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天耀邨為天水圍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92年落成,並為九龍秀茂坪邨1-17座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提供了遷置資源。 1993年3月26日,港府為天水圍新市鎮舉行開幕及輕鐵通車典禮,時任港督彭定康連同高官出席儀式。
- (二)政府去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除了區內已展開的項目外,再建議提供約600公頃的發展用地。
- 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 該系統會分別與港深西部鐵路,以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環保運輸系統連接。
- 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1年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時提到「北部都會區」這個新發展概念,市場旋即高度關注新界北的樓市發展,發展商亦把握機會,推出中低密度兼環境清幽的優質物業。
-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是香港的其中一個計劃中的新發展區,位於新界元朗區的西南部,大約是洪水橋、厦村及橋頭圍一帶,即天水圍新市鎮的西南面,元朗新市鎮以西,屯門新市鎮以北。 「北部都會區」推動港深互通,其中最矚目的基建為興建連接「洪水橋/厦村」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升格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的「洪水橋╱厦村」… 事實上,「北部都會區」計劃列明,區內將興建多條新鐵路線及新鐵路站將接駁,而且相關鐵路線的走線亦與洪水橋有關。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於本港境內將設3個車站,並於流浮山一帶伸延往深圳。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由洪水橋站出發,途經厦村站和流浮山站,並於深圳灣大橋東側伸延往深圳方向。 政府在新界北區進一步銳意發展,滿足更多居住人口,以及創造更多就業,當中並計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洪水橋及深圳前海,故區內發展前景將相當理想。
洪水橋新發展區: 天水圍文物修復保存中心
周末英超阿仙奴對賓福特一戰,VAR球證李爾美臣(Lee Mason)因忘記畫線,未有認出賓福特在入球前越位,令阿仙奴於榜首失分。 因為今次已經是李爾美臣今季第3次誤判,有傳英國職業裁判員公司亦希望踢走這名錯漏百出的球證。 香港人一向鍾意去日本旅行,自日本喺上年10月放寬入境限制後,唔少港人都急急腳「返鄉下」。 講到去東京旅行,淺草一定係大家必去嘅景點之一,早前歐錦棠前往日本拍攝ViuTV劇集《打天下2》,而佢趁住空檔外出閒逛。 近日歐錦棠不時喺社交網站出PO寫上今次嘅行程感受,其中包括力數淺草三宗罪,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 政府亦擬建造環保運輸服務接駁洪水橋及元朗南發展區,選出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再作諮詢,惟至今仍未拍板,未知何時可落成提供接駁。
- 據代理指,洪水橋樓價仍低水,仍有約兩成放盤,呎價1萬元有找,成買家尋寶對……
- 屯門港鐵緊急救援入口26修改工程是為配合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道路工程,根據鐡路條例(第519章)於2022年11月18日第一次刊憲,文件可於以下連結瀏覽。
-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於2015年6月16日展開,收集市民對「建議發展大綱圖」的意見。
區內不少市民為求省錢會跨區買餸,但一些年老或不良於行的街坊便只可「捱貴餸」,苦不堪言。 六天後(2007年10月20日),影星周潤發出席香港濕地公園舉行的「世界濕地日2008香港區慶祝活動」啟動禮時,首次提出天水圍應「改名」。 他表示:「天水圍城,不應圍住人,改名就天下太平。這樣就不用這邊好,另一邊便死人塌樓,不如將天水圍與濕地公園兩邊的字拼在一起夾夾。」 2008年1月17日,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將周潤發提出天水圍改名的建議,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中正式提出。 曾蔭權當時表示,天水圍的名字是由原居民所改的,而劉皇發作為原居民代表,亦提出改名,他們會尊重居民的意願。
洪水橋新發展區: 住宅與購物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布,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洪水橋新發展區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 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一所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缺乏公園等基本設施。
議員柯創盛指出,早年本港內耗大量時間作政治鬥爭,使多項發展規劃落後,現時理應急起直追。 而本港早年擬於毗鄰深圳的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柯直斥此為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尤其在建洪水橋鐵路至前海一事上,反映政府早期沒有宏觀發展,導致鐵路早前被擱置計劃,現在重提計劃算是「回頭是岸」。 至於香園圍口岸附近發展創科及商業等,柯認為與內地可有協同效應,促進兩地共同的科創發展。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環境評估報告已於2016年12月15日獲環保署署長有條件通過,而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法定程序亦已開展,「洪水橋及厦村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2017年5月26日刊憲。
洪水橋新發展區: 人口
備註:洪水橋站將設於現有屯馬綫 (即前西鐵綫)的走綫上,而西鐵綫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已按相關法定程序完成;工程團隊將根據相關法定程序,申請更改西鐵綫項目的環境許可證,以確保洪水橋站的建造及營運符合相關法例要求。 「北部都會區」近期成為市場熱話,區內樓市發展自然備受關注,位於鐵路沿線的新盤,更勢成市場焦點,肯定備受用家及投資者追捧。 洪水橋新發展區2025 【北部都會區】洪水橋流浮山再有新盤 最快2022年中有得買… 配合政府打造北部都會區,不少發展商部署推售多個區內項目,其中洪水橋最快2022年中再有新項目應市,而且是過千伙的大規模項目。 項目毗連洪福邨,設有巴士總站,屋苑附近另設有小巴循環來往洪福邨及港鐵天水圍站,途經洪水橋街市及輕鐵洪水橋站,來往港九新界多個地方都不成問題,而且洪福邨的洪福商場及街市都可以供應日常生活所需,而區內翠珊園及洪水橋大街一帶,亦提供多間民生商店、食肆及街市。
洪水橋新發展區: 私人屋苑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位於屏山北部、天耀邨以南的屯馬綫天水圍站(註:該站雖名為天水圍站,站址卻不屬於天水圍範圍內)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屯馬綫(前稱九廣西鐵)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2009年8月16日其南面總站由南昌伸延至紅磡,由天水圍前往尖沙咀只需要約29分鐘的時間,而來往中環則只需42分鐘,大大縮短了市區和新界西北之間的距離。 天城路旁的康文設施於1993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包括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體育館和天水圍游泳池。
洪水橋新發展區: 新界西 1906 屋苑
但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四名熟悉蘋果營運的消息人士報導,其試圖在印度增加產量的部署面臨阻滯。 消息指,蘋果一直在從美國加州和中國派遣產品設計師及工程師前往印度南部的工廠,培訓當地人並協助建立生產線。 儘管蘋果自2017年以來一直於印度生產入門型號的iPhone,但去年開始在當地生產旗艦iPhone,投產至出貨時間只遲中國工廠數周,被視為收窄間距。 報導援引一名知情人士報導,蘋果在印度南部一間由塔塔集團(Tata Group)經營的外殼工廠,生產線上只有大約一半的零件狀態良好,可以送往蘋果的供應商富士康。 報導指,與蘋果的「零缺陷」目標相比,這個僅達到50%的「良品率」屬於表現欠佳。 據兩名曾在蘋果海外業務部門任職的人士表示,該工廠正在制定提高熟練度的計劃,但前路漫漫。
洪水橋新發展區: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 第一期發展(第一階段工程)及第二期發展
新發展區主要新增人口預計於2030年開始遷入,與洪水橋站的目標通車時間配合。 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成為香港的新一代新市鎮,容納約218,000人,包括176,000新增人口。 除了作為主要的房屋供應來源,提供約61,000個新住宅單位外,由於位處策略性位置,亦將作為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提供發展空間予各類商業及工業用途,以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和休憩用地,以服務未來新發展區以至鄰近的天水圍、屯門及元朗區的居民。 經濟用地用途包括辦公室、酒店、零售、創新科技用途、現代物流及現代工業。 另外,天水圍33A區(即今銀座廣場)原計劃興建文娛中心,但因廈村居民和區議員擔心影響風水里景觀而擱置。
洪水橋新發展區: 主要幹道
住戶可乘搭輕鐵穿梭屯門、元朗市中心及天水圍,或乘搭到西鐵線元朗站轉車至港九新界多區。 惟政府沒有理會天水圍居民的聲音,放入賣地表建私宅,新地於2014年7月9日分別以22.21億元及19.68億元獨攬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皮,兩地樓面呎價均分別逾1,800元。 新地集團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昨日表示,兩地預算總投資額160億元,將分兩期發展,興建中小型住宅為主。
洪水橋新發展區: 港版開發大西北 新界巨變
受工程影響住戶和業務經營者應留意地政總署7月上旬所發信件,信內註明遷出限期。 署方與相關部門正全力處理受影響土地業權人、住戶和業務經營者的補償安置事宜,致力在清拆工作開始之前完成所涉個案的跟進工作。 地政總署今日張貼收回土地公告,以落實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涉及195幅私人土地,共約12公頃;並涉及約十個墳墓和42個金塔,共約359.36平方米。 洪水橋新發展區 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資助出售房屋項目而言,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可令上蓋工程時間較傳統方法節省大約10-15%,上蓋工程可望在大約24個月內完成。 此項目所使用俗稱「盒仔」的組裝合成組件,多達13種不同類型,整幢大廈的組件數目合共1,200多個,平均每個單位由4個組件組成。
洪水橋新發展區: 洪水橋新發展區預計本年內申撥款 公私營房屋比例擬改七三比
1980年代發展之前,天水圍新市鎮原址為一大片紅樹林池塘,其後於1987年至2000年池塘分階段被填去。 發展局估計受第一期發展影響的合資格土地業權人、業務經營者17和寮屋佔用人發放的補償及特惠津貼,所需的費用約為21億8,100萬元。 洪水橋新發展區2025 據發展商公佈,已獲批預售樓花,戶型上,標準單位開放式面積202至209平方呎,佔約56伙;1房單位面積全數細過300平方呎,佔88伙;2房標準單位447至482平方呎,另提供特色戶,為複式單位及地下花園單位,面積216至806平方呎。 有線電視尋日宣布向政府交還收費電視牌照,開播近30年嘅有線完成歷史任務,日後只會經營免費電視。 30年來,有線雖然未能喺市場上取得突破,但多個頻道嘅節目捧起過唔少藝人,部份人離巢後都發展順利,唔多唔少同喺有線儲落嘅經驗以及人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