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格的申請人共有三個(每次一個)配屋建議,未具「可被接納」理由而拒絕所有三個配屋建議將引致有關申請被取消,申請人可於取消申請通知信發出日期起計15天內提出書面上訴。 【公屋輪候】不時會有網民呻分配到的公屋太細,到底公屋派樓有甚麼準則?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 若嚴格根據既定公式計算,在2023/24年度,6人及以上家庭的公屋入息限額會上調,而1人至5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則會下調。
- 去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獲編配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 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 房委會公布,截至9月底,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較6月底升0.3年,回復至2022年9月底水平。
- 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指自己一家三口已經公屋輪候6年,最後一派被分配到長康邨康順樓,大呻單位面積「細到爆」,令她十分失望。
- 除此之外,政府對利用私人市場資源協助興建資助房屋持積極態度。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到達60歲時,其申請會自動轉為「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 當轉為「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後,申請人可在任何時間因應其情況考慮改選市區。 若果想提早上樓,非長者一人申請和一般家庭這兩個計劃最慢獲處理。 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由5.6年,微跌至5.5年,然而,成功申請公屋仍是不易。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懶人包|派樓點決定地區意願? 最後一派都唔要又點算? 1個方法可指明地區
申請人須填妥公屋申請表(HD300C),連同所有有關的證明文件和聲明書一併寄回房屋署或遞交至房屋署申請分組,以供初步審核登記資格。 公屋輪候2025 事實上,對公屋有需求的人士極其多,社協較早前一項調查顯示,近9成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的人士因住屋開支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 在2022年12月底,約有133,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房委會指,平均公屋輪候時間於2022年第四季錄得改善,主要是由於過往數季有為數不少的公屋單位可供編配。 在消化了部分輪候年期較長的一般申請者的公屋需求後,於2022年第四季獲分配單位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對較短,令整體的平均輪候時間輕微縮短。 房委會亦會以分數列出非長者一人申請的編配進度,你也可參考一下審查完成至獲配房之間的分數相差多少,大約計出相隔需時多長會獲得編配單位。
在輪候時間方面,一般申請者的最新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則為3.6年,兩者分別較上季分別上升了0.1年和0.2年。 公屋輪候2025 房委會的辯稱,輪候時間增長部分是由於駿洋邨及暉明邨早前被用作檢疫用途,但兩邨的受影響租戶僅有約4700多戶,相信沒有此事輪候時間亦不會顯著縮短。 據房委會最新公佈,截至2022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房委會其他資助出售房屋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的計算方法和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大致相同。 公屋輪候2025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 我們會統計過去12個月內獲配入住傳統公屋或「簡約公屋」的公屋一般申請者(即家庭申請者和長者一人申請者),並計算他們由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直到首次獲編配傳統公屋或「簡約公屋」所需的時間的平均數。 坊間有不少意見批評公屋的輪候時間長,的確5.7年並不是一段短的時間,每個家庭都非常想盡快上樓有一個安樂窩。 其實在公屋申請中,有不少計劃能加快上樓,合資格的市民若懂得申請,有望能更快上樓。
申请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虑其公屋申请地区;惟选择轮候市区(包括香港岛及九龙)公屋单位会受以下注意事项第3点所述的限制。 公屋輪候2025 公屋輪候 房委會每月都會更新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的申請人所達分數,如果數字與你所得的分數相近,證明你離審查不遠了。 公屋輪候 在房委會的政策下,若申請家庭的成員中有長者,可在輪候及配屋方面均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而市民一般可按一般家庭或非長者1人的資格申請。
公屋輪候: 政府對私人資助房屋持積極態度
網民看到樓主所派單位後紛紛留言恭喜,並列出博康邨2個優點,大讚「無敵」,「中獎了!」。 公屋輪候2025 例如,政府於2022年2月15日宣布徵用粉嶺皇后山邨第一座和第七座,以及葵涌荔景邨恒景樓作社區隔離設施。 相關公屋單位的實際入伙日期需要延後數月到2022年5月至6月,以致有關單位的編配未能反映在本年的數字內。 此外,對於通過查核而申請公屋資格得以保留的申請者,從查核日期起計五年之後,倘若屆時仍屬查核目標之內,需再次接受查核。 公屋輪候 不過,發言人亦指出,由於本地經濟正從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中逐漸恢復,作為公屋目標群組的低收入家庭的生計仍受到嚴重影響,在釐定2023/24年度公屋入息限額時,需繼續作出例外處理。 亦即是說正常只有公屋申請人只有「3派」,3次機會都不適合的話,只能等一年後再重新申請。
他期望隨著往後數年公屋預測落成量逐漸回升 ,加上政府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及簡約公屋等措施,將能進一步改善公屋輪候時間。 公屋輪候 房委會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在明年上半年仍上升,但隨着未來兩年度在屯門、東涌及新界北等地區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料於2025年起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明顯增加。 公屋輪候 如不符合優先配屋計劃,輪候中的申請人亦可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令上樓速度加快。 申請人可自選單位,而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曾有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 截至本年3月底,本港合共累積逾15.3萬宗一般公屋申請,另有10萬多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前者雖然較去年12月的統計少600宗,惟後者卻增加了100宗。
公屋輪候: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3: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房委會最新公布,截至2022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第三季5.6年微降至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不變,仍為3.9年。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公屋輪候2025 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 由於一人非長者申請行計分制,要儲夠分數排隊等上公屋,一要等起碼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 如果想更快輪候到公屋,可轉隊排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會減至5.8年。
公屋輪候: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房委會昨日(11月30日)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5.6年,預計之後都會有小升幅。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12月1日)表示公屋輪候時間短期雖有波動,但長期目標不變,即2026至27年綜合輪候時間下降至4.5年。 根據房委會的《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所示,為公平分配公共資源,公屋單位會以電腦隨機方式,按申請人的家庭人數及單位編配標準;並配合輪候到達編配階段時的資源編配。 在2022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 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懶人包|1個方法可指明地區
她強調,簡約公屋對於有迫切住屋需要人士,特別是居住在劏房的家庭,是刻不容緩的救生艇。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 翻查資料,位於青衣的長康邨康順樓在1986年落成,36年樓齡,屬於「Y1型大廈」,一般2至3人單位面積為24.35平方米,約262呎。 根據2022年3月的預測,房委會及房協約8成在2022/23至2026/27年度落成約8成的項目已進入建築階段。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第三季公屋供應增加逾萬伙
隨着2025年約3萬個簡約公屋陸續落成,輪候時間將於2025年回落,即維持輪候時間封頂於6年目標不會受到影響。 而公營房屋供應量會在2028至29年進一步增加;2029/30至2033/34年度將會有大量傳統公屋落成。 若公屋申請人有特別的編配要求(例如希望入住其選擇地區內某指定區域或某類別的公屋單位),須經審核具備家庭及/或健康理由,並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如社會福利署或醫院管理局)就該等要求作出的推薦。 除此之外,政府對利用私人市場資源協助興建資助房屋持積極態度。
公屋輪候: 「特快公屋」條件較苛刻
據房委會周二(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公屋一般申請者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升至5.8年和3.6年,兩者皆較去年12月的數字再有增長。 這既不能滿足政府「三年上樓」的服務承諾,亦與《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漸行漸遠。 一方面公屋單位愈來愈難輪候,另一方面私人市場的實際落成量亦很可能不達標,最終市民根本沒有居住選擇。 他指出,由於2021/22年度的公屋落成量達到21,764伙的近年新高,令可供編配的單位增多,導致輪候時間由2022年3月的6.1年回落至最新的5.5年。 但受到第五波疫情影響,房委會2022/23年度預測公屋落成量只有約900伙,預計短期内輪候時間將窄幅上落。
公屋輪候: 房屋署暫收回八成半住宅物業申報表 查冊發現59人在港擁物業 料逾2200戶違規被叮走
房委會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時間,最新數字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公屋一般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較對上一季微跌0.1年。 去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獲編配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截至去年底,本港約有13.37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長康邨2至3人單位約262呎
2023/24年度的公屋入息限額獲得通過後,「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也會相應調整。 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指自己一家三口已經公屋輪候6年,最後一派被分配到長康邨康順樓,大呻單位面積「細到爆」,令她十分失望。 申請者在揀選單位時,並沒有地區限制,惟須依據其公屋申請的認可家庭人數,並按個別單位的編配標準,在可供揀選單位名單中,⾃⾏揀選單位。 同時,申請者人受自選單位的編配,在租約生效日期起計三年內,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不可以要求調遷。 但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有心想跟長者同住,因照顧長者生活習慣不易,即使貪快可以提早上樓,惟之後數十年跟自己未必想同住的長者居住,對雙方未必好,可能彼此有衝突。 有公屋申請者於網上發文報喜,指自己輪候公屋8年半,終獲三派到沙田博康邨超高層約400呎單位「畢業」,直指「好感恩」。
公屋輪候: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此外,有近7成半受訪者已經或正在申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最長輪候時間為18年。 單就2022年第四季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結果而言,約有155,200個私人樓宇非業主戶(佔私人樓宇非業主戶總數的30.5%)會符合入息資格。 然而,這數字包括了現已申請公屋的住戶,以及符合入息限額但不符合其他申請公屋資格的住戶(例如資產限額、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及居港年期等)。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政府會在未來五年興建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共租住房屋的力量,務求在四年內縮短公共房屋綜合輪候時間,使之由2022年6月的六年,到2026至27年度縮短至四年半。 但跟其他資助房屋相比,公屋租金始終較低,基層市民較易負擔。 綜合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馬耀宗、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意見,有以下3點,申請人不妨考慮。
公屋輪候: 垃圾徵費︱明年4.1生效 政府:明年內全數公共屋邨設「智能廚餘回收桶」
公屋計分制中,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 9 分,即 19歲時得9 分,20歲得18分,21歲得27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公屋輪候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去年一項調查,訪問了173名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的人士,當中近9成(89%)人表示,他們因住屋開支而節衣縮食,有8成人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房協資助出售房屋
公屋申請有一定程序,現時房委會有5種編配計劃,適合不同人士申請,《香港財經時報》會逐一說明這些計劃的要點,包括公屋申請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加快上樓,專家就此提出意見。 因应公众对一般公屋申请者轮候时间的关注,房屋署每年会对一般公屋申请者的安置情况进行特别分析。 公屋輪候2025 请按以下连结浏览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请者安置情况的特别分析以上特别分析中所述的申请者轮候时间仅显示某个时间的特定情况,过往的趋势并不代表将来的情况。 公屋輪候2025 分析结果只用作一般参考用途,不应视为反映整体申请者轮候时间或个别申请者用以估算其轮候时间的依据。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即2022年9月底)輕微下跌0.1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維持不變。 不少人對公屋申請、公屋輪候至派樓的程度有疑惑,以下將逐點講解整個公屋制度。 首先一般申請者的平均公屋輪候的時間較上一季(即2022年3月底)微跌0.1年。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不過房委會一般每年都會以書面邀請正在輪候的申請者參與計劃。 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申請者若對其公屋申請被取消資格有任何異議,須於房屋署發出通知信日期起計兩個月內提出上訴,否則房屋署將不會考慮其上訴。 房屋署會在接獲申請表後,按收到申請表的日期先後次序審核申請表及文件,並會登記初步審批合格的申請,將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寄給申請者。 政府指,根據現有機制,房委會會每年進行逐年延展的五年財政預算和預測,檢視其財政狀況和未來資金的需要。 根據房委會於今年一月公佈的預算和預測,2021/22至2025/26年度的公營房屋項目總建築開支估計約為1,2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