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正門的刻字,說明炮台建於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 炮台北牆上裝有6尊大炮,其中2尊分別建造於1805年及1809年。 1898年新界租借給英國,清兵撤出炮台,炮台先作為警署之用,其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 離開小炮台沿路往下走,約2分鐘便到達「東涌舊碼頭」(即馬灣涌公眾碼頭),就算是平日,這裡都有不少人在釣魚。 馬灣涌是一條已有過千年歷史的漁村,2年前為了進行美化改善工程,土木工程署聯同YMCA及本地藝術團體 OMNI ART,在碼頭上畫了多個3D地畫,一個個筲箕上載滿了魚蝦蟹,十分有趣! 雖然經過日曬雨淋,以及海水的侵蝕,顏色沒那麼鮮艷,但仍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打卡點。
離島各界協會及區內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梁兆棠,提出區內不少學校須到青衣運動場舉辦運動會,十分不便。 工聯會鄧家彪亦轉達巴士工會的意見表示東涌現已成為其中一個假日單車熱點,因此應加設單車徑往來機場、東涌及欣澳,方便使用單車的人士同時亦保障司機及使用單車的人士的安全,避免單車及汽車爭路。 雖然現時河畔公園和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的工程規模和細節仍未臻理想,但可持續大嶼辦公室及其他有關部門還是不斷聽取環保團體的意見作出改善。 然而,東涌新市鎮擴展所涉及的持份者眾多,保護東涌河還需要各政府部門合作,並不是環保、保育及施工部門才需負責任。 其實,現時其他工程的前期設計和地盤平整工程已展開,其中房屋署負責興建的兩個公營房屋地盤影響會是大而長遠。
東涌論壇: 綠色論壇保護東涌河 房屋署參與不可少
最終稍後的立法會選舉,周浩鼎循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當選立法會議員。 本區源於東涌新市鎮選區,1999年區議會選舉,以整個東涌站為中心的東涌新市鎮為範圍,選舉由民主建港聯盟周轉香對民主黨的謝偉明,周本身是鄉事派人士(長洲原居民之妻),兼由大嶼山轉區爭取連任,最終周轉香以1,331票擊敗取得1,195票的謝偉明勝出。 東涌站設有2個月台,1號同2號月台都喺島式月台,以預留日後可能伸延至東涌西站。 今日乘客可利用任何一個月台搭前往香港站方向嘅列車,東涌綫喺非繁忙時間同假日都會主要用2號月台。 東涌東站(英語:Tung Chung East Station)是港鐵東涌綫一個興建中的車站,鄰近東涌填海區。
- 由於逸東邨南選區的老廣成連任失敗,周浩鼎為民建聯保住東涌區唯一一個議席。
- 部分路段(西區沉管隧道、青衣至欣澳段及欣澳至小蠔灣車廠段)由兩條綫共用兩條來回方向的路軌,其他路段則共有四條路軌。
- 根據政府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2階段公眾咨詢的文件,東涌綫將延長至添馬站,與將軍澳綫轉乘(交匯方案)或全綫連接港島綫東段至柴灣(換綫方案)。
- 炮台正門的刻字,說明炮台建於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
- 在1970年代前,東涌一直未有大規模的發展,及至1970年代後期,政府建議於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時,始出現針對東涌和大蠔的發展計劃。
- 自從東涌在1998年起開始發展成為新市鎮後,香港國際機場、東薈城、昂坪纜車、亞洲國際博覽館等購物、娛樂、遊玩以及外遊消閒設施陸續啟用,加上東涌鄰近香港迪士尼樂園,以及東涌是外國遊客來港必會經過的地區,使近年到訪東涌及大嶼山的香港本地遊客及海外遊客人次節節上升。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希望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綠化園區,倡導生態與發展共融,揉合海岸生態、休閒和健康生活等元素,為不同年齡層的市民提供多元化戶外空間。 東涌站係東涌綫總站,喺2005年6月1號欣澳站啟用之前,一直係大嶼山唯一一個鐵路車站。 東涌論壇2025 每逢假日,唔少市民會用呢個站轉新大嶼山巴士同埋昂坪360前往梅窩、大澳、寶蓮寺等地。 東涌論壇 而乘客亦可以喺東涌站落車轉城巴同龍運巴士聯營嘅S1或者城巴S56去香港國際機場。
東涌論壇: 新市鎮發展(1998 – 2003年)
(二) 本次大會於11月4日(週六)上午8點30分於高鐵台中站提供接駁車由高鐵站前往暨南大學教育學院,並於當天論壇結束後,提供接駁車返回高鐵台中站。 翁世文介紹,在名為「時光隧道」的展區,訪客可以認識到大嶼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動向;在休閒閱讀區,訪客可隨意翻閱有關大嶼山文化及歷史的書籍,探古尋源。 中心也設有專題展覽區,現時的主題為「嶼南風土」,介紹有關貝澳、水口及鄰近一帶的文化及歷史研究,並展示建築系學生以南大嶼再生保育作主題的建築設計。 昇薈屬商住項目,其中住宅樓面佔141萬平方呎,涉1,419伙;共設9幢物業,其中1幢全部提供1房戶,其他標準單位分1房至5房,另還提供地下花園複式戶及6間獨立屋。 東涌南(英語:Tung Chung South,代號:T04),是香港離島區議會屬下的選區,1999年設立,當時稱為東涌新市鎮,2007年採用現名,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前東涌人發起人王進洋。
擴展研究的公眾參與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於2012年6至8月期間舉行,以收集的意見用作制定初步大綱發展圖。 2016至2018年間,高密度住宅昇薈、東環、迎東邨及滿東邨相繼於在東涌北和東涌西落成。 為配合機場發展,東涌首期發展的定位為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工作的人口提供住宅。 整個發展計劃於1994年開始動工,公共屋邨富東邨及裕東苑於1997年落成,而私人屋苑東堤灣畔和東薈城則分別於1999年和2000年落成,東涌地鐵站亦建於其中。
東涌論壇: 大嶼山一日遊︱機場+東涌一日遊 室內遊樂場+泡泡嘉年華+睇古蹟打卡
東涌一直以來存在各種環境及社會問題,包括交通費高昂、區內商場由大發展商及領匯主導、機場污染及噪音嚴重。 是次論壇的55位與會者發言,都主要集中於要求改善現有東涌設施為主。 至於一些較宏觀的問題如新市鎮經濟規劃等,則只有一至兩名與會者提出意見。 土拓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高級工程師翁世文介紹,東涌東海濱長廊改善工程分三階段落成。 首階段臨海用地長約70米,土拓署取得用地後,用了約六個月時間把舊有的工地寫字樓活化為東涌社區聯絡中心及興建其毗鄰的海濱長廊,現已開放給各團體預約舉辦不同類型的社區活動。 第二階段則長約85米,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明年初開放予市民使用。
- 東涌炮台是城堡式建築,城牆以堅固的花崗石建造,長約225呎,高約10呎,牆垣闊15呎。
- 目前,東涌社區聯絡中心除了開放予市民預約參觀之外,中庭的多用途活動空間和一樓的活動室亦會開放予非政府機構和學校預約作舉辦活動之用,與社區共享空間。
- 新一階段的海濱是之前用作工地的臨海部分位置,而社區聯絡中心則為舊地盤辦事處,在全面活化後,為當區居民帶來全新的體驗。
- 首先,東涌河河盆的山坡較斜,暴雨時地面徑流量大,所以地面的滲水能力不但要比其他屋苑高,還需避免特大暴雨時阻礙地面徑流流動,甚至要考慮把住宅、商鋪和辦公室遷離地面,除了避免暴雨時損失重大,平日亦有助通風降溫和吹散空氣污染物,這點在氣候變化下更有考慮必要。
- 攀上石級,漸覺荒涼,難以想像最頂盛時期曾有600名水軍在此駐守。
-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希望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綠化園區,倡導生態與發展共融,揉合海岸生態、休閒和健康生活等元素,為不同年齡層的市民提供多元化戶外空間。
[4]雖說如此,由於本綫班次較疏(因部份路段需與機場快綫共用路軌,繁忙時間班次也不能比3.5分鐘一班更密),因此即使載客率相對較低,繁忙時間乘客逼滿本綫車站月台和車廂的情況依然常見。 自從東涌在1998年起開始發展成為新市鎮後,香港國際機場、東薈城、昂坪纜車、亞洲國際博覽館等購物、娛樂、遊玩以及外遊消閒設施陸續啟用,加上東涌鄰近香港迪士尼樂園,以及東涌是外國遊客來港必會經過的地區,使近年到訪東涌及大嶼山的香港本地遊客及海外遊客人次節節上升。 另外,東涌近年亦有不少以介紹東涌的歷史文化和大自然生態作為主題的導賞團出現。 除了海濱觀景台,東涌東擴展區休憩用地擬興建的全新設施包括海濱長廊、中央綠園、綠 化園境地帶及單車公園暨極限運動場。
東涌論壇: 車站出口
郭平則以日出康城為例,表示雖然日出康城至今仍未完成所有樓宇興建,但已有一鐵路站,認為政府在此決定上是偏幫大地產商。 同時亦譴責港鐵公司的票價過高,使東涌居民的交通費佔去日常支出的一大部分。 論壇先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團隊發言,約15分鐘的發言主要講述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單張內的數字及其遠景。 最後,發言人士亦強調是次內容並不一定是最終方案,會吸納三場諮詢的意見並分別於2013年年初的第二輪諮詢及年中的第三輪諮詢而再作出修改。
東涌論壇: 機場鐵路
東涌社區聯絡中心設有多個專題展覽區,訪客可透過多項互動展品及模型,了解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在大嶼山發展及保育的工作,以及增加對大嶼山自然、文化及歷史的認識。 東涌社區聯絡中心設有專題展覽區,現時主題為「嶼南風土」,展示建築系學生以南大嶼再生保育為題的建築設計。 據《鐵路發展策略2014》,北港島綫獲落實興建,並採用交匯方案,將軍澳綫會延長至添馬站與東涌綫轉乘[20]。
東涌論壇: 列車編組
在1983年發佈的《North Lantau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研究中,北大嶼山沿岸的東涌、大蠔等地已有建設可容納近30萬人口的新市鎮的構想。 如此,房屋署設計這兩個公營房屋時,必須考慮東涌河河盆的特別情況,所以恐怕不能全然參考其他標準建築圖則。 首先,東涌河河盆的山坡較斜,暴雨時地面徑流量大,所以地面的滲水能力不但要比其他屋苑高,還需避免特大暴雨時阻礙地面徑流流動,甚至要考慮把住宅、商鋪和辦公室遷離地面,除了避免暴雨時損失重大,平日亦有助通風降溫和吹散空氣污染物,這點在氣候變化下更有考慮必要。 平日的地面徑流不能排放到旁邊的東涌河,所以屋苑內的雨水渠,尤其是停車場、食肆和街市,不能接駁到東涌河或其支流,避免污染河水水質。 同時要減少石屎地面面積,擴大綠化園景,加強園藝保養,避免土壤沖到河中,也不要種植入侵性物種,盡量重植原生植物,保護生態。
東涌論壇: 興建供應 (今日:
由於九廣西鐵、香港迪士尼樂園以及昂坪360相繼落成啟用以致乘客量增加,地鐵於2004年9月為東涌綫向南韓Rotem株式會社訂購的4列新列車。 首列新列車在2006年4月進行試車,並於2006年6月12日中午開始投入服務,第2列新列車在2006年9月4日開始投入服務,第3列新列車在2006年10月6日開始投入服務,第四列新列車在2007年2月26日開始投入服務。 與此同時,作為唯一一條能直接轉乘機場快綫、迪士尼綫、昂坪360和各新大嶼山巴士(深圳灣口岸路線除外)及愉景灣巴士路線的重鐵路綫,本綫也增加了不少港九新界往返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各區,以及來自大嶼山各區出入市區的龐大乘客量。 另外,部份本地居民或海外旅客會因機場快綫的車費昂貴而改搭本綫到東涌站接駁車費低廉機場巴士來往機場。 在1983年發布的《North Lantau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研究中,北大嶼山沿岸的東涌、大蠔等地已有建設可容納近30萬人口的新市鎮的構想。
東涌論壇: 車站大堂
根據政府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2階段公眾咨詢的文件,東涌綫未來將新增兩個港鐵車站,分別為東涌東站及東涌西站 (逸東站)。 兩個車站建議選址分別位於映灣園一期往東約500米處;及逸東(一)邨福逸樓之西南位置。 港鐵機場鐵路列車由西班牙CAF及德國ADTranz(已由庞巴迪公司收購)製造,於1998年投入服務,通車初期以7卡編組行走,於2003年為配合南昌站啟用增至8卡(增加動力車卡W7XX)。 因應東涌一帶陸續落成和發展的購物、娛樂、遊玩及外遊消閒設施,如東薈城、亞洲國際博覽館、昂坪360、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等,而往返南大嶼山的旅遊人士在青嶼幹線通車後亦大多改為使用東涌出入,令東涌在假日有大量旅客出沒,增加社區負荷。 東環及昇薈近有擬建港鐵東涌東站、興建中港珠澳大橋、擬建機場第三條跑道、諮詢中填海計劃等等,預計有重大經濟效益。 此外,東涌站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中銀香港及恒生銀行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東涌論壇: 問題
直至現時,東涌站仍然係東涌市中心唯一嘅鐵路車站,因此3萬7千名遠離東涌市中心嘅逸東邨居民都要轉新大嶼山巴士往返東涌站,其餘約萬幾個大嶼山大澳同嶼南道一帶嘅居民主要倚賴呢個車站往返市區。 東涌論壇2025 另外,亦有唔少往返香港國際機場嘅乘客利用東涌站往返市區(可能因為平機場快綫好多)。 此外,乘客又能夠藉本綫轉乘機場快綫、迪士尼綫、屯馬綫、荃灣綫和港島綫,所以本綫亦分流了來使用荃灣綫往返新界西和香港島的人流。 某程度上舒緩了荃灣綫九龍段(美孚站至尖沙咀站)及金鐘站的擠逼情況。 東涌論壇 早於1989年10月,當時的香港政府已決定於大嶼山的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取代已經飽和,位於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
東涌論壇: 東涌論壇
在55B地盤北面臨海的55A區地皮,於2011年6月17日起招標,地盤面積27.3萬方呎[9],結果由新鴻基地產透過旗下利宙企業以37.7億港元投得,該地皮預期可以興建單位數目達2,020個,並於2014年下半年命名為「東環」(Century Link)[10]。 討論公屋或其他屋邨住宅大廈原有裝備,包括食水、沖廁、去水、電力、燃氣、晾衣、通訊、窗戶、大門、鐵閘、廚房門、浴室門、信箱、升降機、保安系統、消防系統等。
當時港英政府邀請香港地下鐵路公司負責興建大嶼山機場鐵路,以連接新機場至香港市區。 當時的機場鐵路共規劃了10個車站位置,分別是中環香港、西九龍、大角咀、茘景、青衣、陰澳、小濠灣、大濠灣、東涌及赤鱲角。 本來機場鐵路全綫為四軌設計,但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機場核心計劃的造價與英國政府出現嚴重分歧。 後來當英方作出多項讓步後,當中包括將機場鐵路的西隧、青嶼幹線和北大嶼山公路段更改為雙線設計(奧運至荔景段則於通車初期為雙線,但預留四線設計,並於南昌站通車同時加建另外兩條行車線),才能達成協議。
離開東涌站之後,沿達東路往順東路方向走,便會到達「東涌小炮台小徑」的入口。 往上行200級樓梯,經過涼亭,再往下走一些梯級及斜路,便抵達「東涌小炮台」。 東涌論壇2025 東涌小炮台建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由當時兩廣總督建造,於1980年被發現,遺蹟只餘下兩堵成曲尺的圍牆及一處平台。 炮台被名為「小炮台」,目的是要與東涌下嶺皮的「東涌炮台」區分。 小炮台附近有一座唐代灰窟遺蹟,原本位於赤鱲角虎地灣岸邊,於上世紀60年代被發現,後來為避免影響新機場發展,於1991年搬到東涌。 本次論壇延續東暨論壇和偏鄉教育論壇的慣例,邀請學生共同投稿,參與場次發表。
東涌論壇: 擴展市區公屋
當教育部USR計畫已辦理至第六年,代表已有學生的大學生涯經歷了完整的USR推動過程,這些累積在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或許是課程、營隊、課輔、駐點或者任何型式,我們期待可以透過學生發表,凝聚第一線參與者的經驗與歷程,共同為USR這場大型且長程的行動計畫寫下註腳。 「東涌-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及「東涌-香港全月通加強版」是一種透過八達通來使用的月票,其月票記錄在八達通的內置晶片內。 自1999年東涌新市鎮獨立成為一個區議會選區起,東涌舊碼頭(馬灣涌)一帶維持劃入大嶼山選區。
廟內供奉保護南宋帝昺逃難至大嶼山的忠臣楊亮節,以紀念其英勇事跡,現時該廟已被列入為一級歷史建築。 東涌小炮台始建於清朝嘉慶22年(1817年),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東涌論壇 清朝時期,大嶼海峽是外國商船駛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清政府因而修築了東涌炮台和東涌小炮台作為看守海面交通之用。 走出港鐵站後徒步沿着順東路西北方向行,就會到達東涌小炮台小徑入口,往上走約250級樓梯即可到達觀景亭,然後往下走就會抵東涌道北到東涌小炮台。 ▲ 東涌論壇2025 東涌有不少熱門行山路線,這條散步路線可一次過欣賞炮台古蹟、千年漁村、天然河流的紅樹林,沿路更有大片草地適合野餐。 對於港珠澳大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大型基建亦不是所以發言者認同,有意見指這種所謂「橋頭經濟」亦只是帶來更多的大型商場,對基層市民來說更是毫無經濟效益只會百上加斤。
東涌論壇: 車站結構
場內的落地玻璃窗更是欣賞飛機升空的最佳觀賞位置,小飛機迷必去。 七、 徵稿方式(一) 本次徵稿僅需繳交摘要,投稿者請於2023年9月30日(週六)下午6點前完成線上報名,並繳交中文300至500字之摘要與簡報,內容需包含:標題、作者、所屬系所單位/計畫、職稱、摘要、關鍵詞等。 (二) 作者須繳交簡報檔,並親自出席本論壇發表,方得列入大會議程。 (三) 摘要不得為發表過之作品,亦不得為抄襲、爭議之文稿。 (四) 發表人須無償簽署著作權同意書,授權主辦單位出版大會手冊、電子書、網路公開論文等相關資料。 東涌論壇 今日(2日)凌晨3時許,警方接獲一名女子報案,指懷疑其姓郭(27歲)兒子於逸東邨傑逸樓單位房間內暈倒。
東涌原稱東西涌,首見於明萬曆《粵大記》等古籍,因東西兩邊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 清道光《廣東海防匯覽》把「東西涌」分別標記為「東涌口」和「西涌口」兩個地方,最後東邊的鄉鎮發展較好,人們統稱整個地區為「東涌」[3]。 根據方志記載,在清朝嘉慶二十二年,總督蔣攸銛、阮元先後題准於大嶼山東涌口建汛房八間、石獅山腳建炮台兩座,東涌口即今日的東涌。 機場維修區是香港的熱門打卡勝地,可以近距離觀賞飛機升降,海濱長廊沿路的石壆及馬路盡頭的長堤都是深受歡迎的打卡位。
這就是為何環保團體要求維持東涌河河盆的透水性和保留足夠的植被,有植被的地面不但可以調節水文,而且可過濾地面徑流的污染物。 另外,小蠔灣車廠項目佔地30公頃,將會提供2萬伙單位。 經過政府要求下,資助房屋及私人住宅各佔一半,該處亦會設30萬平方呎商場。 東涌綫是全香港首條全綫安裝月台幕門的鐵路綫,東涌綫的香港、九龍、奧運、荔景、青衣及東涌站也是首批安裝月台幕門的車站。 2019年區議會選舉因應本區人口過多,迎禧路以北的東環、昇薈及迎東邨劃入新的東涌北選區,而原屬東涌中的海堤灣畔則劃入本選區,以平衡東涌南中北選區三個選區的人口。
東涌論壇: 車站佈局
我期望中心讓我們多一個渠道繼續緊密地聯繫社區,攜手推動大嶼山可持續發展。 負責中心設計的建築師吳永順說,該中心是透過翻新及改裝舊有的駐地盤辦事處而成的。 在設計上,他特意把舊辦事處地面一層的鐵皮外牆換成通透的玻璃,以聯繫中心與外面海濱長廊的空間,讓中心內的市民可享受到戶外海濱的景色,而走進中心內會見到特大的中庭,寬敞的公共空間,自然光線充足。 根據政府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2階段公眾咨詢的文件,東涌綫將延長至添馬站,與將軍澳綫轉乘(交匯方案)或全綫連接港島綫東段至柴灣(換綫方案)。 工程最終要等待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於1994年11月達成財務及土地安排協議,並獲立法局通過後才能正式動工。 最終大嶼山機場鐵路成為兩條地鐵路綫,分別是東涌綫和機場快綫。
東涌論壇: 新市鎮發展(1998 – 2003年)
2017年4月13日,發展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05億元,款項將用作在東涌東填海130公頃,預計2023年完成,東涌東站將在2026年投入服務。 中產人士徐先生認為政府不應以公帑去進行收地後再轉售地皮於私人發展商,認為這是干擾市場的行為,侵犯私人產權及有利益輸傳地產商之嫌。 新界青年聯會成員陳恆鑌指區內商場只有東薈城及領匯兩個大集團壟斷,大量鏈鎖店在區內不斷出現,使小商鋪不能在區內生存,降低區內地區經濟及就業機會。