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安隆向股東披露,其已使用特殊目的主體對沖掉了非流動性投資的下行風險。 然而,投資者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特殊目的主體實際上是採用安隆公司自己的股票和資金擔保來為這些對沖交易融資。 [26] 安隆使用的特殊目的實體中比較有名的包括JEDI、Chewco、Whitewing 和 LJM 。 安達信因撕毀數千份文件及刪除電子郵件和有關安隆會計業務的公司文件被指控妨礙司法公正,並被判有罪。 [147] 安隆工廠大廈 雖然只有少數安達信員工涉及這一醜聞,該公司依然停業;SEC不會承認被判有罪的重罪犯進行的審計。 該公司2002年8月31日放棄了註冊會計師執照,8.5萬名員工失去工作。
1985年,InterNorth收購競爭對手休士頓天然氣公司,並更名「安隆」(Enron)。 本來公司欲更名為「安特隆」,但很快因字意不雅(Enteron:腸子)而再次縮略。 另有詳盡安隆大廈樓盤資訊、屋苑分析、平面圖、近期成交、樓價數據分析。 英皇國際(00163)近日再斥逾2000萬元增購西半山般含臺兩伙。 洽租有限公司不會對由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安隆工廠大廈: 安達信
目前公司的留守人員主要進行資產清理、執行破產程序以及應對法律訴訟。 從安隆醜聞案那時起,「安隆」已經成為公司欺詐以及墮落的象徵。 這場醜聞之後,美國對上市公司的財會報告的準確度發布了眾多新法規。 [4] 其中一份重要的法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提高了對銷毀、篡改、編造財會記錄以試圖妨礙聯邦調查和欺騙股東的懲罰力度。 [5]這項法案也對審計公司的公正獨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0年8月,安隆股票達到歷史高位每股90美元,這時安隆公司董事長開始拋售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他當然知道公司所隱瞞的虧損有多少。
- 安隆前出納Ben Glisan Jr.是最早因安隆事件而被送進監獄的人,他承認犯有共謀證券欺詐以及郵電欺詐。
- 安隆高層向投資者承諾公司股價會漲到 美元一股,背地裡卻悄悄將自己手裡的公司股票出空,因為他們知道公司前景不妙。
-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 根據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新世界今年初透過活化工廈政策,成功獲批該廈改建為商廈的特別豁免書,並已委任有關專業公司,將該廈改為商業中心,提供寫字樓、餐飲及零售商舖等用途,以提升物業的價值,總樓面約6.5萬方呎。
- 克魯格曼先生引用的「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橫行(加州電力市場)的例子,正是他所支持體系的產物,每一步都伴有積極的政府干預。
連該兩伙在內,般含臺過去兩月已有40個成交登記個案,涉資逾四億元。 據悉,英皇已購入該廈逾八成業權,稍後還陸續出現成交登記。 據了解,該公司計劃將般含臺與毗鄰崇華大廈,合併兩地盤重建。 安隆工廠大廈2025 據了解,彼此終在去年底達成出售協議,並以公司轉讓方式出售,節省印花稅,成交價逾5000萬元,即總收購價約3.5億元。 安隆工廠大廈 克魯格曼最近對董事會目標的攻擊似乎是在懷疑自由市場體系,這一體系委託人們做出選擇並享受自己的勞動、技能、智慧和心靈的成果。
安隆工廠大廈: 吳維忠 · 公司
與此同時,一般投資者被建議繼續買進安隆股票,股價還會無休止的漲下去。 安隆高層向投資者承諾公司股價會漲到 美元一股,背地裡卻悄悄將自己手裡的公司股票出空,因為他們知道公司前景不妙。 通過率先將電力、電信等業務及附屬業務轉化成可以買賣的金融產品,甚至包括非同尋常的「氣候衍生產品」,安隆自稱公司一直保持著健康成長。 《財星》雜誌自1996年到2001年,持續6年將安隆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2000年安隆更被該雜誌評為「全美100最佳雇主」,在華爾街精英中安隆裝修奢華的辦公室也被奉為美談。
- 洽租有限公司不會對由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 自從2001年申請破產以來,安隆公司一直試圖重組以儘可能挽回債權人的損失。
- Dynegy公司也將被要求承擔近130億美元債務,加上其他迄今為止被安隆管理層神秘商業行為阻隔的債務,[105] 「隱藏」債務可能高達100億美元。
- 2001年11月中旬,在被捲入一系列會計欺詐醜聞之後,安隆和其聘請的會計事務所「安達信」面臨世上規模最大的破產深淵。
- 總部設在休士頓的Dynegy公司董事會11月7日深夜投票同意低價購入安隆80億美元的股票以收購安隆。
根據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新世界今年初透過活化工廈政策,成功獲批該廈改建為商廈的特別豁免書,並已委任有關專業公司,將該廈改為商業中心,提供寫字樓、餐飲及零售商舖等用途,以提升物業的價值,總樓面約6.5萬方呎。 不過,長遠計,新世界則計劃合併毗鄰11至13號安隆工廠大廈地盤,重建為一幢工業或商業大廈,據了解,新世界或有關人士,過去兩年多,已近約四億元購入安隆工廠大廈多個單位。 至於六合街21號工地,剛於今年五月份,獲屋宇署批出一份重建為一幢17層高工廈,可建樓面逾十萬方呎。 至於英皇或有關人士正收購的西半山般咸道24至26號般含臺,本周暫再有兩宗成交在土地註冊處登記,分別是八樓A室及七樓B室,共涉資逾2100萬元。
安隆工廠大廈: 特殊目的實體
然而,正如後來被揭露的,安隆報表所反映的許多利潤被虛增,甚至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公司通過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財務關聯交易,將虧損的部分留在表外。 8月14日,斯基林宣布辭去CEO的職位,這是在其任職後僅僅半年。 [82] 觀察家指出,在他離開前的幾個月里,斯基林賣出了至少450,000股安隆股票,獲得約3300萬美元(雖然他在離職時依然持有超過一百萬股)。
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也因涉嫌財務欺詐,向安隆破產的受害者分別支付了20億、22億和6900萬美元的賠償金。 安隆的股價屢創新高,公司的高管開始利用內部消息大把炒作自己的股票,金額達數千萬美元。 公司CFO一手創立境外公司虛增利潤,一手操縱股價交易,使自己和朋友們的上億美元股本穩賺不賠,而安隆公司和其他不知情的股票投資者卻要為此付出代價。 兩位審計師最終搜集到足夠證據證明Borget和Mastroeni參與了內部交易並挪用公款。 安隆工廠大廈2025 儘管證據充分,但兩位審計師還是被公司董事長Mick Seidl和財務長Keith Kern告知終止調查。 很顯然,安隆公司高層更加看重Borget為公司帶來的巨額利潤,相比之下,奉公守法反倒顯得不那麼重要。
安隆工廠大廈: 安隆工廠大廈出租樓盤
許多安隆的高階主管都面臨多項欺詐指控,其中一些人也被判有罪入獄。 安隆的審計公司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也被美國地方法院以非法銷毀文件妨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而被判吊銷執照。 雖然美國最高法院隨後推翻了安達信部分的有罪判決,但是安達信已經失去了大多數客戶的信任而宣布停業。 安隆的職工和持股者損失了數以億計美金的養老金和股票,訴訟只幫助他們挽回了很小一部分損失。 違反會計慣例的結果之一是,安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低估了其負債,高估了其權益及收益。
安隆工廠大廈: 安隆工廠大廈On Loong Factory Building
在公司倒閉後不久,公司的創新核心能源交易部門被美林公司買下。 安隆的同行業競爭者Dynegy公司的拯救計劃曾給安隆帶來了最後一線生機,但談判最終因Dynegy尋求對安隆的控股方北部天然氣公司的控制權而宣告失敗。 公司高層的拋售行為導致了安隆股價回落,而投資者仍然被建議繼續買進或持有安隆股票,他們被暗示股價即將反彈。
安隆工廠大廈: 員工與股東
總部設在休士頓的Dynegy公司董事會11月7日深夜投票同意低價購入安隆80億美元的股票以收購安隆。 [105] 雪佛龍德士古公司(Chevron Texaco)那時擁有約四分之一的Dynegy股份,同意提供給安隆25億現金,先付10億,剩下的交易完成時付清。 Dynegy公司也將被要求承擔近130億美元債務,加上其他迄今為止被安隆管理層神秘商業行為阻隔的債務,[105] 「隱藏」債務可能高達100億美元。 [106] Dynegy和安隆於2001年11月8日確認交易。
安隆工廠大廈: 中學:九龍城區
一項由一家較小的能源類公司Dynegy發起的「白武士」拯救計劃最終宣告失敗。 公司連續六年被《財星》雜誌評選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隆公司在全世界聲名大噪的,卻是這個擁有上千億資產的公司2002年在幾周內破產,持續多年精心策劃、乃至制度化、系統化的財務造假醜聞。 安隆歐洲分公司於2001年11月30日申請破產,美國本部於2日後同樣申請破產保護。
安隆工廠大廈: 安隆工廠大廈的交通站點
[148][149] 安隆工廠大廈 這一判決後來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原因是在對安達信的指控中陪審團沒有獲得正確的說明。 [150] 最高法院的裁決理論上使安達信可以恢復運營。 但是安達信的名聲受損過於嚴重,以致於甚至無法在有限範圍內恢復可行的業務。
安隆工廠大廈: 安隆工廠大廈附近學校
[104] 安隆工廠大廈2025 安隆股價現在是7美元左右,因為投資者擔心其無法找到買家。 到2001年8月15日,安隆的股價已經跌至42美元一股。 許多投資者仍舊深信萊的講話,認為安隆股票會引領市場,他們越買越虧、越虧越買。 到10月底,股價已跌至15美元,而很多投資者卻視此為一個買入安隆的良機,只因為萊不斷在媒體上為他們加油打氣。 直到一個月後,2001年11月28日,公眾才獲知了安隆以前所隱藏的經營虧損,而這時安隆的股價已經跌破1美元。 安隆工廠大廈 2001年11月中旬,在被捲入一系列會計欺詐醜聞之後,安隆和其聘請的會計事務所「安達信」面臨世上規模最大的破產深淵。
安隆工廠大廈: 安隆工廠大廈評論
公司先後成立了多家境外公司,用境外公司來避稅,提升公司盈利。 安隆工廠大廈 境外公司的設立使安隆得以隨心所欲的調遣資金而不被注意,同時能夠掩蓋公司的經營虧損。 但同時,公司高級主管不得不在每個季度絞盡腦汁掩蓋虧損、虛增利潤,以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