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中午12時30分,運輸署宣布「入錶易」流動應用程式遙距交易功能恢復正常。 手機應用程式「入錶易」未能自動刷新資訊,必須手動輕觸屏幕才顯示最新的車位資訊。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使用該系統於全港多區搵車位,發現邊駕駛邊手動刷新資訊,容易分散注意力,增加車禍風險。
記者實測,也發現「入錶易」的剩餘停泊時間比新咪錶「多」12分鐘。 駕駛者可按現場車位感應器的方向,識別使用哪一個咪錶繳費。 車位感應器的樣式可參閱下圖:另外,所有設有咪錶的泊車位置及咪錶編號已上載至手機流動應用程式「入錶易」,駕駛者可透過應用程式查詢該使用哪一個咪錶繳費(見附圖)。 當你於「入錶易」的地圖上點擊任何泊車位,「入錶易」會顯示相關泊車位的資訊,資訊下方會有按鍵「規劃路線」。 按下「規劃路線」(見附圖),「入錶易」會開啟你手機內置的地圖應用程式,提供前往該泊車位的行車路線。
入錶易延時: 記得確保 App 資料為最新狀態
「入錶易」將支援 iOS 及 Android 的流動裝置,並已在相關流動應用程式商店供市民免費下載使用。 傳統停車收費錶收費單一,廣大司機用戶一直無法選擇支付方式。 不過今年有好消息, 運輸署為配合政府推動「智慧出行」,將由 入錶易延時2025 2021 年 1 月 20 日開始分批安裝約 12,000 部新型路旁停車收費錶(俗稱咪錶),並預計於 2022年上半年完成更換全部現有收費錶。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使用兩部安卓手機、一部蘋果手機下載「入錶易」應用程式同步進行實測,但其中一部安卓手機起初出現無法收到驗證碼的現象,經反覆嘗試才成功註冊,之後實測也出現諸多問題,甚至成為駕駛者入錶陷阱。 隨着各項智慧出行措施落實,相信市民駕駛、乘坐交通公共工具及出遊時都會更輕鬆、方便。 乘客可以查閱公共交通到站資訊輕鬆登上合適班次、得知最新交通狀況隨時變陣,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 請留意,「規劃路線」的功能是由你手機內置的地圖應用程式提供,準確度或會就個別地圖應用程式而有所不同。
- 為配合政府推動「智慧出行」,運輸署將由2021年1月20日開始分批安裝約12 000台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俗稱咪錶),並預計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更換全部現有收費錶。
- 車主張先生就曾因為誤信「入錶易」而超時泊車險些被抄牌。
- 咪錶營辦商及運輸署會在接獲警方查詢時,會向警方提供有關資料,以配合警方調查。
- 駕駛者可按現場車位感應器的方向,識別使用哪一個咪錶繳費。
- 本文率先展示如何以專屬手機App「入錶易」進行二維碼及電子支付的步驟。
- 上述的收費錶停車位資訊會經「入錶易」、「香港出行易」手機版/網頁版及「資料一線通」發放予駕駛者參考。
項目須以便利駕駛者出行、提升運輸效率,以及改善駕駛安全為目的,例子包括大數據分析以方便市民計劃出行、車聯網技術以提升路面使用效率、車輛防撞技術以提升交通安全等。 每個包括研究及應用的項目最高資助額可達港幣2,000萬元,而純研究項目則可獲最高800萬元的資助,申請者亦須承擔項目的部分經費。 「香港出行易」可以個人化接收交通資訊,駕駛者可看到沿途實時交通情況,乘客可記錄經常去的車站在首頁;又提供點對點路線搜尋,找出最便宜及快捷的交通路線組合。
入錶易延時: 相關文章
因「入錶易」只能讓你享有最多兩段「最長泊車時間」(包括起初咪錶上的剩餘時間),即1小時,所以你不能於上午11時50分再遙距透過「入錶易」購買時間。 如你想購買更多時間,便需要返回泊車位繳費及重新取得連結。 運輸署指,由於後台系統故障,「入錶易」流動應用程式的遙距交易功能暫時停用,直至另行通知,駕駛者仍可在泊車咪錶進行現場繳費,運輸署就故障引起的不便致歉。 2019年1月,運輸署於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中建議於2021年底率先於將軍澳-藍田隧道使用不停車繳費系統[5]。 但是,政府在2019年10月1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6],宣佈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時將不會收費。
舉例說﹕如一咪錶的最長泊車時間為30分鐘,每15分鐘為一付費單位,當咪錶上尚有20分鐘剩餘時間時,因與最長泊車時間的差距(即10分鐘)少於一個付費單位,你不能即時於咪錶上購買任何泊車時間。 入錶易延時2025 其後,你可於「入錶易」中選取「我的時段」,然後點取「延時」。 入錶易延時2025 在進入相關頁面之後,請選取所需泊車時間,然後再選擇付款方式,並按「購買」完成付款。 正如上一代只接納八達通繳費的咪錶一樣,駕駛人士可以立即在咪錶上續購泊車時段。 不過請注意,續購的泊車時間不能超出該咪錶的最長泊車時間。
入錶易延時: 繳付泊車及隧道費用
為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在香港發展,我們建議為自動駕駛車輛設立新的規管框架,令業界能更廣泛、靈活地進行相關測試和應用,鋪墊自動駕駛車輛在港的長遠發展。 駕駛人士請注意,由2021年10月7日起,32台安裝於黃金泳灘徑的新停車收費錶會投入服務,以管理61個現有的收費錶停車位。 據了解,首批約1,500部新智能咪錶的安裝將會涵蓋全港十八區。
- 記者實測,也發現「入錶易」的剩餘停泊時間比新咪錶「多」12分鐘。
- 2019年1月,運輸署於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中建議於2021年底率先於將軍澳-藍田隧道使用不停車繳費系統[5]。
- 不過,運輸署今早(21日)公布,由於後台系統故障,「入錶易」遙距交易功能暫停直至另行通知,駕駛人士仍可在泊車咪錶進行現場繳費。
- 新停車收費錶可支援多種付費方式(例如八達通、信用卡及電子錢包)繳付泊車費,市民亦可使用新開發的「入錶易」流動應用程式在現場及遙距繳費。
- 據聲稱,有關感應器只能偵測停車位是否被佔用,不會收集任何個人資料、車輛型號或車輛登記號碼。
市民可在「香港出行易」及「資料一線通」找到空置泊車位、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實時交通資訊。 當中包括已開放數據的新巴、城巴、新大嶼山巴士、電車、港鐵,還新增了九巴及龍運巴士的預計到站時間。 專線小巴方面,乘客現時可在「香港出行易」查閱165條路線未來三個班次的預計到站時間。 我們會與業界緊密合作,分階段發放餘下約400條路線的實時到站資訊,希望在明年全面覆蓋所有專線小巴路線。 在香港找車位甚艱難,畢竟車位稀缺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入錶易延時: 【機票優惠】 香港出發:CATHAY PACIFIC 國泰航空 x 我想去旅行機票優惠
若你想購買至最長泊車時間(即60分鐘),待5分鐘後,當咪錶上的剩餘泊車時間為45分鐘時,便可補購至60分鐘,即咪錶的最長泊車時間。 如果咪錶上的剩餘泊車時間與最長泊車時間的差距不是完整單位的倍數,你可以利用「入錶易」先與泊車位進行配對,並隨後有需時在「入錶易」進行遙距繳費,補購至最長泊車時間。 入錶易延時 由運輸署副署長(策劃及技術服務)出任主席,有多個部門代表、學者及專業人士組成管理委員會,會分批批核申請。 雖然泊車時間也會自動更新狀態,不過也可以手動更新,用家可以撥一下畫面更新狀態,確保資料是最新,不怕有誤差。
入錶易延時: 記得掃描正確 QR code 二維碼
「入錶易」一般會定時自動查詢和更新剩餘泊車時間,如進入待機狀態後或由其他應用程式返回「入錶易」,你亦可向下滑動螢幕以獲取即時更新。 使用「入錶易」延續泊車時間之前,你要確保已在泊車位透過「入錶易」將你手機和該咪錶進行配對,而且你的泊車時間仍然有效。 為配合政府推動「智慧出行」,運輸署已於2022年1月將路旁停車收費錶(俗稱咪錶)更換為新停車收費錶。 「車輛貼」儲存繳費貼識別號碼及經處理的車輛識別號碼,登記車主、車輛行駛許可證或試車牌照的持有人,可向運輸署牌照事務處申請「車輛貼」;而「車種貼」以儲值形式使用,需自己到指定地點購買。
入錶易延時: 相關推薦
司機鍾先生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分享自己「中伏」的慘痛經歷。 他憶述,自己上周四(7月29日)在灣仔謝斐道將汽車停泊在路邊車位,預繳15分鐘泊車費後離開。 後來察覺未能在15分鐘內返回攞車,遂查看「入錶易」應用程式,發現尚剩餘10分鐘泊車時間,便繼續處理其他事務,直至尚餘1分鐘泊車時間時,立刻透過「入錶易」續購30分鐘泊車時間。 位於荃灣區的首個自動泊車系統項目,預期於本年下半年投入服務。 深水埗欽州街與通州街交界的項目則計劃在本年內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規劃許可申請。 為更有效運用空間以提供更多泊車位,運輸署亦正研究在其他合適用地加設自動泊車系統的可行性。
入錶易延時: 【教學情報】 運輸署新智能咪錶入錶易App遙距繳費+延長泊車時間教學
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通過應用感應和分析技術,收集路口的實時交通流量和自動調節最理想的綠燈時間,從而改善分配予車輛和行人的綠燈時間,減少擠塞和延誤。 舉例說﹕如一咪錶的收費時段為早上8時至晚上8時,最長泊車時間為120分鐘,於早上6時後你便可以購買泊車時間。 若你於早上7時20分到達咪錶所在位置,你最多可以購買由早上7時20分至早上9時20分的泊車時間。 如上圖所示,完成補購30分鐘後,咪錶上的剩餘泊車時間為50分鐘。
入錶易延時: 香港新智能咪錶本月啟用 手機App遙距付費 + 支援多種電子支付
有關感應器只能偵測停車位是否被佔用,不會收集任何個人資料、車輛型號或車輛登記號碼。 新停車收費錶的感應器,以毫米波雷達技術偵測泊車位是否已被使用。 有關資訊除了可從「入錶易」流動應用程式查閱外、亦可於「香港出行易」手機版/網頁版及「資料一線通」網站查閱,有助駕駛者尋找可用的泊車位。 入錶易延時 此外,感應器只能偵測停車位是否被佔用,並不會收集任何個人資料、車輛型號或車輛登記號碼。 入錶易延時2025 入錶易延時2025 運輸署今年1月起分階段安裝全新路旁停車收費錶(咪錶),新咪錶可支援使用應用程式「入錶易」。 不過,運輸署今早(21日)公布,由於後台系統故障,「入錶易」遙距交易功能暫停直至另行通知,駕駛人士仍可在泊車咪錶進行現場繳費。
入錶易延時: 服務道路
如欲啟用相關功能,請先登入「入錶易」,選取「我的帳戶」,然後點取「通知設定」。 要讓「入錶易」App 入錶易延時 連接咪錶,需要掃描二維碼,不過記得是要在「入錶易」App 按下二維碼掃描鍵之後,掃描咪錶螢幕上的二維碼,而不是咪錶貼紙上的二維碼(這只是用來連接「入錶易」App 下載頁面)。
入錶易延時: 投入服務
不過,如果不小心按了「取消連接」,就一定要回到咪錶購買泊車時間。 入錶易延時2025 如欲瀏覽相關簡介,請先登入「入錶易」流動應用程式,選取「我的帳戶」,然後點取「更多」。 若你需要在泊車時間完結前15分鐘內收到提示,請開啟「入錶易」內的通知設定,讓「入錶易」於泊車時間將近完結時提示你,決定是否延長泊車時間。 如果咪錶上的剩餘泊車時間為完整單位的倍數,便可以即時補購至最長泊車時間。
先導計劃會在指定交通燈路口的交通燈柱上安裝感應器,實時探測人流和車流,從而改善分配予車輛及行人的綠燈時間,減少擠塞及延誤。 我們已在今年3月於五個燈號控制路口完成系統安裝工程,並會在本年內檢討系統成效。 入錶易延時2025 各條政府收費隧道和青沙管制區明年年底起陸續推行不停車繳費系統,駕駛人士將來可利用繳費貼遙距繳付隧道費,無須在收費亭停車或排隊付款,令行車更暢順,有助改善隧道一帶交通。 「入錶易」將支援iOS及Android的流動裝置,並已在相關流動應用程式商店供市民免費下載使用。
上述的收費錶停車位資訊會經「入錶易」、「香港出行易」手機版/網頁版及「資料一線通」發放予駕駛者參考。 入錶易延時2025 然而,在由現有停車收費錶系統轉移至新系統期間,有關收費錶停車位的資訊或會暫時未能發放。 入錶易延時2025 設立路旁泊車位的目的是要為了應付使用者的短期泊車需要 ,我們不建議使用者長時間佔用路旁泊車位。 在使用「入錶易」時,使用者有可能因各種原因未能續購泊車時間,例如流動裝置沒有網絡或網絡不穩定等因素均會令「入錶易」未能成功續購泊車時間。 若然遇到上述情況,使用者應盡快返回咪錶泊車位購買泊車時間。 為避免出現有關情況,我們建議使用者盡可能預留充裕時間於「入錶易」續購泊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