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躺在地板上,一隻腳放在瑜珈球上,另一隻腳在膝蓋交叉,用腳跟帶動瑜珈球往身體移動,直到臀部有緊繃感,保持30秒。 下方的腿保持伸直,上方的腿向前伸出,腳放在地上,沿著髖關節到膝關節的方向慢慢滾動,找到緊繃或者痛點靜置30秒。 如果患者的髖屈肌群持續緊張,那麼臀大肌將會同時受到抑制,這一點還蠻重要的,因為臀部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功能性減少股骨的內旋。 由於梨狀肌主要負責股骨的外旋,在控制股骨扮演了主導的角色,正因為這樣的角色,可能導致了梨狀肌的肥大、痙攣或者過度緊張。
- 例如若是和脊椎有關,一般而言腰部也會疼痛;而若是肌肉,大多與梨狀肌有關,可試著坐姿翹腳,翹腳的腳踝貼近平放腳的膝蓋,身體往前傾,此姿勢會拉扯到梨狀肌,若會疼痛就很有可能是梨狀肌的問題。
- 王太太擔心是椎間盤突出才導致腳麻,只好求助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何宇淳,經過理學檢查後,診斷為「梨狀肌症候群」。
- 和機械器材訓練比起來,自由重量訓練動作的彈性和幅度比較不受限,也不一定要上健身房才能做,特別適合已經訓練一段時間,想要加強局部小肌肉的人。
- 隨著天氣漸冷,很多人更容易陷入久坐不動的狀態,然而,長期的久坐會使我們身體越來越緊繃,造成許多的不舒服,例如臀部或者腿部的疼痛。
「不只腿部後側,連帶小腿肌都有被拉扯的疼痛感,可是卻不知道原因是什麼,著急之餘才找到這裡來。」她如此說著。 這個動作與瑜伽動作眼鏡蛇式相同,半趴、腹部和下半身置於墊上,雙手屈曲手掌撐在墊上,然後雙手慢慢施力撐著上半身,腰部微微後仰,維持10-12秒,然後整個身體趴在墊上稍作休息,再重覆動作4-5次。 先躺在瑜伽墊上,將右腿蹺起並平放,將雙手抱著左腿,向身體方向拉,維持這個動作12-15秒,然後還原,再蹺起左腿重覆動作。 久坐已被證實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很高相關性,隨著現代人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健康也受到影響,日本公共衛生學家發現可以藉由增加工作時站立時間,增加一天的活動量…… 前者的話,很抱歉,我還有現實生活,後者的話物理治療師是男的。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久坐梨狀肌症候群上身 物理治療師教3招改善
梨狀肌是位於臀大肌最深處與掌管大腿活動度的肌群,疼痛起來跟坐骨神經痛有點類似,常見問題為久坐、關節活動度不佳、翹二郎腿與關節活動太頻繁造成梨狀肌症候群。 想要預防與改善就從根本的運動事前暖身、正確訓練/健身安排、運動後緩和來預防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物理治療 若太嚴重可能需要開刀或是吃肌肉鬆弛劑,消炎給與改善。
- 不過「腰椎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也常見有屁股痛和坐骨神經痛,因此容易混淆診斷。
- 坐骨神經由源自腰椎與薦椎部位的神經根相互融合而成,其位置大約從下背部一路經過臀部、大腿後側向下延伸,可以說下肢後側的感覺與運動功能幾乎都仰賴它支配。
- 如在前面「使用過度」中提到的,使用「過度」指的是肌力與柔軟度的不足,造成身體無法承受負荷而造成受傷,換句話說,若是身體能夠承受,就不容易受傷。
- 坐姿不良是大家最常有的問題,不管是上班時,或回家癱在沙發上,不良的坐姿會對身體造成很多傷害,除了容易造成梨狀肌之外,也可能讓骨盆歪斜、圓肩駝背…等。
- 新近的增生療法借助高層次超音波的導引,可將增生藥劑 (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 精準注射於受傷的梨狀肌、以及鄰近的薦髂關節和腰薦椎韌帶,以刺激組織再生修復,不僅疼痛獲得改善,也強化了骨盆的穩定性與耐力。
梨狀肌位於臀大肌的深層,倘若長時間久坐、或者座椅太硬,會使得梨狀肌受到壓迫而變得過於緊繃;此外,梨狀肌主要是負責協助大腿做往外轉的動作,愛翹二郎腿的人則等於過度使用梨狀肌,同樣地,如果運動中頻繁地使用到髖和臀部也有可能造成梨狀肌的拉傷。 上述問題一旦存在,容易引起梨狀肌的腫脹與發炎,且在臀部深處產生明顯痛點,通常在坐時、轉換姿勢時特別疼痛,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跛行,這些症狀稱之為梨狀肌症候群。 另外,盆骨錯位也是其中一個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不過其所產生的痛楚較輕微,並且易於解決。 何宇淳建議,病患可以透過居家簡單拉筋動作,坐在靠背椅子上,疼痛的腿跨上另一隻腳,像翹二郎腿一樣,用膝蓋對著肩膀的直線去施力和伸展動作,可以感覺屁股拉扯緊繃的感覺,維持10-15秒再放鬆,反覆7次左右,臀部肌肉應該可以得到改善。 梨狀肌症候群物理治療 江南Seran醫院的代表院長,她透過「解痛伸展操」這項免手術的治療,幫助病患擁有健康又美麗的身體。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梨狀肌症候群」和「坐骨神經痛」的四大症狀與該如何矯正?
如果診斷仍然是「原發性」梨狀肌綜合症,則可以考慮二線治療,例如注射。 梨狀肌綜合症 ,又稱之為梨狀肌候群症,意指梨狀肌引起的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經受到梨狀肌壓迫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此外,有些不良的姿勢或習慣也和梨狀肌症候群有關,例如長時間久坐導致梨狀肌被壓迫;或是長時間翹二郎腿導致梨狀肌一直處於縮短的狀態,最後就變得無法放鬆。 梨狀肌的自我檢測-壓腿測試︰坐在穩固的椅子上,測試的患側腳抬在另一隻腿上,此時感受屁股梨狀肌位置緊繃痠痛,身體向前下壓時症狀加劇,有可能為梨狀肌症候群。
過猶不及都容易導致屁股痛,如前所說,久坐不動或過度劇烈的運動,運動姿勢不當都會令梨狀肌、臀大肌及腰肌等肌肉拉傷,導致較劇烈的屁股痛。 屁股痛較易發生在「假日運動員」身上是因為運動次數少,只在周休時心血來潮去做運動的人,容易因為熱身不足、身體的柔軟度及肌力不足,而令身體超出負荷而受傷。 頻繁的扭轉動作及突然劇烈加速都會令肌肉反應不及及超負荷,容易造成肌肉勞損或肌肉纖維撕裂,造成「閃到腰」或屁股痛。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常見問題
正躺,將球放在坐骨往上約三到四指幅,或是找到臀部較痠痛的點,壓住後停著30秒,若覺得肌肉較軟化, 兩手放在膝蓋上,將膝蓋輕輕的畫圈,能放鬆到更多範圍。 此外,病人的小腿、腳背或腳底也常伴隨感覺遲鈍的現象,例如大拇指向上或向下活動的力量會減弱,或是沒辦法墊腳尖及以後腳跟著地走路。 每日健康致力於生活化的健康資訊傳播,結合豐富圖文與專業編輯,提供每日最新健康新聞資訊與專家採訪報導,建立最適合大眾閱讀的健康社群新媒體。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屁股痛穩定期—超聲波引導注射藥劑
梨狀肌症候群好發族群包括久坐不動的上班族、不愛活動的老年人、運動量突然增加的運動員,或是需久蹲或搬重物的工人等。 許多上班族來到復健科門診抱怨坐骨神經痛,但強調屁股深處某一點特別疼痛,在釐清非關骨刺或椎間盤突出造成坐骨神經壓迫之後,其實問題屬於「梨狀肌症候群」,只不過有時痛起來很類似坐骨神經痛。 這類患者最常見的生活型態就是久坐,不少人還有翹二郎腿的壞習慣,另外,此症也常見於假日運動員身上。 事實上,久坐又坐姿不正、喜歡翹腳,容易導致骨盆歪斜引起梨狀肌緊繃。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健康網》血壓值上下哪一個重要? 醫:「這個高」代表血管嚴重硬化
除了基本的伸展運動外,還可以針對每個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全面的物理治療和鍛煉計劃。 物理治療師、拉伸治療師、整骨療法、脊椎按摩師或其他合資格的健康從業員都可以為患者定制拉伸和運動幅度鍛煉計劃,以幫助拉伸肌肉並減少痙攣。 X 光和其他脊柱成像研究雖無法可靠地檢測梨狀肌痙攣以及坐骨神經是否因梨狀肌受到刺激,但是可以進行診斷測試(包括:炎症的血液測試;骨盆的 X 光;髖部和骨盆的磁力共振成像 ;以及神經傳導測試)來排除可能導致與梨狀肌綜合症類似症狀的其他情況。 如果患者的症狀通過物理治療未能顯著改善,則應進一步調查,以確保沒有任何遺漏。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屁股痛不可少看!屁股痛的成因
她的腰部、臀部和髖關節會痛,卻不是椎間盤突出,那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即「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物理治療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內的坐骨神經正上方的肌肉,壓迫到神經時會引發梨狀肌症候群。 由於梨狀肌症候群跟椎間盤突出一樣,腿會發麻,並且伴隨疼痛感,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椎間盤突出,誤診率甚至逼近九成。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屁股痛一定是坐骨神經痛?可能是梨狀肌發炎!即學 3個紓緩梨狀肌動作 + 1個擺脫屁股痛的終極療程!
另外,有些人平日沒有時間運動,每到假日就一口氣將運動量補回來,這樣其實很容易導致臀肌及梨狀肌拉傷,甚至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應該要平常就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並在每次運動前充分暖身。 梨狀肌屬於深層的臀部肌肉,較難直接訓練,建議可以加強臀大肌、臀中肌、大腿後側肌,間接保護梨狀肌,訓練臀部肌肉不僅可以預防梨狀肌症候群,也能使膝蓋和髖部的動作更穩定,還能減少下背痛的症狀。 希望這些舒緩動作可以幫助受到腰酸背痛已久的你,還是要再次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姿勢、平時靠運動維持身體的肌肉量,是避免疾病找上你的不二法門。 小編稍微算了一下,自己每天平均坐著的時間居然比躺著還要多!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臀部知多少?簡單按摩球,舒緩梨狀肌
梨狀肌症候群比較少出現在有規律運動的病人身上,健身教練他們長期做核心與四肢肌群的訓練,加上有計畫性與漸進的訓練,會出現梨狀肌受傷的機率實在很低。 身體仰躺,其中一腳彎曲,另一腳的小腿橫放上去,雙手將彎曲腿慢慢往頭部方向拉,停留五個呼吸後換邊,要感覺橫放的那隻腳,大腿有拉緊。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醫師臨床經驗,透過詳細詢問病史、進行理學檢查、並輔以影像檢查,通常病因就會水落石出,一旦做出精確診斷(不管是原發性或次發性成因),治療就十拿九穩了。 本網站所記載的資料 (包括自主撰寫內容、轉載、留言及任何形式在本專頁出現的資訊) 如有任何不正確之處、遺漏、錯別字等其他原因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本網頁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 有關知識所涉及之正確性,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本網頁亦有權隨時增減、更改或刪除任何內容或圖片的權力,無需事前通知。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運動專區
主要負責大腿髖關節的外旋運動,舉凡,盤腿、翹腳都會使用到這處肌肉;又因為此部位有主管下肢感覺的坐骨神經經過。 因此,一旦梨狀肌受到壓迫變得腫脹,便可能進一步壓迫到坐骨神經,而引起疼痛。 歌手陶喆右手食指骨折,術後出現僵硬後遺症,因而控告執刀醫師。 台北國泰醫院資深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認為,類此醫療糾紛案件,關鍵可能是部分醫病疏於術後復健及物理治療,即使手術成功,也可能會留下骨頭僵硬等後遺症。 梨狀肌症候群好發在長時間久坐蹲坐、椅子過硬、習慣性翹腳、站姿不良、過度跑跳或髖關節扭轉後的運動傷害、有臀部挫傷拉傷的病患,資料顯示以女性好發機率較高。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運動時鼻子呼吸?…
不過梨狀肌症候群不完全等於坐骨神經痛,因為坐骨神經痛也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膕繩肌腱炎等腰椎疾病所引起。 簡單而言,坐骨神經痛但沒有明顯腰痛的患者,有可能就是梨狀肌症候群作祟,相對來說比較好治療。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梨狀肌位於臀大肌的深層,如果長時間久坐,或者椅子太硬,就會讓梨狀肌受到壓迫而變得過於緊繃,導致受傷或發炎。 表現出來的症狀,相信不少上班族都深受其害,像是臀部總是會有痠麻感,有時還會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腳底,覺得腳沒有力氣,甚至連坐著或躺著壓到臀部,都會覺得疼痛難耐。 醫師補充,有些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努力地伸展梨狀肌,甚至接受類固醇注射、肉毒桿菌注射、震波治療等等,卻不去檢視梨狀肌緊繃的真正原因,實在本末倒置。 洪醫師最後也提醒,日常生活除了應避免久坐與翹二郎腿,也千萬別當「假日運動員」,以免一下子運動過量造成梨狀肌和臀部肌群的拉傷。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健康網》久坐傷害連運動都沒法救! 醫:有機會就該多走路
腰部椎間盤突出是突起的椎間盤髓核壓迫脊椎神經所致;梨狀肌症候群是梨狀肌硬化進而壓迫到坐骨神經所致。 該病患放鬆硬化的梨狀肌,再進行維持正確姿勢的伸展操後,腰部和臀部終於不再疼痛。 坐骨神經遍布臀部、大腿內側、小腿肚等,幾乎與整個下半身肌肉狀態都有關,因此如果有長期下半身部位麻痺或疼痛等症狀,就要留意是否罹患梨狀肌症候群,而導致坐骨神經痛。 接下來要介紹日本瑜珈老師美宅玲子的「梨狀肌症候群腰痛伸展操」,可視個人情況決定伸展時間的長短,先用基本伸展操放鬆關節,再用進階伸展操舒緩坐骨神經痛與腰痛症狀。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常見腰痛原因
局部麻醉與類固醇注射可將局部麻醉劑和皮質類固醇直接注射到梨狀肌中,以幫助減輕痙攣和疼痛。 不論是上班、上課或是其他各種場合,生活中有很多需要久坐的時候,不過同樣是坐著,有的人可以坐著很久,有的人卻坐沒多久就開始屁股痛,對此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3種可能原因,並提供改善方式,也提醒民眾若遲遲未改善應盡早檢查。 當神經被僵硬的肌肉壓迫到,酸刺的疼痛感令人難耐,更別提是發作在腰臀到下肢等每天走路、坐下都會用到的地方了!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2025 如果你常常會有下肢肌肉緊繃的狀況,金景成醫師提醒可以靠伸展來舒緩,不管是久坐的上班族,還是很少運動的年長者,只要坐在椅子上動一動,就可以放鬆到緊繃僵硬的肌肉。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2025 日本醫科大學千葉北總醫院的副教授金景成分析,由於症狀相似,梨狀肌症候群又常常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所以又被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如果沒有加以治療的話,收縮過度的梨狀肌就有可能壓迫到坐骨神經而產生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