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CEA並不是只有大腸癌的病人才會增加,在乳癌、肺癌、胃癌等很多癌症都會增高,而且在非惡性病灶如肝硬化、慢性肺病,甚至抽菸等情形也會增加。 因此,當檢查報告中有腫瘤標記升高的情形時,先不用太過擔心,醫師會再安排其他影像學檢查來做綜合判斷。 醫用超音波的使用是在 1960 年代引進台灣,開始應用在婦產科方面,然後腹部、泌尿系統及其他各科也漸漸開始使用。 到如今醫用超音波檢查已經是婦產科必要的項目之一,在婦科方面,醫師由影像可以判讀子宮、卵巢及骨盆腔周邊附近是否有所異常,或是婦科器官大小及型態;產科方面,則可評估胎兒生長大小及發育狀態,為婦產科醫師重要的檢查利器之一。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然而,這些檢查常會同時發現一些良性病灶,例如腹部超音波常會檢查出膽囊息肉、肝或腎囊腫(亦稱為水泡)、肝血管瘤(圖4),這些發現通常不會影響器官機能,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目前健保產檢補助的超音波共有3次,分別在第8~16週間、20週前後、和32週後,每個孕期所檢查的目的和重點都不同。
篩檢項目多為隱性遺傳疾病,不一定會影響胎兒時期的器官發育,超音波底下無異常,所以常常不易在產前被發現。 佳里奇美醫院生殖醫學科醫師林毅倫表示,20多歲小玉(化名)結婚後備孕3年都未成功,決定至佳里奇美就醫,診查後開立排卵藥並執行陰道超音波監控濾泡,在濾泡成熟時給予破卵針治療,小玉終於自然受孕,並懷上一對雙胞胎。 產檢過程中經高層次超音波發現胎兒有內臟異位情形,經與小玉及家屬詳細討論後,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遺傳專家諮詢罕病風險,醫師決定抽羊水晶片檢查,結果並沒有其他相關綜合症,後續足月剖腹產下健康的雙胞胎。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2.子宮性囊腫:常見會影響子宮囊腫的原因有子宮息肉、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等3種成因。
子宮超音波判讀: 健康醫療
影響數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醫師操作儀器的技巧、儀器精密度、胎兒姿勢、羊水量、媽咪的肚皮厚度等。 另外,愈接近預產期,因為寶寶活動空間變小,肢體沒有辦法完全的伸展,骨骼肢體重疊的情況下,其實也會造成誤差更大。 胃腸道內視鏡 消化系統癌症,包括口腔、食道、胃及大腸癌,加起來的總數已位居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位。 近年來,由於內視鏡技術及無痛麻醉技術的進步(圖5),影像解析度大為改良,對於微小病灶之偵測度因而不斷提高。
小怡是27歲的小資女,最近她因為換工作而去做了員工健檢,沒想到健檢報告之中的子宮超音波項目,發現她有3~5公分左右的囊腫,上面只有寫了「需進一步檢查」就沒有其他的說明。 經由陰道超音波的檢查可以測量子宮內膜之厚度及判斷其組織型態,對於子宮內膜病變更可決定是否做侵入性診斷及治療,是相當具有診斷價值的工具。 影像的清晰與否除了機器設備和操作的人員因素以外,很多時候也跟胎兒的姿勢、羊水量、子宮構造、母體腹部組織厚度有關。
子宮超音波判讀: 懷孕中媽咪都在買
內視鏡可以發現小型息肉(腺瘤)或早期癌症進而內視鏡切除(圖6)或安排外科手術治療,有時也會發現一些相對良性的病灶,如異位性胃黏膜(圖7)、良性增生型息肉、大腸憩室(圖8)、大腸黏膜色素沉著等,這些發現通常只需觀察或藥物治療。 由於受到雌激素(E2)的影響,子宮內膜(Endometrium)會隨著月經週期而呈現不同的風貌;也因科技進步,陰道超音波比腹部超音波更具高解析度,使我們對子宮內膜有進一步的了解與臨床診斷。 約有8成的重大胎兒結構異常可以藉由高層次超音波被檢查出來,但一些細微的構造異常如手指腳趾的多趾或併趾、皮膚表皮病灶、肛門開口等不一定能在超音波底下看得到。 子宮超音波判讀 當然,染色體或基因異常、代謝性異常、器官功能、智商、未來發育狀況等是無法靠超音波診斷或預測的。
- 婦科超聲波(Gynecologic ultrasonography)是指對於女性骨盆腔器官所進行的醫學超聲檢查,主要是針對子宮、卵巢、輸卵管,也會針對膀胱、子宮附件及直腸子宮陷凹(英語:recto-uterine pouch)。
- 目前健保產檢補助的超音波共有3次,分別在第8~16週間、20週前後、和32週後,每個孕期所檢查的目的和重點都不同。
- 它應用在胎兒診斷上已有四、五十年的時間,截至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報告指出超音波使用過量或過久會造成胎兒畸形或缺陷,只要在合理常規下使用超音波,它安全性是非常高,準爸媽們不必擔心。
- 篩檢項目多為隱性遺傳疾病,不一定會影響胎兒時期的器官發育,超音波底下無異常,所以常常不易在產前被發現。
- 我們的婦產科專科中心具有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加上完善的設備配套,全力爲婦女提供各方面的專業支援。
受到卵泡分泌的雌激素(estrogen)刺激,內膜會增厚,在超音波下呈現三條線(three line)像葉子形狀,此時厚度約 0.8∼1.5㎝。 一般超音波能量都依據美國食品藥物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所設定安全能量範圍,受檢者無須太過擔心。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及Power Doppler(或謂血管超音波),較易於凸顯血管分佈情況。 分析灌注動脈(包括腫瘤間質動脈、膈膜動脈、或囊膜璧層動脈)血液阻抗數值,藉以判讀良惡性腫瘤,是可行的參考指標。 在子宮頸取樣後直接置於儲存液中,再送檢驗室過濾去除多餘的黏液及血液,較能夠保存完整的細胞,並檢驗出不正常細胞的正確率。
子宮超音波判讀: 月經量正常卻懷孕?懷孕初期判斷假性月經的方式說明
經陰道超聲波影像會利用高頻的影像,對卵巢、子宮及子宮內膜的解像度較好(一般情形看不到輸卵管,只有在特別擴張的情形才看得到),不過影像穿透能力有限,較大,較靠近腹部的部份比較適合用經腹部超聲波來檢查。 子宮超音波判讀 子宮超音波判讀 在進行腹部超聲波時,充飽尿液的膀胱的檢查也有幫助,因為超聲波在其中比較不會衰減,比較可以檢查到在膀胱後面的卵巢、子宮。 婦科超聲波若是用經陰道超聲波的方式進行,依定義來看是侵入性醫療。 檢查會由超聲波檢查師(英語:sonographer)進行,或是受過超聲波訓練的婦科醫師進行。
林毅倫指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遭遇不孕問題。 許多人在計劃生育時正值職場上的高峰期,可能擔心在進行試管嬰兒治療時無法兼顧工作,也可能對每天打針感到恐懼,因此遲遲無法踏出接受治療的第一步。 有時在檢查的過程中寶寶的姿勢剛好不利於檢查,會請媽咪起身走動、吃點東西或喝點含糖飲料,目的是希望可以讓檢查進行得更順利。 另外還有治療型子宮鏡,屬於內視鏡手術的一種,能切除子宮內膜息肉或肌瘤等增生組織,也能夠切除子宮中膈和施行子宮沾黏分離術。 在妊娠11-14週的時候,會去測量胎兒的大小,一般在這個時期主要測量的是頭臀長。
子宮超音波判讀: 陰道超音波檢查:
若使用婦科超音波,針對沒有卵巢癌風險的女性進行卵巢癌篩檢,有可能是醫療過度使用[3]。 目前的醫學共識認為,若卵巢癌的風險沒有特別高,不應用婦科超音波進行卵巢癌的篩檢[3]。 基本血液檢查 基本血液檢查通常包括血液常規(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生化檢查(如血糖、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肪、尿酸等)、血清學檢查(如B、C型肝炎指標)等,這些檢查結果通常後面會附有正常值的上下限範圍可供參考。
子宮超音波判讀: Heho Topics 健康話題
雖然消化道是超音波的限制區,但超音波可以看出腸胃道是不是有穿孔、潰瘍,或是已經有發炎的腹水跟膿瘍,甚至有腫瘤的淋巴轉移等。 跟腹部X光一起判斷,可以比較容易診斷腸道病變,像大腸憩室炎、腸阻塞、腸套疊,還有闌尾炎、胃潰瘍等疾病。 子宮超音波判讀 比如肝臟變得較小,表面有不規則的起伏、粗糙,可能是肝纖維化或是肝硬化,但也可能有彌漫性肝癌,要切片或是做其他的檢查確認。 如果送回來的音波混亂,可能有慢性肝炎,音波太均勻可能是脂肪肝。 在超音波檢查前,建議空腹6~8小時,因為吃飽的時候膽囊會收縮,超音波會看不清楚膽囊,而糖尿病患者因為已經空腹,建議檢查前不要吃降血糖藥,以免血糖過低。
子宮超音波判讀: 陰道超音波 可檢查出什麼病?
子宮超音波健檢 可能發現的囊腫類型 做子宮超音波健檢的時候,可能發現的囊種類型大致分類為卵巢性囊腫或是子宮性囊腫兩種。 將採取下的組職直接固定於玻片後,送往檢驗室加以染色,再以顯微鏡來檢查。
子宮超音波判讀: 陰道超音波 檢查前要先排尿
子宮肌腺症 子宮內膜組織存在於子宮肌肉層內的病症,屬於良性疾病。 好發於30-50歲的婦女,有些婦女合併有經痛、經血過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的問題。 腫瘤標記 自費健康檢查中,針對癌症篩檢方面除了上述各種影像學檢查之外,另一大部分即為各式各樣的腫瘤標誌(表一),只需抽血就能檢查。
子宮超音波判讀: 婦科超聲波
陰道超音波是將探頭放置在陰道內,直接掃描子宮、子宮頸和卵巢,無需漲尿。 因為陰道超音波在婦科疾病檢查的準確率比腹部超音波來得高,所以是婦產科常見的檢查項目。 子宮超音波判讀 透過盆腔超聲波可了解子宮和卵巢的狀況如:形狀、大小、子宮內膜厚度、瘜肉等等,從而評估有否出現病變。 由以上的檢查程序,可想而知陰道超音波檢查本身會造成一些不適感。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但相較於腹部超音波,陰道超音波因深入體內,貼著子宮卵巢觀察,增加正確診斷率,疾病狀態時也不得不為之。
子宮超音波判讀: 超音波發現異常怎麼辦?
另外,先天性構造異常的寶寶,如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出生時常會需要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照護,所以建議在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學中心生產較佳。 自費的高層次超音波有別於健保給付的常規超音波,是在胎兒週數20~24週時,篩檢胎兒是否有器官型態上的異常狀況,根據國際婦產科超音波醫學會(ISUOG)所制定的檢查規範,用高解析度超音波做胎兒全面系統性的結構檢查,盡可能去篩檢胎兒有無重大畸形。 超音波檢查在婦產科的臨床評估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用於監測胎兒異常、掌握胎兒發育情況、偵測並降低生產風險。 隨著超音波機器的普及、解析度和性能的提升,超音波已經逐漸成為產前檢查和篩檢胎兒先天性異常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從民國110年7月1日起,衛福部除了將現行產檢次數增加至14次以外,也增加了2次的常規超音波檢查,分別安排在妊娠第8~16週和第32週後。
子宮超音波判讀: 超音波檢查注意事項
以前上生物課的時候,一定有講過蝙蝠的習性,因為牠們的眼睛幾乎全盲,所以必須透過放送超音波、讓超音波碰到物體回彈,才能知道地形,避開障礙物。 腹部的超音波概念也是如此,碰到腹部內的各器官,就會反彈回來,所以能顯現出影像。 子宮超音波判讀 子宮超音波判讀 2.重大畸形可進行「引產」:政府優生保健法規定,若懷孕24週前發現胎兒有重大畸形等問題,可以做進一步引產手術。
另外,陰道超音波是利用聲波原理來做檢查,對孕婦和胎兒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坊間會謠傳做陰道超音波會造成孕婦流產是因為懷孕本來就有10-15%的流產風險,當中有80%是在懷孕早期流產,而懷孕早期會做陰道超音波檢查來觀察胚胎著床狀況,所以民眾容易將陰道超音波和早期流產做錯誤的聯想。 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子宮超音波,因為透過超音波掃描子宮的方式主要還是將探頭放置在陰道內,因此「陰道超音波」會是更為準確的名稱;而子宮鏡則是另一種常見的婦科檢查項目,與超音波是不同的形式。 不管是陰道超音波、腹部超音波或子宮鏡,都是婦產科常見的檢查項目。 陰道超音波與腹部超音波的差別在於超音波探頭放置的位置和用於檢查的器官位置。
子宮超音波判讀: 健康報導
功能性囊腫: 一般俗稱水泡,於排卵前期及排卵期,卵子形成過程中造成荷爾蒙分泌所形成,大多會自然消失,如於下次生理期後複檢時消失,則不需處理。 病理性腫瘤: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1) 子宮超音波判讀 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發生於卵巢組織內,經期時無法將蓄積於卵巢中的陳舊經血排出,造成卵巢如巧克力色而稱之。
若使用婦科超聲波,針對沒有卵巢癌風險的女性進行卵巢癌篩檢,有可能是醫療過度使用[3]。 目前的醫學共識認為,若卵巢癌的風險沒有特別高,不應用婦科超聲波進行卵巢癌的篩檢[3]。 在28-32週的時候,針對可能有內科疾病或是高危險妊娠的媽媽,像是有子癲前症、或妊娠糖尿的準媽咪,醫師在這個階段做的超音波檢查,主要是評估追蹤小朋友的發育情形,以及針對胎盤的血流狀況去做評估,看看是否有胎盤功能不足的情形。 在超音波檢查的時候,醫師是用以下三個指標來衡量寶寶的體重:BPD(頭橫徑)、AC(腹圍)、FL(大腿長),用電腦來計算出寶寶的大小,誤差值大約在10~15%左右。
子宮超音波判讀: 健康網》對抗乳癌不害怕! 營養師:做這件事提高存活率
此外,有些媽咪可能在做超音波檢查的時候,被告知寶寶的頭圍過大或腿過短,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寶寶的體型,大多和先天遺傳有關,比方說如果爸媽都是高個子,那寶寶的頭圍跟腿長可能都會比較大。 近年來,臺灣民眾對個人健康水準的要求日漸提高,「接受健康檢查」幾乎已成了全民運動。 然而,大多數人拿到健康檢查報告時,常發現內容充滿專有名詞,不易看懂,就把檢查報告書束之高閣,不再理會,也沒有因健康檢查報告書改善自己的生活型態,這樣就失去健康檢查的意義。
我們更不斷致力提供卓越及體貼的專業服務,滿足婦女們的不同需要。 透過經陰道超聲波,可以取得卵巢囊腫,此技術也可用在經陰道卵母細胞取得(英語:transvaginal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oocyte retrieval)中,透過經陰道超聲波直接的穿刺卵泡,以取得卵母細胞,在後續的體外人工受精中使用。 在妊娠36週左右,超音波檢查的目的,主要是評估寶寶的體重,也會看一下胎盤的位置以及胎位,來確定媽媽是不是可以自然生產,幫助醫師評估生產方法。
子宮超音波判讀: 陰道超音波檢查注意事項
所謂的超音波檢查(Transvaginal sonogram, TVS),就是利用聲波反射原理,使用探頭掃描內臟狀況,透過儀器將聲波轉換成影像。 陰道超音波是原理與腹部超音波相同,探頭放置在陰道,更適合用於檢查卵巢和子宮狀況。 在16-18週的時候,針對超過34歲的準媽咪,因為寶寶唐氏症的風險值比較高,會需要做羊膜穿刺。 超音波檢查在這時候扮演的角色,是協助醫師將針刺入到子宮去做羊水的抽吸。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蕭勝文說,針對卵巢性囊腫或子宮性囊腫,除非是癌變,基本都是屬於良性,但這也需要進一步做切片檢體才能確認囊腫是否為惡性。 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則表示,囊腫大小和是否為良性或惡性並沒有關係,有些惡性囊腫可能只有0.7公分,但有些良性囊腫則可大致3公分以上。 婦科超聲波(Gynecologic ultrasonography)是指對於女性骨盆腔器官所進行的醫學超聲檢查,主要是針對子宮、卵巢、輸卵管,也會針對膀胱、子宮附件及直腸子宮陷凹(英語:recto-uterine pouch)。 (1).檢查婦女骨盆腔構造,評估子宮卵巢及輸卵管大小、位置及功能,是否有先天異常或不正常之腫瘤(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和其他異常的發現(如子宮內膜增生)。 新生兒篩檢是為了能早期偵測嚴重疾病,讓可能會發病的寶寶能早期被發現並在黃金時期接受治療和追蹤。
常規產檢通常會在診間使用杜普勒(Doppler)聽取胎心音,但並不會每次都需要安排超音波。 第一孕期胎兒頸部透明帶超音波篩檢需安排在第11週~第13週又6天之間完成,胎兒的頭臀徑需落在45~84毫米之範圍內。 高層次超音波的最佳檢查時間是20~24週,但若常規超音波下有發現異常,還是有可能在其他週數安排進一步的高層次超音波或高階胎兒構造異常評估超音波檢查。 婦科超音波(Gynecologic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子宮超音波判讀2025 ultrasonography)是指對於女性骨盆腔器官所進行的醫學超聲檢查,主要是針對子宮、卵巢、輸卵管,也會針對膀胱、子宮附件及直腸子宮陷凹(英語:recto-uterine pouch)。
子宮息肉 子宮息肉是子宮上皮組織的黏膜細胞過度生長所導致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30-60歲的婦女身上,可能會造成月經不規則或血量較多,通常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運用子宮內視鏡切除。 子宮肌瘤 是由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生所導致的良性腫瘤,導致惡性的機率很少。 肌瘤的存在不一定會產生臨床症狀,僅約有 子宮超音波判讀 25% 的子宮肌瘤患者會產生不適的症狀,如不正常出血、疼痛、頻尿等。
當檢查結果超出正常值的上限(如血糖或血脂肪過高)或低於正常值的下限(如貧血或血小板過低),就代表身體的正常機能亮起紅燈,這時就需要到各專科做進一步的檢查與確定診斷。 此外,各項檢查的意義並不一定如同字面所示,例如所謂的「肝功能」(AST、ALT)檢查正常,是指肝臟目前沒有發炎,並不能代表沒有B、C型肝炎、肝硬化或肝腫瘤等其他問題,尚需其他檢查(如腹部超音波或肝炎指標)共同來判定。 劉偉民說,卵巢癌通常會伴隨有經痛的現象,這需要醫師,經由超音波加上問診和內診檢視沾黏的狀況,並經由囊腫是否質地均勻、屬於固體或液體或囊腫內是否有血流? 此外,因為囊腫和腫瘤的判斷並非一般網路寫的幾公分以上以下,來判斷惡性程度這樣,一切都還需要進一步檢測,需由專業的醫師提供資訊,切莫相信網路資訊自行判斷。
子宮超音波判讀: 婦科超音波
因此,在做完健康檢查,閱讀自己的健檢報告時,不妨掌握以下幾點建議,相信可以迅速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採取適當的因應對策。 跟肝臟一樣,超音波也是脾臟疾病很重要的判斷工具,因為脾臟最常出現的病變就是腫大、腫瘤還有膿瘍,這些超音波也都可以很順利的看出來;對於一個急性左上腹痛的患者,可以排除胃潰瘍、腹水跟骨骼相關的問題,先對脾臟做處理。 不過這也代表了超音波的限制,只能檢查器官的外觀,也就是有息肉、腫瘤等實體病變,或是外觀上有異常的變化,可以作為初步篩檢,再安排其他深入的檢查如切片等。 健保唯一給付的超音波檢查,此時胎兒的器官都已大致發育成形,胎兒大小與羊水量最為適中,這個階段檢查胎兒是否發育正常較有意義,若週數太大才執行,影像會因為胎兒骨頭鈣化而受到幹擾。 超音波並不是放射線,而是一種超出人類聽覺頻率的聲波,它可以穿透物體。 當聲波穿透不同密度介質時,隨組織密度不同會出現不同強度的反射波,返回接收探頭將其轉換成影像後,就可依此進行觀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