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風濕病患者在活動時會引起關節疼痛,故此會減少運動及使用關節,然而身體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會因使用率低而導致退化、僵硬及肌肉無力,使關節患處的病情愈來愈嚴重。 為了改善關節靈活程度,物理治療師會在安全的情況下讓病患者進行陸上運動。 復康會水療2025 此課程以小組形式教授針對治療效果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在了解學員的病情及受累關節後,可以針對式教授適合學員的動作,令不同程度的學員可循序漸進地提昇體能狀態,享受做運動的樂趣,並達到紓緩或防治傷患的效果。 自2020年起,此課程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並納入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風濕病患者復康及教育計劃」。
2016年獲得香港賽馬會資助,香港復康會推出康程式計劃,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及透過社區復康網絡活動推廣自我健康管理,同時提供慢性病及病人自助組織的資料。 1994年成立「社區復康網絡」,為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復康服務,並支援多個病人自助互助組織。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由2020年開始至2023年,水療練習計劃、物理治療運動課程及「關節‧我自理」風濕病自我管理課程已被納入賽馬會風濕病患者復康及教育計劃。 復康會水療2025 由於風濕病患者需要長期面對痛楚,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細節的改變及運動,皆能改善病情,讓患者的生活質素得到改善。 我們亦為不同年齡人士以及因中風、創傷、手術或其他健康狀況而需要復康的病人,提供身體康復治療。 社區及日間復康服務目的是協助肢體殘疾人士、慢性病患者及長者,處理因殘疾、病患或身體機能退化帶來的生活適應及照顧等問題,讓他們重投社區生活,提升生活質素。
復康會水療: 發展項目
水療亦具運動恢復的作用,不過並非只浸暖水池,而是冷(攝氏13至18度)、暖水池交替使用,浸水時間需按個人體質而定。 蘇俊龍解釋,凍水可誘發血管及微絲血管收縮,而暖水則可令血管擴張,交替浸冷暖水可加速血液循環、排走令人感到疲倦的代謝物,達到紓緩身體的功用。 在治療痛症方面,水的浮力可減少身體負重,配合跑步、踏單車等水中動作,可鍛鍊肌力及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而溫水本身放鬆繃緊的肌肉,舒展關節。 大笑瑜伽(Laughter Yoga)是一項來自印度的帶氧運動。 大笑瑜伽結合呼吸及大笑練習,讓身體和腦部的含氧量提高,是一項能一次過促進身心情緒健康的運動。
冰壺(Curling)由1998年開始成為冬季奧運項目,而地板冰壺(Floor curling)是可以在普通地上進行的版本。 復康會水療2025 由於此活動是以團隊比賽方式進行,需要通過與隊友合作及溝通,因此除了是健康身體的運動,更能有助患者的社交發展。 復康會水療 1950至60年代香港製造業興起,紡織、塑膠、成衣及假髮等半技術工業成為主導,使勞工需求大增,社會上工業意外受傷者亦因而增加。
復康會水療: AQUA HICT 水中循環訓練 運動強度:******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床導師蘇俊龍表示,這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即浮力、水流及溫度,透過水中運動以達至物理治療及或運動恢復的效果。 本會將會繼續致力提供卓越服務,不斷發展創新項目,以實踐本會的使命及目的,協助殘疾人士展現豐盛人生。 同時,因應服務使用者不斷變遷的服務需要,持續改善服務,推陳出新。
劇場到訪過千間中小學及機構,舉行不同主題的木偶劇表演,教導兒童及青少年關愛社會的價值觀,推廣傷健共融的信息。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特此聲明,對於因直接或間接使用視頻及其他內容而引起的任何及所有直接、間接、隱含的、懲罰性、特殊、偶然或其他間接損害,本院不會承擔任何責任,該視頻及其他資料按原樣提供,且不作任何保證。
復康會水療: 我們的服務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物理治療部會盡量確保在網頁上提供的資料準確。 對於任何未經專業指導而進行的關節置換術後復康運動,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恕不負責。 如對本網站的視頻及其他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香港復康會建立社會企業,目的是發揮殘疾人士及慢性病患者的能力,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之餘,同時為殘疾人士及慢性病患者提供就業培訓,令他們可以重回就業市場,自力更生。
- 1994年成立「社區復康網絡」,為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復康服務,並支援多個病人自助互助組織。
- 水療亦具運動恢復的作用,不過並非只浸暖水池,而是冷(攝氏13至18度)、暖水池交替使用,浸水時間需按個人體質而定。
- 自1959年起歷任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會長和副贊助人。
- 由於此活動是以團隊比賽方式進行,需要通過與隊友合作及溝通,因此除了是健康身體的運動,更能有助患者的社交發展。
- 2016年獲得香港賽馬會資助,香港復康會推出康程式計劃,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及透過社區復康網絡活動推廣自我健康管理,同時提供慢性病及病人自助組織的資料。
自1959年起歷任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會長和副贊助人。 在任內,他帶領香港復康會成立復康巴士和為慢性病患者提供社會心理支援服務的社區復康網絡。 今天,復康巴士已發展至擁有超過147輛巴士的專業車隊並獲ISO9001認証,服務無遠弗屆,對促進殘疾人士融入社會非常關鍵。 1962年,香港復康會籌建的全港第一所復康院在藍田落成啟用,除了是第一所全亞洲最現代化的復康中心,亦是香港第一所無障礙建築物。 透過統籌及發展本會的研究及倡議工作,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包括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長者、病人組織、社區團體等合作,共同創建一個促進參與、共融及健康的社會。
復康會水療: 運動教學短片
當年「復康」的概念並不普遍,不少因工業意外而受傷的人士沒有得到適切的復康治療。 復康會水療2025 復康會水療 為了幫助香港的殘疾人士謀求福祉,「復康之父」方心讓教授(方心讓教授簡介按此)於1959年成立香港復康會。 利用各樣先進的治療儀器如干擾波電療、超聲波、熱磁療、頸、腰牽引治療、蠟療、手法治療及衝擊波治療等。 我們更設有完善的運動健身設施,為運動創傷的人士提供更全面及專業的復康治療。
復康會水療: 職業復康及再培訓中心
方教授一直帶領著香港復康會,以世界衛生組織復康協作中心名義,在內地推動復康培訓,這些畢業生現正為全國八千萬殘疾人士提供服務。 復康會水療 復康會水療 同時,方教授也向趙紫陽總理和鄧樸方先生呈獻了一份爲殘疾人編寫的《80年代憲章》,這促使了中國於1984年成爲「國際復康總會」的正式成員。 本計劃通過推行多項具實證成效的訓練活動,為風濕科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復康及支援服務,提升病症管理能力,有助控制病情,突破限制,在長期病患路上,活得自在。
復康會水療: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
2001年成立易達旅運有限公司,提供由醫院管理局委託承辦的「長者接載服務」,接載有行動困難的長者往返公立醫院及診所覆診。 Swim Sports 致力成為最全面的水類運動資訊平台,及推動本地泳池及水上活動的發展。 匯集不同類別的游泳潮流文化、泳池/水上活動場地、及游泳用品等資料,並提供一系列游泳會、游泳教練課程配套服務。
復康會水療: 服務範圍
2006年成立深圳首間跨境養老院舍: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提供一站式的復康護理安老服務。 我們擁有富經驗的專業團隊,包括註冊物理治療師、體適能教練及瑜珈導師等,為大眾提供各項復康和保健養身的服務。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香港風濕病基金會於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風濕病患者復康及教育計劃」。
復康會水療: 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
職業治療師會針對患者的能力,訓練病人重新適應日常的起居生活,教導患者如何保護關節和使用輔助器具。 經過多年發展,香港復康會現為有需要使用者提供復康治療、健康管理、無障礙交通及旅遊、職業培訓及長者院舍等一條龍服務,令不少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可以重投社會,活得尊嚴豐盛。 本會在香港及內地設有逾30個服務點,每年服務人次超過130萬。 方教授對復康工作的委身早於1959年,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香港復康會並一直擔任要職。
復康會水療: 我們的位置
中心水療班由物理治療師負責教授,患者於暖水池中進行特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鬆弛神經。 與陸上運動相比,水中運動可利用水中浮力、壓力及阻力,減輕關節的負荷、促進消腫及強化肌肉。 「緻盈適健中心」是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轄下其中一個復康服務單位。 本中心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透過醫社合作的理念,關顧社區人士,並推廣全人健康的目標,為不同年齡人士提供優質及全面的社區復康服務。 2010年成立利國偉日間復康護理中心,為腦部受損、患有認知障礙症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復康、養生及醫療保健等服務。 2001年成立鄭德炎日間復康護理中心,是全港首間專為中風、腦受損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士提供多元化復康治療及護理的日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