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屋宇署可按《建築物條例》(第123章),處理樓宇及排水渠失修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檢視是否有浪費供水。 大廈外牆滲水 大廈外牆滲水2025 漏水的成因繁多,而且樓宇內部的結構亦十分複雜,若果想深入地解決漏水、滲水問題,最重要是及早維修以及聘請合資格人士作檢查以及維修才是最好的選擇。 大廈外牆滲水 大廈外牆滲水2025 立委指出,現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8條,僅規範有12歲以下兒童或65歲以上老人的住戶,外牆開口部或陽台得設置不妨礙逃生且不突出外牆面防墜設施。
- 食物及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屋宇署的聯合辦事處編印了 《DIY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 ,介紹偵測滲水源頭的方法,業主可參考此小冊子的檢測方法,與鄰居協力解決問題。
- 「紅外線成像儀」可用來影照懷疑滲漏地方,因為它可以反映牆身即時溫度高低。
- 各種有關漏水測試費用、樓宇維修的服務收費各異,以驗樓服務為例,價錢一般以單位面積計算,例如每次每平方尺$3,最低收費$2,500。
- 經過調查並證實源頭後,滲水辦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規定有關人士在指明的期限內減除妨擾事故,若不遵從的話可以提出檢控。
- 另外,防水材料的質量亦非常重要,劣質材料防水效果自然較差。
- 當發現窗邊或近窗位置有裂紋造成漏水,可以簡單地用防水漆或玻璃膠覆蓋,做法是:先將裂紋周圍擦洗乾淨,除掉鬆離、起皮漆膜防水漆膜或玻璃膠封閉。
如果嚴重到自己不能維修的地步,外牆塗料老化問題嚴重,出現很多的裂縫,導致外牆雨水入侵,令到洗手間的牆面受潮脱落的話,要請專業公司對外牆有裂縫的部位進行修補,如果出現這個情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有機會需要負責。 大廈外牆滲水2025 當然,如果外牆滲水問題是業主自己造成的,業主一定要自己承擔維修的責任。 大廈外牆滲水 政府服務承諾規定,「聯合辦事處」在接獲舉報後六個工作天內聯絡調查。 第一階段,會由「聯辦處」職員負責做第一次入屋檢查,發現滲漏地方濕度高於或等於35%、以及需確定滲水問題由「其他單位」引致,才會進行第二階段調查。
大廈外牆滲水: 公司資料
調查滲水源頭要多久 根據工作程序,聯合聯辦處會在收到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 大廈外牆滲水2025 職員會先作現場視察,然後進入被投訴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確定滲水源頭。 倘若得到有關業主/住戶的合作,調查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以及將結果通知投訴人。 若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合聯辦處會書面告知投訴人調查進展。
在私人物業出現滲水情況,基本上是樓宇管理和維修問題,主要應由業主負責。 大廈外牆滲水 如果懷疑滲水是源自樓上或毗鄰的單位,你應盡快與有關業主商討,要求協助檢驗找出滲水源頭及進行維修工程。 有關業主應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鑑定滲水源頭及加以修理。
大廈外牆滲水: 業主與租客
「水質測試」也可抽出水份檢測,觀察水份究竟是清水還是污水,藉以分辦是「來水管」或「去水管」爆裂。 大廈外牆滲水2025 檢測過程中,還可再測試水質有沒有含有尿液常見的「阿摩爾亞」,從而決定「去水」屬地台洗澡污水、抑或厠所污水。 「微波濕度計」有助量度牆身濕度,可以設定比例由百分之1-9。 牆身愈乾,所顯示的數值愈低;反觀如果牆身愈濕,數值就會愈高。 這部儀器還會細分兩款,一款可探測牆身深度七公分的濕度、另一款則探測十一公分,測量師多數兩款也會採用,只因如果數據反映牆色七公分濕過十一公分的話,這有可能並非出現漏水,而純粹倒汗水也不一定。
對拒絕合作的業主/住戶,聯辦處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單位調查,所需的時間可能因而延長。 根據調查工作程序,聯辦處會在接獲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 職員會先作現場視察,然後進入被舉報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嘗試確定滲水源頭。 就簡單容易處理的個案並且得到有關業主/住戶的合作,調查及測試工作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以及將結果通知舉報人。 如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辦處會書面告知舉報人有關調查進展。
大廈外牆滲水: 處理牆身滲水第2步:用上鋼絲網
要根治漏水問題,必須由業主先檢驗出滲水成因,並視乎情況和需要與有關住戶、其他業主、或法團進行協調,以進行維修工程。 跟業主立案法團交涉,找回大廈維修公司再作檢查,維修公司在天台對下來的主人房外牆塗了一層防水油,表示問題已解決,但實情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其後維修公司也試過用水浸天台,雖然沒有發現滲漏問題,但卻建議在天台多塗一層防水層,陳先生也無奈接受,但問題仍舊存在。
- 我們將剖析漏水的處理程序、以及常見的檢測手法來協助業主了解漏水屋的問題。
- 若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合辦公室會書面告知舉報人調查的進展。
- 一旦發生單位有滲水漏水情況,千萬不要忽略並及早找出源頭並處理,否則可能會導致財務損失,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 此外,工程中沒有堵塞,就會留有滲水通道,外牆的表面會出現裂縫的,當遇到下雨天,雨水會從縫隙滲入內牆。
- 更嚴重是,滲漏問題一直由睡房延伸至客飯廳天花,原本鋪上的牆紙出一個個小氣泡,界開才望發現有裂紋,近期還惡化至窗邊也有裂紋及滲水。
如你發現牆身有滲漏、水漬,或牆身出現「大水泡」,這都是大廈外牆出的滲水的跡象。 雖然坊間各種不同的防水塗層可供購買,能暫時處理外牆滲水的問題,但這些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大廈外牆滲水2025 牆身長期滲水更有機會影響樓宇結構的安全,因此一般都會建議屋主應該與管理處或業主立案法團商討,聘請專業的維修師傅來進行維修,務求能從根源處理外牆滲水問題。 滲水辦會在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並安排工作人員到樓宇進行檢查。 大廈外牆滲水 工作人員會在懷疑滲漏的單位進行檢查和測試以確定源頭,在有關單位的業主或住戶合作的情況下,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完成後可以向有關人員及機構索取報告。 大廈外牆滲水 但是若果懷疑與鄰居單位有關,應該先與鄰居商討,並要求對方安排合資格的技術人員進行檢查及維修。
大廈外牆滲水: 防水工程:DIY 解決漏水可行嗎?
這樣可以通過防水膜形成室內室外之間的移到隔層,可以阻止外牆積水再滲入。 只有確立被告人對滲漏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以及沒有在合理時間內採取補救行動,被告人才須賠償原告人。 大廈外牆滲水 如您的鄰居延遲告知您的單位可能是滲水源頭,除非您對滲水有實質或推定認知,否則只有在他投訴後,您才有責任賠償滲水導致的損失。 「紅外線成像儀」可用來影照懷疑滲漏地方,因為它可以反映牆身即時溫度高低。 從成像儀的屏幕上望到,溫度較高的地方會顯示為紅色;但綠色至藍色則溫度愈低。 部份有水份積聚的地方,會導致牆身溫度較低,所以顯示出來會是藍色。
大廈外牆滲水: A. 滲水的常見成因是甚麼?
大多是因為樓宇缺乏維修以及設施破損所致,常見的例子有樓上、毗鄰、本身單位的排水管或者供水管等入牆水喉漏水。 天花板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上層單位地台內排水管破損、上層單位地台防水設施破損又或者地台內的供水喉管滲漏。 大廈外牆滲水2025 如果建築物本身有缺陷,又或是窗邊窗台的防水的施工不佳,就會容易出現窗邊位置和牆面滲水問題,導致室內牆身發霉,繼而形成空鼓甚至脫落等情況,促使天花或外牆滲水入屋。
大廈外牆滲水: E. 聯合辦事處處理住宅滲水投訴的程序
可行的話,最理想的方法是將裂紋鑿成V形凹坑,用修補劑填補隙縫,並以防水油覆蓋。 【共同社11月24日電】日本房地產巨頭森大廈公司(東京)24日舉行了東京都港區大型綜合設施“麻布台HILLS”開業儀式。 其看點在於日本第一高樓和設施內廣闊的綠地,預計每年可吸引3000萬人次造訪。 大廈外牆滲水 如果在窗邊或近窗的位置有裂紋造成漏水,我們可以簡單地用防水漆或玻璃膠覆蓋,做法很簡單可以將裂紋周圍擦洗乾淨,除掉鬆離、起皮漆膜防水漆膜或玻璃膠封閉。 還有可以將裂紋鑿成V形凹坑,用修補劑填補隙縫,以防水油覆蓋。
大廈外牆滲水: 聘請專業維修師傅進行撘棚處理
有關檢測方法可參考由屋宇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聯合辦事處所編印的 「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 此外,你亦可向大廈或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尋求協助;必要時可聘請建築和法律顧問,根據大廈公契內容要求負責人士改善滲水,甚至以法律行動向對方提出索償。 食環署跟屋宇署成立「聯合辦事處」協助處理相關問題,主要是透過《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賦予「聯合辦事處」權力,協助住戶有系統測試方法,找出滲水源頭,使業主能進行維修。 「聯合辦事處」會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展開調查後,「聯辦處」人員會到懷疑滲漏單位進行調查及測試,測試工作通常於90天完成。
大廈外牆滲水: 滲水原因解構
如確定滲水源頭,將向有關人士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規定在指明的期限內減除妨擾,否則有關人士會遭檢控。 各種有關漏水測試費用、樓宇維修的服務收費各異,以驗樓服務為例,價錢一般以單位面積計算,例如每次每平方尺$3,最低收費$2,500。 當進行室內裝修時,因人為施工而不小心破壞了防水層的話,就會出現滲水問題。 另外,防水材料的質量亦非常重要,劣質材料防水效果自然較差。 因為很多時,雖然自己單位天台已塗了防水層,但若毗鄰單位沒有塗防水層的話,水流滲了在單位底層後,在這一層走通了,而令單位出現滲漏,因此值得留意踏上天台的梯級位有沒有裂紋。
大廈外牆滲水: 漏水檢測費用
聯合辦事處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減輕滋擾情況。 任何人沒有遵照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 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大廈外牆滲水 第127(7)(a)條 及 附表9 )。 「聯辦處」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處理問題,如不遵從法庭命令也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港幣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港幣450元。 但若調查期間,滲水情況有改善、或未能找出源頭,「聯辦處」會終止調查。
大廈外牆滲水: 外牆滲水責任誰屬?教你如何處理牆身滲水問題
循民事訴訟追討賠償的過程一般都比較耗時以及金錢,建議在有足夠的舉證情況下才進行。 大廈外牆滲水 最徹底而且能根治滲水問題的最有效方法,便是尋求專業維修師傅的協助,讓他們為你的大廈外牆搭棚維修。 一般而言,維修師傅會首先清理大廈外牆的損壞部分,並將外牆縫隙內的水泥砂漿清理乾淨,再用添加了英泥的防水物料以及具抗滲性的填縫材料將外牆封實。 最後,維修師傅亦會在外牆塗上至少兩層外牆防漏膜,確保牆身不會再有滲水的問題。 如有關業主或住戶願意合作,調查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並將結果通知投訴人。
如調查後確定滲水來源來自該單位,則會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規定需在指明期限內處理問題;如不遵從則會提出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港幣10,000元,另加每日罰款港幣200元。 如有關業主/佔用人拒絕合作,聯合辦事處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相關單位,調查過程可能因而延長。 食物及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屋宇署的聯合辦事處編印了 《DIY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 ,介紹偵測滲水源頭的方法,業主可參考此小冊子的檢測方法,與鄰居協力解決問題。 如滲水發生在私人物業,業主應先查出原因,如情況許可,便應與相關住戶和業主合作,進行維修。 在技術上,修補外牆渗漏的工作並不太困難,主要問題是如何查出滲漏的地方。
亦可向大廈的管理公司又或者業主立案法團求助,根據大廈公契條文要求相關人士負責,在必要時可聘請法律人士或建築相關專業人士要求對方作出賠償,提出民事索償。 市民可先致電1823尋求滲水辦(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協助,找出確實的滲水原因。 滲水辦的主要工作為以有系統的測試方法,嘗試找出滲水的源頭,使有關業主進行維修,以解決由滲水引致的妨擾情況,要注意的是他們並不會參與任何維修的工作。 大廈的業主有責任維修及保養樓宇,若果是因為自己單位的問題而導致漏水情況,應該立刻聘請專業人士,例如工程公司、測量師行、註冊工程師進行修葺及處理,及早解決問題。
假如無法與鄰居協商解決滲水問題,你可致電「1823」求助。 大廈外牆滲水 在接獲滲水舉報後,分區聯合辦公室(聯合辦公室)會作出初步調查。 若滲水構成衞生妨擾,聯合辦公室便會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處理。
所謂「打針」,意即用灌漿機以高壓方式將聚胺酯、環氧樹脂等化學物料注入混凝土中,再利用壓力將止漏的材料灌入裂縫中,令裂縫封閉從而達到止漏的效果。 由於工程相對容易而且快速,因此「打針」目前是香港家庭比較常採用的止漏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打針」能裝裂縫填滿,但由於滲漏的源頭仍然存在,滲漏問題或會於日後再次出現。 此外,「打針」時使用的材料或會破壞大廈的建築材料,在施工前最好先諮詢師傅的意見,評估漏水源頭及範圍以確認「打針」是否適用。
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5,000,另加每日罰款$450。 大廈外牆滲水2025 若果希望聘請專家進行漏水測試,收費差距同樣十分大,費用會視乎深入程度以及服務內容而定,一般由$800至數千元不等。 以公證行作為例子,收費通常由$2,000起跳,並會因應不同的檢驗方法而有所不同。
大廈外牆滲水: 業主應該怎樣做?
若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合辦事處會以書面告知投訴人調查進展。 就算天台屬於入契,但如果能確定因毗鄰單位防水層,而令其單位出現滲漏,責任也不一定在業主身上。 大廈外牆滲水2025 對於部份住在頂層連天台單位的戶主,要檢測天台防水層有沒有滲漏,睇樓時可去後樓梯望望。 如果上方防水層出現問題,下雨後有大量雨水出現就會導致如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