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禮志》封後魏商紹為長樂子,後魏有殷紹無商紹,是避宋諱改。 高宗御書石經《論語》殷因於夏禮,殷作商,他經或缺筆作�、�,經籍缺筆作�。 改《廣韻•二十一》殷為欣。
唐高宗太子名弘,改弘農爲恒農。 弘靜縣爲保靜,〈《十駕齋養新錄》作安靜〉弘化縣爲安化。 開元七年,復改弘文館爲昭文,弘教門爲崇教,稱溫彥弘之字曰大雅,徐弘敏名爲有功,章弘機名去弘字,改曲阿弘氏爲洪氏,弘察爲洪察,弘含光改姓李。 三清諱 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曰洪,或曰大,書作�、𢎪。 改弘文館爲昭文,復弘道縣爲營道,改弘農縣爲恒農,弘擬改姓洪氏。
三清諱: 道教密諱(玄學精髓)
牌一面刻馬元帥神像,戴冠披甲,一副武將裝束,右手持一物高舉,左手持方天畫戢,長長的飄帶,環肩飛動,雙足穿靴,踩於火輪之上(見圖、彩圖)。 另一面刻王靈官像,戴冠披甲,極似武將,左臂高舉、手作劍訣狀,右手執鞭置於胸前,雙足穿靴,踏於火輪之上(見圖、彩圖)。 左右兩側無文(見彩圖),牌頂刻离卦ɔ(見彩圖),牌底刻坎卦��(見彩圖)。 該牌木質原為舊物,但牌表多有刮磨,高14.6公分,上寬5.71公分,下寬5.96公分,厚2.82至2.99公分,重 三清諱 三清諱 三清諱2025 194公克。
- 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曰洪,或曰大,書作�、𢎪。
- 該牌木質,牌高14.4公分,上寬3.81公分,下寬4.73公分,厚1.63至2.23公分,重
- 城: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兼避成。
- 172公克。
牌一面依牌形刻一龕,內雕王靈官神像,首戴冠穿袍,袍下露甲,右手擎鞭高舉過頭,左手掐訣置於身側,雙足穿靴,踏於火輪之上,輪下有一雲團(見圖、彩圖)。 另一面亦依牌形刻出一龕,龕內上方雕一長大的蜈蚣式蝙蝠,蝠下雕張天師騎虎神像,首戴冠穿袍,雙手捧圭,騎一虎,虎低頭甩尾(見圖、彩圖)。 三清諱2025 兩側及牌頂底平素無文,右側有一長形穴蓋木塞(見彩圖)。 經X光透視照像,見牌中部有一方形穴,穴內藏一圓珠形物(見圖)。 該牌木質,牌高14.82公分,上寬4.65公分,下寬4.9公分,厚1.9至1.92公分,重108公克。
三清諱: 道教常用密諱
金天弼教,太華流光,修真學道於峨嵋,煉性升玄於碧漢,制伏天魔,主持下界之刀兵,調燮陰陽,典攝真空之水火,七關總制,八海朝元,太白順從乎躔度,瑤池邀赴乎蟠桃,西陲教主,昭化神王,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紫微碧玉宮,太一大天帝,保制劫運天尊。 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 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憐我父母,日漸衰朽。 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禮帝為師,祈恩報本。 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大聖大慈,大仁大孝。
深:唐高宗名淵,以深、汪、水、泉等字代。 改薛道淵爲道深,趙文淵爲文深,陶淵明爲泉明,又爲深明,蕭淵明爲深明,崔浩字伯淵改爲伯深,季澹字彥淵改爲彥深,改溥博淵泉爲深泉。 平: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藁成縣爲藁平。 後唐獻祖名國昌,改昌平縣爲平江。 宋太宗賜名光義,,改保義軍爲保平。
三清諱: 道教
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 三清諱 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 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
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中部有一條形穴,穴內藏三個圓珠狀物(見圖)。 該牌木質,牌高14.4公分,上寬3.81公分,下寬4.73公分,厚1.63至2.23公分,重 103公克。 牌一面陰刻道符一道(見圖、彩圖)。 另一面浮雕王靈官神像,像帶盔著袍,臉形豐潤,鼻大,三絡鬍鬚,右手持鞭,左手掐訣置於胸前,下身著甲裙,裙刻魚鱗紋,雙腳踏火輪(見圖、彩圖)。
三清諱: 道教源由
兩側刻文,分別為“敢有違令”(見彩圖)、“寸斬分形”(見彩圖);牌頂刻乾卦��(見彩圖),牌底刻坤卦ɐ(見彩圖)。 三清諱2025 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餘天,玉清境清微天,位於道教天界「種民天」之上。 後來指稱三清尊神,即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靈寶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 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創造之初的大神,故號稱三清道祖。
三清諱: 道教諱字
早期道教奉老子为教主,稱之為老君。 三清諱 南朝梁陶弘景编撰《真灵位業图》、排列神仙等次,将“元始天尊”尊为最高神,放在老子之上。 三清諱2025 唐代时配上太上玉晨道君,与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并列,称为“三清”,后来太上玉晨道君又改稱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 該牌木質,牌高13.74公分,上寬5.48公分,下寬6.1公分,厚2.354至2.83公分,重113公克。
三清諱: 道教諱字大全
牌兩側及牌底平素無文(見彩圖),牌頂刻离卦ɔ(見彩圖)。 該牌木質,通體塗紅色,牌高 12.94公分,上寬5.73公分,下寬6.52公分,厚2.97至3.3公分,重198公克。 牌一面陰刻道教符號、諱字及道符,首為三個水滴形狀符號,接著為三清諱“霐垾𣻗”,再下為道符一道(見圖、彩圖)。 另一面刻一方形龕,龕內雕王靈官神像,身披鎧甲,飄帶裹身,右手持鞭高高舉起,腰腹束大帶,雙腳踩火輪(見圖、彩圖)。
三清諱: 道教諱字大全
該令牌疑與淨明三奶派有關聯。 三清諱2025 該牌木質,通體塗褐色漆,牌高 13.46公分,上寬4.82公分,下寬5.51公分,厚2.56至2.27公分,重93公克。 三清諱2025 牌一面陰雙框,框寬邊,邊框格內陰刻卅六個“雷”字,框內陽刻四個形體很大的道教諱秘字“𧪾窻雷𦋐”(見圖、彩圖)。 三清諱2025 另一面亦刻雙邊框,框寬邊,框上陰刻廿八星宿名,框內陽刻“霐垾𣻗笩𦛨”五個諱秘字(見圖、彩圖)。 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此牌中部有一方形穴,穴內藏一不規則物體,邊緣都有鋒刺之狀,似是一塊金屬渣狀物(見圖)。
三清諱: 道教密諱(玄學精髓)
道寶尊以鬱羅蕭台為佈道之所,經寶尊以紫瓊台為闡經之地,師寶尊以重霄台為傳法之處,三台均在三清聖境。 世間宮觀亦以合祀三清道祖於正殿,次及玉帝、三官、四御等神為常態,入道之教徒亦均自稱「三清弟子」。 雲笈七籤:「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計三九二十七位也」。
三清諱: 道教常用密諱
另一面刻連線的十三顆星,各星周圍有火焰紋樣,牌上刻有字體大小不同的“天地金木水火土”七字樣(見圖、彩圖)。 政: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兼避城。 唐高宗名治,《唐詔令錄》許敬宗《舉賢良詔》以致治作致政。 明熹宗名由校,稱學校爲學政。 義:唐太宗名世民,貞觀中改富世縣爲富義。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武成縣爲武義。
三清諱: 道教諱字
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 三清諱2025 三清諱 不順化作微塵,法號疾如風火。 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
正:隋文帝父名忠,以忠信爲正信。 唐憲宗名純,改純義縣爲正義。 宋太祖名匡胤,諱匡曰正或曰輔。 《宋史•藝文志別集類》改《廖匡國詩集》爲《廖光國詩集》後又有《廖正國詩集》,以一書誤作二書。 宋仁宗名禛,兼避貞,稱唐貞觀年號作真觀,或作正觀,貞元作正元,《五代史》書吳乾貞作乾正,李昉、王旦皆諡文貞,杜衍本諡貞獻,後以避名改呼文正,正獻非本諡也。 三清諱2025 三清諱2025 三清諱2025 《雍錄》以貞女樹爲正女木,避仁、英二宗嫌名也。
諸天統御,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萬星教主,無極元皇,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九光寶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 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共理三才。 主持兵革之權衡,廣推大德。 統御星辰之纏次,毋失常經。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勾陳上宮,天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