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運流局表示南港島綫西段發展需視乎華富邨一帶發展進度,預計2027到2028年起,首批華富邨居民遷移後,可展開建造工程。 而本線離開金鐘站後即直達位於南區的海洋公園站,因此不少港島北居民、以至九龍和新界的居民,都通過乘搭本線前往南區;另外,黃竹坑站附近為工商業區,亦吸引不少上班人士使用南港島綫。 黃竹坑地鐵站 2019年,政府邀請港鐵為南港島綫西段提交建議書,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於2020年11月25日表示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項目建議書、屆時有關部門將展開研究並適時推進項目,港鐵於2020年末提交相關建議。 唯政府於2021年一次立法會會議中表示,基於預計華富邨重建後,當地對公共交通要求才會有『較明顯增長』,而且亦必須等到華富邨重建後土地釋放才可展開相關鐵路工程,因此就相關項目的落實時間尚未有確實的時間表。 2022年,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正積極研究港鐵提交的建議書,並會因應華富邨重建的時間表,在騰出車站所需的用地後動工。
- 乘客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開啟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南港島綫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
- 同年11月,港鐵回應位於黃竹坑惠福道的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之要求,修訂復康中心對開一段的走線,將兩條高架橋合併為一條,並將高架橋降低高度及移離復康中心,代價是黃竹坑站未能再安排讓東段與西段進行同層跨月台轉乘。
- 黃竹坑站(英語:Wong Chuk Ha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黃竹坑涌尾與深灣交界,屬於港鐵南港島綫的鐵路車站。
- 乘客於9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 設計中的鐵路為中型鐵路系統,預計和現時已經通車的南港島綫東段使用的系統相同[1]。
2016年1月23日,時任港鐵主席馬時亨聯同港鐵高層在站內大堂筵開11席,並與傳媒設宴。 馬時亨形容在海洋公園站設宴是「史無前例」,並不會再有第二次[10]。 2007年10月10日,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施政報告中表示[8],南港島綫將會落實興建,預計於2011年動工,2015年完成。 此外,南港島綫通車對人滿為患的金鐘站可謂雪上加霜,繁忙時段乘客約需等候最少3至4班車才可上車[71]。
黃竹坑地鐵站: 香港巴士大典
2005年2月,地鐵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意見後,遞交分段興建方案予特區政府審議,將港島北岸段西港島綫改為港島綫延綫,南區段改為南港島綫(西段),原先之南港島綫則屬東段,東西兩段維持於黃竹坑站相交。 黃竹坑車廠上蓋項目位於南朗山道、警校道及香葉道交界(黃竹坑邨舊址),項目地盤面積達77.1萬平方呎,7.17公傾,可建樓面面積約500萬平方呎,項目分6期發展,提供14座住宅大樓,合共5,200伙住宅單位。 基座設佔地51萬方呎的商場「The Southside」,而第3、4期之間將設中央會所及中央花園,讓6期住戶共用[13]。 松竹站位於臺中市北屯區,為臺中捷運綠線(烏日文心北屯線)之捷運車站。 黃竹坑地鐵站2025 與臺鐵捷運化後的通勤鐵路車站(松竹車站)為共站轉乘之捷運車站。 車站鄰近黃竹坑工貿區,附近亦有幾間酒店,加上唔少南區西部(主要係香港仔至華富邨一帶)嘅市民會搭巴士或小巴到呢個站轉車去其他地方,對呢個站嘅人流有一定支持。
- 南港島綫西段連接香港島石塘咀及南區,以解決南區薄扶林的交通擠塞問題。
- 車廠用地前身為已清拆的黃竹坑邨,而車站原址亦為黃竹坑邨第十座,目前亦正發展上蓋物業港島南岸。
- 在2005年2月,地鐵公司在詳細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對南港島綫建議的意見後,完成分段興建的可行性研究及將有關的分段興建方案遞交政府審議。
- 根據港鐵公司在2012年7月發表的修訂建議方案,黃竹坑站在南港島綫(東段)啟用時會設置一組島式月台[16]。
- 及至2021年,南港島綫客量已大為增長,最繁忙路段載客率為55%(每平方米6人計算)或77%(每平方米4人計算)。
- 港鐵公司於2012年11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黃竹坑綜合發展區」總綱發展藍圖的規劃申請,並於2013年2月8日獲城規會轄下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在有附加條件的情況下批准申請。
- 顧問估計當時規劃中之道路系統能夠滿足未來交通需求,整個方案最後擱置。
2009年11月,港鐵為節省建造時間及成本,減低景觀及噪音影響,並應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要求,修訂復康中心附近一段設計,將兩條高架橋合而為一、降低高度及移離復康中心,放棄黃竹坑站跨月台轉乘設計。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黃竹坑站公共運輸設施,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黃竹坑站興建期間,有關方面在站體下方、即已遭覆蓋的黃竹坑明渠之上興建公共運輸交匯處,設供專營巴士、專綫小巴及的士停放的停車灣各一,連接港鐵站A1、A2出口。
黃竹坑地鐵站: 車站藝術
根據港鐵公司喺2012年7月發表嘅修訂建議方案,黃竹坑站喺南港島綫啟用嘅時候會設置一層島式月台,畀南港島綫列車用。 2002年,特區政府邀請地鐵公司重新研究規劃南港島綫,當中包括黃竹坑站。 由於原有建議不能服務南區中心香港仔,地鐵方面於2003年11月公布初步方案,將南港島綫一分為二,僅保留海怡半島經黃竹坑至港島北部一段,途經南區西部一段併入西港島綫,而黃竹坑站則是南港島綫與西港島綫之轉車站。 # 59A線實際上並無任何班次途經黃竹坑站公共運輸設施,乘客可經B出口到南朗山道熟食市場,南朗山道巴士站登車。 港島專綫小巴69A線已於2017年12月27日起縮短回香港仔,但車站街道圖尚未作相應修改。 海洋公園站大堂設於設於月台下方,大堂面積約2,700平方米,並以藍色為主調,而大堂的馬賽克柱身亦以海馬、企鵝、水母及海豚等海洋生物圖案作為裝飾,而頂部亦設有垂吊藝術裝置,以營造海洋感覺[5]。
海洋公園站設有兩個側式月台,並是唯一一個採用側式月台的南港島綫車站。 2010年2月,港鐵表示已經預備了南港島綫西段中黃竹坑至香港仔一段的可行走綫方案,但有關細節仍須待政府落實興建西段後才能進行詳細設計,而西段其餘路段(香港仔至香港大學一段)則並未有提及。 黃竹坑綜合發展區地盤面積約7.17公頃,除了黃竹坑站、車廠、公共運輸交匯處、巴士總站及小巴總站外,預訂分三期作住宅與商場用途,有望成為南區新中心地帶。 港鐵2017年2月向由路勁基建及平安不動產資本合組之財團批出第一期,繼而於12月將第二期批予信和置業及嘉里建設合組財團。
黃竹坑地鐵站: 車廠上蓋發展項目
《鐵路發展策略2014》初步建議2021年動工,2026年通車,以配合南區人口增長[8]。 黃竹坑站是南港島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海怡半島方向或金鐘方向的列車,往返港島南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黃竹坑地鐵站 黃竹坑站設有一層月台及一層車站大堂,大堂位於月台下方,且長於月台。 大堂及月台位於站體西面,東面設「黃竹坑側綫」,往各方向行駛列車均可駛入,供列車調頭或進出黃竹坑車廠。
黃竹坑地鐵站: 車站票務
該交匯處定名為「黃竹坑站公共運輸設施」,已於2016年建成,在同年6月移交運輸署管理,[3]並隨同港鐵車站於12月28日開始運作。 為方便巿民乘搭南港島綫,政府亦委託港鐵公司由黃竹坑站B出口對面、南朗山道熟食市場附近建造一條行人通道,方便市民和遊客直達逸港居和香港仔海濱公園。 車站位於香港海洋公園正門前方,故有大量市民及遊客會使用車站往返海洋公園與香港各區,加上車站鄰近多間醫院,亦可接駁交通前往淺水灣、赤柱等景點。 當金鐘站因故關閉(如2019年反修例示威),南港島綫將會成為「斷橛禾蟲」;若因天文台發出九號、十號颱風信號更需要停駛架空部份,即列車只會穿梭於利東和海怡半島兩站之間作有限度服務,乘客只能改用路面交通工具離開南區。 南港島綫通車後部分和南港島綫直接競爭的巴士路綫客量減少,如來往海洋公園及金鐘站的城巴629線在南港島綫通車後客量大跌87%,南區過海綫客量亦下跌不少,當局因此將不少巴士路綫的班次削減,甚至將繁忙時間路綫與主綫合併,或取消繁忙時間路綫[62]。 港鐵公司估計,南港島綫繁忙時間的客流預計只有約為每小時20,000人次(單向計算),但現時港鐵系統(重型鐵路系統)的最高載客量則可達75,000人次(單向計算)。
黃竹坑地鐵站: 服務時間及班次
但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9年4月的立法會質詢環節回應提問時表示,政府並未確定於何時才落實興建南港島綫西段,意味此鐵路通車無期[3]。 黃竹坑地鐵站 黃竹坑地鐵站 2020年11月,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指,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綫西段項目的建議書,有關部門會隨即進行研究,適時推展項目。 2022年,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會因應華富邨重建的時間表,在騰出車站所需的用地後動工。
黃竹坑地鐵站: 路線資訊
通車初期設有3個出入口,其中B出口用行人天橋連接,行人天橋就有3個出入口,分別位於南朗山道熟食市場、黃竹坑道同業勤街,天橋部份率先喺2016年4月3號啟用,取代利美中心同偉晉中心二期之間嘅黃竹坑道行人過路處。 黃竹坑站(粵拼:wong4 zuk1 haang1 zaam6;英文:Wong Chuk Hang Station)係香港一鐵路車站,喺香港島黃竹坑涌尾,係港鐵南港島綫嘅中途站,2016年12月28號啟用。 本站亦係計劃緊嘅南港島綫西段嘅南端終點站,到時搭客就可以喺呢個站轉乘呢兩條路線。 黃竹坑站為港鐵南港島綫的其中一個車站,附設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車站A1/A2出口外的香葉道,內設兩個巴士停車處、一個專綫小巴停車處、一個的士站和一個一般車輛上落客貨區。 交匯處於2016年初大致成形,承建商於同年6月移交運輸署管理,並歸類為「公共運輸設施」。 黃竹坑站與相鄰的海洋公園站一樣,皆是由凱達環球(Aedas)建築事務所設計,[5]並且連同香港仔海峽大橋納入工程合約編號903「海洋公園站、黃竹坑站、高架橋及香港仔海峽橋工程」,於2011年5月批予禮頓建築(亞洲)有限公司負責興建。
黃竹坑地鐵站: 車站象徵
及至2021年,南港島綫客量已大為增長,最繁忙路段載客率為55%(每平方米6人計算)或77%(每平方米4人計算)。 但礙於南港島綫班次較市區綫疏,晚間繁忙時間在金鐘站可能需要等上三班車方能上車[70]。 2009年7月23日,南港島綫(東段)設計方案刊登憲報[12],同時港鐵宣佈會於赤柱舂坎山設置臨時的爆炸儲存倉庫。 同年11月,港鐵回應位於黃竹坑惠福道的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之要求,修訂復康中心對開一段的走線,將兩條高架橋合併為一條,並將高架橋降低高度及移離復康中心,代價是黃竹坑站未能再安排讓東段與西段進行同層跨月台轉乘。
黃竹坑地鐵站: 車站佈置
黃竹坑站設有三個出入口,A1及A2出口連接地面,B出口則連接行人天橋往鄰近工業區;A出口通道對面設C出口預留位置,以通往建築中之黃竹坑車廠上蓋物業。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黃竹坑機廠上蓋計畫位於南朗山道、警校道及香葉道交界(黃竹坑邨舊址),計畫地盤面積達77.1萬平方英尺,7.17公傾,可建樓面面積約500萬平方英尺,計畫分6期發展,提供14座住宅大樓,合共5,200伙住宅單位。 基座設佔地51萬平方英尺的商場「The 黃竹坑地鐵站 Southside」,而第3、4期之間將設中央會所及中央花園,讓6期住戶共用[13]。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瑪麗醫院站及數碼港站,再經華富站、田灣站及香港仔站,最終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
黃竹坑地鐵站: 列車班次
連接A、B出口之非付費區較大,於月台上行端下方伸延至A出口上,設有客務中心;而連接C出口的非付費區則不設客務中心,故乘客可使用該處的自助客務機解決票務問題。 海洋公園站(英語:Ocean Park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黃竹坑香港海洋公園正門與城巴海洋公園車廠之間,屬於港鐵南港島綫的鐵路車站,車站於2016年12月28日啟用。 黃竹坑地鐵站2025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數碼港,再經華富邨及香港仔,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 根據「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南港島綫(西段)將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以華富站作為分段點。 2014年1月15日,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透過《2014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重建華富邨,同時考慮興建南港島綫(西段)以配合該區域的人口增長[11]。 運房局稱落實時間2021年至2026年僅為規劃參考,南區區議員柴文瀚指出,政府至今仍未有具體動工時間,令人擔憂西段興建無期[12]。
黃竹坑地鐵站: 車站興建及啟用
2013年2月,香港政府路政署展開「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建議把南港島綫(西段)再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 根據分析,可先興建香港仔段(黃竹坑站至華富站一段),因該區人口密度較高,料未來有較大運輸需求增長,透過香港仔段已能夠滿足南區西部大部分居民的需要。 黃竹坑地鐵站2025 而薄扶林段(香港大學站至華富站一段)該區居民較常以私家車代步,但仍需預留發展空間以便未來可考慮興建薄扶林段。
黃竹坑地鐵站: 車站位置
由2017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乘客於180分鐘內,以同一張成人八達通或「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九巴/九巴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自規劃署於2010年5月24日就前黃竹坑邨用地作為南港島綫物業發展的建議諮詢南區區議會以來,委員會於過去數年一直與港鐵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就有關用地發展進行討論。 港鐵公司於2012年11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黃竹坑綜合發展區」總綱發展藍圖的規劃申請,並於2013年2月8日獲城規會轄下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在有附加條件的情況下批准申請。 黃竹坑站曾獲建議採用類似觀塘綫彩虹站設計,置三條路軌、四個月台,左右兩側分別是東段往海怡半島和金鐘方向路軌,而中間則是西段終點站路軌,以同一個月台於同一個方向入站及離站;東段打開右邊車門,西段則打開兩邊車門,以便乘客作跨月台轉乘。 1969年時總站位於第8座側的停車場內,到1973年遷往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之間的坑狀巴士總站,設有4個停車灣。 2011年,港鐵興建車廠及黃竹坑站期間需重建巴士總站,臨時總站遷往南朗山道與警校道交界。
2023年,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南港島綫西段發展需視乎華富邨一帶發展進度,預計2027到2028年起,首批華富邨居民遷移後,可展開建造工程[13]。 另外,由於香港仔、田灣、赤柱、淺水灣等地仍未有鐵路服務,通車早期不少乘客改為乘搭途經黃竹坑站、海洋公園站的巴士、小巴,再轉乘南港島綫,以避開香港仔隧道塞車,原來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因此客量減少。 但隨著早期香港仔隧道塞車問題改善,當區乘客已改為乘搭比南港島線更直接的巴士服務。 為了配合南港島綫採用中型鐵路系統,港鐵於2011年7月22日向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訂購10列3節編組,全動力車卡,並且採用無人駕駛系統,內外觀將由法國MBD設計事務所設計。 而列車將採用全自動列車控制系統(為阿爾斯通公司的Urbalis(CBTC)系統[34]),行車時司機毋須操控,列車會以全自動方式控制及操作。 港鐵總建築師楊思偉指出,無人駕駛系統設有多重安全保障,一旦發現接收信號不清晰,系統會假設前方有列車尚未駛出,列車將會自動減速甚至停駛,車站控制中心亦可以遙距控制列車將其重新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