休憩處及活動空間,並透過地方營造注入活力及地區特色。 市建局於2019年2月22日刊憲公布開展發展計劃 (該項目),並於當日在項目範圍內進行凍結人口調查。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她又稱另一個影響是九龍城居住五十多年,已習慣區內生活,如今要搬至其他區,人生路不熟,只能每日晨運前特地坐車回九龍城與舊街坊相聚,才可重覆舊日生活模式。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指出,若KC-016項目最終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收購及遷置總經理譚建強在簡報會上指出,若上述項目最終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表示,若 KC-017計劃最終獲得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的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區活動預告
至於未有即時復修需要、樓齡不超過30年的「年青」樓宇,市建局將向這類樓宇重點推廣進行預防性維修的各項措施,例如協助他們為其樓宇度身訂造一套合適的維修保養計劃,詳細列出大廈未來5至10年有需要進行的檢查及維修工程項目、所涉及的工程費用估算等,提升大廈保養的工作效率。 我們還會多行一步,為區內未能滿足現今需要的公園、休憩空間以至行人路等設施,進行街道美化、公園翻新等活化工程,打破樓宇復修只限於翻新和改造私人樓宇的規限,全面改善整個地區的面貌。 針對舊樓重建限制,我們將探討應用轉移地積比的概念,將規模較細、重建潛力有限的失修樓宇,列作地積比「送出地盤」的可行性,將其准許的發展樓面,轉移至區內具高密度發展潛力的重建地盤(接收地盤),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九龍城重建計劃: 試行「小區復修」
市建局在完成擬備第二階段的社會評估影響報告時,將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再與商戶安排約見,深入了解他們的意願及需要,並參照所收集的資料,釐定合適的過渡經營安排及回遷方案,盡力照顧經營者的需要,並協助他們在重建後回歸社區繼續經營。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 門戶廣場將整合活化後的打鼓嶺道公園、KC-015項目的地下廣場及毗鄰的一列巴士站,擴大該門戶對接啟德發展區的空間感,並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韋地成說,團隊正進一步研究有關建議,重置現有康樂設施及易地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等多項設施的可行性,初步估計重建後可提供的社區設施樓面是現時的3倍以上,並考慮善用地下空間,為街市販商提供上落貨、貨物存放以及泊車位等後勤設施,解決現時販商在路邊停車上落貨而引致交通擠塞等問題。 韋志成又提到,市建局在龍城區首度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重建項目附近樓宇,就驗樓、公用地方維修、外牆飾面更新及預防性保養安排等,提出解決方案,冀延長樓宇壽命;經初步調查,研究範圍內暫時約有40幢、樓齡逾40年的樓宇需驗樓和維修。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小區復修」先導計劃 突破「三無大廈」困局 促成業主組織法團
然而,研究初步發現,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在舊樓重建、政府設施重置和地區活化三個範疇所面對的挑戰,相較兼善里的情況,難度恐怕有過之無不及。 為此,市建局引入「規劃主導」模式,整合地盤,並創造條件拓展具規模的地下空間,興建地下停車場;改劃賈炳達道公園部分用地作社區設施用途,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 此外,市建局引入轉移不同地盤地積比、住宅和非住宅地積比互換等新規劃工具,將東面地盤大部分地積比轉移至主地盤,增加住宅發展樓面面積及未來住宅單位的供應;將住宅及非住宅准許地積比上限由7.5:1.5,調整為8:1,通過適量減少商業樓面面積及體積,避免蛋糕式商業基座設計,營造「臨街小舖」布局。 成功實踐「規劃主導」新機制 回想我們在2019年,提出以「先規劃、後項目」的「規劃主導」發展模式,取代以往沿用的「項目主導」發展模式,作為未來市區更新的新機制。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我們在同年2月啟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充當「規劃主導」模式的「先行者」,將區內土地作重新規劃和整合,大幅提升土地使用效益,亦針對區內泊車位不足問題提供改善方案;同時,項目將九龍城舊區與啟德新發展區連接,成為新舊社區的交匯點,創造更大的社會裨益。
九龍城重建計劃: 市建局重建九龍城 試行「小區規劃復修」
我們不單會審視賈炳達道公園的使用情況,研究以規劃重整,重置現有康樂設施及易地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等多項設施的可行性,初步估計重建後可提供的社區設施樓面是現時的3倍多;我們更會善用地下空間,為街市販商提供上落貨、貨物存放以及泊車位等後勤設施,解決現時販商在路邊停車上落貨而引致交通擠塞等問題。 當這項規劃方案的研究工作較為成熟時,我們將再到區議會徵詢議員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 市建局今日(27日)公布啟動的九龍城重建項目KC-017,地盤面積約37,061平方米,涉及三個地盤,主地盤界線大概毗連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 即九龍城街市所在的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距離港鐵屯馬線宋皇臺站B3出口,亦只有一街之隔。 市建局總監區俊豪形容,該區為「龍城」區核心,涉及九龍城市政大樓、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等,有關社區設施將會易地重置到九龍城廣場旁邊賈炳達道公園範圍,即今次項目的北面地盤,將興建一幢新政府綜合大樓。 九龍城重建計劃 新政府綜合大樓連同項目內的現有地盤,將可提供約4.7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途,是現時社區設施樓面面積的三倍。
九龍城重建計劃: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韋志成在網誌表示,推行整個計劃需要收購約1,000個住宅單位和100間地舖的業權,涉及收購支出超過100億元;至於新政府綜合大樓的建造、推廣復修及執行保育和活化工作,額外需要超過50億元開支。 整個發展計劃,與鄰近的啟德道/沙浦道項目,將會發揮協同效應,對舊區的土地進行更具高效益的規劃重整,並協助政府興建新的社區和基建設施。 市建局初步建議在地盤內提供約40,100 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商業/零售樓面面積,當中並預留約800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作社區用途。 分層地下廣場將提供總面積不少於1,000平方米的廣場空間予公眾使用及舉辦多元化活動,提供合適的零售設施供市民於廣場享用,並透過地方營造注入活力及當區特色。 區俊豪在簡述KC-015項目的發展計劃時表示,項目將配合政府擬議興建的啟德地下購物街及其相連的行人隧道,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內的沙浦道走線,以騰出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作為新、舊區的連接點。 分層廣場位於地面水平以下的部份會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的地下入口,方便市民穿梭新舊社區,並將啟德新發展區活力延伸至九龍城「龍塘」舊區;而地面部份的景觀設計會透過規劃,與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融合,連成一體化的步行空間;有關規劃設計亦連帶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乘客候車環境。
若個別住宅業主在重置居所方面遇有問題,市建局會因應情況,盡量給予業主彈性安排,包括延遲交樓日期。 為了解該計劃自住業主的搬遷安排及所遇到的情況,以至三個月免租交吉期的適用性,九龍城重建關注組於今年6至7月期間進行調查,訪問44名業主,當中38名為自住業主,當中有35名業主已接受巿建局收購價賣出單位,其中24人已已購置新單位。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為保留「龍城區」小街小舖的特色,市建局會應用「住宅和非住宅地積比互換」這一新的規劃工具,將兩者的地積比上限調整成8和1,適量減少商業樓面面積及體積,並避免「蛋糕式」的商業基座設計,以營造臨街小舖的布局,強化特色店舖林立的地區形象。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重建|市建局研搬市政大樓 轉移舊樓地積比 拓地下空間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1年3月5日)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KC-016項目)並展開法定規劃程序。 市建局自2016年開始以小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新規劃及重整小區範圍,在整體規劃下推行七個重建項目,逐步提升小區的連接性、暢達性及步行環境;KC-016項目將令小區的規劃發展更完善,提升行人和道路網絡,加強小區內外的暢達性,為地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市建局亦以彰顯地區特色的規劃方向,期望項目內的特色店舖和食肆能夠繼續在原區經營。
至於現時賈炳達道公園部分範圍,將配合政府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及周邊社區設施,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新政府綜合大樓,預計2030年落成。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稱,可讓現時社區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無縫過渡至新大樓,減低相關社區設施因重建而造成的不便。 巿建局近年頻頻在九龍城區宣佈多項舊樓重建項目,然而被收購業主同時面對買貴樓及交貴租的雙重窘局。 應用新規劃工具 突破重建困局 為了處理龍城區市區更新的難題,我們需要全面應用在早前完成的油旺地區研究中,所提出若干個更具成效的市區更新執行模式和規劃新工具,包括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以至「一地多用」的模式,克服規劃上的挑戰,加速舊區更新。
他們在選購重置單位時,除了考慮重置單位的地區和樓齡之外,一般還對單位的面積、樓層、配套設施、景觀及座向等其他因素有不同的考慮,故此不能一概而論。 英皇國際持有的屯門兩幢工廈,即寶泰工業大廈和山齡工業大廈,去年獲批單獨重建後,該公司今年初「變陣」再向城規會遞交新發展方案,以合併重建1幢樓高21層的數據中心,涉及可建總樓面約22.8萬方呎。 項目涉及約450個業權,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了約670戶家庭及約有40間地面商舖。
九龍城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上述資料亦存放於市建局總辦事處(香港皇后大道中183號中遠大廈26樓)及於市建局網頁()刊載,供公眾查閱,直至城規會討論有關發展計劃草圖。 如城規會經考慮後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認為發展計劃草圖適宜公布,城規會將展示有關草圖予公眾查閱,為期兩個月。 市建局估計KC-017計劃涉及影響泰裔及其他少數族裔居民,故此在進行調查期間,會提供適當的支援措施,包括傳譯服務和派發由八種少數族裔語言編印成的資料單張等,協助講解補償方案及安置安排。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重建計劃 KC-017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視乎建築設計,在完成重建後,整個計劃可興建約4,350個新住宅單位,是項目內現存樓宇群單位總數的5.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