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樓」泛指我們居住的生活空間愈住愈細,有人稱之為「迷你樓」、「奀豬盤」;外國也有人會稱為「鞋盒公寓」,是一個概括居住空間狹小的代名詞。 說到納米樓樓盤經典,當然有「龍床盤」屯門「菁雋」,面積128方呎單位,折實僅售173.78萬元。 過去如「尚璽」、「海傲灣」等等,面積不足200呎,售價約250至360萬元。
-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稱,會向由即日起至31日期間,促成住宅買賣或租賃成交的員工派發500元利是,名額500位。
-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認為,該盤大股東為內地發展商,開價反映業主並無壓力,始終細單位具吸引力,但此開價相信須要慢慢賣。
- 因此,發展商仍積極提供「露台」及「工作平台」,即使單位是何其蚊型,總之可以賺錢的地方,他們也不放過。
- 【延伸閱讀】放租/轉按攻略【高成數按揭租樓】借高成數按揭出租物業隨時犯法?
- 納米樓是否真確是有效紓解年輕人置業需求的「necessary evil」?
信和置業及會德豐地產等5大發展商合作的西南九龍維港滙II新近錄得3宗,成交價介乎844.87萬元至2,290萬元。 其中,位於第2座19樓C室的單位,實用面積797方呎,屬三房間隔,以2,290萬元成交,呎價約28,733元。 2019 納米樓新盤2025 納米樓新盤 年以前,由於香港的二手樓樓價越來越貴,香港政府為了壓抑樓市升幅,推出多項打擊樓市的辣招。
納米樓新盤: 屯門納米樓: 今年「納米樓」佔一手供應達6成 10盤細過200呎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相關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入場費較低的「納米樓」是不少人的上車出路,有人說放寬按揭等如「二手呼吸Plan」,中產可以買大一點的單位,「納米盤」難逃跌勢,是否屬實? 由樓巿專家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及首席分析師劉嘉輝為大家剖析上車巿場新形勢,同場分享獨門上車心法。 在本地研究發現,多個發展商於過去十年間,至少推出8550個面積低於260方呎的納米單位,當中約2000個面積更不足200方呎。 主因都是樓價飛升,市民無力負擔,發展商變相起呎價高但入場金額細的納米樓。
但都是老問題,「落成單位」並不等於「未來可供發售單位」,因為根據過去慣例推算,有七、八成單位在落成時已經成功沽出,故侷限了我們對納米樓未來供應的預測。 事實上,該盤樓書日前已上載至一手銷售資訊網,項目為1幢6層高物業,提供30個單位。 除了開放式戶外,最大單位面積亦只有259方呎,屬1房間隔。 項目1樓亦設4伙連平台特色戶,平台面積介乎10至112方呎。
納米樓新盤: 香港有哪些實用面積「1字頭」的納米盤?
不歧視及不騷擾聲明所有資料或訊息僅作為參考之用。 股票報價由 N2N-AFE 納米樓新盤 Limited 提供。 平台或天台的價值,還會因應光線度、有沒有擺放公共設施如水錶,以及圖則是否方方正正而作為調整。
- 其中,新鴻基地產(00016)旗下馬頭角Downtown 38,5伙頂層特色戶之一的28樓H室,實用面積291方呎,天台面積239方呎,折實售價約887.6萬元,呎價約30,502元,挑戰項目新高。
- 但都是老問題,「落成單位」並不等於「未來可供發售單位」,因為根據過去慣例推算,有七、八成單位在落成時已經成功沽出,故侷限了我們對納米樓未來供應的預測。
- 「千望」全幢合共83伙,實呎介乎151至319平方呎,主打開放式及一房單位。
- 不過,由於沒有牆壁阻擋,在開放式廚房煮食時,油煙難免會擴散至全屋,所以最好要採用功率較高的抽油煙機,減少對單位的影響。
就算真的貪納米新樓裝修靚有管理,他們也大可以買新納米樓,反正同樣都是買不起大屋,二手與一手的差別就未必有想像中的大。 而納米樓的出現,主要原因是現時市場上的物業一般價錢較高昂,動輒六七百萬,而即使二人相加的收入也未必能夠應付。 納米樓新盤 而納米樓將單位縮細,樓價自然也會降低,即是讓買家「以空間換價錢」以更低門檻入市。 納米樓的現象其實也可以看成是發展商「突破天際的創意及智慧」的表現。
納米樓新盤: 納米新盤|遠洋集團旺角千望上樓書 開放式戶最細僅151呎
尚璽樓高22層,每層設4個單位,合共提供76個單位。 單位面積由158至193平方呎,間隔全屬開放式並以開放式廚房設計,不設供煤氣喉。 物業周圍主要為舊樓及工廈,中低層單位景觀以望樓景為主,中高層單位視野或較開揚。 AVA 55單幢樓高24層,每層4個單位,合共提供88個單位。 單位面積由166至328平方呎,間隔分為開放式、1房及2房,戶戶開放式廚房設計。 單位景觀主要以望周邊樓景為主,高層單位普遍景觀開揚。
納米樓新盤: 【400呎以下】全港10大注目 上車盤 /納米盤(2019-2020新樓盤)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認為,該盤大股東為內地發展商,開價反映業主並無壓力,始終細單位具吸引力,但此開價相信須要慢慢賣。 2019 納米樓新盤2025 年,政府放寬了按揭保險成數上限,首置人士買 $800 萬內的單位,可免壓力測試承造最高 9 成按揭,落實該措拖前後已有不少發展商和代理「放口風」,指納米樓將成為過去式。 以上只計算了樓換樓投資客,尚未計買納米樓作出租用途的業主,相信兩者相加後,佔據了納米樓市場需求的主要部分,顯示香港買家多視納米樓為投資工具,而非自己的居所。 上車族多需靠按揭保險下的高成數按揭買樓,但研究發現,於 2013 年至 2018 年間,靠首置高成數按揭上車買 200 呎以下一手納米盤的買家只佔整體的 29.4%。 有見及此,發展商為了向這班上車族提供價錢合適、而質素相當的新盤,只好「將貨就價」,縮細入場單位的面積,自然降低入場樓價,令更多年輕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但也造成納米樓叢生。
納米樓新盤: 獨家A.I.按揭評估
納米樓面積細小,傢俬功能越多,就能騰出更多活動空間。 另外,傢俬、開放式廚房和牆身都應選用耐污和易於清潔的物料,以免油煙遍及全屋時難以清潔。 如想減少油煙對單位的影響,亦可考慮採用半開放式廚房,即溶玻璃或其他透明物料分隔廚房和單位。 明知細單位仍有價有利,新盤市場乃維持單位越細呎價越高的定價策略,持久有效,如新地天水圍 Wetland Seasons Bay1期自8月中銷售至今已累沽908伙,套現逾60億元。
納米樓新盤: 【 Boxful物流 攻略】如何選擇最合適的 物流公司
由於納米樓未來供應多,樓價變化不定,不管是自住抑或收租投資,入市前須小心審慎。 根據本土研究社研究指出,不少納米樓主要用於投資,在三年辣招期過後就轉售,細單位持貨期約3.5年。 納米樓新盤 以上只計算了樓換樓投資客,尚未計買納米樓作出租用途的業主,相信兩者相加後,佔據了納米樓市場需求的主要部分。
納米樓新盤: 「納米樓」應需求大增 土地規劃冀「量」「質」兼顧
因被謔稱縮水樓,發展商將其易名為Yuppie Tel。 單位不多,成交寥寥可數,2002年時約50多萬,到2006年,一個20樓單位成交價也是80萬。 據中原網上資料,上次成交已是2015年,22樓B室以355萬售出,呎價25177元。
納米樓新盤: 最新文章
本文統計2021年開售的約40個全新一手住宅項目中,多達26個樓盤提供實用面積少於280方呎的單位,比例高達6成,間隔主打開放式及1房戶。 為免新盤「迷你化」情況加劇,政府終出手限制一手樓最細面積。 將於下季度招標一幅屯門住宅地,涉及2,020伙,限建面積最少280方呎單位,這或意味「納米樓」重新定義為實用面積少於280方呎單位。
納米樓新盤: 納米樓投資價值如何?
參考項目的3樓E室,單位實用面積只有179平方呎,卻擁有348平方呎平台,即平台的空間近乎相當於兩個單位的面積。 項目的3樓至10樓,每層提供5伙,而11樓至25樓則每層提供4伙。 其中,位於最低層的3樓設5個單位,戶戶均設平台。
納米樓新盤: 【 文件儲存 攻略】三大文件倉存及管理秘訣,有效避免公司損失!
納米樓表面上是為了讓小業主們更易買到樓而設,但想深一層,其實也未必是最理想的入市之選。 首先,發展商也不是開善堂,既然將單位拆細賣,當然每呎呎價就會相應提升。 例如,原本是500呎的單位索價 700 萬,你以為250呎納米單位就是350萬一個? 抱歉,250呎的話也要400萬,變相一個單位賺多50萬,在發展商眼中是「win win 雙贏」,你買平了我也賺多了,但實際上單按呎價去看,業主是變相俾多了錢。 加上,大多納米樓都是以樓花形式推售,即供樓花按揭優惠會較多,但需要樓價為六百萬或以下才可以做到高成數按揭,可吸引到首期不是太多的朋友入市。
近日將軍澳日出康城更連錄同類成交,領都套三房單位,放盤約半年,剛以740萬元售出。 由嘉里建設及信和置業等合作發展的香港仔黃竹坑站港島南岸第2期揚海,於元旦日(1日)錄得新成交,單位為2B座25樓G室,實用面積470方呎,屬兩房間隔,以1,627.12萬元成交,呎價約34,620元。 本港樓價高企、置業難,政府過往曾在賣地條款中加入發展限制,包括2011年起推出地皮「限呎」或「限量」、2012年提出「港人港地」,最新就加入最低面積限制。 提起納米樓,屯門的龍床盤「菁雋」深入民心,以其實用面積128平方呎冠絕納米界。 該盤於2019年開售,當年以192萬的細銀碼,吸引不少收租及上車客,約三年後的今日,這張龍床已升值至約235萬元,呎價18,359元。 近月,新盤戰情激烈,大量市區新盤搶灘,當中不乏實用面積僅百餘平方呎的納米盤。
納米樓新盤: 納米樓裝修必知:納米樓特色
首先,考慮到納米樓的樓價未必堅固,有可能在批按揭之後的幾年就開始跌,例如本身借出了400萬貸款,但樓價跌穿400萬,變相對銀行來說就是門蝕本生意。 另外,銀行也會擔憂政府一方可能會推出一些限制物業大小的措施,從以影響市場穩定並震動樓市的動作。 萬一政府突然宣佈市場上小於200呎的物業為不合法,或者規定物業必須最少有300呎以上的話,也會令這些納米樓的價值暴跌。
納米樓新盤: 報告指「納米樓」新供應4年內至少2100伙
原業主2013年一手買入價1,865萬元,賺335萬元或18%離場。 本港疫情轉趨緩和,雖然「限聚令」延長,卻無阻近期樓市的暖意。 買家再度出門尋寶,特色單位成為被追捧對象,發展商更爭相推售搶客,部分成交更創出新高價紀錄。 今年並非每個新盤都大賣,個別地區如欠開放式新盤單位,則利好銷情。 青衣新盤「薈藍」首輪銷售143伙「一Q沽清」,該盤一個181平方呎開放式單位,呎價竟高達2.84萬水平,成交價要515萬元,貴絕青衣區。
納米樓新盤: 中國救援隊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平安回國 香港特區救援隊同機抵達
而今次納米樓落難,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供應不斷增加。 香港樓價長期處於高位,雖然「納米樓」受到社會批評,但因入場門檻較低,只要數十萬首期就可以,所以仍有不少人會選擇納米盤「上車」。 有港男在2019年買入大約200呎的單位,並用了十多萬裝修設計,歷時四至五個月,最後做了全屋地台,在有限的空間增加收納。 其中住宅樓層每層設9個單位,合共提供216個單位。 單位面積由175至302平方呎,間隔包括開放式、1房2廳、1房2廳(連套房)三種,全部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大部分配置露台。
納米樓新盤: 住宅按揭還息不還本詳細介紹
她表示理解政府的做法,家庭優先揀樓是應該的,即使剩很少選擇都可接受。 生活總是要過,二人嘗試調整心態,努力磨合,情況已有所好轉,「咩都以小朋友為先,自己唔好唔緊要,佢好就得。」而購入的弦海開放式單位,面積僅200餘平方呎,不夠三口子同住,故計劃將單位暫時放租。 九十年代售樓書仍以建築面積計算,鯨堃軒的建築面積約350方呎,入伙時,買家發覺實用率只有4至5成;有傳媒拍下照片,一個成年男人正常高度,兩臂一伸幾可緊貼兩面牆壁,因而被冠以「縮水樓」稱號。
納米樓新盤: 納米樓的定義
假如結果不幸地是沒有銀行願意批核,至少你也是在入市前已經知道,而非手快快簽了約買樓才知無法申請按揭,最後搞到一鑊粥,置業夢碎。 根據本土研究社報告,在 2010 至 2019 年間,恒基地產興建了 2,858 個納米單位(面積於 260 呎內),佔整體數量 3 成多,是興建最多納米樓的發展商。 上述研究顯示,不少納米單位買家在 3 年額外印花稅的轉售限期過後,便立即出售單位,10 年樓齡內的累積轉手率達 8 成,已轉手的單位平均持貨期只得 3.48 年,可見納米樓的市場,充斥大量投資用家。
其中一個低層單位以約400萬元轉售,帳面貶值逾70萬元。 龍湖集團及合景泰富合作發展的啟德新盤尚‧珒溋,上載最新銷售安排,落實於下周一(24日)以先到先得形式發售1伙。 該單位為第一座38樓G室,實用面積852方呎,三房間隔,扣除最高20%折扣優惠後,折實價約2,671.9萬元,折實呎價約31,360元。
納米樓新盤: 納米樓跑輸大市
若以每一個住宅單位計算,「露台」可豁免樓面的面積為10.7呎、或佔實用面積2.5%,兩者以較大者準,上限則設於32.3呎。 實情「工作平台」的出現要追溯至2000年,當時政府為推動環保,以豁免可建樓面作誘因,吸引發展商起樓時興建「工作平台」來改善通風及採光。 對發展商來說,有樓面寬免固然吸引,只因這些獲豁免地價的環保設施面積,可計算入住宅的「建築面積」來售予小業主,變相可賺取更高利潤,故措施也埋下了無限「發水」的禍根。 資料指,差估署過去5年新落成的私營房屋單位中,約有13%左右的單位,實用面積在26平米之下,黃偉綸相信新措施主要影響到這批單位,覺得是合適做法。 問到會否影響基層上車,政府認為市區低於3萬元呎價的仍有相當多選擇,以280方呎計算,假設2萬多元一呎,售價其實未達到或剛剛達到800萬元,按揭成數可達八成甚至九成,所以相信不會令市民在選擇上大幅減少。 自08年金融海嘯後,樓價急速上升,發展商為降低入場門檻,相繼將一手單位「劏細」出售,市場遂有面積少於至300方呎,甚至少於200方呎的納米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