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 若有直系親屬曾經患上鼻咽癌,其他家庭成員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 臨床上透過檢測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ER)、黃體素(PR)、第二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Ki – 67(細胞增生程度)等乳癌基因表現形態的差異,決定對應的治療方式與策略。
- 根據傳媒報導,現時免疫治療藥物在公私營醫院索價 HK$3萬 至 HK$6萬元一劑,每劑效用持續約 3 周,最理想要 2 年才斷藥。
- 粗略估計,病人一年須接受 17 次治療,以每劑藥 HK$6萬 計算,一年便需要付 HK$100 萬元。
- 鼻咽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11位,並於2018年導致295人死亡,佔同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2%。
-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被視為抗癌新希望。
是項研究亦同獲屬於「Mayo醫學中心第二期臨床研究聯盟」的多間醫學機構參與。 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Epstein-Bair)病毒有關。 這種癌症是其中一種最具侵略性的頭頸癌,癌細胞經常轉移至淋巴結及其他器官。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鼻咽癌的新治療法:標靶藥物PD-1
在此情況下,病人不但要承受身體不適,更要承受巨大心理壓力。 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都是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及電療以外,近年發展最迅速的抗癌新技術。 不少人都會將兩者比較,但其實腫瘤科醫生未必會採取單一療法,而是按多種臨床因素為病人選擇一種或多於一種療法。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常見的放射線治療如加馬刀、光子刀、電腦刀、諾力刀、螺旋刀等。 這些所謂的「刀」都是指射線能依據腫瘤形狀調整範圍,並非指真正的「手術刀」。 如果治疗费用比较高的话,其实这时可以考虑参加鼻咽癌的临床试验,目前一项派安普利单抗(AK105)联合化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鼻咽癌的II期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最常接受標靶治療藥物的方式是口服(如片劑或膠囊)或靜脈注射。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免疫治療 VS 標靶治療
陳德章教授表示,很榮幸中大醫學院能夠領導這項獲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國際研究,並能與來自包括Mayo醫學中心在內的世界級專家合作。 研究參與者在接受免疫治療後一年的整體存活率為 60%。 參考過往數據,同類患者接受其他治療的整體存活率一般只有少於50%;相比之下,免疫治療的成效較好。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進一步分析有關資料更有助找到相關的生物標記,冀為鼻咽癌患者研發出有效的免疫治療方案。 是次研究獲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及「Mayo醫學中心第二期臨床研究聯盟」支持和參與,為全球治療鼻咽癌的重要里程。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2025 相關結果已於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 部份鼻咽癌帶有高於正常水平的「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研究顯示這種因子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標靶藥物在鼻咽癌治療中的確切作用仍在研究中,當癌細胞擴散、復發或患者接受化療後腫瘤仍繼續生長,醫生便會考慮將標靶藥與放射治療或化療一同使用。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個案1:65歲女,無意中摸到頸部淋巴小結,起初以為是發炎未加理會;3個月後,子女發現她近來頸部腫脹愈見明顯,才意識到事態嚴重往醫生處求診,經檢查後確診中後期鼻咽癌。 但免疫系統也存在盲點,因為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突變而來,可以欺騙免疫淋巴細胞﹐令免疫系統未能及時偵測,又或因為各種原因,免疫系統反應不足以殺死癌細胞。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自費部分,以放射線治療為例,主要是用於腫瘤定位系統和照射方式精準升級,癌友可依各癌別需求來審慎選擇。 部分病人會因為免疫細胞作用太強而引起肺炎、腎炎、腸炎或關節疼痛等併發症。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癌症研究
要避免如此不幸情況,除了要保持自己身體健康,也要在經濟上未雨綢繆。 趁自己健康時做好保障計劃,他日若不幸需要治療癌症,才有能力應付相關的經濟負擔。 下文提供頭號癌症醫療費用參考,助您為自己及家人計劃保障。 追蹤早期鼻咽癌細胞病變、幫助定位抽取鼻咽癌細胞組織檢查及偵測治療成效、確定鼻咽癌範圍及偵測癌症是否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2025 如果癌細胞含有PD-L1配體,免疫治療對約40%至50%的病人有效。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鼻咽癌檢查費用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及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能用於說明腫瘤大小(T)、腫瘤擴散到淋巴結的距離(N),以及轉移狀態(M)等三大因素,並以數字來區分嚴重程度。 經多線化療後依舊無法控制病情,後嘗試免疫療法,療效顯著,擴散的腫瘤明顯消退。 又或者,若腫瘤只是單一基因突變,用標靶治療就能直接攻擊癌細胞,即時將腫瘤大幅縮細;免疫治療雖然同樣有效,但就需要時間來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 理論上免疫治療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但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使用,免疫治療的療效亦因病情而異。 若病情到了後期,免疫系統難以被激活,此時才進行免疫治療已太遲了。 PD-1 免疫抑制劑 Nivolumab(商品名:Opdivo)是免疫治療中一種能有效治療癌細胞的有名藥物,並已獲許應用於醫學用途。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鼻咽癌診斷方法
連同陳先生在內,中大醫學院在全球招募了44位鼻咽癌復發及擴散的晚期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注射抑制劑增強自身免疫反應對抗癌細胞。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2025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2025 一半患者對藥物有反應,腫瘤縮小了一半,當中的兩成人腫瘤更縮小了三成或以上,而採用新藥的人一年後存活率有六成,較傳統化療的存活率高出一成。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若癌細胞擴散到肺、骨或肝等遠端器官,醫生或會考慮單獨使用化療或與放射治療一併使用。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在2018年確診的鼻咽癌患者之中,只有6.5%的患者確診時屬於第一期,有超過七成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影響治療成效。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2025 以臺灣癌症死亡率之首的肺癌為例,過往發現時多半為晚期,且只有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一途,反應率僅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3 ~ 4 成。 為目前最火紅的治療方式,透過藥物或抽取病人血液在體外培養或改造,活化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進而對抗癌細胞。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 癌症治療副作用症狀?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鼻咽癌免疫治療費用2025 醫生決定鼻咽癌患者的治療方案時,會考慮到腫瘤的大小、影響的範圍和有否淋巴擴散等;如果癌細胞並未擴散到其他器官,一般會使用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 如果癌細胞已蔓延至其他器官,會再配合化學藥物治療以控制擴散程度。 放射治療適合生長在特定部位的腫瘤,但也會同時影響到正常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